思想文化论争论文_刘华景

导读:本文包含了思想文化论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思想,文化,权利金,新文化,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孔子。

思想文化论争论文文献综述

刘华景[1](2018)在《思想论争视阈下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跨越——以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概念认识的共识性和研究对象的明确性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前提。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着各种思想的碰撞和论争,既是近代中国救亡运动发展逻辑的外在必然结果,又是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群体思想启蒙的内在必然选择。"问题"与"主义"、"社会主义"与"基尔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是围绕不同的焦点问题进行的叁次思想论争,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以及指导开展工农运动,推动形成大革命高潮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历史跨越的关键"叁步"。(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殷亚迪[2](2017)在《从“理”到“理性”—杜亚泉与新文化运动领袖论争背后的转型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学界杜亚泉研究的支离零散状况,本文力图通过比较研究系统地将杜亚泉思想的整体面貌展现出来。一方面,杜亚泉接受来自儒家传统的通才教育,这种教育力图以“理”来贯通由“天地人文”构成的传统世界图像;而另一方面,清末民初的中国迎来“千载一时”的大变局,西方文明的传入有力推动了理学传统的“天地人文”向现代性世界图像——由哲理、自然、社会人伦、语言文学四个维度构成——的转型。后者以“理性”为核心。这种转型可渐进,可激进;可为调和、接续的取向,可为革命、断裂的取向。全面且深入地卷入上述四维度的杜亚泉采调和取向,思想上则相应地体现为中西会通。而新文化运动领袖陈独秀、胡适则采革命取向,思想上则相应地体现为中西体用不二和全盘西化。两种转型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遭遇,并展开了中国近代史上两场论战:一场是着名东西方文化问题论战,在陈独秀与杜亚泉之间直接展开;另一场关乎胡适总结的“新思潮的意义”和他发动的文学革命,杜亚泉间接地批判了二者。本文由东西文化问题论战引入,通过重新考察论战双方的核心问题铺展开两种取向的转型思想,并通过回答这个核心问题展开杜亚泉迄今未被系统说明的、从“理”到“理性”的转型思想。笔者试图论证,杜亚泉通过吸收西方文化的核心——“理性”——来融会、改造中国的传统理学,并以“理性”将哲理、自然、社会人伦、语言文学重新贯通起来,形成了一套不同于总体革命的、系统的转型思想。(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12-05)

汤举[3](2015)在《民主革命时期思想文化论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主革命时期的思想文化论争无论是对于启迪人民的思想革新亦或是加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进程都产生巨大影响,论争大大地推动中国革命的胜利。论争促使先进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最重要贡献即是产生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民主革命时期重要论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推动作用和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刘方[4](2014)在《露花倒影柳屯田——误读背后所遮蔽的北宋文学思想论争与文化语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北宋士大夫眼中的通俗文学写作——宋代都市风情词的词作中,有一些反映北宋都市民众金明池游赏、娱乐的作品。其中最为出色的作品之一就是柳永的《破阵乐》了: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时见。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本文来源于《2014中国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12-25)

褚金勇[5](2013)在《学衡派与新文化派论争:错位还是对位?——兼谈“思想史论”的写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时期,新文化派与学衡派是相互对峙的两大文化派别,也是历来学界研究的热点。关于二者的思想比较,有学者撰文指出两派论争有着"仁"与"礼"的"错位":"学衡派强调的是儒家的仁,新文化派攻击的是儒家的礼"。本文乃是对"仁""礼""错位论"的商榷。本文通过对史料全面把握、深入分析,认为两派的争论其实没有错位,其论争焦点落在对"礼"的"节制"作用评价上。(本文来源于《平顶山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魏义霞[6](2012)在《近代思想文化论争中的孔教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特殊的历史背景、社会需要和文化语境造就了近代思想家既依傍又拒斥“教”的矛盾心态,这种心态基于复杂心理和多重动机,根本上说是迫于救亡图存的刻不容缓。 从康有为呼吁确立孔教为国教之日起,反对之声便不绝于耳,当时的争论,既涉及对孔子思想的定位和(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2-10-10)

王玉宝[7](2012)在《从文化启蒙到社会革命——鲁迅与“现代评论派”的论争及其思想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评论派"在20世纪20年代与鲁迅之间的论争,实际上是东、西方留学生之间的思想分歧与论争,是当时不同的文化流派关于中国现代性的不同想象导致的必然结果。他们一方坚持欧美自由主义的社会政治理想,另一方则主张效仿法俄的社会暴力革命方式。虽然文化启蒙曾是双方共同的目标,但是由于鲁迅对文化启蒙的巨大失望,所以在"呐喊"之后已经"彷徨"。这场论争既是鲁迅思想转向的标志,也是其思想转向完成的象征。它意味着鲁迅已经放弃文化启蒙的理想,而主张立竿见影的社会革命。其实,鲁迅并不是一个坚定的文化启蒙主义者,其文化启蒙带有明显的急功近利倾向。(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王敏[8](2011)在《多元文化主义差异政治思想:内在逻辑、论争与回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元文化主义差异政治思想是多元文化主义者面对"文化差异"的事实和"文化平等"的共同诉求而提出的一系列应对方案及其理论论证。在多元文化主义内部,不同流派在对待差异的问题上产生了诸多分歧,体现在平等承认,宽容尊重,诉求少数群体特殊权利,构想后现代的宪政理想,以及在自由主义宪政框架内调和公民权利与少数群体权利、进而实现多元文化和平共存的目标等方面。这些分歧和争论都是围绕如何处理"公共性"与"差异性"(或者说"一元"与"多元")之间关系的问题而产生的。因此,差异政治思想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处理好共同文化与差异文化,公民权利与少数群体权利,以及政治一体与多元共存等几对关系。(本文来源于《民族研究》期刊2011年01期)

周进[9](2010)在《大学理念的文化论争与价值诉求——金耀基先生《大学之理念》的思想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耀基先生的《大学之理念》从科学与人文的文化角度考察了大学理念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提出大学要在科学与人文的对垒中高扬人文精神,对我们今天重构大学理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黑龙江高教研究》期刊2010年04期)

吴民祥[10](2008)在《“新人文主义”与东南学风——以“学衡派”与“新文化派”思想论争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时期的学派之争,更多地表现为文化观念的冲突。聚集于东南大学、以反五四新文化运动姿态出现的"学衡派",持中西会通的文化理念、举新人文主义之大旗,与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新文化派"展开了激烈的思想论争。这种以南北两所着名大学为阵地的不同思想间的论争,有利于中国文化与学术的健康发展及南北学风的互补。"学衡派"的新人文主义文化观及其教育实践活动对东南大学学风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思想文化论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目前学界杜亚泉研究的支离零散状况,本文力图通过比较研究系统地将杜亚泉思想的整体面貌展现出来。一方面,杜亚泉接受来自儒家传统的通才教育,这种教育力图以“理”来贯通由“天地人文”构成的传统世界图像;而另一方面,清末民初的中国迎来“千载一时”的大变局,西方文明的传入有力推动了理学传统的“天地人文”向现代性世界图像——由哲理、自然、社会人伦、语言文学四个维度构成——的转型。后者以“理性”为核心。这种转型可渐进,可激进;可为调和、接续的取向,可为革命、断裂的取向。全面且深入地卷入上述四维度的杜亚泉采调和取向,思想上则相应地体现为中西会通。而新文化运动领袖陈独秀、胡适则采革命取向,思想上则相应地体现为中西体用不二和全盘西化。两种转型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遭遇,并展开了中国近代史上两场论战:一场是着名东西方文化问题论战,在陈独秀与杜亚泉之间直接展开;另一场关乎胡适总结的“新思潮的意义”和他发动的文学革命,杜亚泉间接地批判了二者。本文由东西文化问题论战引入,通过重新考察论战双方的核心问题铺展开两种取向的转型思想,并通过回答这个核心问题展开杜亚泉迄今未被系统说明的、从“理”到“理性”的转型思想。笔者试图论证,杜亚泉通过吸收西方文化的核心——“理性”——来融会、改造中国的传统理学,并以“理性”将哲理、自然、社会人伦、语言文学重新贯通起来,形成了一套不同于总体革命的、系统的转型思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思想文化论争论文参考文献

[1].刘华景.思想论争视阈下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跨越——以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为例[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

[2].殷亚迪.从“理”到“理性”—杜亚泉与新文化运动领袖论争背后的转型思想[D].浙江大学.2017

[3].汤举.民主革命时期思想文化论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

[4].刘方.露花倒影柳屯田——误读背后所遮蔽的北宋文学思想论争与文化语境[C].2014中国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

[5].褚金勇.学衡派与新文化派论争:错位还是对位?——兼谈“思想史论”的写法[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

[6].魏义霞.近代思想文化论争中的孔教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

[7].王玉宝.从文化启蒙到社会革命——鲁迅与“现代评论派”的论争及其思想转向[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8].王敏.多元文化主义差异政治思想:内在逻辑、论争与回应[J].民族研究.2011

[9].周进.大学理念的文化论争与价值诉求——金耀基先生《大学之理念》的思想解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

[10].吴民祥.“新人文主义”与东南学风——以“学衡派”与“新文化派”思想论争为中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论文知识图

各高校、科研单位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各高校、科研单位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各高校、科研单位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各高校、科研单位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各高校、科研单位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各高校、科研单位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

标签:;  ;  ;  ;  ;  ;  ;  

思想文化论争论文_刘华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