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固体电解质中间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解质,固体,正极,锂离子电池,表面,材料,负极。
固体电解质中间相论文文献综述
符娟[1](2009)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电极表面固体电解质中间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锂离子电池首次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与电解液在固液相界面上发生反应,形成一层覆盖于电极材料表面的钝化层,这种钝化层是一种界面层,具有固体电解质的性质,是电子的绝缘体却是离子的良导体,被称作固体电解质中间相(简称SEI膜)。SEI膜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循环性、功率特性、储存寿命以及安全性等电化学性能,因此SEI膜研究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有无机物、有机物与聚合物共同组成的SEI膜的化学成份的准确分析,在实验上仍然具有挑战性。并且SEI膜很薄,一般只有几个纳米厚,因此对其研究还需采用一些灵敏度较高的表面分析方法,比如FT-IR、TEM、AFM、XPS等。但是以上方法中成分分析不足以区分所有物种,结构分析不能提供吸附态的信息。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不但具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而且可以提供有关SEI膜的组分、结构和表面吸附态的信息,是一种具有新意的检测方法。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影响着电池的各项性能指标。因此,对正极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研究重心。LiCoO_2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优异、放电电压高、放电平稳、循环寿命长、热稳定性好和初次循环不可逆容量小等优点,也是迄今研究得较深入和得到最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的正极材料。因此研究LiCoO_2材料及其表面的SEI膜对锂离子电池的稳定性和循环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过渡金属化合物因为具有较高的储锂容量而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其中,Cr_2O_3具有相对较低的热力学平衡电位、较低的价格和较高的密度,而且没有毒性,因此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研究发现,嵌锂后的Cr_2O_3表面生长了较厚的SEI膜层,且在脱锂的过程中发生部分分解,显着影响了Cr_2O_3的电化学性能。因此,对Cr_2O_3表面SEI膜的深入研究对于理解材料的表面行为,改进材料性能是非常重要的。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正常拉曼光谱等手段研究了LiCoO_2的相结构和拉曼位移随晶粒尺寸的变化,以及LiCoO_2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变化。2.首先对装锂离子电池和制作样品过程中所用到的材料进行正常拉曼测量。再用化学还原法在商品Cr_2O_3粉末样品上沉积单质银,作为SERS活性衬底。通过对其第一周充放电曲线的分析,选择不同充放电状态对Cr_2O_3电极表面的SEI膜进行研究。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测试表明SEI膜在第一周充放电过程中就形成了。包覆银岛膜后Cr_2O_3表面SEI膜的非原位和原位增强拉曼光谱研究表明:放电到低电位时的拉曼谱峰比高电位时丰富得多,并且相对强度也较大,说明低电位时SEI膜较厚且成分复杂。随着第一周放电和充电过程的进行,Cr_2O_3表面形成随电压动态演化的SEI膜。非原位SERS研究中,第一周充放电过程中仅观察到6种产物的存在,而原位SERS则检测到11种可能锂盐,并且这11种物种包括非原位观察到的6种物种。这些物种不包括被观察到的早有报道的碳酸锂(Li_2CO_3)和氢氧化锂(LiOH·H_2O)。非原位测量中观察到锂盐种类较少是由于在电极片制样过程中一部分物种溶解在溶剂中。相比较而言,原位研究给出了更为真实、准确的结果。这也证实了在SEI膜的研究中,原位SERS方法确实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探测手段。3.用化学还原法在商品LiCoO_2粉末上沉积纳米金颗粒,作为SERS活性衬底。通过对其第一周充放电曲线的分析,选择了不同充放电状态对LiCoO_2电极表面的SEI膜进行研究。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测试表明SEI膜在第一周充放电过程中就形成了。包金后LiCoO_2表面SEI膜的非原位增强拉曼光谱研究表明:充电到高电位时的拉曼谱峰比低电位时丰富得多,并且相对强度也较大,说明高电位时SEI膜较厚且成分复杂。随着第一周充电和放电过程的进行,LiCoO_2表面形成随电压动态演化的SEI膜。用固体粉末衍射仪对充放电后的LiCoO_2极片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09-05-01)
刘彩云[2](2008)在《锂离子电池银电极和正极材料LiCoO_2表面固体电解质中间相的拉曼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表面固体电解质中间相(SEI膜)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循环性、功率特性、储存寿命以及安全性等电化学性能,因此SEI膜研究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SEI膜很薄,一般只有几个纳米厚,因此对其研究需采用一些灵敏度较高的表面分析方法,比如FT-IR、TEM、AFM、XPS等。但是以上方法中成分分析不足以区分所有物种,结构分析不能提供吸附态的信息。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不但具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而且可以提供有关SEI膜的组分、结构、表面吸附态的信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检测方法。现在对SEI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负极材料方面,但是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TEM、XPS、FTIR、Raman等方法发现在正极材料表面存在与负极表面组分相似的SEI膜。我们小组已经对LiMn2O4表面的SEI膜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在正极材料LiMn2O4表面包覆金纳米颗粒实现了正极材料表面SEI膜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因此在前人的基础上,我研究了正极材料LiCoO2表面SEI膜的成分和其随电压变化的演化规律。选择LiCoO2材料的原因是:LiCoO2具有高的能量密度,优异的循环性能,是工业上使用最广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它具有放电电压高、放电平稳、循环寿命长、热稳定性好、初次循环不可逆容量小等优点,是目前研究最为深入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也是唯一大规模用作商品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因此研究LiCoO2材料表面SEI膜的成分及演化过程对锂离子电池的稳定性和循环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用拉曼光谱法研究锂离子电池材料表面的SEI特性,就需对拉曼光谱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首先采用拉曼光谱法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研究了磷酸可待因的振动光谱和吸附在银镜上的SERS光谱。2.由于贵重金属电极表面在低电位下形成的SEI膜与碳材料表面形成的SEI膜具有相似性,因此本组李桂峰研究了银片上SEI膜的非原位的拉曼光谱,在此基础上,本论文研究了银片在第一周放电过程中表面SEI膜的原位拉曼光谱,发现其比非原位情况下得到的SEI膜物种信息多很多,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理论计算推断SEI膜中除Li2CO3和LiOH·H2O外,物种1、2、4、15也稳定存在.3.通过制备纳米尺寸LiCoO2的方法对商品LiCoO2进行改性,以期能提高其实际比容量,并能改善其循环使用性能和高倍率充放电性能。采用熔融盐法制备纳米尺寸的LiCoO2,并采用XRD、Raman、SEM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iCoO2确实是纳米尺寸,并且没有改变LiCoO2本身的材料特性,制备出来的LiCoO2为六方层状结构,适合作为锂离子正极材料。4.研究正极材料LiCoO2在第一周充电到不同电压条件下表面SEI膜的非原位拉曼光谱。发现只有LiCOOCH2CH2OLi(物种15)在各个电压条件下都出现了,表明物种15是不同电压条件下的SEI膜的稳定成分。另外拉曼光谱结果表明在放电到4.1V时,有大量新拉曼谱峰出现,可见这个电压条件下,SEI膜的成分最复杂,产生的物种最多。(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08-06-01)
张玲[3](2007)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表面固体电解质中间相的拉曼光谱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无公害高性能的环保电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锂离子电池中,电极和电解质界面区,特别是在电极表面形成的固体电解质中间相(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Film,简称SEI膜)对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低温性能、自放电率、能量密度、循环性和安全性都有重要的影响。SEI膜的研究对研制新型电极材料和提高锂离子电池性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在碳类材料还是商用锂离子电池主要的负极材料,它们对可见光吸收厉害,用可见激光线作拉曼测量时,信号往往很弱,达不到希望的效果。因此我们选用了也是碳原子组成的金刚石粉末做负极材料,尽管它并不是理想的实用型材料,但它对可见光的吸收很小,在包银处理后有很好的增强效果。Li4Ti5O12作为锂离子电池新兴的负极材料,锂嵌入、脱出材料前后的体积变化只有0.1-0.3 %,体积变化远远小于一般的碳材料。虽然工作电压较高,但是由于循环性能、倍率性能良好,价格低廉,更重要的是相对于碳材料而言具有安全性方面的优势,因此Li4Ti5O12在动力型锂离子电池方面应该说是很有潜力的。在包银处理后也有很好的增强效果。本文主要采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简称SERS)光谱的方法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负极材料金刚石粉和Li4Ti5O12表面SEI膜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并对其物质组成进行了分析,对其形成过程进行了简单的推测。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采用量子化学的方法计算了4-巯基吡啶(4-mercaptopyridine,简称4mpy)分子的正常拉曼光谱和SERS光谱,将计算指认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的经验指认进行比较分析,以此印证了采用理论计算结果来分析SEI膜的物质组分的可行性。2.将包覆银纳米粒子后的金刚石粉在电解液(EC:DMC/ 1M LiPF6)中浸泡不同的时间,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单纯的浸泡也可以在电极材料表面生成界面膜即非电化学反应也可以生成界面膜,且探测到的膜的组成随时间变化;浸泡180分钟后,SEI膜的整体信号比浸泡100分钟的弱,各物种观测到的拉曼特征峰几率与100分钟的也有所变化,说明材料表面的SEI膜还在动态变化中。3.将包覆银纳米粒子后的金刚石粉在EC:DMC、电解液(EC:DMC/ 1M LiPF6)和EC:DMC/ 1M LiClO4)中浸泡相同的时间,结果发现电解液的成分与所生成SEI膜的物种有着直接联系。单独采用溶剂浸泡在电极材料表面也会生成一层界面膜。4.对包覆银纳米粒子前后的金刚石粉表面的SEI膜进行了原位测量,在包覆银纳米粒子的金刚石粉表面观察到了丰富的信号。随着第一周放电的进行,材料表面的SEI膜变化很大,且与单纯电解液浸泡所得SEI膜的拉曼信号不同。当电压降到0.6V左右时,谱峰信号最强;随着放电的继续,信号逐渐减弱,SEI膜物种向稳态变化。比较第一周放电到2.0V后再充电到2.0V的谱线,可见放电到2.0V的SERS信号较强,且较丰富,这说明物种在放电过程中某一电压产生,随着放电的继续进行转化为更为稳定的物种,但在充电到该电压时该物种不再产生。5.对包覆银纳米粒子前后的Li4Ti5O12表面的SEI膜进行的原位拉曼检测,结合扫描电镜和交流阻抗谱,对其表面SEI膜的形成、演化和组分进行了分析。在充放电平台处Li4Ti5O12表面没有SEI膜生成,SEI膜主要在放电到接近于0V时才大量生成。(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07-05-01)
张燕珂[4](2006)在《锂离子电池LiMn_2O_4正极材料表面固体电解质中间相的拉曼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型的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是目前综合性能最好的可充电化学电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容量和可逆循环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电极和电解质界面区由于电解质与电极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在电极表面形成一层厚度在几个纳米范围的表面层,这个表面层被称为固体电解质中间相(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Film,简称SEI膜)。它对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容量、安全性、循环性、自放电等性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并逐渐成为锂离子电池研究的重要方向。由于SEI膜很薄,对其研究需采用一些灵敏度较高的表面分析方法,比如FT-IR、HRTEM、AFM、XPS等。但是以上方法中成分分析的红外光谱和能谱不足以区分所有物种,结构分析又不能提供吸附态的信息。而拉曼光谱不但具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而且可以提供有关SEI膜的组分、结构、表面吸附态的信息,是一种理想的检测方法。目前对SEI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负极材料方面,对正极材料表面的SEI膜研究则较少。因为相对负极来说,正极SEI膜厚度较薄,电化学性能表现得不明显,直接观察有困难。我们小组前期的工作已利用活性银衬底对负极材料表面SEI膜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简称SERS)光谱进行了研究。但银衬底却不能应用于正极材料表面SEI膜的研究当中,因为锂离子电池中正极的工作电位可达4.0V以上,而银在3.6V(vs Li/Li+)附近就开始发生氧化反应,在第一次充电过程中,正极材料表面包覆的银颗粒就会因电化学反应溶入电解液中,不再具有表面增强的效果。但是金可以承受高的氧化电压,直到5.02V(vs Li/Li+)才开始氧化,而且金纳米颗粒也是良好的SERS活性衬底。于是我们制备了SERS活性金衬底,利用检测灵敏度极高的SERS光谱来研究(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06-06-01)
白莹[5](2005)在《锂离子电池负极固体电解质中间相的原位拉曼光谱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能源,人们对其电化学容量及可逆循环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锂离子电池首次充放电过程中形成的固体电解质中间相(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Film,简称 SEI 膜)对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容量、安全性、循环性、自放电等性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并逐渐成为锂离子电池研究中的重要方向。过渡金属化合物由于具有较高的储锂容量和崭新的储能机理,成为近些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研究热点。其中,Cr2O3既具有较高的电化学活性,又具有较低的平均工作电压,因此是较适合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原位研究是指用分析检测仪器直接对正在反应变化的体系进行测试,而不改变体系的实际状态,因此可以得到真实而准确的结果。由于 SEI 膜非常薄,并且接触空气后会很快变质,因此 SEI 膜的原位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对Cr_2O_3负极材料表面的SEI膜进行了原位拉曼光谱研究。主要内容为:1. 根据原位研究 SEI 膜的需要,设计制作了带石英光学窗口的锂离子模拟电池。测量时,由充放电仪控制实验电池的充放电状态,通过与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的联用,可以实现电池中任一状态下 SEI 膜的拉曼光谱测量,以期得到较为完整而准确的 SEI 膜的组分和演化过程的信息。2. 前人研究证明,SEI 膜的主要组分除了碳酸锂(Li_2CO_3)、氢氧化锂(LiOH·H_2O)和氟化锂(LiF)外,还有多种烷基锂(ROLi)和烷基脂锂(ROCO_2Li)等锂河南大学光学工程专业 2002 级硕士论文- II -盐存在。由于锂盐组分复杂且不稳定,难以从实验结果中直接确认 R 的具体形式,我们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一系列可能在 SEI 膜中存在的物种的理论拉曼振动谱,以便于为实验结果的指认提供参照,并尝试分析可能存在于 SEI 膜中锂盐的具体组分和演化过程。3. 对包覆银岛膜前后 Cr2O3 表面非原位 SEI 膜的拉曼光谱进行了研究。包银前后SEI 膜的正常拉曼散射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Scattering,简称 SERS)测量结果类似:充放电到低电位的拉曼谱峰比高电位时丰富得多,并且相对强度也较大,说明低电位时 SEI 膜较厚且成分复杂,这一趋势与电镜结果相吻合。随着第一周放电和充电过程的进行,Cr2O3 表面形成随电压动态演化的 SEI 膜。利用 SERS 方法得到的 SEI 膜拉曼信号较多且相对强度较大,更多的锂盐物种得到了增强而被观察到,说明银岛膜确实具有很强的增强效果。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理论计算,我们的结论是: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利用 SERS 方法观察到先后有九种锂盐生成;而利用正常拉曼仅能够观察到五种锂盐的先后存在,这些物种不包括同时被观察到的早有报道的碳酸锂(Li2CO3)和氢氧化锂(LiOH·H2O)。4. 对包覆银岛膜前后 Cr2O3 表面原位 SEI 膜的拉曼光谱进行了研究,包银前后 SEI膜的正常拉曼光谱和 SERS 谱差别较大:未包覆银岛膜的原位拉曼测量得不到清晰的来自于 SEI 膜的信号,所测出的拉曼峰都可归属为电解液和电极材料本身的信号;而包覆银岛膜的原位 SERS 测量得到了很好的增强效果,随着第一周放电和充电过程的进行,Cr2O3表面形成随电压动态演化的 SEI 膜。与非原位 SERS 研究的结果类似:低电位的拉曼谱峰比高电位时丰富,并且相对强度也较大,说明低电位时 SEI 膜较厚且成分复杂,这一趋势与电镜结果相吻合。利用 SERS 方法得到的 SEI 膜信号丰富且相对强度较大,先后在不同状态下观察到了全部十六种不包括同时被观察到的碳酸锂(Li2CO3)和氢氧化锂(LiOH·H2O)的锂盐物种。5. 对原位和非原位拉曼光谱研究 SEI 膜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非原位 SERS 研究中,(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05-06-01)
董华[6](2003)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正、负极固体电解质中间相的谱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锂离子电池首次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与电解液在固液相界面上发生反应,形成一层覆盖于电极材料表面的钝化层,这种钝化层是一种界面层,具有固体电解质的性质,是电子的绝缘体却是Li+的良导体,被称作固体电解质中间相(简称SEI膜)。SEI膜的形成对电极材料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方面,SEI膜的形成消耗了部分Li+,使首次放电不可逆容量增加,降低了电极材料的充放电效率;另一方面,SEI膜具有有机溶剂不溶性,在有机电解质溶液中能稳定存在,并且溶剂分子不能通过该层钝化膜,从而能有效防止溶剂分子的共嵌入,避免了因溶剂分子共嵌入对电极材料造成的破坏,因而大大提高了电极的循环性能和使用寿命。本论文研究了表面改性对正极材料的影响及正、负极的SEI膜,主要内容为:1.用化学沉积法将银沉积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_2的颗粒表面。通过比较电解液浸泡表面包覆银岛膜前后LiCoO_2粉末的Raman光谱,证明了在LiCoO_2表面沉积银岛膜的确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同时对在沉积了银岛膜的LiCoO_2表面上SEI膜的Raman光谱进行了分析,指认出SEI膜的成分有Li2CO3、LiOH·H2O、LiF、ROCO3Li、COC基团和LiO2Li等,而且它们的振动信号确实得到了增强。2.将表面包覆Al2O3的纳米LiCoO_2和表面未经包覆的纳米LiCoO_2分别浸泡在电解质溶剂1M EC/DMC中相当长一段时间后,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及电化学性能测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电解质浸泡对表面包覆Al2O3的纳米LiCoO_2和表面未包覆的纳米LiCoO_2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有很大影响,Li+可以从纳米尺寸的LiCoO_2中溶出,导致了LiCoO_2的有效容量降低,证明了电解质溶剂的选择非常重要。3.用化学沉积法将银沉积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硬碳球(HCS)颗粒表面,通过比较电解液浸泡表面包覆银岛膜前后HCS的拉曼光谱,证明了在HCS表面沉积银岛膜的确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同时将表面包覆了银岛膜的HCS做成电极片装入实验电池,对充、放电到不同电压时形成的SEI膜进行了红外<WP=3>和拉曼光谱测试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SEI膜物种成分及各组分的含量与充、放电到不同的电位有关,是个动态过程。综上所述,我们将化学沉积银镜法制作SERS活性衬底从常用的玻璃或硅基等光滑表面扩展到实用的锂离子电池粉末电极材料,拓展了SERS的应用范围。利用SERS效应研究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表面SEI膜的性质,为拉曼光谱对电极材料的SEI膜进行原位研究奠定了基础,这对今后研究SEI膜形成的机制有很大帮助,而且也证明了SERS可以作为一种合适的探测手段来研究锂离子电池中的界面问题。(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03-05-01)
固体电解质中间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表面固体电解质中间相(SEI膜)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循环性、功率特性、储存寿命以及安全性等电化学性能,因此SEI膜研究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SEI膜很薄,一般只有几个纳米厚,因此对其研究需采用一些灵敏度较高的表面分析方法,比如FT-IR、TEM、AFM、XPS等。但是以上方法中成分分析不足以区分所有物种,结构分析不能提供吸附态的信息。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不但具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而且可以提供有关SEI膜的组分、结构、表面吸附态的信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检测方法。现在对SEI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负极材料方面,但是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TEM、XPS、FTIR、Raman等方法发现在正极材料表面存在与负极表面组分相似的SEI膜。我们小组已经对LiMn2O4表面的SEI膜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在正极材料LiMn2O4表面包覆金纳米颗粒实现了正极材料表面SEI膜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因此在前人的基础上,我研究了正极材料LiCoO2表面SEI膜的成分和其随电压变化的演化规律。选择LiCoO2材料的原因是:LiCoO2具有高的能量密度,优异的循环性能,是工业上使用最广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它具有放电电压高、放电平稳、循环寿命长、热稳定性好、初次循环不可逆容量小等优点,是目前研究最为深入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也是唯一大规模用作商品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因此研究LiCoO2材料表面SEI膜的成分及演化过程对锂离子电池的稳定性和循环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用拉曼光谱法研究锂离子电池材料表面的SEI特性,就需对拉曼光谱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首先采用拉曼光谱法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研究了磷酸可待因的振动光谱和吸附在银镜上的SERS光谱。2.由于贵重金属电极表面在低电位下形成的SEI膜与碳材料表面形成的SEI膜具有相似性,因此本组李桂峰研究了银片上SEI膜的非原位的拉曼光谱,在此基础上,本论文研究了银片在第一周放电过程中表面SEI膜的原位拉曼光谱,发现其比非原位情况下得到的SEI膜物种信息多很多,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理论计算推断SEI膜中除Li2CO3和LiOH·H2O外,物种1、2、4、15也稳定存在.3.通过制备纳米尺寸LiCoO2的方法对商品LiCoO2进行改性,以期能提高其实际比容量,并能改善其循环使用性能和高倍率充放电性能。采用熔融盐法制备纳米尺寸的LiCoO2,并采用XRD、Raman、SEM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iCoO2确实是纳米尺寸,并且没有改变LiCoO2本身的材料特性,制备出来的LiCoO2为六方层状结构,适合作为锂离子正极材料。4.研究正极材料LiCoO2在第一周充电到不同电压条件下表面SEI膜的非原位拉曼光谱。发现只有LiCOOCH2CH2OLi(物种15)在各个电压条件下都出现了,表明物种15是不同电压条件下的SEI膜的稳定成分。另外拉曼光谱结果表明在放电到4.1V时,有大量新拉曼谱峰出现,可见这个电压条件下,SEI膜的成分最复杂,产生的物种最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体电解质中间相论文参考文献
[1].符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电极表面固体电解质中间相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9
[2].刘彩云.锂离子电池银电极和正极材料LiCoO_2表面固体电解质中间相的拉曼光谱研究[D].河南大学.2008
[3].张玲.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表面固体电解质中间相的拉曼光谱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7
[4].张燕珂.锂离子电池LiMn_2O_4正极材料表面固体电解质中间相的拉曼光谱研究[D].河南大学.2006
[5].白莹.锂离子电池负极固体电解质中间相的原位拉曼光谱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5
[6].董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正、负极固体电解质中间相的谱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