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剩余蕴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模糊蕴涵,聚合算子,剩余蕴涵,广义剩余蕴涵
剩余蕴涵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文,裴道武[1](2017)在《广义剩余蕴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一般的聚合算子,提出一类新的模糊蕴涵,称之为广义剩余蕴涵.广义剩余蕴涵是模糊逻辑中十分重要的剩余蕴涵的自然推广.我们进一步讨论这类蕴涵的基本性质,并且探究广义剩余蕴涵与由模糊合取生成的蕴涵之间的关系,并证明这两类蕴涵为不同的蕴涵.这些结果在模糊逻辑与模糊决策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本文来源于《模糊系统与数学》期刊2017年04期)
刘莉君[2](2017)在《剩余格上n-重正蕴涵滤子的特征及刻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剩余格上引入了两类滤子——n-重蕴涵滤子和n-重正蕴涵滤子,研究它们一系列的特征及性质,得到了剩余格上的非空子集F成为n-重蕴涵滤子和n-重正蕴涵滤子的充要条件,以及这两类滤子之间相互等价的充要条件。研究结果进一步拓展了剩余格上的滤子理论,并为其在代数逻辑及计算机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7年08期)
刘银萍,张玉灵,何俊[3](2016)在《正则剩余格上的广义模糊蕴涵理想》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正则剩余格的(α,β)一模糊蕴涵理想的概念,初步讨论了它们的一些性质及其问的关系;与(∈,∈∨q)-模糊蕴涵理想对应的讨论了(∈,∈∨q)-模糊蕴涵理想的性质;最后将正则剩余格的(α,β)-模糊蕴涵理想作进一步拓展,得有限个(λ,μ)-模糊蕴涵理想的交集仍然是(λ,μ)-模糊蕴涵理想,并描述了(λ,μ),(∈,∈∨q_((λ,μ)))-模糊蕴涵理想的性质。(本文来源于《模糊系统与数学》期刊2016年03期)
程惠茹[4](2016)在《基于新蕴涵算子的剩余格》一文中研究指出定义了一个新的蕴涵算子,证明了该蕴涵算子能构成剩余格和可交换剩余格,还证明了BL-代数是可交换剩余格的特殊情况。(本文来源于《新乡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王伟,周曼曼,孙大宝,李小倩,徐扬[5](2015)在《非交换剩余格的子正蕴涵滤子》一文中研究指出滤子是研究逻辑代数的有效工具。逻辑代数中滤子和模糊滤子在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等很多重要领域的推理原理中起了很大作用。我们首先引入剩余格中模糊子正蕴涵滤子,并通过提出模糊滤子转化为模糊子正蕴涵滤子的等价条件,进一步描述模糊子正蕴涵滤子。然后指出模糊子正蕴涵滤子与模糊正蕴涵滤子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到模糊子正蕴涵滤子的商集。(本文来源于《模糊系统与数学》期刊2015年06期)
田勇,程惠茹[6](2014)在《粗集代数与蕴涵格、格蕴涵代数、剩余格》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重新定义补运算和构造新蕴涵算子的基础上,证明了偶序对〈R,~〉不仅可以构成蕴涵格、格蕴涵代数、剩余格,而且可构成正则剩余格和MV-代数。(本文来源于《新乡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张晓霞[7](2014)在《基于剩余蕴涵的变精度直觉模糊粗糙集和模糊软粗糙集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模糊集、直觉模糊集、软集和粗糙集理论作为处理不完备和不确定数据信息的工具是息息相关的,甚至在多数情况下是互补的.考虑到在处理具体的不确定问题时,如何利用各自的优势问题,本文利用直觉模糊剩余蕴涵算子和直觉模糊叁角模,在定义直觉模糊包含集和直觉模糊包含率的基础上,提出了变精度直觉模糊粗糙集模型,并讨论了其相关性质及属性约简.同时,考虑到软集参数设置的无约束性,基于一对边界蕴涵算子(I,J),用模糊软集代替模糊二元关系构造模糊集的上下近似,得到了一种新的模糊粗糙集模型-(I,J)-模糊软粗糙集模型.该模型扩展了已有的模糊粗糙集模型,因为利用模糊软集代替模糊二元关系省去了构造模糊二元关系这一环节,大大地降低了构造二元关系产生的误差,同时利用模糊软集构造模糊集的上、下近似使得信息表中的每一个元素值都参与了计算,从而使得上、下近似更贴近被近似对象,减小了边界域.特别地,当模糊软集诱导一个特殊的T-相似关系时,可以证明(I,J)-模糊软粗糙集模型与(I,J)-模糊粗糙集模型等价,在此条件下若再取参数α=1,β=0,则变精度直觉模糊粗糙集模型等价于(I,J)-模糊软粗糙集模型.另外,由于(I,J)-模糊软粗糙集模型所选蕴涵算子的灵活以及模糊软集参数设置的无约束性,使得该模型在特定条件下与多种粗糙集模型等价.最后给出了算例.(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郑慕聪,史忠科[8](2013)在《剩余型直觉模糊蕴涵算子的统一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直觉叁角模和直觉叁角余模的性质进行研究,提出由此生成的直觉伴随对和直觉余伴随对的概念,讨论它们在直觉模糊区域上的性质,给出与直觉叁角模相伴随的剩余型直觉蕴涵算子一种统一形式,最后根据直觉模糊蕴涵算子与模糊蕴涵算子的关系给出四类直觉模糊蕴涵算子的具体形式。(本文来源于《模糊系统与数学》期刊2013年02期)
朱华,赵建彬,陈树伟[9](2013)在《剩余格蕴涵代数中多重模糊结合滤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剩余格蕴涵代数中,首先提出了多重模糊结合滤子的概念,研究了其性质。然后,讨论了多重模糊结合滤子与模糊滤子之间的关系;接着,讨论了多重模糊结合滤子与多重模糊关联滤子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到了在格H蕴涵代数中,不同的多重模糊结合滤子之间等价的结论。(本文来源于《模糊系统与数学》期刊2013年02期)
罗敏霞,桑睨,何华灿[10](2012)在《基于Schweizer-Sklar叁角范数簇诱导的剩余蕴涵簇的反向叁Ⅰ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Schweizer-Sklar叁角范数簇具有柔化性,使得由其构造的逻辑系统在模糊推理中具有良好的属性.将Schweizer-Sklar叁角范数簇与模糊推理反向叁Ⅰ算法结合起来,给出基于Schweizer-Sklar叁角范数簇诱导的剩余蕴涵簇的反向叁Ⅰ算法和α-反向叁I算法,并给出对应叁Ⅰ解的表达式.结合Schweizer-Sklar叁角范数簇诱导的剩余蕴涵簇的特点,讨论当参数取特殊值时对应的特殊蕴涵算子→D,→L,→G,→P的反向叁Ⅰ算法及对应叁Ⅰ解的表达式.提供一种柔化性的模糊推理反向叁Ⅰ算法.(本文来源于《智能系统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剩余蕴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剩余格上引入了两类滤子——n-重蕴涵滤子和n-重正蕴涵滤子,研究它们一系列的特征及性质,得到了剩余格上的非空子集F成为n-重蕴涵滤子和n-重正蕴涵滤子的充要条件,以及这两类滤子之间相互等价的充要条件。研究结果进一步拓展了剩余格上的滤子理论,并为其在代数逻辑及计算机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剩余蕴涵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文文,裴道武.广义剩余蕴涵[J].模糊系统与数学.2017
[2].刘莉君.剩余格上n-重正蕴涵滤子的特征及刻画[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7
[3].刘银萍,张玉灵,何俊.正则剩余格上的广义模糊蕴涵理想[J].模糊系统与数学.2016
[4].程惠茹.基于新蕴涵算子的剩余格[J].新乡学院学报.2016
[5].王伟,周曼曼,孙大宝,李小倩,徐扬.非交换剩余格的子正蕴涵滤子[J].模糊系统与数学.2015
[6].田勇,程惠茹.粗集代数与蕴涵格、格蕴涵代数、剩余格[J].新乡学院学报.2014
[7].张晓霞.基于剩余蕴涵的变精度直觉模糊粗糙集和模糊软粗糙集模型[D].西北师范大学.2014
[8].郑慕聪,史忠科.剩余型直觉模糊蕴涵算子的统一形式[J].模糊系统与数学.2013
[9].朱华,赵建彬,陈树伟.剩余格蕴涵代数中多重模糊结合滤子的研究[J].模糊系统与数学.2013
[10].罗敏霞,桑睨,何华灿.基于Schweizer-Sklar叁角范数簇诱导的剩余蕴涵簇的反向叁Ⅰ算法[J].智能系统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