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热液蚀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成矿,矿床,塔里木盆地,矿物,印度洋,岩屑,伊利石。
热液蚀变论文文献综述
丁茜,胡秀芳,高奇东,叶瑛,张平萍[1](2019)在《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热液蚀变类型及蚀变流体的分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探明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储量巨大。对塔里木盆地西北部柯坪-巴楚-阿图什一带的4块区域开展了系统的野外和重点观测工作,包括蓬莱坝剖面、柯坪水泥厂剖面、托普郎剖面等。本研究通过考察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热液溶蚀及相关现象。从野外产状、伴生关系以及矿物岩石学特征角度解剖奥陶系地层中热液矿物组合的地质特征。研究表明,该区域存在富镁流体、富氟流体和富硫流体3种流体,分别来源于封存卤水、火成活动和TSR热液。不同性质流体蚀变具有相似的分带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吴德海,夏菲,潘家永,刘国奇,黄国龙[2](2019)在《粤北棉花坑铀矿床热液蚀变与物质迁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粤北长江铀矿区棉花坑铀矿床的横向矿化蚀变剖面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代表性新鲜花岗岩、蚀变岩和矿石的主量、微量以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运用质量平衡计算方法探讨了各蚀变带组分的迁移规律,以期解决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及其性质等问题。结果表明,该矿化蚀变剖面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特征,可分为新鲜花岗岩带(Ⅴ带)、远矿碱交代蚀变带(Ⅳ带)、近矿绿泥石化蚀变带(Ⅲ带)、矿旁水云母化蚀变带(Ⅱ带)和矿化中心赤铁矿化蚀变带(Ⅰ带)。从侧缘碱交代带→矿化中心带,Si O2的带入率(0. 27%→0. 21%→0. 50%→0. 70%)整体上与U的带入率(4. 73%→8. 07%→39. 26%→98. 29%)呈正比,K+与Na+相互排斥呈现"钾钠不相容"现象,Mg O与Mn O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迁移特征,是对流平衡迁移方式的表现。Th、Pb、Cs、Mo、As元素在矿化中心带的带入率最大,Ba、Sr、Co、V元素在矿化中心带迁出率最小,这对铀成矿(铀矿化)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根据各蚀变带元素的含量、比值及迁移特征,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赋矿围岩长江岩体,成矿流体在成分上富含挥发分和矿化剂(CO_2、F、H_2O等)、碱金属元素(K、Cs、Rb)和重稀土元素,性质上具相对高的氧逸度,其来源是地幔流体与经历了深循环大气降水的混合成因流体。挥发分和矿化剂(CO_2、F、H_2O等)的带入是矿床重要的矿质迁移机制,CO2的逸出伴随着氧化向还原过渡的环境是矿床重要的矿质沉淀机制。(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齐立平,宋国正,杨志全[3](2019)在《焦家断裂带寺庄金矿构造热液活动、蚀变矿化与成矿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东省胶西北地区,是我国一个重要金矿成矿区、重要金矿产区,矿床类型主要为"焦家式"金矿,即破碎带蚀变岩型。最近一个找矿高峰期,探矿深度由之前的600m以浅增加至600m~2000m、探矿目标由主破碎蚀变岩带至穿越该带并进入其下范围。本文据最近探矿高峰期第一个寺庄金矿深部找矿突破项目测取的大量一手资料,从花岗岩石仅迭加热液蚀变作为突破口,逐步深入地分析、研究了岩石经历构造破碎、再迭加热液蚀变,主带内岩石破碎、蚀变特点,主带内及其下岩石破碎与金矿化,成矿后迭加一次强烈构造积压活动等,建立成矿作用,复原:岩石→构造→热液→成矿的过程,取得了本区金矿成矿作用经历了两次引张作用、两次热液活动、一次压扭性活动较为符合实际的认识。(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11期)
刘向东,邓军,张良,林少一,周明岭[4](2019)在《胶西北寺庄金矿床热液蚀变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胶东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其中"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是区内最重要的金矿床类型。寺庄金矿床位于胶东金矿集区焦家金矿田南部,是典型的"焦家式"金矿,沿NE向焦家断裂发育大规模的热液蚀变带,金矿体均产于这些蚀变带内。热液蚀变空间分带明显,距离焦家断裂由近到远向下盘依次发育黄铁绢英岩化、绢英岩化、钾长石化蚀变带。时间上,钾长石化为成矿前蚀变,绢英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迭加在钾长石化蚀变之上,为成矿期蚀变,伴随金矿化。质量平衡计算表明:钾长石化过程,主量元素SiO_2、Al_2O_3、Fe_2O_3、FeO、MgO、CaO、Na_2O、P_2O_5,成矿元素Au、Ag,亲铜元素As、Hg、Sb、Bi和稀土元素均从玲珑黑云母花岗岩中迁出;而K_2O、MnO和Cu从流体中迁入玲珑黑云母花岗岩。绢英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过程元素迁移行为高度相似,主量元素SiO_2、Fe_2O_3、FeO、MgO、CaO、K_2O、MnO,成矿元素Au、Ag,亲铜元素As、Hg、Cu、Sb、Bi和轻稀土元素均从流体中迁入钾长石化花岗岩,而主量元素Al_2O_3、Na_2O和重稀土元素均从钾长石化花岗岩中迁出。二长石温度计估算钾长石化蚀变形成的温度约为392~449℃。玲珑黑云母花岗岩(δEu=1.45)和钾长石化花岗岩(δEu=1.38)具有明显的Eu正异常,绢英岩(δEu=0.97)和黄铁绢英岩(δEu=0.93)具有轻微的Eu负异常,指示钾长石化发生于相对氧化环境下,而绢英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发生于相对还原环境下。综合分析表明,成矿前高温、氧化、碱性流体作用于玲珑黑云母花岗岩形成大范围面状钾长石化蚀变;成矿期中低温、还原、弱酸性的流体与钾长石化花岗岩发生水岩反应,形成绢英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在此过程中硫化作用引起金硫络合物分解,导致金沉淀富集成矿。(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杜丽娟,杨瑞东,陈军,郑禄林[5](2019)在《晴隆锑矿床热液蚀变地球化学对成矿过程的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热液成矿作用总是伴随着热液的交代蚀变作用,从而使围岩发生不同类型、不同强度的蚀变作用,即围岩蚀变(胡受奚等,2004)。晴隆锑矿床以锑矿化为主,近些年的勘探成果表明也存在一定的金矿化。晴隆锑矿床围岩蚀变有硅化、萤石化、黄铁矿化、高岭石化、方解石化、钠长石化、角砾岩化、伊利石化和绿泥石化等。与锑成矿最为相关的蚀变为硅化和萤石化,与金成矿最密切的为硅化和伊利石化。此外,这些不同类型的蚀变相互之间均存在一(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贾润幸,方维萱,李述国,陈腾,李建旭[6](2019)在《新疆乌恰萨热克巴依盆地内岩浆热液蚀变岩的渗透率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萨热克砂砾岩型铜矿床是产于萨热克巴依盆地的大型铜矿床,在盆地南部下白垩统中发育有大量的辉绿岩脉群。本文采用气测孔隙度(氦气)的方法,对该区多条辉绿岩脉上下盘围岩渗透率的测定,结果显示靠近辉绿岩脉上下盘岩浆热液蚀变岩的空隙度和渗透率明,明显小于远离辉绿岩脉的弱蚀变围岩的空隙度和渗透率,揭示盆内岩浆热液迭加蚀变成岩作用强烈,热液胶结物和热液蚀变作用,封堵了岩石内孔隙度,减低了热液蚀变岩的气测渗透(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郭娜,郭文铂,刘栋,黄一入,郑龙[7](2019)在《冈底斯成矿带陆相火山岩区浅成低温热液矿床蚀变分带模型——以西藏斯弄多矿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斯弄多银铅锌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发现的首个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本文采用短波红外技术对矿区进行了精细蚀变矿物分带划分,并结合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对不同蚀变带元素的迁移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斯弄多矿区的短波红外勘查模型。研究发现:(1) Al-OH波长值的无序排列变化说明斯弄多矿床中存在不同岩浆热液流体的混合作用;(2)不同矿物组合形成了明显的蚀变分带,垂向上(由内向外)形成了绢云母化带→绢云母-钠云母-蒙脱石带→绢云母-伊利石-蒙脱石带→绢云母-伊利石带;(3)隐爆角砾岩型矿体中成矿元素Ag-Pb-Zn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其中,Ag主要赋存在绢云母-伊利石带,Pb-Zn则主要赋存在绢云母-伊利石-蒙脱石带;(4)热液脉型Ag-Pb-Zn矿体品位与伊利石结晶度指数IC关系密切,矿体主要赋存于0. 6≤IC≤1. 2的范畴;(5)以钻孔BZK0301(3号勘探线)为界,斯弄多矿床成矿性优劣存在一条明显界线,NE向由于不同流体的混合作用成矿性较好,SW向因为流体较为单一成矿性差。(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曹凯君,吴仲玮,孙晓明,王琰,林晓[8](2018)在《西南印度洋脊龙旗热液区富铝蚀变黏土矿物类型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产出于不同地质背景下的热液成因黏土矿物组成、晶体结构及化学成分等信息,可指示与海底热液作用有关的水-岩反应过程和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但目前对于以西南印度洋脊为代表的超慢速扩张脊热液区的黏土矿物研究程度较低,尚未了解其经历的热液蚀变作用及形成过程。本文综合应用SEM-EDS、XRD、FT-IR、EPMA和LA-ICP-MS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对采自龙旗热液区矿化蚀变角砾的形貌结构、矿物组成及其化学成分进行系统表征。研究表明:该蚀变角砾中的共生矿物相主要由具二八面体结构、富Al端元的蒙皂石族矿物贝得石与蛋白石组成,角砾中可见呈细粒浸染状的TiO_2。蚀变黏土矿物的化学成分较为单一,具有富Al、贫Mg和贫Fe的特征;其稀土元素总量普遍不高(2. 43~43. 45μg/g),配分模式呈负Eu异常(0. 31~0. 53)而未显示Ce异常(1. 09~1. 16)。推断产出于硫化物堆积丘体边部的矿化角砾长期受酸性、相对还原的、低温热液流体持续迭加和淋滤改造,除Al和Ti以外大部分元素被活化迁移,形成矿物组成简单的富铝黏土矿物相。本研究查明了龙旗热液区新的蚀变黏土矿物类型及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该区广泛发育低温热液蚀变作用,为进一步探讨西南印度洋超慢速扩张脊热液成矿系统的水-岩反应过程提供了一定依据。(本文来源于《岩矿测试》期刊2018年06期)
邬斌,王汝成,刘晓东,郭国林,宋振涛[9](2018)在《辽宁赛马碱性岩体异性石化学成分特征及其蚀变组合对碱性岩浆-热液演化的指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辽宁赛马碱性岩体早年因产铀矿而闻名,该岩体主要由响岩、霞石正长岩和异霞正长岩组成,其中铀、锆和稀土等元素矿化主要集中于异霞正长岩岩浆阶段。异性石是异霞正长岩中特征的锆-稀土矿物,主要分为两期,晚期异性石表现出更加富集Nb、REE等高场强元素的特点。早期异性石经历了一系列的热液蚀变,根据蚀变强弱程度,蚀变矿物组合可分为:(1)异性石+钠锆石+霓石±钠沸石;(2)异性石+钠锆石+锆石+钠沸石±霓石;(3)异性石假晶,假晶主要由残余异性石+钠锆石+锆石+钠沸石+霓石+钾长石+铈硅磷灰石组成。相比于岩浆锆石,蚀变组合中次生锆石具有富Ca、Al、Fe的特点,与异性石本身化学成分和流体性质密切相关。通过对异性石及其蚀变组合的精细矿物学研究,我们得知假晶的形成可能是异性石"溶解-再沉淀"的结果,致使假晶形成的流体至少包括:(1)占主导的富Na(±K)、Al、F的自交代流体;(2)少量晚期富Ca流体。假晶中次生锆石和铈硅磷灰石的结晶说明了Zr和REE等高场强元素的热液活动性,自交代碱性流体和富Ca流体在此过程中起到"搬运"和"提纯"的作用,这对认识碱性岩稀有、稀土成矿机制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陈懋弘,郭申祥,谢贤洋,马克忠[10](2018)在《贵州泥堡卡林型金矿热液蚀变矿物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泥堡卡林型金矿床是黔西南碳酸盐岩台地相区新发现的大型矿床,主要赋矿围岩为上二迭统峨眉山玄武岩组含钙质的玄武质沉火山角砾凝灰岩。因此,泥堡金矿一方面具有一般卡林型金矿的低温矿物组合和载金矿物特点,另一方面由于赋矿围岩的特殊性,还出现一些特征性的热液蚀变矿物。泥堡金矿主要载金矿物为环带状含砷黄铁矿和毒砂,其中黄铁矿可以分为6种类型:草莓状黄铁矿(Py0)为沉积成因,环带状黄铁矿核部的暗色麻点状黄铁矿(PyⅠ)为被热液改造的沉积成因,二者均以低w(As)为特点;环带状黄铁矿的内环(PyⅡ)为热液早期形成的黄铁矿,中间环带(PyⅢ)或者外环(PyⅣ)是热液活动高峰时期形成的含砷黄铁矿,具有典型的高As低S、Fe特点,是主要的含金部位。成矿晚阶段形成的黄铁矿(PyⅤ)与辉锑矿、闪锌矿共生。成矿过程中强烈的水岩交代作用下,峨眉山玄武岩组火山岩中的Ti、P、Cu等元素析出,在矿体中形成较多的锐钛矿、磷灰石、黄铜矿、黝铜矿等特征蚀变矿物。激光拉曼测试表明在低温成矿条件下形成的Ti O2矿物是锐钛矿而不是金红石,因此前人获得的金红石年龄能否代表金的成矿年龄值得商榷。相反,磷灰石、绢云母是主成矿阶段形成的新生热液矿物,其原位测年数据可大致代表金的成矿年龄,因此二者是较为合适的测年对象。成矿晚阶段出现重晶石和石膏等硫酸盐矿物,说明成矿环境更为氧化,同时由于同位素分馏,导致了与硫酸盐共生的硫化物如辉锑矿、雌黄和雄黄的δ34S值相比主成矿阶段的黄铁矿和毒砂更低。热液蚀变矿物学是探讨成矿作用过程的重要基础,在卡林型金矿研究中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矿床地质》期刊2018年03期)
热液蚀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粤北长江铀矿区棉花坑铀矿床的横向矿化蚀变剖面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代表性新鲜花岗岩、蚀变岩和矿石的主量、微量以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运用质量平衡计算方法探讨了各蚀变带组分的迁移规律,以期解决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及其性质等问题。结果表明,该矿化蚀变剖面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特征,可分为新鲜花岗岩带(Ⅴ带)、远矿碱交代蚀变带(Ⅳ带)、近矿绿泥石化蚀变带(Ⅲ带)、矿旁水云母化蚀变带(Ⅱ带)和矿化中心赤铁矿化蚀变带(Ⅰ带)。从侧缘碱交代带→矿化中心带,Si O2的带入率(0. 27%→0. 21%→0. 50%→0. 70%)整体上与U的带入率(4. 73%→8. 07%→39. 26%→98. 29%)呈正比,K+与Na+相互排斥呈现"钾钠不相容"现象,Mg O与Mn O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迁移特征,是对流平衡迁移方式的表现。Th、Pb、Cs、Mo、As元素在矿化中心带的带入率最大,Ba、Sr、Co、V元素在矿化中心带迁出率最小,这对铀成矿(铀矿化)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根据各蚀变带元素的含量、比值及迁移特征,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赋矿围岩长江岩体,成矿流体在成分上富含挥发分和矿化剂(CO_2、F、H_2O等)、碱金属元素(K、Cs、Rb)和重稀土元素,性质上具相对高的氧逸度,其来源是地幔流体与经历了深循环大气降水的混合成因流体。挥发分和矿化剂(CO_2、F、H_2O等)的带入是矿床重要的矿质迁移机制,CO2的逸出伴随着氧化向还原过渡的环境是矿床重要的矿质沉淀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液蚀变论文参考文献
[1].丁茜,胡秀芳,高奇东,叶瑛,张平萍.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热液蚀变类型及蚀变流体的分带特征[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9
[2].吴德海,夏菲,潘家永,刘国奇,黄国龙.粤北棉花坑铀矿床热液蚀变与物质迁移研究[J].岩石学报.2019
[3].齐立平,宋国正,杨志全.焦家断裂带寺庄金矿构造热液活动、蚀变矿化与成矿作用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9
[4].刘向东,邓军,张良,林少一,周明岭.胶西北寺庄金矿床热液蚀变作用[J].岩石学报.2019
[5].杜丽娟,杨瑞东,陈军,郑禄林.晴隆锑矿床热液蚀变地球化学对成矿过程的制约[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6].贾润幸,方维萱,李述国,陈腾,李建旭.新疆乌恰萨热克巴依盆地内岩浆热液蚀变岩的渗透率特征[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7].郭娜,郭文铂,刘栋,黄一入,郑龙.冈底斯成矿带陆相火山岩区浅成低温热液矿床蚀变分带模型——以西藏斯弄多矿床为例[J].岩石学报.2019
[8].曹凯君,吴仲玮,孙晓明,王琰,林晓.西南印度洋脊龙旗热液区富铝蚀变黏土矿物类型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岩矿测试.2018
[9].邬斌,王汝成,刘晓东,郭国林,宋振涛.辽宁赛马碱性岩体异性石化学成分特征及其蚀变组合对碱性岩浆-热液演化的指示意义[J].岩石学报.2018
[10].陈懋弘,郭申祥,谢贤洋,马克忠.贵州泥堡卡林型金矿热液蚀变矿物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J].矿床地质.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