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固醇肌病论文-徐德铎,卢江燕,潘珏,胡必杰,吕迁洲

类固醇肌病论文-徐德铎,卢江燕,潘珏,胡必杰,吕迁洲

导读:本文包含了类固醇肌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类固醇肌病,肌无力,甲泼尼龙,伏立康唑

类固醇肌病论文文献综述

徐德铎,卢江燕,潘珏,胡必杰,吕迁洲[1](2019)在《甲泼尼龙联用伏立康唑致类固醇肌病2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病例1:患者,女性,31岁,因"咳嗽咳痰3年"入院,使用甲泼尼龙(40 mg,qd,逐步减量)和伏立康唑(200 mg,q 12 h)治疗;治疗前四肢肌力正常,在治疗第41天开始出现进行性双下肢无力症状,跌倒3次;在治疗87 d后停用甲泼尼龙,3个月后下肢肌力恢复至正常水平。病例2:患者,女性,53岁,因"反复发热,咳嗽咳痰4年"入院,使用甲泼尼龙(40 mg,qd,逐步减量)和伏立康唑(200 mg,q 12 h)治疗;治疗前四肢肌力正常,在治疗第50天开始出现双下肢无力、爬楼梯困难症状;在停用伏立康唑,每天激素用量减至6 mg后,患者肌无力症状逐渐好转。(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期刊2019年04期)

段宝京,蔡爽,周磊,刘珏,朱雯华[2](2018)在《慢性类固醇肌病(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报道1例糖皮质激素致慢性类固醇肌病的病例,探讨患者发生慢性类固醇肌病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收集1例使用糖皮质激素致慢性类固醇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分析。结果患者自7年前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后开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017年5月诊断狼疮性肾病,行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患者逐渐出现下肢乏力、肌肉萎缩,完善检查后诊断为慢性类固醇肌病,建议患者就诊风湿免疫科调整治疗方案,尽量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结论慢性类固醇肌病发病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剂量无明确相关性,糖皮质激素与环磷酰胺同时应用可能会使糖皮质激素的代谢受到抑制,糖皮质激素相关不良反应也更易发生,但仍需临床研究进一步确证。(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洪敏,刘晓玲,邢刚[3](2018)在《甲泼尼龙致急性类固醇肌病伴肝损伤1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例43岁男性因患吉兰-巴雷综合征,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1000 mg·d-1)静脉冲击治疗,在激素逐渐减量至60 mg的第10天,患者出现了酱油色尿及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急剧升高,诊断为急性类固醇肌病伴肝损伤。予以停用甲泼尼龙,碱化尿液,对症支持治疗。停用甲泼尼龙的第11天,患者ALT、AST显着下降,CK及肌红蛋白(Mb)基本恢复正常。(本文来源于《药学与临床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常立阳,张红梅,陆晓艳,徐佳美,徐兴亚[4](2018)在《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并发类固醇肌病患者的营养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肾病综合征并发类固醇肌病患者饮食营养及运动管理经验,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肾病综合征并发类固醇肌病患者12例,正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以肾病营养门诊为平台,实施个体化饮食运动指导和持续管理。干预截点定为患者第一次出现正氮平衡。结果:本组患者存在总体进食量低,服用激素依从性差,知识缺乏等问题。第一次出现正氮平衡,时间平均为(3.29±0.72)个月,干预期间患者饮食运动依从性好,用药定时规律。在没有影响激素使用的情况下,干预后,饮食摄入量明显改善,DEI从(1 456.91±345.64)kcal/d,增加到(1 664.25±198.37)kcal/d(P<0.05),DPI从(46.92±11.75)g/d,上升到(53.78±7.22)g/d((P<0.05);握力和血清白蛋白有显着改善(P<0.05)。结论:在肾病综合征患者营养管理中,对应用糖皮质激素的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及时有效实施饮食营养及运动管理,持续随访,对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刘媛,韩艳庆[5](2016)在《类固醇肌病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糖皮质激素为一种常用抗炎药,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功能,临床上广泛用于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如使用不当或在少数敏感个体,则可诱发类固醇肌病。大量对类固醇肌病病因学和机制的研究,推动了对这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从而增加了对该病的整体认识。以下就类固醇肌病的相关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手段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职业与健康》期刊2016年11期)

李金虹,邓倩,张永志,陈芹[6](2016)在《类固醇肌病一例及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激素药物致类固醇肌病的发病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15年10月20日入院治疗的1例使用激素致类固醇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左下肢疼痛伴萎缩20年,复发伴四肢肌肉萎缩6个月"入院。既往诊断为"坐骨神经痛"后患者私自滥用激素(曲安奈德)治疗后出现四肢肌肉乏力、萎缩,四肢近端肌力5-级,肌酸激酶53 U/L,神经肌电图检查提示四肢神经源性损害,考虑类固醇肌病,立即停用激素,后患者症状逐渐好转。结论类固醇肌病发病与糖皮质激素滥用密切相关,规范使用激素并及时发现激素使用的并发症类固醇肌病,并停用糖皮质激素,是避免发病和改善预后最重要的措施。(本文来源于《华西医学》期刊2016年02期)

刘艳丽,钟丽珍,程学英,张大伟[7](2016)在《肌活检在激素治疗肌炎所致类固醇肌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肌活检在激素治疗肌炎引发类固醇肌病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20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肌炎出现类固醇肌病的患者,采用肌活检方法予以鉴别诊断处理。观察应用效果。结果应用苏木精-伊红方式染色,肌纤维在大小上呈不等显示,对部分萎缩纤维发生的改变进行观察,为"小角化"状,核内移<3%14例,>3%6例。肌周核轻度增多14例,增多不明显6例。肌纤维无明显新生及坏死、变性现象14例,均有程度不等的纤维坏死和变性6例,与皮肌炎一致。采用COX方式、还原型辅酶Ⅰ四氮唑还原酶(NADHTR)方式、叁磷酸腺苷酶(ATPase)方式染色均显示,Ⅱ型纤维存在选择性萎缩现象,应用ATP 4.6、9.6予以观察,主要为ⅡB型纤维发生萎缩。结论临床类固醇肌病多在患者糖皮质激素应用数周或数月后发生,主要表现为下肢近端肌萎缩和肌无力,肌活检可显示Ⅱ型纤维选择性萎缩特点,利于鉴别其他疾病。(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6年04期)

陈志敏,苏云霞[8](2015)在《对一例COPD伴发类固醇肌病患者预防骨质疏松及骨折的用药指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鉴别骨质疏松及骨折的高风险人群并对其进行药物预防及用药指导。方法通过一例COPD伴发类固醇肌病患者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及预防措施,并对患者进行特殊用药指导。结果与结论针对该患者病理症状,建议患者给予补充钙剂和普通或活性维生素D,并定期检测骨密度及给予生活方式干预。(本文来源于《2015年浙江省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分会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5-11-27)

程伟进,胡红玲[9](2012)在《类固醇肌病8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类固醇肌病的临床表现与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收集2005年~2011年间我院诊断为类固醇肌病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其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结果 8例慢性类固醇肌病患者中女性7例,男性1例,年龄16~68(49.3±17.8)岁。使用激素至起病时间为5至18个月。8例主要表现均为四肢近端无力,两侧基本对称,股四头肌呈不同程度萎缩,无感觉异常。6例以双下肢近端受累为主,2例同时有上臂肌群萎缩无力。血清肌酸激酶(CK)均正常或略高于上限。四肢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肌电图3例正常,4例股四头肌,1例股四头肌及叁角肌显示短进程、低波幅运动单位电位,无自发电位。结论慢性类固醇肌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多见可能与其原发病多以女性为主有关。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数数月后发生,肌无力和肌萎缩以下肢近端为主,血清CK基本正常,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肌电图正常或出现短进程、低波幅运动单位电位,无自发电位。据此可与多发性肌炎等鉴别。(本文来源于《2012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2-05-25)

李燕,王琴,唐利,陈枫,史小玲[10](2012)在《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和核受体辅阻遏子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测子宫腺肌病组织芯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SRC-1)和核受体辅阻遏子(NCoR)的表达,观察SRC-1、NCoR与ER、PR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内膜组)和15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非瘤区对照子宫内膜组织(对照内膜组)中ER、PR、SRC-1和NCoR的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IOD),及两组子宫内膜组织的增殖期和分泌期的IOD值,并进行比较。结果:ER、PR在异位内膜组中的IOD值显着低于对照内膜组(P<0.05);SRC-1在异位内膜组中IOD值明显高于对照内膜组(P<0.05);NCoR在异位内膜组中IOD值明显低于对照内膜组(P<0.05);异位内膜组中SRC-1、NCoR、ER和PR的IOD值增殖期和分泌期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内膜组中SRC-1、NCoR、ER和PR的IOD值增殖期高于分泌期(P<0.05)。结论:低表达的ER存在时,SRC-1在异位内膜组织中表达增高,低表达的PR可能降低NCoR的表达,SRC和NCoR可能导致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织增生活性增高,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种植和侵袭有关。(本文来源于《实用妇产科杂志》期刊2012年05期)

类固醇肌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报道1例糖皮质激素致慢性类固醇肌病的病例,探讨患者发生慢性类固醇肌病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收集1例使用糖皮质激素致慢性类固醇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分析。结果患者自7年前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后开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017年5月诊断狼疮性肾病,行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患者逐渐出现下肢乏力、肌肉萎缩,完善检查后诊断为慢性类固醇肌病,建议患者就诊风湿免疫科调整治疗方案,尽量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结论慢性类固醇肌病发病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剂量无明确相关性,糖皮质激素与环磷酰胺同时应用可能会使糖皮质激素的代谢受到抑制,糖皮质激素相关不良反应也更易发生,但仍需临床研究进一步确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类固醇肌病论文参考文献

[1].徐德铎,卢江燕,潘珏,胡必杰,吕迁洲.甲泼尼龙联用伏立康唑致类固醇肌病2例[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9

[2].段宝京,蔡爽,周磊,刘珏,朱雯华.慢性类固醇肌病(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8

[3].洪敏,刘晓玲,邢刚.甲泼尼龙致急性类固醇肌病伴肝损伤1例的分析[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8

[4].常立阳,张红梅,陆晓艳,徐佳美,徐兴亚.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并发类固醇肌病患者的营养管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8

[5].刘媛,韩艳庆.类固醇肌病的研究现状[J].职业与健康.2016

[6].李金虹,邓倩,张永志,陈芹.类固醇肌病一例及文献复习[J].华西医学.2016

[7].刘艳丽,钟丽珍,程学英,张大伟.肌活检在激素治疗肌炎所致类固醇肌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

[8].陈志敏,苏云霞.对一例COPD伴发类固醇肌病患者预防骨质疏松及骨折的用药指导[C].2015年浙江省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分会学术会议论文集.2015

[9].程伟进,胡红玲.类固醇肌病8例报道[C].2012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10].李燕,王琴,唐利,陈枫,史小玲.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和核受体辅阻遏子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

标签:;  ;  ;  ;  

类固醇肌病论文-徐德铎,卢江燕,潘珏,胡必杰,吕迁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