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铜胁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麦,土壤,种子,包络,氧化氮,豇豆,光谱分析。
铜胁迫论文文献综述
徐传婕,许文峰,施志鹏,孟贤坤,曲明芹[1](2019)在《镧、硒浸种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及铜胁迫下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山农24’为试材,100 mg·L~(-1)的硫酸铜模拟铜胁迫环境,采用营养液盆栽法,设硝酸镧和亚硒酸钠两个因素浸种,研究了镧、硒浸种对冬小麦种子萌发率及铜盐胁迫下小麦幼苗干物质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铜胁迫处理降低了小麦地上干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提高了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其中,50 mg·L~(-1)镧元素(La~(3+))、30 mg·L~(-1)硒元素(Se~(4+))提高冬小麦发芽率效果最佳;50 mg·L~(-1) La~(3+)、20 mg·L~(-1) Se~(4+)水平处理铜胁迫小麦幼苗地上干物质含量恢复最明显,较原来水平显着提高129.12%(P<0.05);100 mg·L~(-1)La~(3+)、30 mg·L~(-1) Se~(4+)水平处理使小麦SOD活性较原来水平提高126.75%;100 mg·L~(-1) La~(3+)、10 mg·L~(-1) Se~(4+)水平处理使小麦POD活性较原有水平显着提高282.43%(P<0.05);100 mg·L~(-1)La~(3+)、20 mg·L~(-1)Se~(4+)水平处理使小麦CAT活性较原有水平显着提高123.85%(P<0.05);100 mg·L~(-1) La~(3+)、10 mg·L~(-1) Se~(4+)处理使小麦可溶性蛋白较原有水平处理组降低86.09%。综合而言,镧、硒共同作用可有效提高冬小麦细胞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抑制铜离子胁迫对小麦幼苗的毒害作用。(本文来源于《天津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王婧,殷华[2](2019)在《激励电压对铜胁迫下水稻叶片电阻抗参数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同浓度的铜离子胁迫作为基础,采用0.5v,1v,2v等3种激励电压研究对水稻叶片电阻抗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阻抗测量结果与测量时激励电压的选择有密切关系:在低浓度短时间的铜胁迫后,0.5v激励电压所得阻抗结果与1v、2v激励电压所得结果差别较大;而在高浓度长时间胁迫后,叁者差异并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1期)
王涛,王玮,陈同庆,夏小雨,缪金晗[3](2019)在《急性铜胁迫对暗纹东方鲀组织铜积累、氧化应激、消化酶、组织病变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96 h急性毒性实验研究水体铜暴露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fasciatus)生理生化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设置对照组、0.1 mg/L和0.2 mg/L (96-h LC_(50)) 3个铜处理组。结果表明,铜在暗纹东方鲀肝、肌肉和全鱼中的积累量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而提高。同等浓度处理下,铜的积累量为肝脏>全鱼>肌肉。随着铜处理浓度的提高,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显着上升。急性铜暴露诱发肝脏血细胞沉积以及血窦扩张的症状。在鳃中,诱发上皮细胞增生,顶部棒状以及产生动脉瘤等症状。急性铜胁迫后,暗纹东方鲀肠道中的淀粉酶活性显着上升,但脂肪酶活性显着下降。在肝脏中,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着降低。在0.1 mg/L处理组,脂肪合成相关基因(G6PD、6PGD、LPL、Fas和Acc)的表达量最高。但在0.2mg/L处理组中,脂肪分解相关基因(HSL和CPT1)的表达最高。急性铜胁迫后对转运因子PPARα的影响不显著,但转运因子PPARγ的表达量显著上升。本实验表明铜对暗纹东方鲀生理生化指标及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均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为暗纹东方鲀养殖过程中铜的合理使用提供有益的指导价值,也为生产中更好地监控重金属污染提供一定的技术指标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赵雨云,龙岳峰[4](2019)在《铜胁迫对豇豆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豇豆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铜处理豇豆种子,在温度30℃、相对湿度90%的恒温恒湿培养箱里培养萌发,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相对离子渗透率、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豇豆种子对铜胁迫有一定的耐受性,硫酸铜浓度在700mg/L时,种子发芽率受到极显着抑制;在100mg/L时,种子发芽指数受到极显着抑制;在400mg/L时,种子发芽势受到极显着抑制。硫酸铜浓度越高,对细胞相对离子渗透率的影响越大;MDA含量越高,对细胞的伤害越大。在硫酸铜浓度<100mg/L时,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上升;在硫酸铜浓度>400mg/L时,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萌发时间先上升后下降。(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0期)
李静如,胡志程,张爱爱,郑婧,王怀松[5](2019)在《镉铜胁迫对甜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大量施用含镉、铜等重金属的化肥和农药,土壤污染越来越严重。土壤中过量的镉、铜等重金属元素严重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而且会进一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及人类健康。种子的萌发期和幼苗生理期是对外界环境最敏感的时期。本试验探讨了镉、铜胁迫对甜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甜瓜安全生产提供理论参考。以薄皮甜瓜‘IVF10’、厚皮甜瓜‘IVF24’为材料,测定Cd2+(50 mg·L-1)、Cu2+(50 mg·L-1)胁迫下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胚根的生长以及幼苗(二叶一心)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地上部分植株茎粗、株高、鲜质量、干质量的变化。镉胁迫后薄皮甜瓜‘IVF10’的发芽势、发芽率比对照增加了27.60%、19.35%,厚皮甜瓜‘IVF24’与对照无显着差异;铜胁迫后薄皮甜瓜‘IVF10’的发芽势、发芽率比对照增加了20.69%、19.35%,厚皮甜瓜‘IVF24’与对照无显着差异。镉、铜胁迫后胚根的生长显着受到抑制,薄皮甜瓜‘IVF10’的根长比对照分别降低了89.18%和69.72%,厚皮甜瓜‘IVF24’的根长比对照分别降低了73.13%和50.46%。镉、铜胁迫后薄皮甜瓜‘IVF10’的根尖数分别为对照的17%和52%,厚皮甜瓜‘IVF24’的根尖数分别为对照的46%和55%。幼苗受镉胁迫7d后,薄皮甜瓜‘IVF10’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增加了9.52%和153.85%,地上部分植株茎粗、株高较对照降低了9.45%、30.48%;厚皮甜瓜‘IVF24’的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较对照分别增加了56.90%、2.21%、5.23%和81.49%,地上部分植株的株高、鲜质量、干质量比对照降低了8.44%、5.81%和4.82%。铜胁迫7d后,薄皮甜瓜‘IVF10’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脯氨酸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20.53%、147.45%和25.94%,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分的茎粗、株高、鲜质量、干质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11.90%、12.27%、30.65%、16.37%和2.82%;厚皮甜瓜‘IVF24’的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93.97%、497.96%、6.98%和38.89%,地上部分的茎粗、株高、鲜质量、干质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7.49%、17.17%、6.67%和6.02%。(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张黛静,杨惠荔,马建辉,骆婷婷,朱群英[6](2019)在《外源Si、NO对铜胁迫下小麦幼苗根系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外源物质硅(Si)、一氧化氮(NO)对铜(Cu)胁迫下小麦幼苗根系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影响,以期为土壤Cu污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Cu胁迫处理后,小麦幼苗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Fv/Fm均降低,且处理时间越长降幅越大,但根直径先降低后增加。根系Cu、Si、铁(Fe)含量增加,但钙(Ca)、钾(K)、镁(Mg)、钠(Na)、锰(Mn)、锌(Zn)含量降低。与Cu处理相比,添加Si、NO总体上提高了小麦幼苗的根系活力、长度、表面积、体积以及叶绿素含量、Fv/Fm、营养元素(Ca、K、Mg、Na、Fe、Mn、Zn、Si)的含量,但小麦幼苗的根直径随处理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提高了小麦对Cu胁迫的耐受能力。此外,Mg含量与Mn、Zn含量及Si含量与Na含量均呈极显着正相关,Cu含量与Mg、Mn含量均呈极显着负相关,表明这些元素间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综上,外源Si、NO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重金属Cu胁迫对小麦幼苗造成的伤害,且Si的缓解效果强于NO。(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高鹏,杨可明,王敏,李燕,程凤[7](2019)在《铜胁迫下玉米叶片污染信息监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设置不同浓度铜离子(Cu~(2+))胁迫梯度(0、250、500μg/g)玉米盆栽试验,并测量各胁迫梯度下玉米叶片的光谱数据以及玉米叶片中的Cu~(2+)含量。在谐波处理、包络线去除、离散小波多层分解的基础上,将光谱特征吸收面积与小波能量熵相结合,构建探测玉米叶片Cu~(2+)污染信息的光谱特征吸收面积-小波能量熵(SCA-WEE)模型,并与光谱角、光谱相关系数等常规相似性测度方法和绿峰高度、红边位置、红边最大值等常规污染信息监测方法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SCA-WEE模型能够明显区分受污染的玉米光谱,与玉米叶片中Cu~(2+)含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985 6,说明该模型能够有效甄别极度相似光谱之间的微小差异并判别玉米叶片的污染程度。最后基于不同时期的检验数据验证了SCA-WEE模型在玉米重金属污染监测方面的可行性和稳健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7期)
李明珠,廖强,董远鹏,刘喜娟,孟子霖[8](2019)在《铜胁迫下磺胺嘧啶对土壤呼吸及酶活性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铜污染胁迫下磺胺嘧啶对土壤呼吸及酶活性的影响,本文选取环境中检出率较高的典型抗生素磺胺嘧啶(Sulfadiazine, SDZ)和重金属铜(Cu)为研究对象,设SDZ5(5 mg·kg~(-1))、SDZ10(10 mg·kg~(-1))及SDZ5+Cu200(5 mg·kg~(-1)SDZ+200 mg·kg~(-1)Cu)、SDZ5+Cu500(5 mg·kg~(-1)SDZ+500 mg·kg~(-1)Cu)、SDZ10+Cu200(10 mg·kg~(-1)SDZ+200 mg·kg~(-1)Cu)、SDZ10+Cu500(10 mg·kg~(-1)SDZ+500 mg·kg~(-1)Cu)6个处理,分别采用密闭法和酶试剂盒法测定SDZ单一及其与Cu复合污染处理下土壤呼吸作用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浓度下,培养第7 d时,SDZ单一污染对土壤呼吸作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Cu的加入进一步促进了土壤的呼吸作用;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污染处理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在培养第28 d时又恢复至对照水平。土壤脱氢酶对SDZ单一及其Cu复合污染较为敏感,在整个试验培养期内,各污染处理中其活性均受到了显着的抑制(P<0.05)。土壤磷酸酶对SDZ污染胁迫存在一定的耐受性和滞后性,其中,5 mg·kg~(-1)SDZ处理对土壤磷酸酶活性未产生显着的影响,10 mg·kg~(-1)SDZ仅在培养的第14、28 d对土壤磷酸酶产生显着的抑制作用;但SDZ和Cu复合污染对土壤磷酸酶则产生了显着的抑制作用。对于土壤脲酶,5 mg·kg~(-1)SDZ在培养前期无显着影响,培养14 d以后则表现显着的刺激作用;10 mg·kg~(-1)SDZ除在第7 d有明显刺激作用外对土壤脲酶并未产生显着影响,且200 mg·kg~(-1)Cu复合添加并未改变SDZ对土壤脲酶的影响,但其与500 mg·kg~(-1)Cu复合污染在培养7、14 d和28 d对土壤脲酶则产生了显着的抑制作用。5 mg·kg~(-1)SDZ对β-葡萄糖苷酶存在显着的刺激作用,但SDZ与500 mg·kg~(-1)Cu复合污染则对β-葡萄糖苷酶产生显着的抑制作用。本研究表明,土壤呼吸对SDZ单一及其与Cu复合污染胁迫响应与污染物浓度及暴露时间密切相关;不同土壤酶对SDZ单一及其与Cu复合污染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土壤脲酶对各污染处理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但相比之下,脱氢酶对SDZ单一及与Cu复合污染较敏感,可以作为评价土壤SDZ单一及与Cu复合污染程度的敏感性指标,而土壤磷酸酶和β-葡萄糖苷酶则仅对SDZ与Cu复合污染较为敏感。(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李燕,杨可明,荣坤鹏,张超,高鹏[9](2019)在《重金属铜胁迫下玉米的光谱特征及监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监测是当今高光谱遥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设计一种新的窄带植被指数,以实现不同培育期的两种玉米品种的重金属铜胁迫监测。研究设计了不同浓度的铜污染实验,采用SVCHR-1024I型高性能地物光谱仪测量不同浓度铜离子(Cu~(2+))胁迫下玉米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并同步获取了玉米叶片中Cu~(2+)含量数据。首先,对玉米叶片原始光谱数据进行一阶差分处理,并计算一阶差分反射率与叶片中Cu~(2+)含量的相关系数(r),筛选对铜胁迫敏感的波段。计算结果显示, 489~497, 632和677 nm波长附近的一阶差分反射率与叶片中Cu~(2+)含量显着相关,可将其视为敏感波段。其次,根据以上3个敏感波段,建立基于一阶差分反射率的铜胁迫植被指数(dVI)。对所有可能的dVIs和Cu~(2+)含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并采用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对回归结果进行评估,以筛选最佳指数。最后,采用不同生长年份的玉米实验数据对敏感波段的稳定性及dVI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评估;同时,通过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红边叶绿素指数(CI_(red-edge))、红边位置(REP)、光化学反射指数(PRI)等常规重金属胁迫植被指数进行应用比较,证明dVI更具有优越性。结果表明:一阶差分处理后,在450~500, 630~680和677 nm波长处的叶片反射率与Cu~(2+)含量的相关系数明显增大。基于一阶差分反射率的特征波段具有稳定性,对于不同生长年份的玉米叶片数据,特征波段的波长位置不变。一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结合497, 632和677 nm波长的一阶差分反射率的指数与Cu~(2+)含量具有显着的相关性,对于不同生长年份的2种玉米品种数据集,R~2都高达0.75以上。另外,与常规植被指数比较结果表明,该研究所提出的dVI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及有效性,可为冠层尺度的重金属胁迫监测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9期)
王浩,葛佳茗,金红,张亭亭,檀鑫榕[10](2019)在《铜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体内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不同浓度铜对黄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的影响,以及对幼苗体内抗氧化因子对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铜胁迫对幼苗生长、DPPH自由基、ABTS、羟基自由基有抑制现象,而且随着铜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加剧。(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9年26期)
铜胁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不同浓度的铜离子胁迫作为基础,采用0.5v,1v,2v等3种激励电压研究对水稻叶片电阻抗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阻抗测量结果与测量时激励电压的选择有密切关系:在低浓度短时间的铜胁迫后,0.5v激励电压所得阻抗结果与1v、2v激励电压所得结果差别较大;而在高浓度长时间胁迫后,叁者差异并不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铜胁迫论文参考文献
[1].徐传婕,许文峰,施志鹏,孟贤坤,曲明芹.镧、硒浸种对冬小麦种子萌发及铜胁迫下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19
[2].王婧,殷华.激励电压对铜胁迫下水稻叶片电阻抗参数影响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
[3].王涛,王玮,陈同庆,夏小雨,缪金晗.急性铜胁迫对暗纹东方鲀组织铜积累、氧化应激、消化酶、组织病变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9
[4].赵雨云,龙岳峰.铜胁迫对豇豆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
[5].李静如,胡志程,张爱爱,郑婧,王怀松.镉铜胁迫对甜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6].张黛静,杨惠荔,马建辉,骆婷婷,朱群英.外源Si、NO对铜胁迫下小麦幼苗根系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9
[7].高鹏,杨可明,王敏,李燕,程凤.铜胁迫下玉米叶片污染信息监测模型[J].江苏农业科学.2019
[8].李明珠,廖强,董远鹏,刘喜娟,孟子霖.铜胁迫下磺胺嘧啶对土壤呼吸及酶活性影响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9].李燕,杨可明,荣坤鹏,张超,高鹏.重金属铜胁迫下玉米的光谱特征及监测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10].王浩,葛佳茗,金红,张亭亭,檀鑫榕.铜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体内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河南农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