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惊喜无限

生本课堂惊喜无限

王林(房县尹吉甫镇玉堤小学湖北房县442100)

【摘要】“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学习的主人是学生,相信学生是今后社会生活的核心。

【关键词】生本课堂;自主学习;尊重学生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3-0182-01

经过上半年的学习与讨论,我校确定了生本在我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暑假过后,在全校范围内全面推行生本理念,构建生本课堂。虽然生本理念在转化为生本课堂模式的过程中,曾经引起我们很多的思考和质疑,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生本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是惊喜。

首先,学生不再据泥于教者对教材理解的设定,而是通过先自学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以前我们在学习涉及把握人物形象的课文时,往往会引导学生根据人物的动作、言语、心理活动等来分析人物形象,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而“先学后教”的生本教学观要求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自己所能获得的信息、资料,形成各自独立观点,再把这些可能还不成熟的观点放在小组范围内进行讨论,使这些观点更趋理性;最后再将这些有理有据、相对成熟的观点进行全班交流,这种思维的碰撞就经常会产生美丽的思想火花。

如分析《牛郎织女》这篇课文中的“王母”形象时,传统课堂一般都会抓住“闯”“狠狠一推”“拽”“划”等动作描写来引导学生得出“王母是个心狠手辣、六亲不认的人”的结论。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这样的结论是唯一且理所当然的,但在生本课堂中,学生却给了我不一样的答案。在进行全班交流时,我班杨俊所在的小组就由杨俊为代表给出“王母是个秉公执法、大义灭亲的人”的结论。此言一出,全班哗然,我也愣住了。班长田霖颖首先站起来说:“王母那么坏,把自己外孙女的两个孩子,也就是她的重外孙女‘狠狠一推’,难道她还是好人?”杨俊小组里的司徒立刻站起来答到:“王母是一个执法者,天廷也确实有神人不可以结婚的规定,王母没有因为织女是她的外孙女而网开一面,为什么我们不能说王母‘秉公执法、大义灭亲’呢?”双方同学激烈地争辩使课堂气氛立即热闹起来。连我也忘情于这种氛围,与同学们一起讨论起叶圣陶为什么将王母写得那么坏,他为什么又将传说中牛郎偷织女衣服的那一段情节给省掉。我们甚至很自然地谈论了文学作品如何引导社会进步的问题,我从来没有想过小学课文可以学得这么深入,也没想到孩子们懂得这么多。

其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再是片面的、局部的,而是更具开放性、发散性。

孔子在《论语》中针对教学有这样一句简炼而经典的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通俗一点解释这句话就是:不到他(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这一理念似乎和生本教学观中的“以学定教”暗合,以学生的状况来确定教学的内容和把握教学的层次。这一原理使一切预设的教学流程设计都变得无足轻重。因为学习内容和重点都是学生定下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不给学生以方向和框架,我在语文阅读课上实施生本的过程中就基本上分为大致这样四个步骤:字词句段,文章内容,我的收获,我的疑问。学生在最后一个环节——“我的疑问”中常常会出现传统教学中不会出现的很多稀奇古怪但又令人惊喜的内容。

在教学朱熹的《观书有感》这首古诗,全班交流进行到“我的疑问”这一环节时,我班陈步诠同学就提出:“我觉得诗中的半亩方塘不一定就只指人的心智,还可以指中国的官场,那么源头活水也就不是指书本里的知识了,而是指源源不断地招进清廉的公务员,只有源源不断地招进这样的公务员,才能保持官场的清正廉明。”我立即表示支持,于是又有同学站起来说:“那么,这半亩方塘也可以指我们的学校,只有不断地招收高素质的老师,我们学校的教学才能保持高水平。”我惊喜:这不正是孔子所说的“举一隅而以三隅反”么?我因势利导,留了一道课后作业:以《观塘有感》为题,写一篇小议论文,谈谈你对这半亩方塘比喻义的看法。结果同学们写出来的想法异彩纷呈:有把方塘比喻成公司的,有把方塘比喻成医院的。学生能够由古及今、由书本知识及现实社会,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再次,“高度尊重学生”的理念促进了独立思维的形成使学生学会并敢于去质疑权威。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不求短期的高分,而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发展。要践行这一教育理念,就要求教师“蹲下”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即使他们有时提出的观点难免不全面、不完善,我们也要保护他们的这种独立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你对他们的“半调子”观点给予耐心,他们终会在不经意间给你惊喜。

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时,学生基于自己课前的预习、查阅的资料,在全班交流课上介绍了青海的地质地貌、气候环境,介绍了平原地区的柳树的生长繁殖情况,进而反应出青海高原这株柳树生长和生存不易,最后很自然地引导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我们要学习这株柳树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正当我在开心地认为又一篇课文被我轻松地“教”完时,平时不怎么发言的吴子虚同学站起来小心翼翼地说:“老师,我还有一点疑问,刚才有同学说青海高原的人洗菜的水用来洗脚,洗脚的水用来喂猪,可见那里水太少了。可是那里怎么会有水电站的呢?你看‘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他的这个疑问一提出来,同学们就在下面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显而易见,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这株柳树生长的具体位置: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李博文同学站起来说:“老师,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株柳树不就不神奇啦,它肯定有的是水!”又有同学站起来说:“因为有水,附近肯定还有其它树。”同学们像炸开了锅,也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看来作者陈忠实不怎么‘忠实’啊。”同学们都笑了起来。我笑着对吴子虚同学说:“你读书真仔细,可以说是有了重大发现,‘读书贵能疑,疑能生教义’就是这个意思。”转而又对大家说:“如果陈忠实为了反映柳树的这种精神而刻意夸大环境的恶劣的话,这肯定是不对的。但凡事要讲证据,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找李家峡水电站还有其它树的证据。”过了几天,同学们果然给我找来了几张网上“百度”而来的李家峡水电站长着其它树的图片。同学们的这种质疑权威的精神不是很可贵么?

生本课堂充份地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不再据泥于传统课堂中老师所设定教案的条条框框,而使其思维具有了主动性与发散性。学生与教者教材的关系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更多的是主动的探求,甚至是质疑。虽然生本课堂才推行短短一个学期,但这样的例子已经可以信手拈来、不胜枚举。

在这种氛围中,我忘记了自己是个教师,感觉自己只不过是学生中成绩相对好一点的一员。当我站出来说话时,我不再感觉自己是在空洞地说教,而是在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在这种氛围中,我也忘记了去进行所谓的组织教学,但我知道这一切都是生本课堂带来的惊喜。

参考文献:

[1]郭思乐.谛听教育的春天[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2]郭思乐.基础教育之本[J].教育研究,2006,(1).

[3]郭思乐.教育者必须是思想者.[J].现代教育论丛,2009,(1).

标签:;  ;  ;  

生本课堂惊喜无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