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真空泵论文-王永庆

螺杆真空泵论文-王永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螺杆真空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螺杆转子,动平衡,间隙设计,结构设计

螺杆真空泵论文文献综述

王永庆[1](2019)在《70L/s螺杆真空泵结构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螺杆真空泵应用广泛,其极限真空度高,抽速范围宽,泵腔内部无油,结构紧凑,转子与转子之间没有接触,能够抽除含有一定粉尘的气体。本文对抽速为70L/s螺杆真空泵进行研究,分析了转子的几何特性,解决了转子的动平衡问题,根据转子变形设计间隙,完成真空泵结构设计。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根据螺杆转子端面型线的生成原理和设计原则,说明了现有的螺杆转子端面型线的啮合特点,研究了转子的几何特性,分析了面积利用系数与端面型线尺寸的关系,最终确定抽速为70L/s的螺杆真空泵的基本形式。基于理论力学和机械原理有关的知识,计算了螺杆转子的不平衡质径积,分析了转子不平衡质径积与转子长度、配重面位置的关系。建立螺杆转子配重平衡计算的方程,运用MATLAB数值计算求解非线性方程组,根据计算结果建立相应的叁维模型,转子质量属性表明配重法有效地实现了螺杆转子的动平衡。建立螺杆转子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研究螺杆转子在一定条件下的轴向和径向变形情况,得到转子表面沿特定螺旋线的变形情况并由此计算转子的变形值。结合转子啮合的特点,最终确定转子与转子之间、转子与泵腔之间的间隙值。分析了螺杆真空泵吸排气的过程,计算了排气过程消耗的功率,对进气口和排气口的形状进行设计。对螺杆真空泵内部常用的零部件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其基本形式。计算了左旋和右旋转子的一阶临界转速,在此基础上对螺杆转子进行配重平衡计算,比较配重前后转子的质量属性并对其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张远深,卢玉星,范超超,蔺相伟[2](2019)在《干式螺杆真空泵转子热力耦合分析与冷却系统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单齿等螺距渐开线型干式螺杆真空泵,采用有限元热力直接耦合的方法,在同时施加叁种冷却结构的情况下,得到螺杆真空泵阴、阳转子的温度场和形变分布。计算结果表明:螺杆真空泵阴、阳转子温度场分布和形变分布近似相同;温度由进气端到排气端逐渐升高,转子径向形变由转子齿根圆向齿顶圆逐渐增大,轴向形变与未施加冷却结构的转子形变相比降低了约95%。另外,根据螺杆真空泵实际工作过程中泵壳生锈腐蚀、转子腐蚀磨损以及输送易燃易爆的危险气体等众多问题,将原本的直接水冷却系统改为间接水冷却系统,进一步延长真空泵的工作寿命,填补国内螺杆真空泵技术空白。(本文来源于《液压气动与密封》期刊2019年02期)

王英武,乔木,王立鹏,林乐忠,张世伟[3](2018)在《螺杆真空泵在真浸设备中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容器真浸设备的前级真空泵,多年来都用的是油封式机械真空泵。真空泵油很容易被水分和电容器浸渍剂蒸汽污染。新型的螺杆泵,泵腔里是不需要油封和润滑的干式真空泵。正好可以"克"掉电容器真浸设备这个"顽疾"。真浸设备采用干式螺杆泵,可以彻底省去油封式泵的所有麻烦,并可以省掉真空泵油的成本;省掉前级和中间冷凝器的投资成本。是一个理想的选择。(本文来源于《电网节能与电能质量技术论文集》期刊2018-12-11)

姜燮昌[4](2018)在《干式螺杆真空泵的结构、性能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介绍了螺杆真空泵的结构、性能、技术参数以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同时还对螺杆真空泵与罗茨型干泵、爪式干泵在气路和抽速特性方面进行了比较。最后讨论了螺杆真空泵在制药行业溶媒回收、石化行业汽油蒸汽回收以及空间模拟方面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真空》期刊2018年04期)

卢玉星[5](2018)在《干式螺杆真空泵热力耦合分析与结构设计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伴随着半导体行业和微电子行业的崛起,传统的真空泵因其无法满足清洁无油及耐腐蚀的要求而逐渐被新兴的干式真空泵所代替。干式螺杆真空泵就是一种常见的干式真空泵,因其结构紧凑、清洁无油、抽速大、寿命长、能适应恶劣工况以及可直排大气等优点受到众多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广泛青睐。但由于国内干式螺杆真空泵研究起步较晚,螺杆转子的关键加工技术被国外垄断掌握,我国主要依赖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供货周期较长,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本文以干式螺杆真空泵的核心部件螺杆转子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单头和多头螺杆真空泵转子端面型线、转子热力学性能,并对真空泵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旨在弥补国内技术短缺的不足,推进国产干式真空泵的高速发展。论文共分为四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简述干式螺杆真空泵的主要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重点说明螺杆转子型线设计和转子热变形分析的现状,例举分析国内外一流企业的产品,总结陈述将来干式螺杆真空泵的发展方向。第二章,对几种典型的螺杆转子型线理论分析研究,包括多头型线和单头型线。比较各种型线的泄漏叁角形、啮合线、面积利用系数等设计要素,分别选出性能较好的型线并给出型线方程。第叁章,建立螺杆转子热分析数学模型,通过ANSYS软件模拟仿真得到叁维螺杆转子在叁种冷却方式共同作用下的温度场和形变量分布,阐述不同的螺杆转子热变形变化,分析讨论转速、冷却方式、螺杆齿数以及转子材料对转子形变的影响,并结合模拟仿真结果确定干式螺杆真空泵内部各处装配密封间隙值。第四章,针对实际工作中发现的密封、冷却和腐蚀等问题对干式螺杆真空泵进行结构优化设计,采用磁流体密封改进真空泵的密封系统,并将原有的冷却水直接冷却系统改进为间接冷却系统,进一步提升干式螺杆真空泵的综合性能。(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8-05-29)

孙瑾亭[6](2018)在《变螺距螺杆真空泵结构设计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以180L/s变螺距螺杆真空泵作为研究对象,从热力学角度研究了热变形对结构间隙的变化规律,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了不同转子结构对螺杆真空泵动平衡性能的影响,为变螺距螺杆真空泵的系列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其主要内容如下:(1)运用热力学、流体力学等相关理论,分析了变螺距螺杆真空泵转子的热力学过程,建立了四种不同结构转子的有限元模型,采用第叁类热边界条件,进行了温度场和热变形的模拟分析,比较了等螺距与变螺距转子的温度场分布和热变形分布,并且阐述了四种结构热变形的分布。(2)综合考虑转子与泵腔的热变形分布,研究了热变形量对转子与泵腔内五处间隙值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后的间隙结构值,并且对不同抽速的变螺距螺杆真空泵转子进行了热变形分析,研究得出了转子尺寸与热变形量的变化规律,归纳了间隙结构值的计算公式。(3)基于机械转子的动力学设计理论,建立了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的动力学分析模型,通过一阶模态分析计算得到了模型的临界转速,判定运用刚性转子动平衡原理,进行动平衡设计。对转子不平衡量进行了计算,采用在转子左右端面处增加质量的方法,实现了有效的动平衡,并给出了动平衡设计前后转子的1-4阶模态分析,分析了不同转子结构对螺杆真空泵动平衡性能的影响。(4)依据研究结果,对转子、泵腔、间隙结构、轴系、冷却结构、进排气口等重要部件进行结构优化,完成了180L/s变螺距螺杆真空泵的结构设计。(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8-03-01)

杨铭[7](2017)在《变速驱动螺杆真空泵抽速现已提升至5004立方米/小时》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阿特拉斯·科普柯为其高性能GHS VSD十系列变速真空泵增加了3个新型号。在新机型推出之前,该系列最大抽速已达1810立方米/小时。螺杆真空泵适用于高真空需求应用,例如玻璃行业,包装线,罐头生产线或干燥处理。GHSVSD+特别适用于从分散泵到中央真(本文来源于《机电商报》期刊2017-09-18)

孙瑾亭,王庆生,王国栋,陈长琦,张东庆[8](2017)在《变螺距螺杆真空泵转子温度场和热变形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变螺距螺杆真空泵转子为研究对象,建立主动转子的叁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转子在热载荷作用下的温度场和热变形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到每一级的当量温度和对流换热系数,确定变螺距转子热边界条件,对螺杆转子的温度场分布进行模拟分析,得出转子的温度分布规律,并进一步对转子的热变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变螺距转子温度场和热变形分布均匀,最高温度为146.97℃,最低温度为68.30℃,轴向形变量最大值为0.41168 mm,径向形变量最大值为0.17245mm,为变螺距螺杆真空泵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王海雷,赵业[9](2017)在《螺杆真空泵的特点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真空设备产品以其量大、面广的优势而成为了真空工程配套不可或缺的基础元件之一。目前,社会各界对各种真空获得设备的需求量随着真空技术应用领域的发展增速十分迅猛。文中对真空获得设备中的螺杆真空泵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分析了国内螺杆真空泵的现状,并就螺杆真空泵的优势特点进了分析,探讨了其应用情况,以期为螺杆真空泵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科学家》期刊2017年11期)

孙坤[10](2017)在《梯形齿转子螺杆真空泵级间泄漏与抽速测量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螺杆真空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医药、食品、化工等各个工业领域,其在真空泵市场中占有的地位不断提升。螺杆转子作为螺杆真空泵的主要部件,它的齿型大多采用的是市场上比较常见的梯形齿,该齿型具有较好的啮合性、连续密封性和稳定性。随着螺杆泵连续不断的工作,其吸气口处的压力会不断降低并逐渐趋于一定值而排气口处的压力始终是大气压,这样就造成了气体从排气口高压侧向吸气口低压侧的反向泄漏,又由于螺杆真空泵是无油容积式真空泵,所以,级间泄漏是不可避免的。泄漏量的增加会降低泵的有效抽速,这也直接决定了泵的极限真空度。本文之所以研究螺杆真空泵的级间泄漏,主要是因为目前可以按照抽速要求理论来设计转子,但是没有理论可以按照真空度要求来设计,而级间泄漏量的计算正好是此设计理论的基础。本文针对梯形齿转子螺杆真空泵级间泄漏问题,从等螺距转子泄漏通道的结构出发,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等螺距梯形齿转子下螺杆真空泵的级间泄漏通道、内部气体流态、泄漏量、各泄漏通道占总泄漏量的比重以及实际测量泄漏量的新方法。首先,本文对级间泄漏通道的构成进行了分析,提出转子相邻两个吸气容积腔间的泄漏通道主要由四部分构成:齿顶与泵腔内壁间构成的泄漏通道Ll;齿顶与齿根间构成的泄漏通道L2;共轭凹齿面间构成的泄漏通道L3和两斜齿面间构成的泄漏通道L4。然后,对这四种通道的长度L、深度h和宽度b进行求解,并对泵腔内气体的流态进行了判别。依据螺杆泵的实际常用工作压力范围,确定本文主要研究粘滞流下的螺杆泵级间泄漏问题。其次,将L1通道简化成平板通道模型,L2、L3和L4通道简化成拉瓦尔喷嘴模型,根据简化的物理模型分别推导出了 L1、L2、L3和L4四种通道的泄漏量计算公式;选择一种常见的150型等螺距螺杆真空泵进行算例分析,求出了相邻两级间的压力、温度、密度和泄漏量。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得出:L1通道内的流动主要是泊稷叶流动,其所占百分比高达99%以上;L1通道的泄漏量占据了四个通道总泄漏量的大部分,其所占百分比在76%左右;四种通道的泄漏量占总泄漏量的百分比与在泵腔内的位置是无关的,只与通道的长度和面积有关;无论间隙取何值,泄漏量都是越靠近排气口位置越大且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是随着间隙的增大在进气口附近的泄漏量增加很小,而在排气口附近的泄漏量增加却很大,建议在满足正常运转的前提下选取较小的间隙。最后,对于泄漏量的大小需要实际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称重原理的滴管式气体流量测量新方法,可以直接测量出泵的有效抽速,根据有效抽速等于理论抽速减去泄漏量,进而可以反推出泄漏量。本文还利用了实验室中的测试平台对其可行性进行了理论验证,介绍了实验操作步骤,给出了抽速计算公式,对比分析了影响测量结果的误差因素,研究发现:电子秤的测量精度对测量结果几乎没有影响;滴管内油液上升的速度越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就越大;选择较大直径的滴管和贮油杯可以减小测量误差;综合来看,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实现自动化测量,避免了原来测量方法中的操作性误差和原理性误差,能够准确地测量出螺杆真空泵的有效抽速。(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7-06-01)

螺杆真空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单齿等螺距渐开线型干式螺杆真空泵,采用有限元热力直接耦合的方法,在同时施加叁种冷却结构的情况下,得到螺杆真空泵阴、阳转子的温度场和形变分布。计算结果表明:螺杆真空泵阴、阳转子温度场分布和形变分布近似相同;温度由进气端到排气端逐渐升高,转子径向形变由转子齿根圆向齿顶圆逐渐增大,轴向形变与未施加冷却结构的转子形变相比降低了约95%。另外,根据螺杆真空泵实际工作过程中泵壳生锈腐蚀、转子腐蚀磨损以及输送易燃易爆的危险气体等众多问题,将原本的直接水冷却系统改为间接水冷却系统,进一步延长真空泵的工作寿命,填补国内螺杆真空泵技术空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螺杆真空泵论文参考文献

[1].王永庆.70L/s螺杆真空泵结构设计与优化[D].合肥工业大学.2019

[2].张远深,卢玉星,范超超,蔺相伟.干式螺杆真空泵转子热力耦合分析与冷却系统优化[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9

[3].王英武,乔木,王立鹏,林乐忠,张世伟.螺杆真空泵在真浸设备中应用[C].电网节能与电能质量技术论文集.2018

[4].姜燮昌.干式螺杆真空泵的结构、性能与应用[J].真空.2018

[5].卢玉星.干式螺杆真空泵热力耦合分析与结构设计优化[D].兰州理工大学.2018

[6].孙瑾亭.变螺距螺杆真空泵结构设计及优化[D].合肥工业大学.2018

[7].杨铭.变速驱动螺杆真空泵抽速现已提升至5004立方米/小时[N].机电商报.2017

[8].孙瑾亭,王庆生,王国栋,陈长琦,张东庆.变螺距螺杆真空泵转子温度场和热变形的有限元分析[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7

[9].王海雷,赵业.螺杆真空泵的特点及应用[J].科学家.2017

[10].孙坤.梯形齿转子螺杆真空泵级间泄漏与抽速测量方法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7

标签:;  ;  ;  ;  

螺杆真空泵论文-王永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