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差异分析

中西方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差异分析

一、中西方企业理财环境的差异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艺芳[1](2021)在《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监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公益、安全、优质发展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趋势和全球性议题。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是我国学前教育体制变革的目标,也是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然而目前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如何?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存在哪些差异?影响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因素有哪些?基于回答这一系列问题的需要,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遵循“界定核心概念——确定价值取向——建立理论模型——构建指标体系——研制监测量表——监测发展水平”的思路对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监测进行研究。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是指基于公共性、公益性、公平性的理念,由政府主导,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参与的面向全体3-6岁儿童不以营利为目的、收费合理、办园规范、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准基本公共服务。基于西方和我国公共服务监测价值取向的演变历程及趋势,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提出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的价值取向——“以人民为中心”。综合参考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评价学等多学科理论和经典成熟的公共服务监测模型,建立了涵盖功能、环节、价值目标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理论模型。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以公共性为基本价值,在功能上主要指向宏观区域公共利益和微观个体满意度的实现,在环节上包括“投入——分配——产出——结果”,在价值目标上要实现服务充分性、服务均衡性、服务公益性、服务满意度。在此基础上,研究者编制了相应的监测指标体系并利用三轮次德尔菲专家访谈法进行修订。基于建构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指标体系,研究者编制了分别用于监测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宏观发展水平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认可度监测量表》和微观发展水平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监测量表》。经过小样本试测与大样本施测,运用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的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等级反应模型对《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认可度监测量表》和《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监测量表》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进行检验,得到科学性和可行性有保障的监测量表以及经过实证检验与调整过的监测指标体系。采用两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山东省的青岛市、江西省的上饶市、贵州省的贵阳市为样本省市,抽取75位教育行政人员、994位幼儿园教师、4155位幼儿家长对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进行主观评价,并利用2019年相关客观教育统计数据获得客观绩效。通过潜在剖面分析、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展现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发展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较高且存在较大差异,宏观发展指数、微观发展指数和综合发展指数的得分分别为87.19、77.94、84.68,且宏观发展指数高于微观发展指数,主观评价高于客观绩效;(2)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资源投入的充分性有待提高,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存在显着省际和城乡不均衡;(3)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家长满意度水平一般,政府职责满意度有待加强;(4)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相关利益者对幼儿园收费实惠性、入园平等性、时间匹配性的评价存在冲突性,而一致认为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依旧存在、教育经费补贴过低、幼儿园质量较高;(5)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认可度可以分为低认可度组、中认可度组和高认可度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可分为低满意度组、中满意度组和高满意度组,来自山东、城市、县城的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更有可能归属于高认可度组和高满意度组;(6)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影响因素存在多层次性与复杂性,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认可度在幼儿园教师的年龄、教龄、第一学历、职务、编制、园所级别、省份、城乡存在显着差异,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在家长的性别、年龄、户口类型、家庭年收入、文化程度、园所性质、园所级别、省份、城乡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省份、城乡、园所级别、职务、编制、户口类型等因素是影响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认可度和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研究围绕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公共性、政府主导性、供给与分配的有效性、弱势补偿性等,提出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对策。综上所述,本研究明晰了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内涵与监测的价值取向,构建了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模型、监测指标与监测量表,分析了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发展差异与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发展对策。本研究为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及监测提供了理论奠基与实证支持,也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陈永芳[2](2021)在《邮储银行C分行新生代员工全面薪酬优化研究 ——基于心理契约视角》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业飞速发展,人才成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最重要一部分。90、00后相继步入职场,新生代员工不断增多,逐渐发为银行发展的核心力量,持续为企业创造价值。这部分群体在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使企业的发展面临管理上的压力。由于新生代员工的个性特点比较强,比如具有强烈的自我价值期待、自我创新能力较强、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强等等,因此他们不同于以往的员工服从管理。近几十年,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心理契约渐渐受到重视,在各行各业的研究中被广泛运用。探索如何从心理契约的视角激励新生代员工,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以邮储银行C分行为例,以新生代员工作为分析对象,采用文献归纳法、实证分析法以及实地访谈法三种方法相结合使对研究对象展开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探索性分析,进而得出关于心理契约的全面薪酬量表可分为三个因子的结论,全面薪酬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经济型收益、发展型收益和内心心理型收益。本文在基于心理契约以及全面薪酬理论上,将全面薪酬分为三个维度来阐述C分行目前全面薪酬机制存在的问题,分别是经济型、内心收益及发展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C分行薪酬调整缺乏透明性、薪酬预算缺乏科学性、薪酬管理缺乏与绩效的平衡性、公司福利没有全部形成制度、评估体系未能够具体量化科学化以及具体化、公司内部交流沟通不足、缺乏温馨舒适办公环境、企业文化建设力度不够、员工培训深度不够以及员工职业规划管理不完善等。基于上述的问题阐述,本文分别从三个维度提出针对全面薪酬现状的优化对策。其中,基于经济型收益对策为:建立科学系统公平且具有竞争性的薪酬体系、完善福利制度以及引进末位淘汰制;基于内心心理型收益对策为:完善沟通渠道的同时加强公司内部的交流、构建舒适工作环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加强对员工的工作认可程度;基于发展型收益对策为:完善培训体系、加强专业性培训、加大职业规划力度以及岗位晋级制度化。以邮储银行C分行新生代的角度,分析全面薪酬现状,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内隐性需求,使员工与组织融合,更好的投身工作中,最终实现自我价值。通过提出的优化措施,能够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有助于员工自身以及企业的长期发展。该全面薪酬优化策略既对C分行具有积极的实践价值,也能够给同行业的企业提供参考。

季沛瑶[3](2020)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公众对于金融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互联网金融呈现井喷式的发展趋势。而互联网金融凭借其高效便捷、低成本、受众广等优势大大挤占了原本属于商业银行的市场,使商业银行的业务大为缩减,利润增长也有所降低。而银行在我国金融行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中流砥柱作用,研究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银行认清现实,推进服务模式的改进,从而改善经营状况,而且有利于进一步认识互联网金融的利弊,采取加强风险监管等一系列措施,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理论层面上,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实证层面上,采用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互联网金融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在此之前,对主要解释变量进行了检验,包括是否存在单位根等问题。之后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并采用GMM方法对回归模型进行优化。在研究过程中,将样本分为五大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以此分析银行之间是否存在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呈现U型关系,即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短期内会降低银行风险承担,但是长期来看,则会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承担;(2)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异质性,其中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受影响程度较大,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受影响较小。

戴杨文意[4](2020)在《大学生网络借贷行为问题现状及其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一项基于问卷调查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大学生网络借贷(简称网贷)业务的迅速发展,“不良校园贷”事件也频繁见诸报端,甚至出现了一些大学生因不良网贷行为而引发的民事纠纷抑或刑事犯罪问题,进而引起民众与学者的高度关注。为了预防与矫正不良网贷行为,2019年秋佛山市顺德区启创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简称顺德启创社工服务中心)率先启动“智慧贷度”项目,初步尝试将三级预防的介入模式运用到青少年“信贷危机预防”及“债务辅导”服务之中。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网贷行为问题以及做好相关预防与矫正工作,本研究在评述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自填问卷法考察了1924名大学生网贷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基于问卷调查结果,从三级预防理论角度提出了大学生网贷行为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调查结果发现,在大学生网贷行为现状方面,主要表现为:首先,在总体分布上,大学生中无网贷行为者为数相对较多(占63.4%),其次是不良倾向网贷行为者(占28.8%),不良网贷行为者为数较少(占7.8%);在分类分布上,大学生三类网贷行为之间两两差异显着。其次,在大学生网贷行为影响因素方面,主要表现为从无网贷行为进展至不良倾向网贷行为的影响因素共有8个——年级、每月收支情况、兼职/勤工助学频率以及网贷态度、网贷风险感知、攀比性消费行为、超前性消费行为和自我控制;从无网贷行为进展至不良网贷行为的影响因素共有11个——性别、年级、婚恋状况、每月生活费、每月收支情况以及网贷态度、求实性消费行为、攀比性消费行为、超前性消费行为、自我控制和焦虑牢骚型家庭理财教育方式;从不良倾向网贷行为进展至不良网贷行为的影响因素共有6个——性别、年级、网贷态度、超前性消费行为、自我控制和焦虑牢骚型家庭理财教育方式。基于以上问卷调查结果,本研究分析了大学生网贷行为问题的成因,探讨了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网贷行为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从三级预防理论角度提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即面向全体大学生,从学生、学校、家庭与社会层面出发开展初级预防服务;面向高危人群——即不良倾向网贷行为的大学生,采用小组工作、工作坊以及个案辅导的方法开展二级预防服务;面向不良网贷行为的大学生,通过提供个案辅导与支持、建立网贷行为危机介入模式、开展再犯预防以及链接正式与非正式资源进行三级预防服务。

安天雨[5](2020)在《JZP公司新生代员工激励机制优化研究》文中提出新生代员工泛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已经正式加入组织或企业的员工。由于新生代员工出生及成长于我国经济、互联网科技高速发展的时期,物质条件较为丰富、信息渠道全面多元,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使得该群体的行为方式及思维模式与老一代员工存在较大差异,呈现出独特的群体性格特质及工作价值观。现如今,随着新生代员工陆续走向社会,逐步成长为企业的中坚力量,但由于受到企业传统的思维观念及管理模式影响,我国新生代员工普遍存在与企业管理者关系紧张、归属感不强、离职率居高不下等问题,为企业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论文的研究对象JZP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地市级管理机构,总员工人数约为1800人,新生代员工占比53%。论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调研法及比较分析法等多种方法,介绍了JZP公司的新生代员工激励措施,分析了现存激励措施中存在的问题,如绩效考核不完善、晋升渠道不通畅,职业生涯不清晰、沟通频次不充分、培训定位不精准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论文充分结合新生代员工行为性格特质及工作价值观,在国内外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JZP公司新生代员工现有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改善建议并设计优化方案:一是建立优化机关员工科学绩效考核机制,二是优化网点员工绩效考核机制,三是建设岗位晋升轮换机制,四是建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评估管理体系,五是建立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双向沟通指导机制,六是建立员工系统性培训体系等。通过持续改善JZP公司新生代员工激励机制,构建多激励因素融合体系,促进该企业与员工合作共赢,推动企业战略目标达成。

王祥蕰[6](2020)在《基层公务员工作负担状况分析及减负研究 ——以S市为例》文中提出“亿万千百十,皆起于一。”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地基,基层公务人员的状态如何、担当是否有力,关乎治国理政的最终效果。当前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随着人民公共服务需求的提升,公务人员的负担逐渐加重,尤其是基层公务员。基层公务员负担过重会直接导致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从而影响行政的效果与质量,破坏政府的公信力。同时也会对公务人员自身的生活产生负面的影响。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S市263名基层公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分析其工作中经历的负担现状,并分析产生负担原因,探讨基层公务人员的减负对策,从而减轻基层公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与责任感。本文对研究的背景、意义、相关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工具和研究思路作了介绍,从工作负担源:工作本身、社会角色压力、组织内人际关系、职业发展、外部环境负担、组织结构与倾向这六个维度对基层公务员的职业负担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六个维度均值都超过3.01(依据本文负担源分析有5个等级,1-3为合理区间,3.01-5为负担区间),即均存在工作负担的情况,排名依次为:职业发展(均值为3.4)、组织结构与倾向(均值为3.39)、外部环境负担(均值为3.32)、工作本身负担(均值为3.30)、社会角色(均值为3.25)、组织内人际关系(均值为3.21)。依据实证分析结果,结合访谈记录,得出基层公务员的工作负担现状诸如:事务繁杂、文山会海、督查过多、基层权轻责重、疏于照顾家人、工作互相推诿、工资待遇低、上升渠道窄、人际事务多、舆论不友好、基层年轻人婚恋问题、突然性临时性任务多等,对于以上实际状况从压力型体制理论内进行组织、个人、社会三个层面的原因分析,运用双因素理论视角提出减负对策。

乔雨婷[7](2017)在《D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面预算管理是触及企业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各个阶段的综合性管控体系。它从整体的角度对企业的各个方面起到管理的作用,有着整体的管控和约束作用。近期以来,国内企业也在引进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后,持续探究和试行预算管理,而且在促进高绩效目标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等领域都发挥了建设性作用。面对市场经济形势,为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资源,很多企业都在努力摸索符合本单位具体情况的预算管理方式,为实现本企业的战略目标保驾护航。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全面预算管理理论,依据D公司的实际情况,采取实地调研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理论方法,对其当前的预算管理体系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优化研究,制定出相应的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方案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使D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能更加适应企业实际情况,全面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和目前预算的文献现状的介绍。第二部分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对全面预算整体的管理体系进行了介绍。第三部分,对D公司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主要介绍了D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现状。第四部分通过结合全面预算的理论依据分析找出目前D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改进的必要性。第五部分针对D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从组织结构、编制流程、执行与控制和考核体系方面分别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进方案,确定D公司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结构调整、建立全面预算编制改进制度,最后提出针对D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考核办法,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性。第六部分为本文的总结,提出针对D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结论,探讨本文的研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李书奎[8](2017)在《DCF与EVA在亚马逊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差异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价值评估是如今市场经济的产物,它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公司上市、企业融资、并购重组等经营活动的产生而得到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做好企业的价值评估,对企业的未来及发展都具有着重要的影响。鉴于近年来亚马逊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并购重组活动,企业自身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企业估值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拟选用DCF与EVA这两种方法以亚马逊为例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差异分析,选取的评估基准日为2016年12月31日。由于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研发支出等项目的处理方式不同,并且亚马逊企业近年来的研发支出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本文运用亚马逊近几年的年报数据,通过两种方法的计算进行对比分析得出EVA比DCF更贴近于企业的平均市值,在DCF下亚马逊企业的价值为3560.11亿美元,与其平均市值3732亿美元相差‐4.83%;在EVA法下企业价值为3750.97亿美元;与其平均市值3732亿美元相差0.51%,因此对于亚马逊企业进行估值时EVA具有更大可取性。特别是近年来高研发支出的电子商务模式企业在运用EVA时进行一系列项目的调整,使EVA具有更广的适用性。针对以上两种方法结果差异通过敏感性分析法对自由现金流等差异性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得出:在DCF法中研发支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幅度为5.76%,而在EVA法下研发支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幅度为1.13%,因此在对高研发支出的亚马逊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对研发支出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以上差异性的分析并结合亚马逊企业的自身状况提出了企业价值评估过程中的自由现金流改进建议,并且针对现代高研发支出的电子商务模式的企业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过程中提出相应的建议。

徐莉萍[9](2008)在《企业财权预算管理研究》文中提出财权起源于原始产权,与原始产权主体的权能相依附、相伴随。财权表现为某一主体对财力所拥有的支配权,具体包括收益权、投资权、筹资权、财务预决策权、财务监督权等等。原始产权主体(公司委托人)在完全拥有财务收益分配权的基础上,鉴于自身知识、信息、运作等方面的条件局限,必须将其他财权分解、财权配置,并落实其行使。公司治理问题就是解决财权的分解问题,公司治理中财权的分解与预算决策、执行与控制、监督与评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实际上,预算管理就是反映公司治理过程中财权分解、财权配置与财权实施的系统,财权中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三项权能的具体分解与落实过程就是预算管理的预算决策权、预算执行权与预算监督权的管理过程,预算管理系统是贯穿财权分解、财权配置与公司治理的具体运行系统。本文试图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经济社会学、企业理论、公司治理理论、财务治理理论、全面价值管理理论、“财权流”财务论等理论为指导,建立财权预算管理系统。将财权预算管理系统分为财权预算与作业预算一阶二元子系统,并从财权预算管理系统循环的决策、执行与控制、监督与评价三个环节出发,逐步研究了财权预算管理系统的运行。财权预算是以(财)权配置为侧重的权力预算系统,重点在于组织设置、职能划分及其权力配置,同时,财权预算中也存在着非显性财力预算线索;作业预算是以财(权)配置为侧重的财力预算系统,重点在于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技术约束所对应的财力配置,同时,作业预算中也存在着非显性权力预算线索。财权预算以投资者为预算主体,作业预算以企业总经理为预算主体。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对财权预算管理理论基础及其逻辑进行概括,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企业理论、公司治理理论、财务治理理论、全面价值管理理论、“财权流”财务论等,这些为财权预算管理理论及运行提供了支持。然后论证了实施财权预算管理系统能缓和与化解传统企业预算管理系统的功能矛盾,提出了财权预算管理理论框架,进而提出财权预算管理系统运行的实施步骤与方案。(2)在财权预算管理系统运行环节,在预算决策上,以企业预算决策过程中的风险为研究起点,对企业财权预算管理系统决策权配置模式及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企业财权预算管理系统决策权实现与授权关键环节重点研究,并力图重点在组织制度与授权管理上予以保障。在预算执行与控制上,研究了企业预算战略执行中战略传导的要素与动力。建立健全财权预算管理系统中预算责任机制、纠偏机制、报告机制。在预算监督与评价上,理顺“老三会”与“新三会”的关系,设计财权预算监督与作业预算监督机制及二者沟通的桥梁,在理论上分析了预算监督难点的解决方案;建立以BSC为评价主体的财权预算管理系统评价工具,同时,也在理论上分析了企业财权预算管理系统功效评价难点的解决方案。(3)通过问卷调查与实证研究,证实了实施财权预算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可能性与价值增值的递增性,寻找到了影响企业预算管理的显着因素,这为我们对现行企业预算系统改进提供了方向。本项研究的创新点如下:第一,创新建立了财权预算管理一阶二元系统,及其系统运行框架。并深入研究了财权预算决策、执行与控制、监督与评价的具体运行三个重要环节的难点与重点;第二,创新预算组织及组织之间的关系。明确预算管理委员会与预算办公室的职责,提出建立包括战略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在内的预算管理委员会;第三,创新资本市场预算信息披露内容。企业应该对与财权预算相关的、反映战略实施效果的、主要以资本预算与专门决策预算为主的财权预算执行过程与结果信息予以自评强制披露;对与作业预算相关的、反映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下价值创造额为主的信息予以自愿披露。政府是资本市场秩序的维护者,现行上市公司所遵守的资本市场制度并没针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在公司治理机制中对中小股东治理、债权人治理加以保护。通过我们对财权预算管理系统的研究,得出在我国可以由政府规范一个约束上市公司预算战略执行过程与结果的信息传导、报告程序的结论,以达到增加企业预算战略信息传导动力的目的。所以,财权预算管理理论为指导,能逐渐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指引》等规范,重点在中小股东治理、债权人治理保护上有所作为;以财权预算管理理论为指导,能大大促进经理人市场的建设与发展。

陈玲[10](2006)在《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文中认为股利政策作为公司三大财务决策之一,一直都是西方金融专家关注的焦点。尽管有很多理论和实证研究用来解释公司股利政策,关于最优股利政策却仍没有一个定论。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既与公司的微观运行有关,又与证券市场的宏观运行有关。公司管理者在进行股利政策决策时,一方面要遵循公司理财规律,另一方面要考虑国内外股份公司在股利政策制定环境上的现实差异性。管理者应在综合考虑股利政策的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制定有利于公司持续经营和稳定发展的股利政策。本文分析了我国股利政策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具体建议,以期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制定有所帮助。本论文首先对西方股利政策的理论研究、演变发展及我国股利政策研究成果进行介绍,为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介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决策内容包括股利政策的类型、上市公司如何选择股利分配方式、如何确定股利支付率等。接着介绍国外上市公司股利发放的特征,并从不同的角度对比分析我国股利发放的现状,找出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我国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具体建议。

二、中西方企业理财环境的差异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方企业理财环境的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普惠性学前教育
        二、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
        三、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监测
    第二节 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一、研究历程分析
        二、研究内容分析
        三、研究作者分析
    第三节 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内涵的相关研究
        一、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内涵
        二、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内涵
    第四节 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的相关研究
        一、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监测
        二、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监测指标体系
    第五节 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措施的相关研究
        一、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历程
        二、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经验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经济学相关理论及启示
        二、管理学相关理论及启示
        三、政治学相关理论及启示
        四、评价学相关理论及启示
第四章 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的价值取向与价值选择
        一、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的价值取向:“以人民为中心”
        二、“以人民为中心”视域下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的价值选择
    第二节 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理论模型的依据与确立
        一、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理论模型的依据
        二、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理论模型的确立
    第三节 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与思路
        一、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二、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第四节 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指标体系的初建与修订
        一、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指标体系的初建
        二、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指标体系的修订
第五章 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监测量表的研制
    第一节 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监测量表的编制
        一、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宏观监测量表的编制
        二、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微观监测量表的编制
    第二节 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监测量表的修订
        一、基于经典测量理论修订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宏观监测量表
        二、基于项目反应理论修订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宏观监测量表
        三、基于经典测量理论修订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微观监测量表
        四、基于项目反应理论修订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微观监测量表
    第三节 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监测量表的评价
        一、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宏观监测量表的评价
        二、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微观监测量表的评价
第六章 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监测
    第一节 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监测的理念与设计
        一、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监测的基本理念
        二、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监测的方案设计
    第二节 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指数分析
        二、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潜在类别分析
    第三节 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
        一、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认可度的差异分析
        二、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差异分析
    第四节 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监测的讨论与结论
        一、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较高且存在较大差异
        二、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资源投入的充分性有待提高
        三、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存在显着省际与城乡不均衡
        四、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政府职责的满意度有待加强
        五、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相关利益者具有冲突性与一致性
        六、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影响因素具有多层次性与复杂性
第七章 提高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对策
    第一节 把握起点:明晰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公共性与政府主导性
        一、明确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公共性
        二、发挥各级政府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主导性
    第二节 抓住要点:提升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与分配的有效性
        一、构建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体系
        二、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
    第三节 回归终点:办人民满意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
        一、保障弱势家庭儿童优先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
        二、强化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监测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2)邮储银行C分行新生代员工全面薪酬优化研究 ——基于心理契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整体框架
2.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2.1 心理契约概述
        2.1.1 心理契约的概念
        2.1.2 心理契约的特点
    2.2 全面薪酬概述
        2.2.1 全面薪酬的定义
        2.2.2 全面薪酬研究现状
    2.3 基于心理契约的全面薪酬研究现状
    2.4 新生代员工概述
        2.4.1 新生代员工的定义
        2.4.2 新生代员工的价值观与行为特点
        2.4.3 新生代员工研究现状
3.邮储银行C分行新生代员工全面薪酬的现状
    3.1 邮储银行简介
        3.1.1 邮储银行基本情况
        3.1.2 邮储银行发展历程
    3.2 邮储银行C分行简介
        3.2.1 邮储银行C分行基本情况
        3.2.2 邮储银行C分行企业组织架构
    3.3 邮储银行C分行新生代员工全面薪酬概况
        3.3.1 现行薪酬福利
        3.3.2 关注员工思想动态
        3.3.3 开展员工关爱行动
4.邮储银行C分行新生代员工全面薪酬的心理契约调查与分析
    4.1 问卷编制与实施
        4.1.1 全面薪酬心理契约量表
        4.1.2 个体的传统性
        4.1.3 数据编码
    4.2 调查对象
    4.3 员工全面薪酬的心理契约探索性分析
        4.3.1 因素分析适合度检验
        4.3.2 因素分析结果
        4.3.3 信度检验
    4.4 .员工全面薪酬心理契约认知的实证分析
        4.4.1 员工全面薪酬心理契约认知现状
        4.4.2 不同统计学变量对全面薪酬心理契约认知的差异分析
        4.4.3 不同传统观念的员工对全面薪酬心理契约的差异分析
    4.5 分析小结
    4.6 邮储银行C分行新生代员工全面薪酬的问题分析
        4.6.1 经济型收益存在的问题
        4.6.2 内心心理型收益存在的问题
        4.6.3 发展型收益存在的问题
5.邮储银行C分行新生代员工全面薪酬优化策略
    5.1 基于经济型维度下的全面薪酬优化对策
        5.1.1 建立科学系统公平且具有竞争性的薪酬体系
        5.1.2 完善福利制度
        5.1.3 引进末位淘汰制
    5.2 基于内心收益型维度下的全面薪酬优化对策
        5.2.1 完善沟通渠道,加强公司内部的交流
        5.2.2 构建舒适工作环境
        5.2.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5.2.4 加强对员工的工作认可程度
    5.3 基于发展型维度下的全面薪酬优化对策
        5.3.1 完善培训体系,加强专业性培训
        5.3.2 加大职业规划力度
        5.3.3 岗位晋级制度化
6.讨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本文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概览
    2.1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及现状
    2.2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产品模式
    2.3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点
第三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传导机制
    3.1 银行风险承担自身的理论分析
    3.2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传导机制
    3.3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模型框架
第四章 数据来源及指标设定
    4.1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4.2 变量选择
第五章 实证研究
    5.1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5.2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动态影响分析
    5.3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异质影响分析
    5.4 稳健性分析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3 百度指数关键词季度点击频率
致谢

(4)大学生网络借贷行为问题现状及其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一项基于问卷调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现实背景
        2、项目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大学生网贷研究综述
        2、大学生网贷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3、网贷与社会工作研究综述
        4、国内外研究评述
    (四)理论基础
        1、三级预防理论的基本内容
        2、三级预防理论在大学生网贷行为问题介入中的适用性
    (五)研究思路
    (六)研究创新点
        1、研究视角有扩展
        2、研究理论更契合
        3、研究方法有拓展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调查对象与抽样方式
    (四)调查工具
        1、大学生网贷行为的测量工具
        2、大学生网贷行为影响因素的测量工具
    (五)施测方法与数据分析方法
        1、施测方法
        2、数据处理方法
三、大学生网贷行为问题的研究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的控制与检验
    (二)大学生网贷行为的现状
        1、大学生网贷行为的总体分布
        2、大学生网贷行为的分类分布
    (三)大学生网贷行为的影响因素
        1、人口社会学变量的筛选
        2、自变量的筛选
        3、人口社会学变量和自变量对大学生网贷行为的影响
    (四)调查结论
        1、大学生网贷行为的现状
        2、大学生网贷行为的影响因素
四、大学生网贷行为问题的成因
    (一)人口社会学变量影响大学生网贷行为的成因分析
        1、性别影响大学生网贷行为的成因分析
        2、年级影响大学生网贷行为的成因分析
        3、婚恋状况影响大学生网贷行为的成因分析
        4、每月生活费影响大学生网贷行为的成因分析
        5、每月收支情况影响大学生网贷行为的成因分析
        6、兼职/勤工助学频率影响大学生网贷行为的成因分析
    (二)自变量影响大学生网贷行为的成因分析
        1、网贷态度影响大学生网贷行为的成因分析
        2、网贷风险感知影响大学生网贷行为的成因分析
        3、消费行为影响大学生网贷行为的成因分析
        4、自我控制影响大学生网贷行为的成因分析
        5、焦虑牢骚型家庭理财教育方式影响大学生网贷行为的成因分析
五、大学生网贷行为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一)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2、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行性
    (二)社会工作介入的策略与建议
        1、初级预防
        2、二级预防
        3、三级预防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JZP公司新生代员工激励机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第3章 JZP公司员工现行激励措施现状
    3.1 公司概况
    3.2 JZP公司的人力资源构成
    3.3 JZP公司员工的现行激励措施
    3.4 JZP公司员工现有激励机制的满意度分析
第4章 JZP公司新生代员工现有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4.1 绩效考核不完善,考核结果缺应用
    4.2 晋升渠道不通畅,职业生涯缺定位
    4.3 沟通频次不充分,日常行为缺关注
    4.4 培训定位不精准,反馈效果缺闭环
第5章 JZP公司新生代员工激励机制优化设计
    5.1 总体思路
    5.2 总体目标与原则
    5.3 优化策略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附录 JZP公司新生代员工调查问卷

(6)基层公务员工作负担状况分析及减负研究 ——以S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选题背景
        2.选题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1.基层公务员
        2.工作负担
        3.基层公务员减负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文献综述
        3.研究评述
    (四)研究工具
        1.研究方法
        2.理论工具
        3.研究对象
        4.数据处理
    (五)研究思路
        1.研究思维导图
        2.研究思路概述
    (六)研究的不足和创新点
        1.研究的不足
        2.研究的创新点
二、基层公务员工作负担实证研究
    (一)研究对象的描述性统计
    (二)负担源量表的信度检验
    (三)基层公务人员工作负担情况描述性统计
        1.工作负担六维度整体情况
        2.各维度子项描述性统计
        3.各维度子项图示统计
    (四)工作负担感受的人口学特征差异
        1.工作负担感受的性别差异分析
        2.工作负担感受的年龄差异分析
        3.工作负担感受的学历差异分析
        4.工作负担感受的婚姻状况差异分析
        5.工作负担感受的职位职级差异分析
        6.工作负担感受的编制差异分析
        7.工作负担感受的年收入差异分析
    (五)本章小结
三、基层工作中负担源的分析讨论
    (一)工作本身维度
        1.事务繁杂,“身兼多职”
        2.文山会海,督导检查过多
    (二)社会角色维度
        1.工作太忙,疏于对家人照顾
        2.基层权轻责重
    (三)组织内人际关系的维度
        1.工作任务相互推诿
        2.工作网络信息繁多
    (四)职业发展维度
        1.基层公务员工资待遇低
        2.最低服务年限,上升渠道窄
    (五)外部环境维度
        1.基层公务员人际事务多
        2.舆论不友好
        3.基层年轻人员婚恋问题棘手
    (六)组织结构与倾向维度
        1.突然性、临时性任务多
        2.“减负”变相“增负”
四、压力型体制下基层公务员职业负担原因分析
    (一)组织层面
        1.在压力型体制中的基层政府是政策的直接执行者
        2.权责划分不清,角色定位模糊
        3.“碎片化管理”,缺乏统筹
        4.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5.缺乏编制
    (二)个人层面
        1.入职前后心理落差大
        2.扎根基层服务意识弱
        3.人际关系与信息关系的不对称
    (三)社会层面
        1.民众对政府服务需求提升
        2.网络化办公的弊端
        3.“地缘政治”的影响
五、激励—保健理论视角下基层公务员减负的建议
    (一)逐步完善保健因素来缓解基层负担
        1.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权责
        2.加强整体统筹,力戒形式主义
        3.政务流程再造,优化行政环节
        4.健全基层公务员的考评体系,增加“倒评”机制
        5.明确公务员职业定位,重塑服务精神
        6.建立容错纠错机制
        7.基层减负重在落实
    (二)提升激励因素来缓解基层负担
        1.增加对基层公务员的家庭与婚姻支持
        2.降低心理预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3.提高基层公务员自身心理调节能力
        4.社会舆论正面引导
    (三)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乡镇街道基层政府公务人员工作负担状况调查问卷
    B.乡镇街道基层政府公务人员工作负担状况访谈提纲
    C.调查问卷各维度问题描述统计量表
个人简历
致谢

(7)D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预算管理研究现状
        1.3.2 国内预算管理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内容框架
第2章 全面预算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2.1 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与作用
        2.1.1 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
        2.1.2 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2.2 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控制理论
        2.2.3 激励理论
    2.3 全面预算管理框架
        2.3.1 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组织与分工
        2.3.2 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流程
        2.3.3 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内容
        2.3.4 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方法
    2.4 平衡计分卡与关键绩效指标
        2.4.1 平衡计分卡
        2.4.2 关键绩效指标
        2.4.3 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与全面预算的联系
第3章 D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
    3.1 D公司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3.2 D公司的市场环境分析和战略规划
        3.2.1 市场环境分析
        3.2.2 战略规划
    3.3 D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情况
        3.3.1 全面预算管理的职责分工
        3.3.2 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流程
        3.3.3 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原则
        3.3.4 全面预算管理的时间要求
        3.3.5 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监管
第4章 D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D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问题
        4.1.1 月度预算与年度预算脱节
        4.1.2 预算编制松弛现象
        4.1.3 预算编制人员配置问题
        4.1.4 预算编制缺少规范操作流程
        4.1.5 预算编制无审批制度
    4.2 D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问题
        4.2.1 预算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
        4.2.2 预算控制执行力不足
        4.2.3 预算调整不灵活
    4.3 D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考核问题
        4.3.1 财务指标考核的缺陷
        4.3.2 考核体系设置缺少非财务指标
        4.3.3 缺少健全考评制度
第5章 D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改进方案
    5.1 D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结构改进
        5.1.1 整合预算管理相关组织
        5.1.2 重新梳理预算管理组织基础职责
    5.2 D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改进
        5.2.1 定期预算改为滚动预算
        5.2.2 规范预算编制人员操作
        5.2.3 建立费用预算分类管理模式
        5.2.4 建立资金预算分类管理模式
    5.3 D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与控制改进
        5.3.1 建立预算审批会议制度
        5.3.2 建立收付款预算与信用期联动机制
        5.3.3 建立业务部门自行反馈预算差异原因机制
        5.3.4 建立信息系统预警机制,严格控制预算超支
    5.4 D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考核体系改进
        5.4.1 建立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预算执行考评制度
        5.4.2 制定相关部门关键指标及权重分解
        5.4.3 全面预算管理考核方式及流程设计
        5.4.4 制定预算执行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机制
第6章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DCF与EVA在亚马逊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的现状
        1.2.1 国外文献研究
        1.2.2 国内文献研究
    1.3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2 亚马逊概况及估值方法选取
    2.1 亚马逊概况
        2.1.1 企业简介
        2.1.2 企业的价值构成
        2.1.3 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状况
        2.1.4 亚马逊企业的估值问题
    2.2 企业价值评估中的DCF与EVA
3 基于DCF法下企业的价值评估
    3.1 DCF理论概述
    3.2 DCF法下企业价值计算
        3.2.1 利润表预测
        3.2.2 未来期间现金流预测
        3.2.3 现金流折现率的确定
        3.2.4 价值评估的结果
4 基于EVA法下企业价值评估
    4.1 EVA法理论概括
    4.2 基于EVA法下亚马逊企业价值评估
        4.2.1 预计未来期间亚马逊企业的EVA
        4.2.2 价值评估的结果
5 不同估值结果的差异分析
    5.1 自由现金流差异分析
        5.1.1 自由现金流理论差异比较
        5.1.2 现金流变化对亚马逊企业价值的影响
    5.2 折现率差异分析
        5.2.1 折现率理论差异比较
        5.2.2 折现率变化对亚马逊企业价值的影响
    5.3 两种评估方法局限性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亚马逊估值问题的建议
        6.2.1 自由现金流改进建议
        6.2.2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改进建议
    6.3 政策性建议
    6.4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后记

(9)企业财权预算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约定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基本约定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企业预算理论研究综述
        1.2.2 我国企业预算理论研究综述
        1.2.3 “财权”研究成果综述
    1.3 研究框架与主要创新
        1.3.1 研究框架
        1.3.2 主要创新
第2章 企业预算管理理论基础及其逻辑
    2.1 经济社会学
        2.1.1 经济社会学理论
        2.1.2 经济社会学理论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影响
    2.2 企业理论
        2.2.1 企业预算管理的企业价值观
        2.2.2 企业预算管理的企业目标基础
    2.3 企业全面价值管理思想
        2.3.1 企业预算管理系统需要企业全面价值管理思想
        2.3.2 企业选择全面价值管理思想指导预算管理
        2.3.3 企业预算管理全面价值管理思想的实现路经
    2.4 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
        2.4.1 公司治理的责权利
        2.4.2 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
    2.5 “财权流”财务论
        2.5.1 财务本质的稳定性
        2.5.2 财务目标具有过程依赖性
        2.5.3 财务职能的全面性
第3章 企业财权预算管理系统框架构建
    3.1 传统企业预算管理系统透视
        3.1.1 传统一元企业预算管理系统框架
        3.1.2 传统一元企业预算管理系统分类局限性分析
        3.1.3 传统一元企业预算管理系统功能矛盾分析
        3.1.4 传统一元企业预算管理系统效率损失的原因分析
    3.2 两个不同侧重的预算管理范畴的相互借鉴
        3.2.1 企业预算借鉴财政预算:预算对象
        3.2.2 企业预算借鉴财政预算:预算本质
    3.3 财权预算管理系统框架
        3.3.1 财权配置是企业预算管理的本质
        3.3.2 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是企业预算管理目标
        3.3.3 财权预算与作业预算
        3.3.4 财权预算管理系统构建
    3.4 财权预算管理系统功能设计与优势分析
        3.4.1 财权预算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3.4.2 财权预算管理系统优势分析
第4章 企业财权预算管理系统决策权配置
    4.1 传统企业预算决策权配置
        4.1.1 企业预算决策权配置研究现状
        4.1.2 传统企业预算决策权配置风险
        4.1.3 企业预算决策权配置基本要求
    4.2 财权预算管理系统决策权配置影响因素的价值分析.
        4.2.1 信息技术对预算决策权配置的价值影响
        4.2.2 知识对预算决策权配置的价值影响
        4.2.3 价值实现机制对预算决策权配置的影响
    4.3 财权预算管理系统决策权配置模式
        4.3.1 财权预算决策权配置模式
        4.3.2 作业预算决策权配置模式
        4.3.3 财权预算管理系统决策权配置模式选择
    4.4 财权预算管理系统决策权实现与授权
        4.4.1 预算委员会与预算办公室
        4.4.2 财权预算决策组织与企业相关者利益保护
        4.4.3 作业预算决策组织与经理人市场
第5章 企业财权预算管理系统执行与控制
    5.1 企业财权预算管理系统生命力:战略执行力
        5.1.1 财权预算与作业预算中的战略体现
        5.1.2 财权预算与作业预算的战略实现
    5.2 财权预算管理系统控制与内部控制制度
        5.2.1 “价值导向”的内部控制制度
        5.2.2 企业财权预算管理系统需要“价值导向”内部控制制度的服务
    5.3 财权预算管理系统责任机制
        5.3.1 财权预算责任机制与作业预算责任机制
        5.3.2 作业预算责任配置
    5.4 财权预算管理系统纠偏机制
        5.4.1 企业作业预算反馈与预警
        5.4.2 企业作业预算调整机制
    5.5 财权预算管理系统报告机制
        5.5.1 企业预算报告机制
        5.5.2 财权预算报告机制环节
        5.5.3 作业预算报告机制环节
第6章 企业财权预算管理系统监督与评价
    6.1 现行企业监督机制
        6.1.1 企业内部监督的发展历程
        6.1.2 现行企业内部监督机制运行有效性检验与评价
        6.1.3 内部监督机制失灵的原因分析
    6.2 财权预算管理系统监督
        6.2.1 现行内部监督机制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述评
        6.2.2 构建财权预算管理系统监督机制
        6.2.3 财权预算管理系统监督的运行
    6.3 财权预算管理系统功效评价
        6.3.1 现行企业绩效评价系统
        6.3.2 财权预算管理系统功效评价的两个参差
        6.3.3 财权预算功效评价
        6.3.4 作业预算功效评价
第7章 企业财权预算管理系统对现行企业预算的改进
    7.1 目前我国企业预算系统运行的现状和质量调查
        7.1.1 企业预算系统整体运行的现状和质量
        7.1.2 企业作业预算认同情况
    7.2 企业预算实证检验
        7.2.1 预算对企业价值及预算的影响因素研究模型综述
        7.2.2 企业预算的实证分析
    7.3 企业预算制度改进
        7.3.1 企业预算宏观制度改进
        7.3.2 企业预算微观制度改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企业预算相关内容调查表
附录C 作业预算相关内容调查表

(10)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选题背景
    研究问题
    研究思路及基本结构
    研究方法
    论文创新点
第1章 中西方文献研究
    1.1 股利政策概念的解释与界定
        1.1.1 股利的概念
        1.1.2 股利政策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1.1.3 股利政策研究有关的几个概念
    1.2 西方传统股利政策理论的演变及其评价
        1.2.1 “一鸟在手”理论
        1.2.2 MM 股利无关论
        1.2.3 税收效应理论
        1.2.4 三种理论的比较
    1.3 西方现代股利政策理论的演变及其评价
        1.3.1 顾客效应理论
        1.3.2 信号理论
        1.3.3 代理理论
    1.4 西方股利政策理论在我国应用的限制
        1.4.1 “一鸟在手”理论在我国应用的限制
        1.4.2 MM 理论在我国应用的限制
        1.4.3 税收效应理论在我国应用的限制
        1.4.4 信号理论在我国应用的限制
        1.4.5 代理理论在我国应用的限制
    1.5 我国国内股利政策的研究成果
        1.5.1 企业特征与股利分配政策之间的联系
        1.5.2 持久盈利与股利政策之间的联系
        1.5.3 代理问题与股利政策制定
第2章 股利政策决策
    2.1 股利政策的基本类型及其选择
        2.1.1 剩余股利政策及其评价
        2.1.2 定额股利政策及其评价
        2.1.3 定率股利政策及其评价
        2.1.4 低定额加额外股利政策及其评价
        2.1.5 股利政策类型的选择
    2.2 股利分配方案决策
        2.2.1 股利支付率的确定
        2.2.2 股利支付方式的选择
第3章 国内外上市公司股利发放的基本特征及差异分析
    3.1 国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基本特征
        3.1.1 国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一般特征
        3.1.2 国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例分析
    3.2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
        3.2.1 上市公司滥用股利信号,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
        3.2.2 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不分配或少分配股利现象
        3.2.3 近年出现了“恶性分红”现象
        3.2.4 股利分配往往伴随着配股,转增资本等股本扩张行为
        3.2.5 股权结构的差异和股本规模的不同形成股利分配的差异
        3.2.6 违反“同股同利”的分红原则
        3.2.7 再筹资成为上市公司制定股利政策的标准
    3.3 国内外股利政策的差异分析
        3.3.1 市场环境的差异
        3.3.2 股权结构和公司制度的差异
        3.3.3 融资方式的差异
        3.3.4 利润分配政策的差异
        3.3.5 税收上的差异
        3.3.6 股利实务上的差异
第4章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西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成果综述
        4.1.1 股利与利润的关系
        4.1.2 股利与投资、筹资的关系
        4.1.3 股利与债务契约的限制
        4.1.4 行业因素
        4.1.5 内部持股比例与股利
        4.1.6 综合调查结果
    4.2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综述
    4.3 问题的提出
    4.4 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4.4.1 股权结构的影响
        4.4.2 公司的发展潜力和公司规模
        4.4.3 公司盈利能力
        4.4.4 公司财务状况
        4.4.5 公司经营管理
        4.4.6 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影响
    4.5 研究假设
        4.5.1 关于上市公司是否分配股利的假设
        4.5.2 关于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的假设
    4.6 实证研究的模型与变量设计
        4.6.1 变量设计
        4.6.2 模型设计
    4.7 样本选取
    4.8 统计检验与实证研究结果
        4.8.1 分配与不分配问题
        4.8.2 现金股利分配问题
        4.8.3 股票股利分配问题
    4.9 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4.9.1 研究结论
        4.9.2 研究局限性
    4.10 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对策的探讨
        4.10.1 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4.10.2 建立完善的竞争市场机制
        4.10.3 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作用
        4.10.4 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4.10.5 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
        4.10.6 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结论
中外文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四、中西方企业理财环境的差异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监测研究[D]. 王艺芳. 华东师范大学, 2021(12)
  • [2]邮储银行C分行新生代员工全面薪酬优化研究 ——基于心理契约视角[D]. 陈永芳.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3]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实证研究[D]. 季沛瑶.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4]大学生网络借贷行为问题现状及其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一项基于问卷调查的研究[D]. 戴杨文意.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JZP公司新生代员工激励机制优化研究[D]. 安天雨. 长江大学, 2020(02)
  • [6]基层公务员工作负担状况分析及减负研究 ——以S市为例[D]. 王祥蕰. 郑州大学, 2020(02)
  • [7]D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改进研究[D]. 乔雨婷. 东北大学, 2017(02)
  • [8]DCF与EVA在亚马逊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差异分析[D]. 李书奎. 兰州财经大学, 2017(02)
  • [9]企业财权预算管理研究[D]. 徐莉萍. 湖南大学, 2008(01)
  • [10]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D]. 陈玲. 北京物资学院, 2006(08)

标签:;  ;  ;  ;  ;  

中西方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差异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