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石版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石版画,绘画性语言,技法
石版画论文文献综述
管庆恒[1](2019)在《石版画绘画性语言的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石版画绘画性语言是石版特有的语言,其属性决定了用途。绘画性语言是相对于文艺复兴时期古典绘画中的线性绘画而阐释的。东方人对于石头的情怀和西方人有很大的不同,东方自古以观赏、把玩居多。中国水墨画、书法等自古就具有某种书写性、写意性的特征。无论如何阐释绘画性语言,它一定是伴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14期)
李楠[2](2019)在《海报设计与绘画创作跨界的外部条件比较——以劳特雷克的石版画海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海报设计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然而在呈现平面化视觉语言的同时,鲜见艺术家绘画本体语言的体现。新艺术运动时期法国艺术家劳特雷克,同时具有海报设计师和画家双重身份。他将绘画艺术的个人经验直接运用于海报设计,其绘画创作又带有明显的设计构成语言。以劳特雷克为例,通过对海报设计与绘画创作互动的外部条件比较,阐释设计与绘画能够达成一致性的前提,进而探讨设计和绘画在今天艺术生态中的分离现象,以及在当代艺术语境中二者实现跨界甚至界限消融的可能性与意义。(本文来源于《设计艺术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毋迪[3](2019)在《石版画“憧憬·迷茫·希冀”青春系列创作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时间转瞬即逝,读研叁年,面对青春散场,思绪万千,特选取“憧憬”、“迷茫”、“希冀”这叁个关键词创作青春系列石版组画,从青年女性的视角来展现不同阶段对青春的体会。青春系列创作截取了研一入校时、学习过程中以及毕业时叁个时段;采用横向式构图,打破常规,将画面进行不规则切分;分别用写实的手法、抽象的手法、象征的手法来描绘在校女生的心境——刚入校时的“憧憬”、学习中的“迷茫”和毕业时的“希冀”。石版画的制作有一定的随机性,如腐蚀石板,打磨石板,作画,把控药墨,增强画面感染力,如何达到预期的画面效果等,这些需要平时的钻研与体悟。(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大学》期刊2019-06-10)
陈婷婷[4](2019)在《“苗女系列”石版画创作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苗族原生态的生活图景,为我的毕业创作提供了素材。我的毕业创作“苗女系列”借鉴吴长江先生的石版画,学习他写实的艺术语言,采用具象写实的表现形式描绘日常生活中的苗女。在“苗女系列”中,侧重深入感受她们的生活,对素材进行提炼和概括。石版画具有直观性,最接近纸上绘画,让本人对画面效果的把握更加准确。写实性是石版画最基础的语言之一。运用写实的语言着重对人物造型、人物动态、服饰质感的刻画,表达苗女朴实的品质,挖掘她们内心对生活热爱的情感。(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大学》期刊2019-06-10)
管庆恒[5](2019)在《跨界思维转变——论非石版专业和石版专业艺术家的石版画作品》一文中研究指出当石版印刷术作为一种古老的印刷方式逐渐有其他印刷方式代替,衰减,没落。最终以作为一种艺术媒介方式留存下来的缓慢发展变化中,给人带来一种神秘而具有某种吸引力。当艺术家以一种陌生的方式接触石版画和以石版画出身的艺术家对比的时候,又能给这种传统的石版画创作带来什么鲜活的生命力呢?(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9年10期)
钟声[6](2019)在《创作《未知》系列作品石版画技法运用及画面语言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篇文章介绍了创作《未知》系列的创作构思、作品语言特点及表现方式、创作体会叁个方面。首先阐明创作构思,通过关注当下现实中以追寻童年为切入点;其次在画面语言中,为了塑造明暗变化细腻的主体物,改变石版画油性铅笔技法在制版过程的使用细节,从而使石版画油性铅笔语言更为细腻,通过充分利用石版画的“直压”特点与改变油墨的透明度,使得此次创作印制颜色浓郁营造氛围浓烈,最后论述在创作中所得到的体会。(本文来源于《吉林艺术学院》期刊2019-05-01)
刘京[7](2018)在《试析中国当代石版画的材料局限及解决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石版画在当代艺术的大格局中,是一个不为人关注的小画种。从事石版画创作和研究的艺术家屈指可数,高校中的石版画艺术教育也比较小众,这种在中国传承和发展了近两百年的画种正日趋边缘化和弱势,究其原因,材料的缺失和局限是不容忽视的。国内的石版画材料和工具供应极为缺乏,大多数的创作和教学材料都依赖进口,这是导致石版画艺术日渐小众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应该从这一点入手,先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石版画的材料、工具生产和供应问题,这样才能使当代中国石版画艺术逐渐摆脱边缘化和小众化的困境。(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8年22期)
吴文隆[8](2018)在《张大千唯一的石版画作品》一文中研究指出制作过程精良,真实度与真迹作品不分轩轾,且发行后石版即被公开销毁,流传之彩色石版画成绝版品,更弥足珍贵。张大千一生创作的水墨画作不计其数,且画风多变、题材广泛;他勇于接受挑战,不断创新与尝试,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实,但发行石版画作品一事则鲜为人知。据笔者对收集的资料(杜穆英编着的《享誉国际的大画家—一张大千》、李永(本文来源于《艺术市场》期刊2018年05期)
杨晓霞[9](2018)在《石版画 心绪》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刘京[10](2018)在《试析中外石版画材料的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版画是版画艺术中的一大门类,在全世界的发展已经超过了200年。如今,在中国的各大艺术院校中,石版画的创作、教学仍然很受欢迎,发展势头良好。但总体来看,石版画艺术的材料制作与供应发展不均衡,中外之间存在差异。作为一门对材料与技术要求极高的版画艺术,材料对于创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分析和比较中外石版画材料的现状,呈现材料制作与供应的差异及局限,对于当代石版画艺术的健康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8年01期)
石版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如今,海报设计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然而在呈现平面化视觉语言的同时,鲜见艺术家绘画本体语言的体现。新艺术运动时期法国艺术家劳特雷克,同时具有海报设计师和画家双重身份。他将绘画艺术的个人经验直接运用于海报设计,其绘画创作又带有明显的设计构成语言。以劳特雷克为例,通过对海报设计与绘画创作互动的外部条件比较,阐释设计与绘画能够达成一致性的前提,进而探讨设计和绘画在今天艺术生态中的分离现象,以及在当代艺术语境中二者实现跨界甚至界限消融的可能性与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石版画论文参考文献
[1].管庆恒.石版画绘画性语言的转变[J].美术教育研究.2019
[2].李楠.海报设计与绘画创作跨界的外部条件比较——以劳特雷克的石版画海报为例[J].设计艺术研究.2019
[3].毋迪.石版画“憧憬·迷茫·希冀”青春系列创作报告[D].贵州民族大学.2019
[4].陈婷婷.“苗女系列”石版画创作报告[D].贵州民族大学.2019
[5].管庆恒.跨界思维转变——论非石版专业和石版专业艺术家的石版画作品[J].西部皮革.2019
[6].钟声.创作《未知》系列作品石版画技法运用及画面语言解析[D].吉林艺术学院.2019
[7].刘京.试析中国当代石版画的材料局限及解决策略[J].艺术评鉴.2018
[8].吴文隆.张大千唯一的石版画作品[J].艺术市场.2018
[9].杨晓霞.石版画心绪[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10].刘京.试析中外石版画材料的现状[J].艺术科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