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球形幽门螺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幽门,螺杆,球形,杆菌,基因,免疫,活性氧。
球形幽门螺杆菌论文文献综述
吴小茜,佘菲菲,李能,郑秀芬,陈月秀[1](2010)在《嗜酸乳杆菌对球形幽门螺杆菌的细胞黏附和增殖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球形幽门螺杆菌(Hp)对AGS细胞的黏附和增殖作用及热灭活状态和活菌状态嗜酸乳杆菌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制备AGS细胞爬片,按球形Hp对照组、球形Hp与活/灭活嗜酸乳杆菌实验组加入细菌,电镜、革兰染色后光镜观察Hp对AGS细胞黏附指数,同时用荧光抗体染色法评价黏附于AGS细胞的Hp密度。运用CCK-8比色法检测球形Hp对AGS细胞的增殖影响及比较加入嗜酸乳杆菌产生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球形Hp对细胞的黏附指数及黏附密度均明显下降(P<0.05)。低浓度的球形Hp促进细胞增殖,高浓度的球形Hp抑制细胞增殖。两种不同状态的嗜酸乳杆菌均能降低Hp对AGS细胞增殖的影响。结论球形Hp对AGS细胞具有黏附能力并随浓度不同对其产生不同增殖影响,嗜酸乳杆菌能降低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10年11期)
吴小茜,佘菲菲,李能,陈月秀[2](2009)在《嗜酸乳杆菌对螺旋形和球形幽门螺杆菌黏附拮抗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热灭活状态和活菌状态嗜酸乳杆菌对螺旋形和球形幽门螺杆菌(Hp)的黏附拮抗作用。方法制备人胃上皮腺癌细胞系(AGS)细胞爬片,将两种状态嗜酸乳杆菌和不同形态Hp菌分组按不同顺序加入,作用2h,革兰染色后光镜观察分析Hp黏附指数产生的变化,荧光抗体染色法定性评价黏附于AGS细胞的Hp密度的改变。结果革兰染色后光镜观察分析:排除实验组及竞争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黏附指数均有明显下降(P<0.05)。荧光镜下可见实验组黏附于细胞的Hp密度也明显降低。结论嗜酸乳杆菌对不同形态的Hp均具有黏附拮抗作用。(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曾浩,郭刚,毛旭虎,童文德,邹全明[3](2008)在《幽门螺杆菌适应性球形变异相关蛋白的筛选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p)在有氧胁迫条件下由螺旋体转变成球形体的适应性调节蛋白进行筛选及鉴定。方法运用双向电泳技术比较Hp螺旋体与球形体的全菌蛋白表达谱,差异蛋白进行胶内酶切,肽混合物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进行质谱分析,将肽质量指纹谱数据输入互联网上的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检索。结果获得7个与Hp球形变异相关的适应性调节蛋白,即翻译延长因子Tu(EF-Tu)、丙酮酸-黄素蛋白氧化还原酶(POR)、黄素氧化还原蛋白(FldA)、尿素酶G(UreG)、热休克蛋白10(Hsp10)烷基化氢化氧化酶(Ah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论共筛选出7个与Hp球形变异相关的适应性调节蛋白,对有氧胁迫下Hp球形体的形成机制研究和抗Hp药物靶位和疫苗候选靶位的筛选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08年04期)
汪雪峰,王克霞,陈琳,唐小龙[4](2007)在《球形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表达质粒构建及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球形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初步观察其在E.coli中的表达。方法采用亚克隆技术,用BamHⅠ和SacⅠ从重组质粒pMD-18T-vacA上切下vacA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ET32a(+)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在氨苄青霉素阳性的LB平板上筛选阳性重组子,并经双酶切及PCR扩增鉴定。重组质粒pET32a(+)-vacA转化大肠埃希菌,(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电泳和凝胶扫描定量分析。结果重组质粒酶切和PCR鉴定与预期结果相符,成功构建携带vacA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vacA。核酸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证实,表达质粒pET32a(+)-cagA中所含vacA基因与GenBank中的vacA序列同源性达到99.2%。vacA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诱导表达后获得约156 kD蛋白,蛋白含量占全菌体蛋白含量15.5%。结论成功构建球形H.pylori vacA基因重组表达质粒,并获得高效表达,为研究该基因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DNA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公共卫生》期刊2007年07期)
叶兵,王钧[5](2007)在《球形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球形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方法与结果回顾文献,从球形幽门螺杆菌的一般概况、致病性、其毒力基因以及可能的球变机制几个方面进行综述。结论球形幽门螺杆菌可能为幽门螺杆菌生活周期中的一种形式,可与螺旋状幽门螺杆菌表达相同的毒力因子,故临床应对球形幽门螺杆菌的诊断与治疗引起重视。(本文来源于《医学动物防制》期刊2007年05期)
曾浩[6](2007)在《有氧胁迫幽门螺杆菌球形变异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拟采用高氧浓度的培养条件,有氧胁迫幽门螺杆菌(Hp)发生球形变异,进而对 Hp 球形体的代谢活性、酶活性、毒力因子、定植力等变异特征进行实验研究,以期为揭示 Hp 可能的传播途径,以及在相关消化系统疾病复发中的致病机理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方法在微需氧条件下采用改(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期刊2007-05-01)
韩雷,佘菲菲[7](2006)在《球形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幽门螺杆菌(H elicobacter pylori,H p)是目前世界上流行较广的病原菌之一,它存在于世界约60%的人口中,可导致包括慢性胃炎和胃溃疡胃部疾病,并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已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06年08期)
吴小茜,佘菲菲,陈豪[8](2006)在《球形幽门螺杆菌感染BALB/c小鼠动物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球形幽门螺杆菌(Hp)感染BALB/c小鼠的疾病模型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禁食12 h后,分别于第0,3,6,9 d共4次以抗生素诱变后的球形Hp对SPF级BALB/c小鼠给予灌胃处理。于末次灌胃4周后禁食36 h取胃组织作细菌学(组织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和病理学检测。结果球形Hp灌胃4周后,实验组BALB/c小鼠组织尿素酶试验阳性率达80%、Hp培养阳性率达100%,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70%实验组小鼠胃黏膜出现糜烂,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均有显着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球形Hp-BALB/c小鼠感染的疾病模型,证实了其在实验动物体内的可致病性。(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7期)
曾浩[9](2006)在《有氧胁迫下幽门螺杆菌球形变异相关蛋白的鉴定及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人类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溃疡的重要原因,与胃癌和胃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的发生也极度相关。目前人类对其生物学特点、致病机制及其与宿主的关系等方面均尚未完全阐明。随着对Hp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发现Hp较其它细菌表现出更高的生物多样性,提示该菌面对复杂的定居环境,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和独特的适应性机制。大量研究发现,Hp在各种不利因素的作用下可发生形态变异,由螺旋体转变为球形体。Hp作为一种专性微需氧菌,在有氧胁迫下更容易发生适应性变异,转变为一种有活力但不能培养成活(viable but noculturable stage,VNC)的Hp球形变异体,其在Hp感染的传播途径及其相关消化系统疾病的复发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Hp在有氧胁迫下发生适应性球形变异的变异特征及其变异本质,解析Hp的适应性调节元件,将为揭示Hp可能的传播途径、阐明Hp的适应性变异机制,以及创新性地开展基因工程改造Hp菌株耐氧培养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Hp菌26695株和J99株全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为后续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条件。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者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相继在Hp的遗传变异、生理、免疫靶点筛选及毒力因子确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而在有氧胁迫下Hp发生适应性球形变异方面却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选择Hp临床分离株,采用高氧浓度的培养条件,有氧胁迫Hp发生球形变异,建立稳定的球形体模型,进而对Hp球形体的超微结构、菌体代谢、酶活特性、毒力因子mRNA水平表达差异、体内外回复定植力等变异特征进行实验研究。同时,采用目前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核心技术———双向电泳,对适应性变异前后的Hp螺旋体和球形体进行全菌蛋白质表达谱的比较分析,再通过MALDI-TOF质谱技术对差异蛋白进行初步鉴定分析,最后通过基因克隆技术构建差异蛋白相关基因的Hp高表达菌株,验证该基因在有氧胁迫条件下对Hp氧耐受性的作用。具体研究结果如下:(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06-05-01)
佘菲菲,吴小茜,陈豪,陈月秀[10](2006)在《OipA DNA疫苗抗螺旋形和球形幽门螺杆菌免疫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cDNA3.1-oipA DNA疫苗在抗螺旋形与球形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抽提并纯化可表达OipA蛋白的重组质粒pcDNA3.1-oipA,以金粉包裹后,用基因枪接种BALB/c小鼠,5μg/只,接种2次,以pcDNA3.1(空载组)作对照。对免疫小鼠进行:(1)免疫保护实验: 于末次免疫后8周,分别给予螺旋形及球形HpSS1攻击4次,于末次攻击4周后取胃组织做细菌学(组织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及病理学检测。(2)小鼠免疫指标检测:分别于末次免疫后2、8、12周采集小鼠血清,用ELISA法检测其抗Hp OipA IgA、IgG、IgG1抗体。于末次免疫后12周,取脾细胞,用ELISA法检测 IFN-γ、IL-2的含量;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结果以螺旋形及球形Hp攻击的免疫小鼠,快速尿素酶实验阳性率分别为20%和10%;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0%和50%,与空载组比较P<0.05。空载组小鼠胃黏膜均出现轻度或重度糜烂,而以螺旋形Hp攻击的实验组小鼠50%胃黏膜正常,以球形Hp攻击的实验组小鼠60%胃黏膜正常,与空载组比较P<0.050小鼠免疫指标检测结果:免疫后8周,产生了抗OipA的特异性IgA、IgG、IgG1抗体,抗体滴度比对照组高2倍以上;脾细胞中 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升高;脾细胞培养上清液IFN-γ、IL-2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cDNA3.1-oipA DNA疫苗能有效诱导免疫小鼠产生体液与细胞免疫并使小鼠兼具一定的抗螺旋形及球形Hp感染的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期刊2006年04期)
球形幽门螺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热灭活状态和活菌状态嗜酸乳杆菌对螺旋形和球形幽门螺杆菌(Hp)的黏附拮抗作用。方法制备人胃上皮腺癌细胞系(AGS)细胞爬片,将两种状态嗜酸乳杆菌和不同形态Hp菌分组按不同顺序加入,作用2h,革兰染色后光镜观察分析Hp黏附指数产生的变化,荧光抗体染色法定性评价黏附于AGS细胞的Hp密度的改变。结果革兰染色后光镜观察分析:排除实验组及竞争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黏附指数均有明显下降(P<0.05)。荧光镜下可见实验组黏附于细胞的Hp密度也明显降低。结论嗜酸乳杆菌对不同形态的Hp均具有黏附拮抗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球形幽门螺杆菌论文参考文献
[1].吴小茜,佘菲菲,李能,郑秀芬,陈月秀.嗜酸乳杆菌对球形幽门螺杆菌的细胞黏附和增殖作用的影响[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
[2].吴小茜,佘菲菲,李能,陈月秀.嗜酸乳杆菌对螺旋形和球形幽门螺杆菌黏附拮抗作用的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9
[3].曾浩,郭刚,毛旭虎,童文德,邹全明.幽门螺杆菌适应性球形变异相关蛋白的筛选及鉴定[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
[4].汪雪峰,王克霞,陈琳,唐小龙.球形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表达质粒构建及表达[J].中国公共卫生.2007
[5].叶兵,王钧.球形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J].医学动物防制.2007
[6].曾浩.有氧胁迫幽门螺杆菌球形变异的实验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2007
[7].韩雷,佘菲菲.球形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06
[8].吴小茜,佘菲菲,陈豪.球形幽门螺杆菌感染BALB/c小鼠动物实验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
[9].曾浩.有氧胁迫下幽门螺杆菌球形变异相关蛋白的鉴定及功能研究[D].第叁军医大学.2006
[10].佘菲菲,吴小茜,陈豪,陈月秀.OipADNA疫苗抗螺旋形和球形幽门螺杆菌免疫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