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跨国并购折衷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优势,理论,动因,区位,所有权,国际,民营企业。
跨国并购折衷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郭秀君,李梦晓[1](2014)在《基于扩展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分析——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跨国并购是目前中国汽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基于扩展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以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为例,分别从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要素整合优势和速度优势五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汽车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动因。(本文来源于《对外经贸》期刊2014年10期)
张寒[2](2013)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及其在石化企业跨国并购的应用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主要框架结构和理论支撑点,指出该理论的叁个基点使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取得了最大的整体效益,使国际投资研究走向全面而综合的发展,并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较高的评价。同时以中石化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为例,分析了我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该理论,同时,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也在中国企业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得到了检验和印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外资》期刊2013年08期)
孙静静[3](2006)在《基于折衷理论视角的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跨国并购理论研究分为两个方面:并购动因研究和并购效应研究。其中跨国并购动因研究显得尤其重要——现象背后孕育的动因是任何研究所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跨国并购的定义,接着从多个方面介绍了西方学者对跨国并购动因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被称为国际直接投资的通论,可用来解释跨国并购现象。本文以之为视角,阐述了该理论的源头与发展,重点分析其随国际经济环境变化而拓展的动态演进过程,得出动态化发展后的折衷理论可用于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研究的结论。在考察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现状之后,本文对其并购规模、动因、目标、区位、产业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民营企业并购数量较少,交易规模较小;主要在于获取核心技术和争取市场力量;并购目标多为陷入困境的海外企业;并购区位主要在相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并购产业开始由制造业向高科技产业转移。最后以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为依据,对我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加以剖析,进而归纳出并购的现实动因:寻求核心技术、获取市场力量、战略型并购。本文认为:随着以全球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寻求相应技术资源以获取技术优势,进而增强核心能力为动机的中国民营企业的跨国并购投资会进一步发展。所以,寻求核心技术将是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重中之重。企业提高技术能力有多种途径。此处以京东方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等为研究对象,对获取核心技术型的跨国并购作进一步分析。运用Wernerfelt的企业资源观理论(RBV)和Goldratt的约束理论(TOC),扩展了Dunning的OLI模型,并分析了此类并购中企业技术资源的约束特征,研究通过并购方式提升技术资源的动因。指出企业在寻求核心技术过程中,应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战略所确定的技术资源提升量的要求来确定是否选取海外并购。(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6-04-01)
李金环[4](2004)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兼谈邓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发展中国家跨国并购中的适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跨国并购的迅速增长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近些年来推动FDI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跨国并购熏且跨国并购显现出主体多元化的趋势。跨国并购虽然仍以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并购为主,但这次明显呈现出向发展中国家拓展的趋势。中国加入WTO后,已经成为国际(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对外经贸》期刊2004年09期)
黄中文[5](2004)在《一个新的解释框架:跨国并购折衷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跨国并购活动空前活跃。跨国并购折衷理论将邓宁的OLI理论和企业并购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新的解释跨国并购的理论框架(OLIS框架)。(本文来源于《学术论坛》期刊2004年01期)
跨国并购折衷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分析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主要框架结构和理论支撑点,指出该理论的叁个基点使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取得了最大的整体效益,使国际投资研究走向全面而综合的发展,并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较高的评价。同时以中石化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为例,分析了我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该理论,同时,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也在中国企业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得到了检验和印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国并购折衷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郭秀君,李梦晓.基于扩展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分析——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J].对外经贸.2014
[2].张寒.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及其在石化企业跨国并购的应用检验[J].中国外资.2013
[3].孙静静.基于折衷理论视角的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4].李金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兼谈邓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发展中国家跨国并购中的适用性[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
[5].黄中文.一个新的解释框架:跨国并购折衷理论[J].学术论坛.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