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论文_吴庭

导读:本文包含了芥川龙之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利己主义,基督,艺术,批判性,现代性,真凶,个人主义。

芥川龙之介论文文献综述

吴庭[1](2019)在《芥川龙之介《丛林中》对真砂真凶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丛林中》是芥川龙之介最有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发表至今虽近百年岁月,但对该作的各种解读却一直长盛不衰。缘于该作对于真凶没有"结论"的悬置而给众多读者、评论家带来各异解读空间和哲学思考。本文在诸多先行研究的基础之上,围绕谁是真凶展开,并假定文中已有真凶,通过文本精读,结合作者不伦之恋的经历,从文本语言文字的"多义性"、旁观者证言本身的客观性、当事者供述的对比等角度来考察、解读真砂作为真凶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35期)

王彧[2](2019)在《论芥川龙之介和鲁迅笔下的“旁观者视角”——以《毛利先生》和《孔乙己》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坛可谓是群星璀璨,百家争鸣。在这些大家当中,鲁迅的影响力更是广泛而深远。"五四时期"的中国面临的是内忧外患、水深火热的局面,不少有识之士选择毅然投入到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运动中。中国历史文化语境中的现代知识分子,是近代中西文化冲突导致文化转型的产物。如果将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为代表的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称之为中国第一代的现代知识分子,那么,以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则可以称之为中国第二代的现代知识分子。而处于"大正时代"的同时期的日本,欧战结束后,民族自决浪潮十分兴盛,民主自由的气息浓厚,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代。然而那是一个"主义之风"盛行的年代,主张确立近代自我,宣扬个人主义。那个时期的日该文坛同样也是群星璀璨,诞生了一大批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家,芥川龙之介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该文着重选取同时期文风相似两位作家的作品——《毛利先生》和《孔乙己》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讨两篇作品中所体现的"旁观者视角"。(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21期)

杨瑞君[3](2019)在《芥川龙之介小说《齿轮》之“雨衣”意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齿轮》是芥川龙之介晚年代表作品之一,文中出现了许多意象分别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比如"齿轮""雨衣""人工之翼""火""松林"等。这些意象是帮助我们解读这篇小说的关键。本文将主要以其中一个意象"雨衣"为重点进行分析,透过这一意象来解读芥川晚年的心象以及当时的时代样貌。(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0期)

王玉华,赵海涛[4](2019)在《身体、疾病和幻象中的基督——芥川龙之介《南京的基督》中妓女宋金花的人物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京的基督》是由日本大文豪芥川龙之介写就的一部"基督教+中国"题材的小说。这部小说通过身体、疾病和幻象中的基督叁个关键词合力勾勒出身为基督徒的中国妓女宋金花在罹患疾病后两度邂逅"基督降临"的故事。由于芥川的任性臆测和主观剪裁,其对中国现实的摹写并不可信,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南京的基督》的文本价值大打折扣。(本文来源于《安康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孙亚楠[5](2019)在《从《地狱变》看芥川龙之介的艺术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日本短篇小说大师的芥川龙之介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作,《地狱变》即为其中的一篇。通过对这篇涉及绘画创作的小说的解读,我们可以窥见芥川的艺术观,主要包括艺术至上、艺术审丑以及艺术功效——"刹那的感动"等。了解芥川龙之介的艺术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其他作品。(本文来源于《安康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杨洁[6](2019)在《利己主义下的不同选择——以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和《杜子春》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是日本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被盛誉为"大正文学象征"。芥川前期擅于引经据典进行创作,《罗生门》(1915)与《杜子春》(1920)则是分别改编日本古典文学《今昔物语集》与中国古典文学《杜子春传》而成的两部佳作,其透露出的利己主义符合芥川在前期创作中一贯持有的文学态度。同样都是面对利益的诱惑,但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却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本文将对两部作品的利己主义思维、不同结局和背后的原因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6期)

李晓宇[7](2019)在《芥川龙之介《罗生门》中的人性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古喻今的写作手法可令人们对当代社会产生认知,讽古喻今的写作手法更能令人们对当代时期和现在生活产生强烈对比。芥川龙之介编写的《罗生门》巧妙地运用讽古喻今写作手法,引发读者对人性的反思。其中男主人公在无路可退的条件下选择了罗生门寻找一线生机,并在强烈的现实问题当中毅然决然选择收起自己的良知,男主人公内心发展受社会和生存影响具有强烈的善恶反差感,这其中产生的人性问题足够引起我们去深思。(本文来源于《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6期)

尹丹[8](2019)在《民国10年的中国像——芥川龙之介《中国游记》》一文中研究指出1921年,芥川龙之介以大阪每日新闻社特派员身份,对中国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访问,对民国时期中国的社会情况做了充分详实的观察后写下了多篇报道,后成书《中国游记》发行。由于书中对中国不加掩饰的讥讽与批评,多年来一直受到学者的诟病,认为芥川龙之介对中国的观察并非完全客观。本文将芥川龙之介书中描写的中国大致分为叁个形象,来分析各个不同方面的中国形象,并尝试分析芥川龙之介的心理。以求分析近代日本人对中国的向往之处为何,失望亦或鄙视之处又源自何物,以及对民国十年的中国形象、社会现状有更为深入的(本文来源于《唐山文学》期刊2019年08期)

牛晨宇,陈咏梅[9](2019)在《芥川龙之介创作中的“情绪记忆”——以《河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有"鬼才"之称。其小说多以利己主义为中心,对人性及人类社会进行了强烈讽刺和批判。本稿从先行研究中鲜有涉及的"情绪记忆"角度对芥川龙之介作品进行了解读,以写于芥川自杀之年的作品《河童》一文为研究对象,开展补充性说明,探究芥川龙之介创作中"情绪记忆"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5期)

邬梦旭[10](2019)在《浅析芥川龙之介《竹林中》的叙事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是日本大正时期的小说家,与森欧外、夏目漱石并称为"日本文坛叁巨匠"。1922年首次刊登于《将军》的《竹林中》是芥川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采用多元焦点化手法,围绕武士死亡及其妻子被侮辱的事件,通过问答式的戏剧性的呈现视角讲述7人的自我独白。看似各执一词,合乎逻辑,却又互相矛盾,真假难辨。其结局的不完整性和不确定性,也使得事件更加扑朔迷离。从深层次看,文章揭示了在现实生活中,人性的阴暗面与"利己主义"。(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9年08期)

芥川龙之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众所周知,"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坛可谓是群星璀璨,百家争鸣。在这些大家当中,鲁迅的影响力更是广泛而深远。"五四时期"的中国面临的是内忧外患、水深火热的局面,不少有识之士选择毅然投入到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运动中。中国历史文化语境中的现代知识分子,是近代中西文化冲突导致文化转型的产物。如果将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为代表的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称之为中国第一代的现代知识分子,那么,以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则可以称之为中国第二代的现代知识分子。而处于"大正时代"的同时期的日本,欧战结束后,民族自决浪潮十分兴盛,民主自由的气息浓厚,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代。然而那是一个"主义之风"盛行的年代,主张确立近代自我,宣扬个人主义。那个时期的日该文坛同样也是群星璀璨,诞生了一大批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家,芥川龙之介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该文着重选取同时期文风相似两位作家的作品——《毛利先生》和《孔乙己》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讨两篇作品中所体现的"旁观者视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芥川龙之介论文参考文献

[1].吴庭.芥川龙之介《丛林中》对真砂真凶的解读[J].名作欣赏.2019

[2].王彧.论芥川龙之介和鲁迅笔下的“旁观者视角”——以《毛利先生》和《孔乙己》为例[J].海外英语.2019

[3].杨瑞君.芥川龙之介小说《齿轮》之“雨衣”意象分析[J].北方文学.2019

[4].王玉华,赵海涛.身体、疾病和幻象中的基督——芥川龙之介《南京的基督》中妓女宋金花的人物象[J].安康学院学报.2019

[5].孙亚楠.从《地狱变》看芥川龙之介的艺术观[J].安康学院学报.2019

[6].杨洁.利己主义下的不同选择——以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和《杜子春》为中心[J].北方文学.2019

[7].李晓宇.芥川龙之介《罗生门》中的人性思考[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

[8].尹丹.民国10年的中国像——芥川龙之介《中国游记》[J].唐山文学.2019

[9].牛晨宇,陈咏梅.芥川龙之介创作中的“情绪记忆”——以《河童》为例[J].戏剧之家.2019

[10].邬梦旭.浅析芥川龙之介《竹林中》的叙事技巧[J].文学教育(下).2019

论文知识图

芥川龙之介-芥川龙之介像《呐喊》1895年远的日本,有一个叫芥地狱图-【日本】 芥川龙之介《中国游记》中华书局2007年1月所收四)芥川龙之介日本近代文学馆为楼外楼160年店庆纪念...

标签:;  ;  ;  ;  ;  ;  ;  

芥川龙之介论文_吴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