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提问能力

论如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提问能力

王萍朱春辉(无锡江阴青阳二中江苏无锡214401)

【摘要】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探究发端于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其提问能力,应该是物理教学不可忽视的任务,实施探究教学、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探究问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3)04-044-02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科学探究的前提,因为科学探究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所谓探究即让学生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物理问题,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问题解决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证据进行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答,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对问题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可见探究发端于问题。问题是探究的核心。因此,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学生能够提出的问题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学生对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问题的产生必须依附于某个或某些情境,因此,在科学探究课上,教师首先需要给学生创设能激发探究意愿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怀疑、好奇、困惑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立足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瓦特发明蒸气机始于他对烧开水时壶盖运动的观察和疑问,苹果砸出万有引力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详,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包含着大量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观察,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之一。如:"冬天自来水管为什么会冻坏?","吸盘为能牢牢的吸在光滑的墙壁上?","为什么汽车前的挡风玻璃是倾斜的?","雷电是怎样产生的?""为何打雷时总是现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等等。这些现象都是学生熟视无睹的,但由于缺少对现象的深入思考,往往是看在眼里没放到心上,不能从中发现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教师如能巧妙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现实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普通的生活常景中发现富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精设物理实验,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挖掘问题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不但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发现物理问题的重要源泉,教师可通过对实验的精心设计,给学生创设新奇的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如大气压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感觉到它的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计"覆杯实验"、"瓶吞鸡蛋","易拉罐被大气压变形"等实验,通过这样的情境设计,学生在观察到新奇有趣的现象同时,自然产生了疑问:"什么一张纸能托住整整一杯水,为什么瓶能把鸡蛋吸到瓶肚子里?什么力量能把易拉罐压扁?"好奇心探究欲望被好奇心激起,学生产生一种主动投入心力去学习的愿望。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实验的现象是多方面的,切忌"只看热闹,不看门道"教师应鼓励学生观察要细致入微,同时要抓住重点,要善于从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设计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在错误和矛盾中发现问题

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经常会碰到一些错误的"前概念"的影响,如:冬天铁块比木块的温度低;又如,落体快慢与物体所受重力大小有关,物体越重,下落的越快;电流经过灯泡后,电能消耗,电流强度变小等等。学生把这种看法视为"常识",认为是千真万确的。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这些假象,通过讨论引起学生争论,抓住学生的认识错误,使学生的心理进入非平衡状态,发生思维冲突,从而产生问题情境。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相互矛盾的现象,抓住这些矛盾,就够提出好的问题。比如铁块在水中下沉,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但铁做的轮船能在水面航行,这不是矛盾的吗?深入研究这些矛盾,就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铁块为什么下沉?""下沉的铁块受到了水的浮力了吗?""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通过一些偏颇的,相互矛盾的情境的设置,可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提出疑问。

二、营造以人为本的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问"

中学生自尊心强烈,注重别人对他的评价,因此有的学生尽管能够发现问题,但由于担心自己发现的问题没有价值,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轻视和嘲笑,没有勇气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或"心里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更优秀的表现和发展。教师要满腔热情地接受和喜爱学生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愉快的心情下主动学习,凡是能提出"问题"的学生在课堂上让他自圆其说;凡是"问题"中的合理成份,要重在肯定,对不合理成份用积极的态度挖掘出闪光点。在教学中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应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思想负担,让学生畅所欲问。

三、启发引导,使学生"善问"

在物理探究课中,学生在提出问题这一环节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把所观察的现象直接问题化,例如在压强一节课中学生观察了手压气球,针刺气球的实验,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手压气球球不破,针刺气球气球会破呢?"这样的问题,这种表述问题的方式过于简单,处于较低层次,它没有把对上述现象的认识转化为一个科学问题,因而缺乏明确的探究方向,给形成探究假设和制定研究方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要把发现的现象演变为一个科学问题,需要对现象作进一步的思维加工。例如上例中,手压气球和针刺气球对球作用的不同特点是力的作用面积不同,从而造成球的破坏效果不同;这样,可以演化为"力使物体的形变程度和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这一科学问题,进而还可以发展为"力使物体的形变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这一探究问题,通过探究后便有可能形成压强的概念。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把自己的发现,通过思考,演变为一个具体、明确的物理问题,并用口头或书面表述出来。师还要注意适时总结、评价,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层次。使学生不但敢问而且善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有了明确、具体的探究问题,才能使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使探究能沿着合理的假设一步一步走下去,才能使探究顺利进行,进而解决问题。同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是极具创造性的过程,要想从司空见惯的事件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比在现成的问题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需要创造性思维,科学探究的最终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现这一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想问"、"敢问"、"善问"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渗透式思考问题的科学研究品质,养成自主研学的学习品质和创新精神。

标签:;  ;  ;  

论如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提问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