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马尚镇中心小学255022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的文化,它以思想文化为主,包括其指导下的制度、节日、器物文化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道德与法治教师该如何结合班级学情,将优秀传统文化恰当、适时地引入课堂呢?
关键词:传统文化道德与法治融合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在里面,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让传统的中华文化在学生的心中深深扎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更是可以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将传统文化寓于德育内容之中,会使德育更生动活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产生“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一、挖掘教材资源,导入传统文化
教材是教学的指导性材料,是教学的方向指南,也是凝结着文化内涵的教学工具,因而教材必然可以成为渗透传统文化的载体。老师应充分熟悉教材,明确教材中的核心内容,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核心文化,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将传统文化的导入课堂,让学生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宏观印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拓展文化知识、教材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赋予传统文化更强的渗透活力。教师要紧扣主题思想,结合教材内容拓展更多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转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起传统文化渗透,承担起传统文化知识的责任。教师要强化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树立起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理念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引导能力,强化自身的教学能力,将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在课程设计、课堂讲授、课后辅导等各个环节做好把控。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与时俱进,尤其是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应进行信息化教学,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传统文化以图像、音频等各种方式融入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学习关于家庭文化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读懂父母的心,更好地理解父母的爱,教师可以为让学生展示自己与父母的合照,讲述一下家庭趣事,同时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如《妈妈再爱我一次》等,增强学生体验感,让学生强化对亲情的理解。同时,多媒体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中。
三、讲述传统故事,激发民族自豪感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小故事,不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实际的教学内容中来,可谓是一举两得。在选择故事时必须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通过小故事来引入教学内容,并让小学生能够有兴趣听下去,能够顺着教师的指引不断地探究和思考。
比如说我在教学《纸从哪里来》这部分内容时,在上课之前我给学生讲述了蔡伦造纸的小故事,学生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了解了古代是如何造纸的。接下来我们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现在我们是怎样造纸的吗?学生们纷纷摇头,但此时的求知欲望十分强烈,因此我为他们播放现代造纸的小视频,让学生知道了纸到底是如何来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由古代的造纸术引申到我国的四大发明,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解读传统节日,增进家国情怀
传统节日属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也属于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历史文化的积淀,所以我们通过传统节日对小学生展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例如说七夕节属于中国的情人节,我向学生介绍了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端午节不单单要吃粽子,同时我给学生讲述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故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弘扬民俗民风,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有不少是关于民族内容的。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民俗民风,民俗民风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尊重和弘扬民俗民风,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中,遇到有关民族民俗民风的内容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虽然中华传统文化包含了许多的案例与事故,但由于它是特定的历史时期,所以,就有一定的局限性质。因此,教师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必须选择与时代发展相符合的资源,再对其进行加工巧妙地运用,把它的思想魅力完全地体现出来,这样才能使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得到合理使用,同时才能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光彩绽放出来。
参考文献
[1]林敏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绽放[J].求知导刊,2016,(01)。
[2]周耀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19)。
[3]郭晶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散发传统文化的芬芳[J].教育,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