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论文_黄伟涛,马红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工髋关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关节,置换术,股骨颈,股骨头,静力学,股骨,膝关节。

人工髋关节论文文献综述

黄伟涛,马红伟[1](2019)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患者40例进行研究讨论,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的疗效以及预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预后康复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为5.0%,对照组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显着,可以促进预后,且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少,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4期)

黄琴[2](2019)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加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较高,但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佳。(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5期)

高铜拴,于哲,蔡丹,陈明[3](2019)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75例,评价其疗效,并探讨影响术后局部复发及肢体功能[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功能评分(MSTS)]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100%。患者随访25~76个月,平均随访52.8个月,无转移及死亡病例;末次随访时,MSTS评分为(26.25±2.51)分,其中优42例,良2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3.33%。单因素分析显示,股骨近端骨肿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局部复发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性骨折、Campanacci分级、截骨长度及是否保留股骨大转子均无关(P>0.05);而无病理性骨折、Campanacci分级为II级、截骨长度≤12 cm、保留股骨大转子者术后MSTS评分均分别明显优于有病理性骨折、Campanacci分级为III级、截骨长度>12 cm及未保留股骨大转子者(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安全、有效,是否伴病理性骨折、Campanacci分级、截骨长度、是否保留股骨大转子是影响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因素。(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纪春秧[4](2019)在《协同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协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协同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护理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34期)

黄珏[5](2019)在《全程护理模式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后及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分析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后效果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择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3例,其中对照组均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对两组预后效果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2天、7天、15天VA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个月两组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Harris髋关节评分示优良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护理干预期间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干预后QLQ-C30量表中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情绪功能及总体健康各维度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显着减轻患者术后短期的疼痛情况,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围术期并发生率,同时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髋关节各方面功能恢复中均具有显着效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使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下旬刊)》期刊2019年12期)

李香芙,钟梅艳[6](2019)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深入了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心理体验。方法采用现象学方法对10例初次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将访谈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和提炼。结果提炼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叁大心理体验主题:对治疗有信心、期待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早期的困惑期待与沟通配合以及对术后康复有担忧。结论医护人员应关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心理体验,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重视家属和患者的参与及良好的医患关系在治疗及康复中的作用,加强健康教育,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下旬刊)》期刊2019年12期)

韩晨曦,王峻,葛艳玲[7](2019)在《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96例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行择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根据患者术式分为全髋置换组(43例)和全膝置换组(53例)。根据术中出血记录及术后引流记录计算围手术期失血量,观察两组患者显性与隐性失血情况,并制定相应的输血策略。结果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失血量以及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全髋置换组在隐性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全膝置换组(P<0.05);全膝置换组中有20例患者采取术中自体血回输处理,而自体血回输患者的实际红细胞丢失量明显低于未采取自体血回输患者(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术期的隐性失血量相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更高,因此需要密切观察患者血液细胞检测结果,制定科学的输血策略,避免贫血等并发症的出现。(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王玉静,赛燕菲[8](2019)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护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本院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2例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任意编号的方式下划入常规组(n=31)与试验组(n=31)。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服务满意率及自主生活能力。结果常规组护理服务满意率为80.65%,试验组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6.77%,组间数据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比较,试验组进食、如厕、床椅转移及平地行走评分均相对较高,两组间数据对比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辅以综合性护理方法,能够提升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增强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22期)

李怀木,方玮,韩雪昆,高贤,徐兴全[9](2019)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和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14例(创伤组),同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3 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股骨头坏死分期,髋关节功能Ha r r i 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臼杯外展角,臼杯前倾角,术后3,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随访时间15~36(平均23.6)个月,无髋关节感染,假体周围骨折、松动,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创伤组1例术后发生腓肠肌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对照组2例发生腓肠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1例发生髋关节脱位。术后髋关节功能显着改善(P<0.01)。两组手术时间[(99.6±9.85) min vs (96.6±7.68) min,t=0.52,P=0.64],术中失血量[(220±94.3) mL vs(217±89.9)mL,t=0.79,P=0.99],臼杯外展角(P>0.05),臼杯前倾角及术后3,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内固定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相比,手术难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临床与病理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付高峰,刘宏月[10](2019)在《人工髋关节的有限元及疲劳寿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有限元方法和疲劳分析方法研究新型钛合金人工髋关节假体模型的力学特性和疲劳损伤情况,以人体单足站立时假体承受静态载荷为例,采用静力学分析方法对假体进行力学特性分析,然后利用应力寿命疲劳分析方法研究假体的疲劳损伤情况。分析结果表明,股骨柄假体中下部1/3处出现应力集中且呈现椭圆形分布,假体的疲劳损伤区域与应力集中区域基本重合。(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9年11期)

人工髋关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加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较高,但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工髋关节论文参考文献

[1].黄伟涛,马红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2].黄琴.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J].基层医学论坛.2019

[3].高铜拴,于哲,蔡丹,陈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9

[4].纪春秧.协同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

[5].黄珏.全程护理模式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后及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

[6].李香芙,钟梅艳.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

[7].韩晨曦,王峻,葛艳玲.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8].王玉静,赛燕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护理方法研究[J].心理月刊.2019

[9].李怀木,方玮,韩雪昆,高贤,徐兴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9

[10].付高峰,刘宏月.人工髋关节的有限元及疲劳寿命分析[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9

论文知识图

系统左图为5轴机械臂及可根据术...应用有限元分析评估有柄人工髋关节术后髋部畸形率(人工髋关节置换组...患者,男,48岁,左侧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小切口外侧入路人工髋关节手术...11 人工髋关节第 5 年的磨损深度

标签:;  ;  ;  ;  ;  ;  ;  

人工髋关节论文_黄伟涛,马红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