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变异性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死亡相关性及解决对策

血糖变异性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死亡相关性及解决对策

潘建萍张春虹张婷

通讯作者;张春虹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邮编;710003)

【摘要】目的:观察血糖变异性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死亡情况是否有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医院收治的178例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治疗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114例)和死亡组(64例),入院后动态监测患者血糖情况,分析患者血糖波动情况与死亡情况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平均血糖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初始血糖、血糖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高于生存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死亡患者血糖变异系数与死亡率呈线性关系(P<0.05)。结论:血糖变异性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治疗效果关系密切,可动态监测血糖变异性系数进行预后预测,避免血糖变异性,可有效降低临床死亡率。

【关键词】血糖变异性;神经内科危重症;死亡相关性;解决对策

神经内科是医院特殊的科室,收治的患者疾病类型较多,病情复杂,导致患者治疗预后较差。相关研究显示[1]:血糖与病理产物之间可以独立存在,并且相互影响。目前,临床上对于血糖变异性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而血糖变异情况又直接引起许多生化生理反应。临床上观察血糖变异性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死亡情况有相关性[2]。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医院诊治的178例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医院诊治的178例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治疗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114例)和死亡组(64例)。生存组中男71例,女43例,年龄(57-89)岁,平均(72.6±10.91)岁,住院时间(29-41)d,平均(36.3±4.63)d;死亡组35例,女29例,年龄(55-90)岁,平均(71.6±10.46)岁,住院时间(28-42)d,平均(35.9±5.09)d。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护理方法等知情同意,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一般性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动态血糖检测仪每2h动态监测其血糖情况。参考1999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以及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关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专家共识,患者血糖控制目标:7.8-10.0mmol/L。入选患者均动态监测24h血糖每2h测定一次血糖,并根据测定结果静脉注射胰岛素或泵入注射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对于血糖低于8mmol/L时停止泵入,口服胰岛素药物进行治疗。根据患者血糖情况,每1-4h检测一次,记录其血糖结果,将第一次血糖检测作为初始血糖。将患者入院期间检测的所有血糖值取标准差,变异系数为血糖标准差×100/血糖平均值[3]。

1.3统计分析

采集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行x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血糖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平均血糖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初始血糖、血糖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血糖指标比较

3.讨论

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是一类特殊患者,该类患者病情变化加快,死亡率也比较高。再加上患者治疗过程中不注意饮食,导致患者治疗过程中血糖控制难度较大,不利于患者治疗预后。相关研究显示: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预后与血糖波动关系密切,并且机体血糖波动与多种疾病或病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机体血糖波动与尿微量白蛋白关系密切,并且血糖波动能引起血管内皮功能发生变化,并且不同人群对于高糖的耐性不同,危重症患者更需要维持机体血糖的稳定性。患者血糖幅度越大,对预后的影响越大[4]。本研究中,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平均血糖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初始血糖、血糖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为了降低临床死亡率,患者治疗期间应该尽快改善神经内科危重患者存在的高糖状态,提高患者治疗转归。

血糖波动对氧化应激和炎性因子驱动能造成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自身免疫调节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等多种体系产生破坏,从而增加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负担,导致患者治疗预后较差,严重者甚至威胁其生命。同时,血糖波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患者预后和死亡率,造成平均血糖准确性较低,血糖变异系数准确性最高。同时,血糖的波动还能够参与多种病理变化,能有效的反应血糖波动程度,能够预测危重症患者死亡情况[5]。本研究中,死亡患者血糖变异系数与死亡率呈现出线性关系(P<0.05)。因此,临床上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该动态血糖血糖变异性,确定血糖变异性与神经内科患者死亡率的关系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调节患者血糖,尽可能降低血糖变异性,降低临床死亡率。同时,对于单一的监测血糖变异系数效果不理想者,可以联合其他指标,发挥不同监测指标优势,达到优势互补,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综上所述,血糖变异性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死亡关系密切,应对血糖变异性系数进行监测管理,减少血糖变异性对神经内科危重患者治疗的影响,降低危重患者临床死亡率,为临床提供依据。但是,仅仅通过本次试验是不够的,我们今后还需在血糖与临床治疗的相关性,提高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张艳,余维巍,姚济华,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异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202-204.

[2]刘朝晖,苏磊,吴金春,等.多发伤患者血糖水平及血糖变异性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24(11):643-646.

[3]刘旭,王迪芬,熊杰.血糖水平及其变异性与重症患者预后关系的前瞻性观察及研究[J].中国危重症急救医学,2012,24(9):538-540.

[4]蒋海飞,曹茂红.血糖变异性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死亡的相关性[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10):734-738.

[5]陈秋月,张丹红,张仙飞,等.血糖及其变异性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3,25(12):749-753.

标签:;  ;  ;  

血糖变异性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死亡相关性及解决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