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量场论文-王文珂,郝江聪

矢量场论文-王文珂,郝江聪

导读:本文包含了矢量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周期轨道,二维矢量场,极限环,封闭流线

矢量场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珂,郝江聪[1](2019)在《二维矢量场周期轨道高效提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周期轨道提取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提取周期轨道的方法.在网格环方法基础上,通过减少可能生成封闭流线的候选种子点数目,有效地缩短备选流线的生成时间;然后根据流线的不相交性,进一步减少备选流线周围需要测试的网格点数目,从而有效地提高周期轨道提取的效率.在Windows64位操作系统, i5-2.20GHz CPU, 4 GB内存的PC机上对范德波尔函数解析数据和实测湍流数据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与网格环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节省90%以上的计算时间.(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李翔,宋百麒,王勇军[2](2019)在《航姿系统矢量场传感器校正的双内积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轴磁强计与加速度计广泛用于航姿系统中,针对其误差补偿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内积的校正方法。该方法利用了地磁场和重力矢量自身模值守恒,以及二者在旋转轴上投影的不变性。该方法能克服基于椭球拟合的校正方法无法补偿非对准误差的缺陷,实现叁轴磁强计及加速度计的完全校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改善航姿系统的精度且操作简便。(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马颖异,李洪平,郭艺峰[3](2019)在《基于视觉感知的二维线积分卷积矢量场可视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流场可视化领域,优化算法进行以及提升可视化效果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近年来,也有很多评估可视化质量的研究和改进算法被提出,但是,在算法实现和质量评估的过程中往往面临流场方向的二义性以及矢量场方向和大小描述不清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尝试将人类视觉感知理论应用于对流场可视化结果质量的评估以及可视化效果的提升上,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利用模拟旋风数据对二维线积分卷积矢量场可视化算法进行了研究和实现。(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9年S1期)

赵吉松[4](2019)在《基于剪切敏感液晶涂层的壁面摩擦力矢量场全局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壁面摩擦力测量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剪切敏感液晶(SSLC)涂层技术的平板表面摩擦力矢量场全局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SSLC涂层在摩擦力作用下的颜色变化特性(不同方向显示不同颜色)并结合其颜色变化与摩擦力大小之间的校准关系解算摩擦力矢量的方向和大小,能够测量整个待测区域的摩擦力矢量分布。应用所述方法测量了平板表面凸起物绕流的摩擦力矢量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高分辨率测量出平板表面凸起物绕流的摩擦力矢量场,而且能够研究凸起物的尾迹区随着流动速度增加的发展过程。(本文来源于《航空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张毅,孟启源,孙阳,杨秀霞[5](2018)在《基于改进Lyapunov矢量场法的standoff跟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基于Lyapunov矢量场法的目标standoff跟踪中收敛速度慢的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Lyapunov矢量场法。首先建立了无人机运动学模型,通过对基于速度信息主导的方法和基于位置信息主导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定义了新的速度式,先判断无人机是否收敛到跟踪圆上,然后实施机动。通过速度式实现了跟踪形成前无人机的快速收敛到跟踪圆,跟踪形成后跟踪没有延迟和滞后。最后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期刊2018年12期)

李长胜,周震,冯丽爽[6](2019)在《重视矢量场定理在电磁场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析了场论基础与电磁场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具体实例说明散度定理、斯托克斯定理、亥姆霍兹定理在电磁场理论课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特别强调这些矢量场定理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些矢量场定理并学会灵活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本课程的教学难度以及学生学习本课程的难度,从而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率。(本文来源于《物理与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李翔,刘耀华,宋百麒[7](2019)在《航姿系统矢量场传感器的完全校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轴磁强计与叁轴加速度计是航姿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矢量场传感器,其误差校正常采用基于椭球拟合的方法。该方法不能补偿传感器坐标系与载体坐标系间的非对准误差。传感器绕固定转轴旋转时,地磁矢量及重力矢量在转轴上的投影均为常数,利用该性质可克服椭球拟合法的上述缺点,从而实现磁强计与加速度计的完全校正。实验表明,改进的校正方法可使校正后航姿误差减小到1°以内,且操作简单,便于实现航姿系统的现场校正。(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19年01期)

施书成,曹东,张岑[8](2019)在《多无人机编队协同保持的速度矢量场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对基于速度矢量场的无人机编队协同保持问题进行研究。首先以Leader-follower编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无人机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借鉴人工势场法,引入相对速度矢量,给出无人机间的引力函数和斥力函数,完成了速度矢量场建模。在速度矢量场作用下,无人机编队能够实现队形保持,并保证无人机之间不会相互碰撞。最后搭建仿真验证平台,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光与控制》期刊2019年04期)

杨童[9](2018)在《矢量场Radon变换频谱分析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基于非晶丝的表面磁场层析成像方法,针对涡流激励等时变信号,本文研究了时变场层析成像方法,其研究成果可用到无损检测、自动识别和医疗检测等诸多领域,目前尚未有关时变场层析成像技术的研究,现有的与之相关的技术最后的处理结果都是在空间维度,而本文将时变场成像扩展到了空间-时间维度,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处理准则和处理办法。本文利用Radon变换重建图像,只有Radon变换被完全采样,Radon变换才能被准确确定,原则上就可以利用iRadon变换重建图像,因此,针对时变场中空间独立成像和空间-时间联合成像,都需要研究可以唯一准确确定Radon变换的采样条件,弄清空间-时间投影数据相关性,为时变场层析成像奠定基础。本文研究了基于Radon变换理论的无散矢量场层析成像技术。分析了Radon变换相关技术以及矢量场图像重建的原理,研究基于Radon变换的双直导线无散矢量场图像重建技术并且使用MATLAB进行实验仿真。图像重建效果比较好。为基于Radon变换进行时变矢量场图像重建提供可能性。针对时变场中空间独立成像,提出最优化的二维Radon变换采样网格。传统上,将二维Radon变换视为单变量参数化函数,本文将二维函数Radon变换视为双变量函数,理论推导二维Radon变换频谱形状为“有限结状”,并利用MATLAB仿真验证,根据二维频谱特性,获得可以唯一准确确定二维Radon变换的采样条件为在六角形采样网格或矩形采样网格上采样,六角形采样网格更优化,为时变场中空间独立成像奠定基础。针对时变场中空间-时间联合成像,提出叁维Radon变换采样条件。基于二维Radon变换频谱,本文推导叁维Radon变换频谱形状大体为“结状”扩展,通过离散化叁维连续Radon变换,遵循连续理论,提出离散傅里叶切片定理,获得叁维Radon变换频谱准确形状为立体“结状”,并利用MATLAB仿真验证,根据叁维频谱特性,得到叁维Radon变换采样条件以及空间-时间投影数据的相关性,可根据采样条件重建图像,为时变场中,空间-时间联合图像重建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12-01)

谢光辉,金敉娜,王光建,吴晓金[10](2018)在《矢量场逐次逼近的康复机器人柔顺交互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康复机器人的主动柔顺交互,提出了一种基于矢量场逐次逼近的控制模型;设计了矢量场逐次逼近系统,可输出机器人关节期望位移,该输出能与输入的扭矩、表面肌电及脑电等信号在振幅、频率和相位上保持同步,且通过调节遗忘因子参数值,可改变主动柔顺交互的积极性;利用自行设计的穿着型下肢康复机器人样机进行柔顺辅助实验,以验证所提出控制模型的有效性;通过FFT (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频谱对机器人关节扭矩的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参数辨识方法实施了重力补偿,以便康复机器人实时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模型对于实现康复机器人与人之间的柔顺交互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矢量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叁轴磁强计与加速度计广泛用于航姿系统中,针对其误差补偿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内积的校正方法。该方法利用了地磁场和重力矢量自身模值守恒,以及二者在旋转轴上投影的不变性。该方法能克服基于椭球拟合的校正方法无法补偿非对准误差的缺陷,实现叁轴磁强计及加速度计的完全校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改善航姿系统的精度且操作简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矢量场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文珂,郝江聪.二维矢量场周期轨道高效提取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9

[2].李翔,宋百麒,王勇军.航姿系统矢量场传感器校正的双内积法[J].传感技术学报.2019

[3].马颖异,李洪平,郭艺峰.基于视觉感知的二维线积分卷积矢量场可视化算法[J].计算机科学.2019

[4].赵吉松.基于剪切敏感液晶涂层的壁面摩擦力矢量场全局测量方法[J].航空科学技术.2019

[5].张毅,孟启源,孙阳,杨秀霞.基于改进Lyapunov矢量场法的standoff跟踪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8

[6].李长胜,周震,冯丽爽.重视矢量场定理在电磁场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物理与工程.2019

[7].李翔,刘耀华,宋百麒.航姿系统矢量场传感器的完全校正[J].压电与声光.2019

[8].施书成,曹东,张岑.多无人机编队协同保持的速度矢量场算法[J].电光与控制.2019

[9].杨童.矢量场Radon变换频谱分析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10].谢光辉,金敉娜,王光建,吴晓金.矢量场逐次逼近的康复机器人柔顺交互控制[J].自动化学报.2018

标签:;  ;  ;  ;  

矢量场论文-王文珂,郝江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