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法封建关系论文_章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宗法封建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宗法,封建,蒙古族,关系,清代,中正,世族。

宗法封建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章林[1](2015)在《继承与转化:再论儒家差等伦理思想同封建宗法原则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差等思想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差等思想的内涵虽然在孔子及其弟子们的思想中才逐渐明晰起来,但是其起源却植根于周代的宗法封建制度的独特形式。周代在"亲亲"和"尊尊"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封建宗法制度,随着封建宗法制的衰落,孔子及其弟子对"亲亲"和"尊尊"的原则做了创造性的转化,从而构建了儒家早期的"爱有差等"的伦理思想。(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刘宗棠,张泰[2](2006)在《论“二人”为“仁”说——从封建宗法社会人伦网络体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来探求“仁”的含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传统儒家伦理道德学说中,“仁”位于其核心地位,对其他所有伦理道德德目具有统摄作用,“仁”的其他各项德目都是“仁”在具体的人伦理网络体系中的具体体现。“仁”的含义的多面性是人伦体系中人的社会关系复杂性的表现。本文尝试引入“人伦网络概念”来阐释“仁”的内涵,通过描述位于网络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所需的人伦道德要求来探讨“仁”的含义。(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06年04期)

曾凡贞[3](2004)在《封建宗法关系的起源、本质和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封建宗法关系是世界各国古代历史上常见的一种宗法性的依附、奴役、剥削关系,它不同于同姓血缘组织内的宗法制度,却同样存在着家长式的强制权力,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这种关系广泛存在于各民族。认识封建宗法关系的本质并对之进行改造,对于当前反腐倡廉、西部大开发、大力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的目标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改革与战略》期刊2004年05期)

姜振飞[4](2003)在《清代蒙古族宗法封建关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宗法封建关系是世界各国早期封建社会普遍存在的家长式的从属依附关系。我国古代蒙古族是否存在这种关系 ,史学界未曾作过探讨。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 ,在分析原始资料基础上 ,探讨古代蒙古族宗法封建关系的起源和发展、清代蒙古族宗法封建关系的特点、蒙古族宗法封建关系的成因 ,很有历史意义。清代蒙古族存在宗法封建关系 ,有多方面独特的表现形态和特色 ,对蒙古族和我国清代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3年01期)

姜振飞[5](2001)在《试论清代蒙古族宗法封建关系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宗法封建关系是世界各国早期封建社会普遍存在的家长式的从属依附关系。我国古代蒙古族是否存在这种关系,史学界未曾作过探讨。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在分析原始资料基础上,论述了蒙古族宗法封建关系的特点。(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S1期)

李禹阶[6](1999)在《论中国封建经济的宗法性品格──对中国封建经济关系的一种政治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夏国家从史前社会蜕变出来时,保留了许多氏族、部落组织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品格。这些品格依随社会发展而逐渐演变、转型,由此形成中国古代社会长期以来的宗法制特点及内容。这些宗法制特点及内容构成中国古代社会的独特性,使中国古代社会在自己的道路上路路独行,在向(本文来源于《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99年04期)

童书业[7](1957)在《论宗法制与封建制的关系——评黄子通“宗法制度与等级制度是不是封建制度的特徵?”》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子通先生在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一九五七年第一期,发表了一篇宗法制度与等级制度是不是封建制度的特徵?,他认为宗法制度与等级制度并非封建社会的特徵。我们认为: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可以有等级制度存在,等级制度甚至可以残留到资本主义时代。但等级制度是封建社会的突出现象之一,虽然并非最主要的现象。关于这一点,我想是多数史学家所能承认的。黄先生也只能说:"……春秋时代的大小诸侯,战国时代的六国,并不能因为它们有公、侯、伯、子、男的等级制,就称为封建制国家。"他并不能根据西、东周时有等级制,就断定那时候不是封建社会。所(本文来源于《历史研究》期刊1957年08期)

李全伟[8](1995)在《试论广西土官与土民、家奴、土兵的宗法封建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广西土官制度中的宗法形态,是民族研究、土官制度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宗法形态在广西土官制度中的表现,主要反映在官族内部、土官与土民、家奴、士兵之间几个方面。本文拟对广西土官与土民、家奴、士兵的宗法封建关系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期刊1995年01期)

李文治[9](1989)在《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关系与宗法宗族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在封建社会时期,宗族制和宗法制是两个不同概念。宗法制指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父系家长制为内核、以大宗小宗为准则、按尊卑长幼关系制定的封建伦理体制。自宗子之制废,以孝悌及尊祖敬宗为核心的尊卑长幼伦理体制始终在持续,它贯(本文来源于《历史研究》期刊1989年05期)

贾敬颜[10](1963)在《游牧民族宗法封建关系的本质是什么》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游牧民族宗法封建关系的本质问题,即它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土地呢,还是牲畜?这个问题,早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各形态》一书中,已经阐述清楚。他说道:“在游牧的畜牧部落中——所有畜牧部落最初都是游牧的,——与其他自然条件相等的土地是以原始的无边无际出现的,例如在亚细亚草原上和亚细亚高原上。他们利用土地作为牧埸等等,畜牧民族所借以生存的畜群就是在这上面饲养的。他们把土地当作自己的财产对待,虽(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期刊1963年01期)

宗法封建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中国传统儒家伦理道德学说中,“仁”位于其核心地位,对其他所有伦理道德德目具有统摄作用,“仁”的其他各项德目都是“仁”在具体的人伦理网络体系中的具体体现。“仁”的含义的多面性是人伦体系中人的社会关系复杂性的表现。本文尝试引入“人伦网络概念”来阐释“仁”的内涵,通过描述位于网络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所需的人伦道德要求来探讨“仁”的含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宗法封建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章林.继承与转化:再论儒家差等伦理思想同封建宗法原则的关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2].刘宗棠,张泰.论“二人”为“仁”说——从封建宗法社会人伦网络体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来探求“仁”的含义[J].兰州学刊.2006

[3].曾凡贞.封建宗法关系的起源、本质和改造[J].改革与战略.2004

[4].姜振飞.清代蒙古族宗法封建关系初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5].姜振飞.试论清代蒙古族宗法封建关系特点[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

[6].李禹阶.论中国封建经济的宗法性品格──对中国封建经济关系的一种政治学解读[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7].童书业.论宗法制与封建制的关系——评黄子通“宗法制度与等级制度是不是封建制度的特徵?”[J].历史研究.1957

[8].李全伟.试论广西土官与土民、家奴、土兵的宗法封建关系[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1995

[9].李文治.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关系与宗法宗族制[J].历史研究.1989

[10].贾敬颜.游牧民族宗法封建关系的本质是什么[J].中国民族.1963

论文知识图

卡拉卡尔帕克人-卡拉卡尔帕克妇女“自下而上”的布局形式生成图示一5庭院、檐廊和室内的空间过渡图3一6安...长沙公馆的典型空间联结方式分析“自下而上”的布局形式生成图示宋代的瓦子

标签:;  ;  ;  ;  ;  ;  ;  

宗法封建关系论文_章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