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植物养分重吸收效率对氮磷添加的响应及化学计量内稳性特征

草本植物养分重吸收效率对氮磷添加的响应及化学计量内稳性特征

论文摘要

养分是限制陆地生产力的主要环境因素。全球来看,氮和磷是植物生长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养分重吸收是植物养分保持的一个关键策略。化学计量内稳态是指植物不受养分有效性变化的影响,通过各种生理机制保持其元素组成相对稳定的能力。一直以来,养分有效性和养分重吸收的关系的研究都存在不一致的结论,同时对于化学计量内稳性的研究较少。野外施肥控制实验和温室控制实验可以为研究养分重吸收效率和养分有效性的关系以及化学计量内稳性提供最为直接的证据。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植被中最重要、分布最广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对草地群落及主要物种养分重吸收对氮磷添加的响应及化学计量内稳性特征的研究,有助于预测和理解草地氮磷养分循环及保存利用策略;对单一草本植物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在草本植物的生命周期内其养分保持策略是如何响应环境养分变化的机理,也有助于农林施肥管理和自然植被的恢复和保护。选取内蒙古坝上典型草原草地群落和中国广泛分布的苋菜(Amaranthus mangostanus)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不同氮磷添加梯度的野外施肥实验和温室控制实验,研究了草本植物群落、优势物种及个体养分重吸收、化学计量内稳性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域草地群落及其主要物种,地上部旺盛期氮浓度(Nggr)与氮添加(Nsupp)正相关、地上部衰老期氮浓度(Nsen)与Nsupp无关;地上部旺盛期与衰老期磷浓度(Pgr Psen)都与磷添加(Psupp)正相关,Nsupp对样地草本植物生长的影响大于Psupp。氮养分重吸收效率(NRE)与Nsen,磷养分重吸收效率(PRE)与Psen,相对养分重吸收(RR)与衰老期地上部氮磷比(N:Psen)均为负相关关系。根据相对重吸收假说(RR=NRE-PRE≈0,植物生长受到氮磷共同限制),群落植物生长受氮磷共同限制对应的N:Psen的临界值为3.9~6.2,群落中主要物种受氮磷共同限制对应的N:Psen临界值分别为:黄囊苔草为(Carex korshinskyi)4.7~7.0,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为 5.6~7.4,硬质早熟禾为(Poa sphondylodes)7.4~9.6,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为 5.5~7.9,不同植物临界值不同。对苋菜养分重吸收效率的研究表明:NRE和PRE都随N、P的相对可用性的升高而降低,NRE花期高于种子灌浆期,而PRE花期低于种子灌浆期。不同的生长阶段养分重吸收对环境养分可用性的响应不同。苋菜RR与绿叶氮磷比(N:Pgr)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植物生长的最佳N:Pgr随着植物生长阶段而改变,这表明植物生长限制可能从营养生长的N限制向生殖生长的P限制转变。2.群落氮磷添加对养分重吸收效率的研究表明:Nsupp促进了群落及其主要物种的养分重吸收效率,Psupp对群落及其主要物种的养分重吸收效率没有显著影响,Nsupp显著升高了群落生物量,进而地上部养分库升高,提高了养分重吸收效率。对苋菜连续两年氮磷添加对养分重吸收效率(NuRE)的研究表明:NuRE随着植物个体的增大而增加,但随着根冠比的增加而降低,植物的养分保存策略会受到养分库大小和从土壤吸收养分还是从植物衰老器官重吸收养分的平衡的调节。养分供应不仅可以通过直接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来降低养分的重吸收效率,还可以通过间接增加植物个体的大小和降低根冠比来提高植物的养分重吸收效率。3.植物的化学计量内稳性受元素、物种和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无论群落、物种还是科属,氮的内稳性都高于磷。不同生长阶段植物的养分需求不同,养分的内稳性存在差异,氮的内稳性苗期高于旺盛期、磷的内稳性苗期低于旺盛期,不同生长阶段,氮磷比(N:P)的内稳性随植物的生长逐渐升高。不同科属地上部N、P养分的浓度和内稳性不同,禾本科地上部N、P浓度均为最低,菊科和蔷薇科地上部氮浓度最高、莎草科磷浓度最高,禾本科N的内稳性最低而P的内稳性最高,不同科植物养分内稳性存在差异。苋菜不同的生长阶段,叶片N的内稳性(和浓度)没有显著的变化,但是叶片P的内稳性(和浓度)在生殖阶段显著高于营养阶段。苗期N的内稳性高于P,但旺盛期(开花阶段)则相反,P比N具有更强的内稳性。N和P的动态变化表明: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由于N和P的生理功能的不同,植物养分内稳性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养分库越大,养分重吸收效率越高,养分供应不仅可以通过直接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来降低养分的重吸收效率,还可以通过间接的增加植物生物量、个体的大小和降低根冠比来提高植物的养分重吸收效率。RR与植物N:Psen为负相关关系,根据相对重吸收与N:P的关系可以得到氮磷养分限制的临界值。植物的内稳性因物种、生长发育阶段和元素的不同而不同。不同植物分类水平氮的内稳性都高于磷的内稳性;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N和P的生理功能的不同,表现为不同生长阶段内稳性的变化;不同物种养分内稳性不同。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养分重吸收
  •     1.2.2 相对养分重吸收
  •     1.2.3 化学计量内稳性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野外实验
  •     2.1.1 样地概况
  •     2.1.2 实验设计
  •     2.1.3 样品采集及测定
  •   2.2 温室控制实验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设计
  •     2.2.3 取样和测定方法
  •   2.3 数据分析
  • 第三章 野外草地养分重吸收对氮磷添加的响应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gr、Pgr、 Nsen、Psen浓度及N:Pgr、N:Psen对N、P添加的响应'>    3.3.1 Ngr、Pgr、 Nsen、Psen浓度及N:Pgr、N:Psen对N、P添加的响应
  •     3.3.2 养分重吸收效率对N、P添加的响应
  •     3.3.3 养分重吸收效率与绿叶和衰老叶片养分浓度的关系
  • sen)的关系'>    3.3.4 相对养分重吸收与衰老期氮磷比(N:Psen)的关系
  •   3.4 讨论
  • gr与N添加正相关、Nsen与N添加无关;Pgr、 Psen与P添加正相关'>    3.4.1 Ngr与N添加正相关、Nsen与N添加无关;Pgr、 Psen与P添加正相关
  •     3.4.2 NuRE随N添加显著升高,与P添加无关
  • sen,PRE vs Psen均为负相关关系'>    3.4.3 NRE vs Nsen,PRE vs Psen均为负相关关系
  • sen负相关,不同的物种氮磷限制所对应的N:Psen不同'>    3.4.4 相对养分重吸收(RR)与N:Psen负相关,不同的物种氮磷限制所对应的N:Psen不同
  •   3.5 小结
  • 第四章 野外草地不同生长阶段化学计量内稳性对氮磷添加的响应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3.1 草地群落及其主要物种不同生长阶段地上部N、P含量及内稳性
  •     4.3.2 不同科属不同生长阶段地上部N、P含量及内稳性
  •   4.4 讨论
  •     4.4.1 群落及物种不同生长阶段N、P的化学计量内稳性反映了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     4.4.2 不同科属不同生长阶段地上部N、P化学计量内稳性存在差异
  •   4.5 小结
  • 第五章 温室苋菜养分重吸收及化学计量内稳性对氮磷添加的响应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3 实验结果
  •     5.3.1 不同阶段叶片N、P化学计量内稳性
  •     5.3.2 不同生长阶段养分浓度和养分重吸收对氮磷添加的响应
  • gr的关系'>    5.3.3 苋菜相对养分重吸收与N:Pgr的关系
  •   5.4 讨论
  •     5.4.1 不同生长阶段N、P的化学计量内稳性反映了植物的营养状况
  •     5.4.2 生殖生长阶段植物重吸收的P多于N
  •     5.4.3 不同的生长阶段养分重吸收更多的受到相对营养限制而不是绝对营养限制
  •     5.4.4 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的最佳绿叶N:P比
  •   5.5 小结
  • 第六章 温室苋菜个体大小和根冠比对养分重吸收效率的影响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3 实验结果
  •     6.3.1 养分重吸收效率与植物个体大小呈正相关关系
  •     6.3.2 养分重吸收效率与根冠比成负相关关系
  •     6.3.3 根冠比与繁殖器官和个体大小的关系
  •     6.3.4 养分有效性对养分重吸收的复杂效应
  •   6.4 讨论
  •     6.4.1 养分重吸收效率NuRE与植株大小正相关:积累库的影响
  •     6.4.2 养分重吸收效率(NuRE)与根冠比(R/S)呈负相关关系:养分吸收和重吸收之间的平衡
  •   6.5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展望
  •   7.4 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彭慧元

    导师: 韩文轩

    关键词: 氮磷添加,养分重吸收效率,相对养分重吸收效率,化学计量内稳性,生长阶段,养分库,养分分配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

    基金: 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

    分类号: Q948

    总页数: 143

    文件大小: 14457K

    下载量: 718

    相关论文文献

    • [1].汝郴高速公路沿线几种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库的比较[J]. 公路 2009(05)
    • [2].湘西北小流域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养分库效应[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0(02)
    • [3].洞庭湖退田还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库的影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06)
    • [4].基于豆梨容器苗生长和养分库的最佳施肥量确定[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8(03)
    • [5].韩江流域典型区几种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养分库分析[J]. 热带地理 2009(04)
    • [6].四川西北部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库比较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10(05)
    • [7].湘中丘陵区不同经营目标对毛竹林土壤养分库的影响[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2(05)
    • [8].有机肥与化肥长期配施对作物产量和灌漠土养分库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 2011(04)
    • [9].广西喀斯特次生林地表碳库和养分库特征及季节动态[J]. 水土保持学报 2009(05)
    • [10].浙江天童森林砍伐对土壤养分库和氮矿化-硝化特征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4(03)
    • [11].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工程迹地面积对其恢复过程中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17(11)
    • [12].放牧干扰对高寒杜鹃灌丛草地地下养分库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08)
    • [13].子午岭林区人工与天然油松林(Pinus tabulaeformis)养分库和碳库特征[J]. 生态学报 2009(06)
    • [14].缓释肥加载对浙江楠和闽楠容器苗生长和养分库构建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3(12)
    • [15].施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养分库氮磷吸收及利用的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1(02)
    • [16].羊草生物量和养分分配对养分和水分添加的响应[J]. 草业科学 2012(10)
    • [17].简议施肥技术[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0(06)
    • [18].互花米草入侵下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土壤生态化学变化[J]. 地球科学进展 2008(09)
    • [19].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地表凋落物的C:N:P化学计量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14(08)
    • [20].常绿阔叶林改造为板栗林对土壤氮磷钾库及酶活性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5)
    • [21].桂林市提升土壤有机质技术简报[J]. 广西农学报 2009(04)

    标签:;  ;  ;  ;  ;  ;  ;  

    草本植物养分重吸收效率对氮磷添加的响应及化学计量内稳性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