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脓杆菌外毒素论文_岑丹维,宋易玲,张婵琼,毛珊珊,叶晓鲜

导读:本文包含了绿脓杆菌外毒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杆菌,毒素,蛋白,剂量,激素,密码子,疟原虫。

绿脓杆菌外毒素论文文献综述

岑丹维,宋易玲,张婵琼,毛珊珊,叶晓鲜[1](2017)在《绿脓杆菌外毒素PE38KDEL重组蛋白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制备绿脓杆菌外毒素(PE)PE38KDEL重组蛋白,并制备特异性兔免疫血清多克隆抗体。方法:选择PE部分基因(PE38),并将C端609-613位的氨基酸REDLK突变为KDEL,通过原核密码子优化(http://www.jcat.de)后全基因合成,经Hind III和Xho I酶切位点克隆至p ET32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p ET32a(+)/PE38KDEL重组质粒,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到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菌中,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重组PE38KDEL蛋白,经Ni-NTA亲和层析法制备纯化蛋白,采用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法进行鉴定。进一步将PE38KDEL纯化蛋白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PE38KDEL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并采集免疫前后血清,用ELISA法检测免疫后的抗体反应和效价。结果:成功构建了p ET32a(+)/PE38KDEL重组质粒。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该质粒成功表达并获得纯化的PE38KDEL蛋白。SDSPAGE电泳显示蛋白分子质量约为57 k Da,与预计理论值大小相符合。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在分子质量约57 k Da处出现单一条带。通过免疫大耳白兔成功获得PE38KDEL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高达1:60 000。结论:PE38KDEL蛋白可诱导兔产生特异性多克隆血清抗体,且该抗体效价高、特异性强,为进一步研究基于PE38KDEL毒素的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冯越,张国利,赵福广,万忠海,岳玉环[2](2013)在《绿脓杆菌外毒素A受体结合亚基-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65融合蛋白的表达及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大肠埃希菌中融合表达绿脓杆菌外毒素A(pseudomonas exotoxin A,PEA)受体结合亚基-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65(heat shock protein 65,HSP65),并进行纯化。方法从含PEA的质粒中扩增PEA受体结合区亚基PEAⅠ,克隆至pET-28a-HSP65质粒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HSP65-PEAⅠ,转化大肠埃希菌(E.coil)BL21(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经SDS-PAGE分析;利用抗PEA受体结合区单抗杂交瘤细胞制备抗PEA受体结合亚基单抗,偶联免疫亲和层析介质,将表达的重组蛋白经DEAE Sepharose 4FF阴离子交换层析、Phenyl Sepharose 6FF疏水层析和免疫亲和层析进行纯化。结果重组质粒经PCR鉴定及测序,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HSP65-PEAⅠ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93 000,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以上;抗PEA受体结合亚基单抗效价可达1∶10 000。纯化的重组HSP65-PEAⅠ蛋白纯度达90%以上。结论已成功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并纯化了重组融合蛋白HSP65-PEAⅠ,为防止PA感染后多器官衰竭综合征的免疫制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3年10期)

刘红彬,顾小龙[3](2013)在《绿脓杆菌ATCC9027外毒素PE40基因克隆与系统发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获得用于构建免疫毒素弹头的毒素蛋白基因,克隆绿脓杆菌外毒素PE40基因。方法 PCR扩增ATCC9027外毒素PE40基因,纯化PCR产物与T载体连接后转染感受态大肠杆菌JM109,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HindⅢ酶切和测序鉴定阳性克隆。将ATCC9027的PE40基因进行blast搜索,以Genbank中所有的绿脓杆菌外毒素PE40基因为内群,以白喉毒素基因为外群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PCR产物为1 098 bp。与PA103相比,ATCC9027外毒素PE40基因有14个碱基的突变,导致外毒素蛋白8个氨基酸的突变。系统发育树显示绿脓杆菌外毒素PE40基因形成单系群,ATCC9027和ATCC927853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 ATCC9027外毒素关键位点的氨基酸未发生突变,获得了用于构建免疫毒素弹头的毒素蛋白基因PE40。(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3年19期)

李星,田园,张国利,吴广谋,朱平[4](2012)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绿脓杆菌外毒素A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绿脓杆菌外毒素A(Luteinizing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pseudomonasexotoxin A,LHRH-PE40)与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膜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差异。方法常规培养Hep-2、A549及LO2细胞,通过细胞毒性试验观察LHRH-PE40对3种细胞的形态学影响及生长抑制作用;通过LHRH-PE40与LHRH受体的结合试验及LHRH对LHRH-PE40竞争性抑制试验,测定LHRH-PE40在不同细胞中膜表面受体结合的差异。结果 LHRH-PE40对Hep-2、A549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细胞收缩变圆,色暗,折光性差,裂解死亡,杀伤作用随LHRH-PE40浓度的增大而增强,IC50值分别为0.45和0.19μmol/L,而对LO2细胞毒性作用较弱;LHRH-PE40可与Hep-2和A549细胞受体结合密切,A490值较高,与两种细胞的结合力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LO2细胞结合较弱;LHRH可以竞争性拮抗抑制LHRH-PE40与Hep-2、A549细胞的结合,结合力随着LHRH浓度的增高而递减,对LHRH-PE40和LO2细胞结合影响较小。结论 LHRH-PE40可特异性结合癌细胞表面LHRH受体,从而发挥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2年05期)

夏海华,于冲,曲晓军,孙建华,王金英[5](2012)在《绿脓杆菌外毒素A的最新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免疫缺失、囊肿性纤维化、烧伤烫伤等患者的临床继发感染中,绿脓杆菌是引起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合成的细胞外毒性物质—绿脓杆菌外毒素A(PEA)被认为是引起感染的最关键内在机制。该文对中外学者们在PEA的结构、功能、提取和纯化方法、重组毒素、基因工程疫苗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对预防和治疗绿脓菌感染、抗肿瘤、抗移植排斥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12年02期)

周爱萍,杜春霞,刘鹏,孙永琨,吴广谋[6](2011)在《重组人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绿脓杆菌外毒素A融合蛋白Ⅰ期人体耐受性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人体对冻干重组人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绿脓杆菌外毒素A融合蛋白(lyophilizedrecombinant human luteinizing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exotoxin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fusion protein,简称LHRH-PE40)的耐受性、最大耐受剂量(MTD)和药代动力学特点,以及人体对LHRH-PE40产生抗体的规律,并初步观察LHRH-PE40的抗肿瘤活性。方法:LHRH-PE40经静脉输注给药。单次给药试验共10例患者接受单剂LHRH-PE40治疗,剂量范围为220~1 110μg.m-2。每日给药试验14例患者接受LHRH-PE40输注每日1次,连用14 d,剂量范围120~600μg.m-2;隔日给药试验共7例患者接受LHRH-PE40输注隔日1次,共14次,剂量为600和700μg.m-2。结果:每日给药方法的MTD为400μg.m-2,剂量限制性毒性为乏力、食欲下降和肾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为一过性和可逆的。隔日给药方法的MTD为600μg.m-2。在MTD剂量时,LHRH-PE40的一般不良反应包括乏力、食欲下降、疼痛、发热、头疼头晕、过敏反应、恶心/呕吐、胃黏膜炎、手足麻木和心悸,大多为1/2度。对肝功能影响较小,对血液学无抑制作用。机体存在对LHRH-PE40的基础抗体,滴度23~25,治疗后抗体滴度可上升至210~212。1例卵巢癌患者CA125下降了620 U.mL-1。结论:在MTD剂量时,LHRH-PE40的不良反应温和可控。对卵巢癌可能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Ib和Ⅱ期研究中应考察抗体对疗效和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1年17期)

钱锋[7](2011)在《不同的化学连接剂偶联恶性疟原虫Pfs25抗原和绿脓杆菌重组去毒外毒素rEPA》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偶联恶性疟原虫Pfs25抗原和绿脓杆菌重组去毒外毒素rEPA,并测试不同化学连接剂的偶联效果。方法用化学连接剂NAHT(DL-N-acetylhomocysteine thiolactone)在Pfs25蛋白上加自由巯基,化学连接剂Sulfo-EMCS、EMCH、SBAP和Sulfo-SIAB分别修饰载体蛋白rEPA,通过巯基化的Pfs25和经化学基团修饰的rEPA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形成Pfs25与rEPA的偶联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偶联结果。结果成功地将Pfs25偶联到rEPA上,构建了偶联蛋白Pfs25-rEPA。对于蛋白的化学基团修饰,伯胺基与NHS(N-hydroxysuccinimide)酯之间的反应效率要高于以EDC为桥联剂的羧基与酰肼基之间的反应;对于偶联反应,马来酰亚胺基与巯基之间的反应效率要高于卤素乙酰基与巯基之间的反应。结论各化学连接剂都能将Pfs25偶联到rEPA上,但偶联效率各不相同,并形成不同样式的偶联蛋白。(本文来源于《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期刊2011年04期)

李亮[8](2011)在《几种绿脓杆菌外毒素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转运路径和furin蛋白酶切速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绿脓杆菌外毒素A (Pseudomonas exotoxin A, PE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铜绿假单胞菌属产生的一种具有ADP核糖基化转移酶功能的毒素蛋白,它通过特异性的将哺乳动物细胞内的蛋白延长因子2进行不可逆的核糖基化作用而使之失活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对于这一毒素蛋白的细胞致死过程中复杂的细胞分子动力学过程也一直是人们探索的重点。本研究通过构建四种荧光蛋白标记的绿脓杆菌外毒素A来对该毒素蛋白进入细胞的过程进行追踪,以确定细胞内蛋白毒素进入量与时间的关系,通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方式研究毒素蛋白在胞内经由酶切的效率与时间的关系,并对毒素蛋白转运以及酶切的位置进行了粗略的亚细胞定位。研究结果发现pH值的变化对PEA毒素分子进入到细胞内部速率并没有很显着的影响,而对毒素的毒性有增强作用的内质网特定信号序列KDEL则使毒素分子在内质网等特定细胞器聚集,这主要是因为天然毒素PEA的C段序列REDLK结合到了KDEL受体而最后被运送到内质网中。在PEA毒素内化的过程中需要被细胞内的类furin蛋白酶将其从279~280的氨基酸之间切断才能够表现出后边催化结构域的活性,所以在探索这一酶切过程的酶切的效率和时间以及对酶切后的片段进行定位的需要,我们运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t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ring, FRET)的方法设计了一个具有两个荧光标签的PEA融合毒素蛋白,蓝色荧光蛋白(Enhanced blue fluorecsent protein, eBFP)和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csent protein, eGFP)分别加到了精简的PEA毒素的N端和C端。结果发现在胞吞2 h时,被furin酶切而具有催化活性的毒素分子只占被转运到HeLa细胞内部的全部PEA分子的5 %左右。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分析,发现有很多具有催化活性的毒素片段仍滞留在内质网,而且在这一过程中,细胞外环境中的低pH值对酶切的效率具有提高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期刊2011-06-01)

王幸兴[9](2011)在《绿脓杆菌外毒素A基因的密码子优化、脱毒改造及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绿脓杆菌外毒素A(Pseudomonas aeruginosa exotoxin A,PEA)是由假单胞菌属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分泌的一种细胞毒性外毒素,是绿脓杆菌重要的致病因子。PEA的ADP-核糖基转移酶活性能使靶细胞的延伸因子-2(EF-2)发生核糖基化而失活,导致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受阻,从而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利用PEA的这一毒性作用,将其与靶向蛋白(抗体或靶细胞膜受体配基)连接或融合制成的免疫毒素被广泛用于癌症的靶向治疗。PEA除具有上述细胞毒性作用外,还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它不仅可作为疫苗蛋白,也是一种重要的疫苗佐剂和疫苗载体。然而由于天然PEA的细胞毒性较强,不能直接作为疫苗佐剂和载体应用于疫苗的生产,必须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对其进行基因改造使其毒性降低或完全脱毒才能应用。为提高PE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水平和获得脱毒的PEA基因,我们首先利用PCR方法从本实验室构建的含有PEA基因的pcDNA3.1/PEA质粒中扩增PEA基因,然后依据该基因的序列,利用大肠杆菌偏爱的密码子对PEA编码基因进行了全序列优化改造并人工合成,然后利用pET20b(+)质粒分别构建其与His标签融合的野生型和密码子优化型的PEA原核表达载体pET20b-PEAwt/His和pET20b-PEAopt/His。将表达载体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经IPTG诱导使其进行分泌表达。采用硫酸镁休克的方法从细菌周质中分离表达的重组PEA蛋白,用Ni-NTA琼脂糖进行纯化,通过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重组PEA蛋白,用考马斯亮蓝显色法检测PEA蛋白的浓度,并比较野生型和密码子优化型PEA的表达水平。然后以构建好的pET20b-PEAopt/His质粒为模板,根据PEA蛋白的结构特点,在PEA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中选定若干位点,通过核苷酸介导的定点突变方法对选定位点氨基酸的编码基因进行定点突变,从而得到若干PEA突变体的原核表达载体。将各种突变体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进行表达,用与上述同样的方法分离纯化和鉴定重组PEA蛋白。最后利用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检测不同PEA突变体对细胞的毒性作用,从中筛选出毒性低的PEA突变体。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密码子优化,PEA编码基因发生402个碱基的取代,GC含量由原来的69.8%降至52.2%,下降了33.7%。蛋白表达结果显示,密码子优化型PEA的表达量(78.7±2.5 mg/L)明显高于未优化的表达量(39.0±2.0 mg/L)(P<0.01),表达水平提高了近1倍。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密码子优化的PEA基因制备的重组蛋白对培养的动物细胞L929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说明该蛋白具有天然生物活性。经过定点突变得到的12个PEA基因突变体,经SDS-PAGE检测证实不同PEA突变体基因均能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分泌表达。表达的PEA重组蛋白经Ni-NTA琼脂糖纯化,作用于L929细胞显示出不同的细胞毒性,通过比较得出12个低细胞毒性的PEA突变体,并最终从中选取3个毒性较低的突变体用于下一步的研究,从而为PEA蛋白在疫苗佐剂与载体上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1-05-27)

史新昌,韩春梅,李响,刘兰,丁有学[10](2010)在《绿脓杆菌外毒素A功能片段重组蛋白GP38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人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绿脓杆菌外毒素A功能片段重组蛋白GP38的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方法采用HeLa细胞/结晶紫比色法测定GP38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并进行精密性和回收率验证;反相高效液相色潽法(RP-HPLC)测定其纯度,用自编CPM软件进行肽图比较分析;其他检测项目按《中国药典》叁部(2005版)规定进行。结果GP38蛋白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经验证,原液试验内变异系数(CV)为10%,试验间CV值为20%;成品试验内CV值为12%,试验间CV值为21%。用该法对GP38蛋白原液和成品进行检测,其生物学活性分别为(3736±483)和(1777±260)U/ml。原液经RP-HPLC分析,纯度为(97.1±0.2)%,符合其质量标准大于95.0%的规定。用自编CPM软件分析肽图结果显示,相同酶切条件重复检测的相似度大于0.99,不相同次酶切、相同条件重复检测的相似度大于0.90。其他各项检测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叁部(2005版)的相关要求。结论所建立的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可用于GP38蛋白产品的常规检定。(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0年04期)

绿脓杆菌外毒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在大肠埃希菌中融合表达绿脓杆菌外毒素A(pseudomonas exotoxin A,PEA)受体结合亚基-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65(heat shock protein 65,HSP65),并进行纯化。方法从含PEA的质粒中扩增PEA受体结合区亚基PEAⅠ,克隆至pET-28a-HSP65质粒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HSP65-PEAⅠ,转化大肠埃希菌(E.coil)BL21(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经SDS-PAGE分析;利用抗PEA受体结合区单抗杂交瘤细胞制备抗PEA受体结合亚基单抗,偶联免疫亲和层析介质,将表达的重组蛋白经DEAE Sepharose 4FF阴离子交换层析、Phenyl Sepharose 6FF疏水层析和免疫亲和层析进行纯化。结果重组质粒经PCR鉴定及测序,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HSP65-PEAⅠ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93 000,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以上;抗PEA受体结合亚基单抗效价可达1∶10 000。纯化的重组HSP65-PEAⅠ蛋白纯度达90%以上。结论已成功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并纯化了重组融合蛋白HSP65-PEAⅠ,为防止PA感染后多器官衰竭综合征的免疫制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绿脓杆菌外毒素论文参考文献

[1].岑丹维,宋易玲,张婵琼,毛珊珊,叶晓鲜.绿脓杆菌外毒素PE38KDEL重组蛋白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

[2].冯越,张国利,赵福广,万忠海,岳玉环.绿脓杆菌外毒素A受体结合亚基-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65融合蛋白的表达及纯化[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3

[3].刘红彬,顾小龙.绿脓杆菌ATCC9027外毒素PE40基因克隆与系统发育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

[4].李星,田园,张国利,吴广谋,朱平.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绿脓杆菌外毒素A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作用[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2

[5].夏海华,于冲,曲晓军,孙建华,王金英.绿脓杆菌外毒素A的最新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2012

[6].周爱萍,杜春霞,刘鹏,孙永琨,吴广谋.重组人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绿脓杆菌外毒素A融合蛋白Ⅰ期人体耐受性临床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1

[7].钱锋.不同的化学连接剂偶联恶性疟原虫Pfs25抗原和绿脓杆菌重组去毒外毒素rEPA[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1

[8].李亮.几种绿脓杆菌外毒素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转运路径和furin蛋白酶切速率研究[D].汕头大学.2011

[9].王幸兴.绿脓杆菌外毒素A基因的密码子优化、脱毒改造及其特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

[10].史新昌,韩春梅,李响,刘兰,丁有学.绿脓杆菌外毒素A功能片段重组蛋白GP38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建立[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0

论文知识图

绿脓杆菌外毒素 A催化域的结构I-LHRH-PE40与LHRH的竞争抑制曲线给LHRH-PE40,0.24μmol/L,2h的Hela细胞...①、②与Hela细胞③、④、⑤、⑥特异性粘附肤P(3卜pE40KDEL和ILZ一pE4...PCR获得重组GrB基因

标签:;  ;  ;  ;  ;  ;  ;  

绿脓杆菌外毒素论文_岑丹维,宋易玲,张婵琼,毛珊珊,叶晓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