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磷酸酯吡啶配体论文_魏良晨,胡伟康,周世雄,束俊,周会东

亚磷酸酯吡啶配体论文_魏良晨,胡伟康,周世雄,束俊,周会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亚磷酸酯吡啶配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磷酸酯,吡啶,苯基,诱导,不对称,乙酯,二甲酸。

亚磷酸酯吡啶配体论文文献综述

魏良晨,胡伟康,周世雄,束俊,周会东[1](2018)在《含亚磷酸酯和联吡啶羧酸酯配体的铱配合物及其聚集诱导发光增强和电致发光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苯基亚磷酸酯为双环金属化配体,2,2'-联吡啶-4,4'-二甲酸乙酯为辅助配体,合成了一种中性铱配合物(1).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高分辨质谱(HRMS)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认.对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杂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的配合物表现出黄光发射,波长为581 nm,量子效率高达29.4%,是含联吡啶羧酸类配体的铱配合物中最高的,发光寿命为1.08μs.配合物最高已占轨道(HOMO)能级为-5.43 e V,最低未占轨道(LUMO)能级为-3.18 e V.配合物表现出明显的聚集诱导发光增强性质,在水/四氢呋喃混合溶剂中,聚集后发光增强了17倍.用该配合物制备的掺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外量子效率高达8.9%,最大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为9.7 cd/A和5.2 lm/W.研究结果表明,双环金属化的亚磷酸酯配体对提高联吡啶羧酸酯类铱配合物的发光效率和扩展应用范围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胡袁春[2](2003)在《手性亚磷酸酯—吡啶配体的合成及其在1,4-共轭加成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手性NOBIN和手性BINOL出发,设计、合成了一类新型的亚磷酸酯-吡啶配体,并系统地研究了它们在铜(Ⅰ)催化Et_2Zn对α,β-不饱和烯酮的1,4-共轭加成反应中的应用。结果表明:(S)-NOBIN和(S)-BINOL衍生的配体是匹配的,其中BINOL部分的手性对产物的绝对构型起主导作用;配体中吡啶氮参与了与Cu(Ⅰ)的配位,吡啶 6-位的甲基取代基对反应具有明显的影响。配体(S,S)-La对亚苄基丙酮类底物具有较好的手性诱导能力。配体(S,S)-Lc则对取代查耳酮底物表现出更高的对映体选择性,最高ee值达到97.1%,是目前这一反应体系的最好结果之一。 通过对联萘骨架进行部分加氢开发出一类型的H_8-联萘亚磷酸酯-吡啶配体Lk-Lp,它们在Cu(Ⅰ)-催化Et_2Zn对烯酮的1,4-共轭加成反应中的应用表明:(S)-H_8-NOBIN和(S)-BINOL衍生的配体(S,S)-Ll对各种取代查耳酮都取得了很好的ee值;相应的配体(S,S)-Lk则对取代亚苄基丙酮底物表现出很高的手性诱导能力,最高ee值达到97.8%,是目前这一反应体系的最好结果。 配体LA的光学纯度与1,4-共轭加成产物的ee值间呈现明显的正的非线性效应。实验数据符合Kagan的ML_2模型。 在亚磷酸酯-吡啶配体-Cu(Ⅰ)络合物催化的Et_2Zn对烯酮的1,4-共轭加成反应中,观察到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加成产物的绝对构型发生了反转。(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期刊2003-10-24)

亚磷酸酯吡啶配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手性NOBIN和手性BINOL出发,设计、合成了一类新型的亚磷酸酯-吡啶配体,并系统地研究了它们在铜(Ⅰ)催化Et_2Zn对α,β-不饱和烯酮的1,4-共轭加成反应中的应用。结果表明:(S)-NOBIN和(S)-BINOL衍生的配体是匹配的,其中BINOL部分的手性对产物的绝对构型起主导作用;配体中吡啶氮参与了与Cu(Ⅰ)的配位,吡啶 6-位的甲基取代基对反应具有明显的影响。配体(S,S)-La对亚苄基丙酮类底物具有较好的手性诱导能力。配体(S,S)-Lc则对取代查耳酮底物表现出更高的对映体选择性,最高ee值达到97.1%,是目前这一反应体系的最好结果之一。 通过对联萘骨架进行部分加氢开发出一类型的H_8-联萘亚磷酸酯-吡啶配体Lk-Lp,它们在Cu(Ⅰ)-催化Et_2Zn对烯酮的1,4-共轭加成反应中的应用表明:(S)-H_8-NOBIN和(S)-BINOL衍生的配体(S,S)-Ll对各种取代查耳酮都取得了很好的ee值;相应的配体(S,S)-Lk则对取代亚苄基丙酮底物表现出很高的手性诱导能力,最高ee值达到97.8%,是目前这一反应体系的最好结果。 配体LA的光学纯度与1,4-共轭加成产物的ee值间呈现明显的正的非线性效应。实验数据符合Kagan的ML_2模型。 在亚磷酸酯-吡啶配体-Cu(Ⅰ)络合物催化的Et_2Zn对烯酮的1,4-共轭加成反应中,观察到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加成产物的绝对构型发生了反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亚磷酸酯吡啶配体论文参考文献

[1].魏良晨,胡伟康,周世雄,束俊,周会东.含亚磷酸酯和联吡啶羧酸酯配体的铱配合物及其聚集诱导发光增强和电致发光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8

[2].胡袁春.手性亚磷酸酯—吡啶配体的合成及其在1,4-共轭加成反应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亚磷酸酯吡啶配体论文_魏良晨,胡伟康,周世雄,束俊,周会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