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顠体虫论文_董滨,王瑜,沈丹妮,詹咏,亓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红斑顠体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红斑,污泥,活性,生长,减量,生物,种群。

红斑顠体虫论文文献综述

董滨,王瑜,沈丹妮,詹咏,亓燕[1](2013)在《温度对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中红斑顠体虫爆发性繁殖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在春夏之交常发生红斑顠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使系统性能恶化。用烧杯实验模拟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保持填料投配率为30%,分别在不同温度下(20,25,30℃)运行实验装置,待运行稳定后,接种红斑顠体虫,创造条件以观察红斑顠体虫是否发生爆发性繁殖。实验结果发现,红斑顠体虫在25℃和30℃都不同程度产生了爆发性繁殖,最大种群密度分别达到383个/mL和200个/mL,同时,红斑顠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不会对进出水的COD和氨氮去除产生影响;在温度25℃和30℃时,红斑顠体虫爆发性繁殖都导致了总氮的释放,红斑顠体虫种群密度分别大于等于66个/mL和50个/mL可分别作为红斑顠体虫在25℃和30℃发生爆发性繁殖的标志;实验也证明了红斑顠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不会产生大量啃食生物膜的现象;用SPSS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红斑顠体虫的最大种群密度与总氮的释放显着相关。(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12期)

董滨,王瑜,沈丹妮,詹咏,亓燕[2](2013)在《叶绿素a对活性污泥中红斑顠体虫生长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在春夏之交常发生红斑顠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使系统性能恶化。用螺旋藻和活性污泥在光照培养箱中对红斑顠体虫进行培养,通过指数拟合,得出红斑顠体虫的指数增长率和倍增时间。用螺旋藻和活性污泥单独培养,红斑顠体虫倍增时间分别可达1.44 d和2.04 d。用活性污泥和螺旋藻对红斑顠体虫进行联合培养,发现在污泥浓度为132 mg/L时,叶绿素a浓度为85.9 mg/m3时,其倍增时间为1.14 d。可见在叶绿素a、活性污泥以及两者协同影响下,都可促进红斑顠体虫的生长。(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艾翠玲,蔡丽云[3](2012)在《红斑顠体虫的污泥减量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红斑顠体虫捕食污泥减量化,对不同条件下红斑顠体虫的污泥减量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红斑顠体虫的污泥减量速率随初始MLSS及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初始MLSS越高,污泥减量速率越大。污泥减量速率随红斑顠体虫密度变化率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当红斑顠体虫的密度增长率出现下降时,污泥减量速率也呈下降趋势。采用间歇曝气(12 h曝气,12 h停曝)方式,红斑顠体虫的污泥减量速率会显着下降。在污泥好氧消化时,红斑顠体虫能捕食污泥中的有机碎片和细菌,达到污泥稳定化的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艾翠玲,蔡丽云[4](2011)在《红斑顠体虫在活性污泥中的生长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污泥中红斑顠体虫的生长情况以及红斑顠体虫对污泥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红斑顠体虫的培养温度应该保持在20℃以上。在低污泥负荷(F/M)(<0.4mg/(mg.d))下,红斑顠体虫均能大量出现。(2)当温度大于20℃、红斑顠体虫处于生长期的活性污泥浓度(MLSS)>3.0g/L时,红斑顠体虫出现的最大密度会达到环境容量。(3)红斑顠体虫的生长大致符合分批培养下的细菌生长曲线模型。(4)为了保证红斑顠体虫的长期稳定生长,应逐步、少量添加污泥,控制其密度低于环境容量,从而有利于红斑顠体虫的长期稳定存在。(5)污泥好氧消化时,红斑顠体虫仍能利用污泥中的有机物质生长繁殖。(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1年08期)

熊贞晟,杨海真,王丹,陆燕勤,曾鸿鹄[5](2006)在《活性污泥中红斑顠体虫的繁殖速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剩余污泥为培养基,观察并测定了红斑顠体虫的无性繁殖.红斑顠体虫的无性繁殖以横裂方式进行,分裂后形成母体和子体.母体和子体分裂后会再次长出芽结.在溶解氧、食物、生存空间等不成为限制性增长因子的情况下,25℃时母体的平均连续繁殖世代时间为15.4 h,子体的平均连续繁殖世代时间(无性繁殖的世代时间)为42 h.由此得红斑顠体虫的平均倍增时间为11.2 h,比增长速率为1.49 d-1.(本文来源于《桂林工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梁鹏,黄霞,钱易,丁国际[6](2004)在《环境因子对红斑顠体虫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环境中氨氮的浓度、pH值、盐度、温度对红斑顠体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7时,氨氮对红斑顠体虫的急性毒性半致死浓度为264mg/L;红斑顠体虫对氨氮长期接触时的最大可接受浓度在20~50mg/L;氨氮对红斑顠体虫的毒性随pH值的增加而增加;盐度在1000mg/L以下,对红斑顠体虫的死亡没有影响;温度在15~30℃,红斑顠体虫的表观增长速率满足Arrhenius拟合,其表观增长率随温度增加而增大,但35℃时红斑顠体虫的生长减缓.(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04年05期)

梁鹏,黄霞,钱易[7](2004)在《食物污泥对红斑顠体虫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污泥浓度、颗粒粒径以及蛋白质含量条件下红斑顠体虫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试验污泥浓度范围内红斑顠体虫的最大容纳密度与污泥浓度成正比,而比增长速率和污泥浓度之间的关系满足Monod方程.污泥中蛋白质含量越高,红斑顠体虫比增长速率越高.污泥絮体颗粒粒径越小,越容易为红斑顠体虫所摄食.(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04年02期)

梁鹏,黄霞,钱易[8](2004)在《利用红斑顠体虫减少剩余污泥产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活性污泥反应器中引入红斑体虫以考察其生长条件和对剩余污泥的减量效果及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RT为15~34d时对红斑体虫的长期生长没有影响;进水COD负荷<0.6mg/(mgVSS·d)时红斑体虫可大量出现。不同SRT和进水负荷条件下的污泥产率系数与反应器中的红斑体虫密度成负相关,对剩余污泥的减量比例为39%~58%。红斑体虫的存在有利于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且对COD、氨氮、TP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04年01期)

红斑顠体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在春夏之交常发生红斑顠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使系统性能恶化。用螺旋藻和活性污泥在光照培养箱中对红斑顠体虫进行培养,通过指数拟合,得出红斑顠体虫的指数增长率和倍增时间。用螺旋藻和活性污泥单独培养,红斑顠体虫倍增时间分别可达1.44 d和2.04 d。用活性污泥和螺旋藻对红斑顠体虫进行联合培养,发现在污泥浓度为132 mg/L时,叶绿素a浓度为85.9 mg/m3时,其倍增时间为1.14 d。可见在叶绿素a、活性污泥以及两者协同影响下,都可促进红斑顠体虫的生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斑顠体虫论文参考文献

[1].董滨,王瑜,沈丹妮,詹咏,亓燕.温度对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中红斑顠体虫爆发性繁殖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3

[2].董滨,王瑜,沈丹妮,詹咏,亓燕.叶绿素a对活性污泥中红斑顠体虫生长特性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3

[3].艾翠玲,蔡丽云.红斑顠体虫的污泥减量效果[J].环境工程学报.2012

[4].艾翠玲,蔡丽云.红斑顠体虫在活性污泥中的生长特性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

[5].熊贞晟,杨海真,王丹,陆燕勤,曾鸿鹄.活性污泥中红斑顠体虫的繁殖速率[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6

[6].梁鹏,黄霞,钱易,丁国际.环境因子对红斑顠体虫生长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4

[7].梁鹏,黄霞,钱易.食物污泥对红斑顠体虫生长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4

[8].梁鹏,黄霞,钱易.利用红斑顠体虫减少剩余污泥产量的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4

论文知识图

2 各阶段红斑顠体虫的形态红斑顠体虫无性繁殖时间测定装...3 添加污泥后红斑顠体虫密度变化...

标签:;  ;  ;  ;  ;  ;  ;  

红斑顠体虫论文_董滨,王瑜,沈丹妮,詹咏,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