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丰富烟草行业制丝加工方法,研究了低温真空干燥对烟草制品的水分影响规律,并与滚筒干燥方式加工的烟丝进行了物理质量、致香成分以及感官质量特点的分析检测。研究结果表明:①采用低温真空干燥加工后的烟丝致香成分相对含量为470.12μg/g,滚筒干燥后烟丝致香成分为395.16μg/g。②批内、批间水分稳定性更好,批内真空干燥无干头干尾,水分标偏为0.06;滚筒干燥水分标偏为0.23;③真空干燥后烟丝填充值为4.02 cm~3/g、碎丝率为7.58%;滚筒干燥后烟丝填充值为4.57cm~3/g、碎丝率为4.39%。相比于滚筒干燥,低温真空干燥处理在烟丝和卷烟品质方面具有一定优点。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付亮,易斌,温亚东,李雯琦,林文强,马宁,唐军,刘泽,周冰,高晓华
关键词: 真空干燥,烟丝,致香成分,水分稳定性
来源: 中国烟草学报 2019年0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轻工业手工业
单位: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分类号: TS452
DOI: 10.16472/j.chinatobacco.2018.317
页码: 23-28
总页数: 6
文件大小: 1307K
下载量: 151
相关论文文献
- [1].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香精和烟草中16种致香成分[J].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20(01)
- [2].不同海拔条件对中间香型烤烟中性致香成分含量的影响[J]. 天津农业科学 2017(08)
- [3].施用白云石粉对龙岸烤烟酸性致香成分及质量的影响[J]. 天津农业科学 2015(11)
- [4].3种市售枫槭浸膏关键致香成分感官导向分析[J]. 烟草科技 2020(11)
- [5].烙铁温度对成品烟丝致香成分的影响[J]. 食品与机械 2019(08)
- [6].碳化温度对成品卷烟烟丝挥发性致香成分的影响初探[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04)
- [7].烟丝含水率对成品烟丝致香成分影响的研究[J]. 中国测试 2019(07)
- [8].不同变黄条件对烤烟上部叶中性致香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16(12)
- [9].恩施与国外白肋烟中性致香成分含量的差异比较[J]. 江西农业学报 2014(12)
- [10].氮肥形态配比对烤烟中性致香成分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17)
- [11].烟梗中的中性致香成分定性定量分析[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9(12)
- [12].抚州地区高温逼熟烟叶化学成分与致香成分的相关性[J]. 山西农业科学 2017(09)
- [13].重庆烟区适宜贮存期烟叶致香成分分析[J]. 轻工学报 2020(03)
- [14].不同变黄条件对烤烟上部叶中性致香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03)
- [15].增施不同有机肥料对烤烟中上部中性致香成分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17(03)
- [16].烟叶致香成分相关性分析研究[J]. 微计算机信息 2010(28)
- [17].海拔对不同基因型烤烟烟叶化学成分和致香成分含量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 2020(10)
- [18].干燥过程对再造烟叶关键致香成分的影响[J]. 云南化工 2016(04)
- [19].气流干燥对烟丝中糖苷类致香成分的影响[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0(07)
- [20].烟叶中致香成分前处理与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8(09)
- [21].气流干燥对烟丝中糖苷类致香成分的影响[J]. 科技与企业 2014(14)
- [22].鸢尾根致香成分分析及在造纸法再造烟叶中的应用[J]. 光谱实验室 2010(01)
- [23].不同产区烟叶生长后期糖苷态致香成分总量的动态变化[J]. 烟草科技 2018(01)
- [24].超临界萃取红茶致香成分的研究及在烟草中的应用[J].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2010(01)
- [25].金银花萃取物致香成分研究及其在烟草中的应用[J]. 食品工业 2015(03)
- [26].不同烟草类型烟叶中性致香成分和生物碱含量差异[J]. 中国烟草科学 2012(02)
- [27].烤烟水溶性糖类物质含量与中性致香成分含量的关系[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 [28].醇化过程中烤烟片烟主要化学成分与中性致香成分的变异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 2009(04)
- [29].GC-O与GC-MS结合鉴定天然乳脂风味中的特征致香成分[J]. 食品工业科技 2008(03)
- [30].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对烤烟中性致香成分与评吸质量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