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图腾现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图腾,唐纳德,功能,安德烈,脱口秀,羌族,楚雄。
图腾现象论文文献综述
陈同军[1](2017)在《土家族音乐与图腾现象及衍生心境的关联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图腾来自于神秘的起源传说,由于中国各民族独特的图腾崇拜,形成了令人神往的民族音乐文化。本文本文试从图腾的现象来阐述影响土家族的几种音乐类型对图腾与民族相关的音乐知识进行了初步性的探究,力求认知土家族图腾性的音乐语言对土家族民族产生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7年12期)
曹玉东[2](2017)在《《狼图腾》维译显化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学者对翻译文本的研究更为深入,关于翻译文本特征的研究中,“显化”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近十几年来,仍有很多学者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显化现象进行细致的研究,但是,国外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印欧语系中不同语言之间,国内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汉语和英语之间,对汉语和维吾尔语之间的显化现象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在梳理了国内外显化现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汉语原着翻译为维吾尔语后体现出的显化现象为研究对象,以胡开宝对显化的定义、分类为理论基础,对《狼图腾》维译本中显化现象的分类、成因进行实证研究。本论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括介绍了显化现象研究的来源和依据,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显化现象的研究成果,主要就前人对显化假说、显化定义、显化分类、显化现象及其成因等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梳理,简要说明了本文研究显化现象的方法和意义。第二部分探讨了《狼图腾》汉维翻译中的显化现象。参照语言功能理论的显化分类观点,结合汉维两种语言不同的特点,从概念功能显化,人际功能显化,语篇功能显化叁个方面对维译本《狼图腾》中体现的显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分类中所使用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总结。第叁部分以胡开宝对显化现象产生的动因分类为依据,对《狼图腾》维译本中显化现象产生的动因进行分析,主要可分为四种即翻译过程因素、语言差异因素、文化差异因素和译者因素。第四部分在对《狼图腾》维译本中显化现象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本论文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喀什大学》期刊2017-06-01)
夏瑾[3](2016)在《特朗普现象:美国大众文化的图腾和禁忌》一文中研究指出除了政客和商人之外,唐纳德·特朗普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演员。作为电影和电视明星,特朗普曾经是美国普罗大众的梦想的化身,从20世纪80年代到今天,美国大众文化一直拥趸着这位美国新当选总统的冒险故事,他的传奇更是被美国媒体所追踪和消费。“特朗普式(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6-11-26)
吴龙桓,李骏[4](2016)在《电影《狼图腾》中的文化过滤现象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狼图腾》对原着的改写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在中西文化差异巨大的背景下,民族中心式的跨文化交际模式导致了电影《狼图腾》对于原着的文化过滤。导演及其创作团队从创作动机、叙事模式、主题表达以及电影的细节展现,都对原着进行了再创作。从文学之狼到电影之狼,从图腾降格到日常,究其根源,是导演及其创作团队受西方文化框架的影响而采取的归化策略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6年09期)
拾蕊[5](2016)在《西南少数民族“图腾崇拜”舞蹈现象解析——以羌族“羊皮鼓舞”为例的专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羌民族对羊图腾的那种高度的崇拜,处处可见。祭祀活动中流传下来的羊皮鼓舞,又称"跳经",羌人称"莫尔达沙",后演变为民间舞蹈。它生动地反映了古羌民族的生活状况、宗教信仰和内心世界。"羊皮鼓舞"可谓是羌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从内容到形式都蕴含着羌民族的文化遗风,保留了大量独特的羌族文化,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6年10期)
刘玉婷,王晓娟[6](2016)在《改写理论视角下《狼图腾》英译本的变译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认为翻译是在目标语社会的意识形态、诗学与赞助人操纵下的改写行为。以改写理论为研究视角,以《狼图腾》英译本为研究文本,来研究《狼图腾》英译本变译现象,着重剖析意识形态、诗学与赞助人对变译的影响,从而揭示改写理论与变译的关系,表明其变译的成功有利于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崔亮[7](2013)在《论寻根文学中的图腾崇拜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寻根"是80年代中期最重要的文化现象,寻根小说家们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进行挖掘,他们将审美笔触延伸到积淀深厚的民间传统文化及心灵信仰层面,去探寻文学的民族文化之根。本文则是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动植物图腾、无生命物图腾进行解读,了解图腾文化和寻根文学之间的联系,从而揭示文化之根的所在。(本文来源于《今日科苑》期刊2013年15期)
白万东,许佳[8](2013)在《云南楚雄彝族面具与图腾基于文化现象上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楚雄地区的彝族面具和图腾是文化的传承,它们在彝族的历史、战争、宗教、文化和社会交往等多方面体现彝族的文化,主要包含灵界信物、战争器具、交往外壳、祖先崇拜、心灵向往、象征与表演、宗教与辟邪等方面,它们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彝族人在某段时期的智力程度、生存方式、生活习惯以及文化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3年23期)
袁敬娜[9](2013)在《《狼图腾》省译和删译现象的认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省译和删译是翻译活动中常用的策略,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种策略做出过解读:起初,关注原作和原作者的学者将其视为一种错误,一种对“忠实”翻译原则的背叛。随着译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翻译过程和读者反应,进而将删略视为一种创造性的叛逆,并试图探索导致删略的原因以及使用这种翻译策略的效果。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注重翻译过程研究,同时关注作者、译者和读者叁方认知主体,强调翻译是以译者为中心的认知主体在现实体验基础上进行多重互动和概念整合的认知活动。从认知角度研究翻译中的省译和删译可以从外在的语言现象探知翻译活动内在的认知机制,对产生删略的原因作出始源性解读。本文借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对葛浩文翻译的《狼图腾》英译本作个案分析,从认知角度探索翻译活动中删略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3-05-18)
高明强[10](2013)在《城市雕塑创作的图腾化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雕塑作为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现如今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象征,是城市的精灵。可以说,如今城市雕塑是对整个城市文化、价值观念、审美取向等的一种集中体现。图腾作为城市雕塑也是作为城市的象征和文化出现的。图腾雕塑以其独特的魅力、艺术语言形式凸显了城市文化的艺术美,能够有效的吸引群众的眼光。时代在进步,当代的建筑雕塑已经走向多元化发展道路,由装饰符号走向了城市图腾,展现出城市雕塑创作的图腾化现象。(本文来源于《现代装饰(理论)》期刊2013年02期)
图腾现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学者对翻译文本的研究更为深入,关于翻译文本特征的研究中,“显化”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近十几年来,仍有很多学者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显化现象进行细致的研究,但是,国外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印欧语系中不同语言之间,国内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汉语和英语之间,对汉语和维吾尔语之间的显化现象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在梳理了国内外显化现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汉语原着翻译为维吾尔语后体现出的显化现象为研究对象,以胡开宝对显化的定义、分类为理论基础,对《狼图腾》维译本中显化现象的分类、成因进行实证研究。本论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括介绍了显化现象研究的来源和依据,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显化现象的研究成果,主要就前人对显化假说、显化定义、显化分类、显化现象及其成因等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梳理,简要说明了本文研究显化现象的方法和意义。第二部分探讨了《狼图腾》汉维翻译中的显化现象。参照语言功能理论的显化分类观点,结合汉维两种语言不同的特点,从概念功能显化,人际功能显化,语篇功能显化叁个方面对维译本《狼图腾》中体现的显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分类中所使用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总结。第叁部分以胡开宝对显化现象产生的动因分类为依据,对《狼图腾》维译本中显化现象产生的动因进行分析,主要可分为四种即翻译过程因素、语言差异因素、文化差异因素和译者因素。第四部分在对《狼图腾》维译本中显化现象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本论文进行了总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图腾现象论文参考文献
[1].陈同军.土家族音乐与图腾现象及衍生心境的关联探究[J].中国文艺家.2017
[2].曹玉东.《狼图腾》维译显化现象研究[D].喀什大学.2017
[3].夏瑾.特朗普现象:美国大众文化的图腾和禁忌[N].光明日报.2016
[4].吴龙桓,李骏.电影《狼图腾》中的文化过滤现象探究[J].美与时代(下).2016
[5].拾蕊.西南少数民族“图腾崇拜”舞蹈现象解析——以羌族“羊皮鼓舞”为例的专题研究[J].明日风尚.2016
[6].刘玉婷,王晓娟.改写理论视角下《狼图腾》英译本的变译现象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崔亮.论寻根文学中的图腾崇拜现象[J].今日科苑.2013
[8].白万东,许佳.云南楚雄彝族面具与图腾基于文化现象上的关系[J].名作欣赏.2013
[9].袁敬娜.《狼图腾》省译和删译现象的认知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10].高明强.城市雕塑创作的图腾化现象[J].现代装饰(理论).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