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契约民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契约,民主,卢梭,社会,耕者有其田,自然法,思想。
契约民主论文文献综述
顾昕[1](2019)在《互动式治理的叁个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治理这一概念在学界、政界和社会各界中流行开来,本身就蕴含着对社群治理的憧憬。人们不再认为传统的、等级化的行政化治理是国家行动或政府行为的唯一方式,甚至在有的领域也不应该是主要的方式。在国家从统治向治理转型的大背景下,将社群治理纳入行政治理就成为政府转型的(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9-03-04)
郭益铭[2](2018)在《试析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以严密的逻辑和完备的理论证明了他的民主思想,从"公意"出发论述了主权在民的重要思想,并构建了一套具体的民主制度。卢梭的民主思想将人民的权利置于政治生活的最高点,他把主权赋予了人民,对法国的政治民主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力作用,至今还鼓舞和激励着许多人孜孜不倦地追求民主。(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8年26期)
曹乐[3](2017)在《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民主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卢梭是18世纪法国家喻户晓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其在民主理论方面有着极高的建树,是民主理论的集大成者,被誉为现代民主制之父。深入了解和学习卢梭的主权在民等民主思想,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民主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关于它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虽然民主早已有之,但是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修正和理论阐述,今日之民主和古代、近代之民主已大不相同。如何根据时代的变化,把握民主理论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民主,仍然是学术界值得探讨和深究的课题。因此本文从追寻卢梭的一生和当时的社会现状开始,来探讨卢梭的民主思想来源。本文的框架大致如此:论文第一部分,重点阐述当代研究卢梭民主思想的现实意义,以及目前国内和国外对卢梭民主思想的具体研究情况。论文第二部分,介绍了卢梭的一生境遇以及当时法国的社会现状。死后备极哀荣的卢梭,生前却受当局的迫害、朋友的诽谤、舆论的污毒,尝尽生活的艰辛。论文第叁部分,重点介绍了卢梭思想的主要来源。布丹是第一个对主权本质进行系统的讨论的思想家,同时被誉为近代主权理论的起点。布丹的追随者托马斯·霍布斯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主权学说,奠定了近代自由主义民主思想的基础。洛克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分权学说,孟德斯鸠建立在对社会状态和自然状态的分析基础上的学说,这些人都或多或少对卢梭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影响。卢梭也是在对上述思想家的思想进行剖析分解,并结合自身经历通过不断的思考,最终也提出了自己对于主权理论的独特见解。论文第四部分,介绍了卢梭民主思想对西方各思想家、马克思恩格斯、中国的早期民主思想的影响,以及对法国大革命、美国革命和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论文第五部分,介绍了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表达的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论文第六部分,阐述了卢梭民主思想给我们的几点启示。通过前几部分对卢梭民主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继承、发展,以及卢梭民主思想主要内容等方面的讲述,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吸收卢梭民主理论中依然焕发生机的部分并将这一部分用于促进我国的民主建设。(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7-05-01)
袁震[4](2015)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契约的地权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群体之间缔结了一个以农村土地属于农民为核心内容的政治契约,这一政治契约的缔结与履行是一个真实的历史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契约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核心内容是农村土地的农有农用——"耕者有其田",该政治契约的缔结与践行起到了动员农民投身革命并缔造新中国的巨大历史作用,也使新中国与执政党都负有实现与保护农民土地权利的历史与宪政职责。(本文来源于《人大法律评论》期刊2015年01期)
任师凯[5](2015)在《浅析社会契约论及其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契约论又被人们称为"民约论",是影响西方社会历史进程最重要的政治思想之一,自由、民主、平等是其核心价值观。伴随历史的发展与国家制度的完善,契约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在政治思想家们的共同努力下,社会契约理论日渐完善,霍布斯、洛克、卢梭叁位思想家将契约理论发展到了顶峰。社会契约理论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进程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对西方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国的制度建设也有着重要启示。(本文来源于《世纪桥》期刊2015年03期)
罗树媛[6](2014)在《论协商民主与契约理念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契约理念注重平等互利与互惠、双方的合作与合意、约定的对价、诚信守诺等理念。协商民主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的对话,讨论,审议等方式,参与公共决策和政治生活。本文从协商民主与契约理念的价值取向讨论二者关系。(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4年12期)
魏文芳,邰国英[7](2014)在《以契约化管理为抓手 发展基层协商民主》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协商民主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20世纪后期西方学术界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主要包括公民平等参与、社会多元主体在公共利益框架下实现意愿表达、参与权利实现、通过协商达成共识等内容与特点。而契约化管理正是通过协商达成一致,通过制定协议、合同等形式实现群众的参与、监督等各项民主权利。因此,以契约化管理为抓手,必然有利于推进协商民主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14年ZA期)
丰雪[8](2014)在《经济人、契约论与多数民主》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布坎南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政治,对西方流行的多数民主模式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通过契约理论提出了理想的宪政民主理论。本文重点探讨布坎南的这些民主思想。文章首先论述了布坎南对多数民主的界定,接着,论述了布坎南批判多数民主的基本假设和理论基础,即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和契约理论。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布坎南对多数民主弊端的批判,即只是部分人的利益而非全部人的利益受到了保护,只是短期利益而非长期利益得到了应有的考虑,在西方民主国家产生了以公债危机为核心的经济困境。最后,对布坎南的民主思想进行了总结评价,并对其适用性提出了质疑,同时也挖掘了对我国政治实践有启示意义的元素。(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4-03-10)
朱晨雪[9](2013)在《从“契约”到“身份”——论叁权分立对民主的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发展是渐进式的,相应的社会建构理论也是渐进式的。从梅因那里,我们得知社会经历了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即从专制社会到民主社会的转型。民主社会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契约论,但社会契约论的缺陷在于无法从理论上解决"多数人的暴政",这一滥觞于民主制度的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叁权分立的理论与制度相继确立,从而达到限制民主,保障自由之目的。(本文来源于《知识经济》期刊2013年14期)
贺福中,张文俊[10](2013)在《“民主共和”:中国式契约政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辛亥革命在短时间内,经过新旧势力合流,结束清朝皇权政治。国内新旧杂糅的各种政治势力,受国际因素影响,以推翻帝制为目标而进行了权力博弈,在政治体制选择上,多数力量赞成嫁接西方"民主共和"体制,建立中国式的契约政治,从而试图构建一种别于君主专制的新型政治秩序。然而这种契约式政治确立过程中的复杂性与派系斗争性,基本决定了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武主文从的政治表达,此为"共和"夭折埋下伏笔。(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契约民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以严密的逻辑和完备的理论证明了他的民主思想,从"公意"出发论述了主权在民的重要思想,并构建了一套具体的民主制度。卢梭的民主思想将人民的权利置于政治生活的最高点,他把主权赋予了人民,对法国的政治民主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力作用,至今还鼓舞和激励着许多人孜孜不倦地追求民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契约民主论文参考文献
[1].顾昕.互动式治理的叁个模式[N].北京日报.2019
[2].郭益铭.试析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的构建[J].长江丛刊.2018
[3].曹乐.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民主思想[D].海南大学.2017
[4].袁震.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契约的地权内涵[J].人大法律评论.2015
[5].任师凯.浅析社会契约论及其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J].世纪桥.2015
[6].罗树媛.论协商民主与契约理念的关系[J].智富时代.2014
[7].魏文芳,邰国英.以契约化管理为抓手发展基层协商民主[J].前沿.2014
[8].丰雪.经济人、契约论与多数民主[D].天津师范大学.2014
[9].朱晨雪.从“契约”到“身份”——论叁权分立对民主的制约[J].知识经济.2013
[10].贺福中,张文俊.“民主共和”:中国式契约政治的构建[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