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外围论文-周渊

台风外围论文-周渊

导读:本文包含了台风外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强台风,强热带风暴,东南方向,中央气象台,阵雨,周渊,温带气旋,浙江省舟山市,阵风,度越

台风外围论文文献综述

周渊[1](2019)在《超强台风“玲玲”外围影响上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周渊)今年第13号台风“玲玲”生成后迅速增强,于昨天10时增强为超强台风级。来势汹汹的“玲玲”究竟会对上海造成什么影响?从气象部门了解到,预计今天24时前后,“玲玲”将沿东经124度到126度越过上海同纬度北上。受其影响,今天上海风云多变(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09-06)

李彩玲,吴乃庚,王硕甫,蔡康龙,李兆明[2](2019)在《台风“艾云尼”(2018)外围两次近距离龙卷的环境条件和雷达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6月8日在距台风"艾云尼"中心80 km、160 km的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两地罕见地先后出现了龙卷天气。利用X波段双偏振雷达组网、广州S波段双偏振雷达、风廓线雷达和区域加密自动站等观测资料对两次近距离台风龙卷过程的环境条件和雷达特征进行了分析。环境条件分析表明,两次龙卷发生地位于低层西南急流和东南急流辐合区,所处环境为弱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和强的低层垂直风切变环境中,0~1 km垂直风切变值超过15×10-3s-1。中小尺度雷达特征分析表明:(1)两地龙卷由台风外围微型超级单体引起,超级单体在发展强盛阶段有钩状回波、入流缺口、中层回波悬垂等典型特征,最强反射率因子55~60 dBz,强度≥50 dBz强回波发展高度在4 km以下,微型超级单体有水平尺度2~3 km的中气旋,由于速度模糊影响,仅在南海龙卷发生前9 min广州S波段雷达能自动识别中气旋。(2)与南沙龙卷相联系的中气旋核心高度低,强度进一步加强紧缩导致龙卷发生;而与南海龙卷相联系的中气旋从中层发展,中气旋加强紧缩下降到更低导致龙卷发生。(3)两地弱龙卷发生时广州和南海双偏振雷达没能捕捉到龙卷碎片(TDS)特征,南海X波段雷达能提前30 min监测到入流急流,提前27 min探测出钩状回波等特征,并通过分析ZDR弧和KDP弧可判断低层强盛的上升气流和强的垂直风切变利于风暴的发展。(4)佛山四部X波段组网雷达反演的1 km水平风场可分析出小尺度涡旋结构,对应钩状回波尾端有强的风向切变,这对龙卷发生地点的判断和风暴的流场结构有较好指示意义。(本文来源于《热带气象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余辉,马中元,赖虹[3](2019)在《“艾云尼”台风移动路径和外围降水诊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1°的NCEP FNL全球再分析资料和探空、地面观测等资料,综合分析了环流背景、下垫面及地形对2018年第4号台风"艾云尼"台风异常路径的影响,并对"艾云尼"外围降水的物理量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艾云尼"具有维持时间长、强度稳定、路径异常等特点,其本体和外围造成的降水均带来较严重的影响;500 hPa北侧最大偏东气流分量与南侧最大偏西气流分量绝对值差以及东西两侧最大南北风速绝对值差对台风转向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台风东侧偏南气流为赣州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上升运动区、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与降水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强中心维持时间与降水量级成正相关。(本文来源于《江西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涂小萍,徐蓉,姚日升,袁伟民,刘建勇[4](2019)在《登陆福建台风外围环流中宁波地区强对流天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中央气象台台风定位定强、常规气象观测、浙江省自动气象站、宁波及华东多普勒天气雷达、美国NCEP/FNL(1°×1°)再分析等多种资料,对2015—2016年5个福建中南部沿海登陆后西北行的台风进行对比分析。这5个台风路径相似,宁波地区仅受外围环流影响,但均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其中4个出现强对流。分析表明:浙江沿海保持较强的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为强对流天气发生提供了环流背景。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台风中心位于闽赣交界处、强度迅速减弱阶段,浙北沿海中低层处于台风气旋性环流、副热带高压环流和中纬度西风环流之间,宁波地区上空低层(约1.5 km以下)风向随时间变化不大,并可能出现逆时针旋转,1.5 km往上则为明显的顺时针旋转,风向在垂直方向上表现为随高度顺时针旋转且切变增大,同时中上层风速往往同时增大,进一步增大了风垂直切变,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强对流均发生在风垂直切变(有时仅表现为风向切变)增强阶段。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台风外围螺旋雨带中,但强对流回波走向与螺旋雨带明显不同,多个个例表现出由东南-西北逐步转为西南-东北走向,与中上层引导气流的变化一致。出现强对流的台风个例,宁波地区低层存在较明显的温度梯度,其他热力不稳定因素表现不明显,倒槽、中尺度涡旋等为需要密切关注的动力触发因子。最后归纳出此类台风强对流天气典型的高、中、低层大气环流配置模型,为预报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热带气象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赵林,杨绪南,方根深,崔巍,宋丽莉[5](2019)在《超强台风山竹近地层外围风速剖面演变特性现场实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多普勒激光雷达在琼州海峡北岸徐闻地区从2018年9月15日12:28到2018年9月17日13:53对1822号超强台风山竹外围风场进行实测,获得台风登陆前29个小时至登陆后21个小时时间范围内每隔10min一次的近地层风速剖面演变数据。总结台风远端风场演变过程的4个阶段:外围小风、登陆前强风切变、登陆后低空急流、台风远离时风速衰减;发现台风远端风场S形和反C形2种风剖面形态;总结距离台风中心230~750km范围内最大风速高度沿台风半径向外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发现台风登陆前远端风场平均最大风速高度约360m,平均风剖面幂指数0.41,登陆后平均最大风速高度约800m,平均风剖面幂指数0.28;验证Vickery提出的对数律修正模型对台风远端风场风剖面形态的适用性,发现该模型对反C形风剖面拟合度较好,对S形风剖面上部重现度较差。(本文来源于《空气动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彩玲,蔡康龙,黄先香,李兆明,雷瑛[6](2018)在《1822号台风外围佛山龙卷特征与预警发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2018年9月17日09:37—10:00出现在佛山的龙卷风进行分析,通过现场灾情调查、报料视频、目击者描述及雷达监测等确定龙卷路径长度约18 km,行进方向为东南向西北偏北,影响时间为23 min,强度达EF2级,属于强龙卷。龙卷发生在台风中心偏东方约460 km处。广州S波段和佛山X波段雷达均探测到产生龙卷的微型超级单体风暴,在龙卷发生前55 min广州雷达能识别出中气旋和TVS。佛山市气象局于9月17日09:00提前37 min发布了叁水区龙卷警报,警报内容精细到镇街,并得到佛山各大媒体和公众的大量转发,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本文来源于《广东气象》期刊2018年06期)

黄先香,炎利军,蔡康龙,麦雪湖,余乐福[7](2018)在《广东一次台风外围龙卷的环境条件和雷达回波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9月16日23:20前后,第15号台风"海鸥"外围螺旋雨带中产生龙卷,袭击了广东省佛山市叁水区白坭镇。通过现场灾情勘察、群众走访、新一代雷达观测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确定这次龙卷强度为EF1级。本文主要对此次龙卷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形成环境条件及基于多普勒雷达观测的中气旋和龙卷涡旋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比分析了与其台风路径相似、但无龙卷产生的140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龙卷发生在登陆台风移动方向的右后侧,龙卷发生时,台风中心位于越南广宁省潭河县境内,龙卷发生地与台风中心相距约为609 km,此时距离台风首次登陆海南已有13.7h,台风强度处于减弱阶段,但仍维持在强热带风暴量级;龙卷发生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对应200hPa为辐散区,500hPa为副热带高压和"海鸥"之间的强东南气流汇合处,500hPa到925hPa东南急流轴走向一致、位置接近且上下迭加在珠江口附近,形成中低空强的垂直风切变,配合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和弱冷空气入侵,使得各层天气形势的综合配置有利于超级单体风暴的发生;对应环境条件呈弱的条件不稳定,对流有效位能和对流抑制小、抬升凝结高度低、0~1km低空垂直风切变和风暴相对螺旋度大;多普勒雷达观测显示,产生龙卷的对流风暴属于低质心的微型超级单体风暴,速度图上低层存在强中气旋,中气旋中心伴有TVS,中气旋和TVS尺度比较小、垂直伸展高度比较低,强中气旋、TVS分别早于龙卷14min、8min出现。龙卷出现在微型超级单体风暴右后侧钩状回波顶端、TVS附近。分析还表明,相似台风路径下,台风"海鸥"(有龙卷出现)和超强台风"威马逊"(无龙卷出现)的环境条件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0~1km的低层垂直风切变和SRH上,后者的0~1km垂直风切变和SRH均明显偏小,不利于微型超级单体风暴的出现。(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期刊2018-10-24)

芦阿咪[8](2018)在《20170802鹤壁市台风外围暴雨雷达回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常规天气资料、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7年8月2日发生在鹤壁市的一次台风外围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此次降水位于东移低槽和减弱的台风"海棠"的外围雨带内,并在河南北部上空形成东南风和东北风南北向切变,加上东南风急流输送的水汽在太行山脉东麓抬升造成降水加大。雷达回波为层积混合降水回波,强度在20~45 d Bz之间,且以层状云降水为主。台风外围雨带降水呈逆时针旋转西进过程。径向速度图上,在降水的不同阶段中低层从东风-东北风-偏北风的转变,东北风汇聚时降水加强,东北风发散时降水减弱。综合考虑雷达回波强度和风场结构,有利于做好台风外围强降水出现的时间、强度和落区的准确预报,为人工增雨决策提供可靠依据。1降水实况与天气形势1.1降水实况2017年8月1日夜里到2日鹤壁市受减弱的台风"海棠"外围云系影响,出现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天气,最大降水站点出现在淇滨区盘石头86.5mm,最大小时雨强25.5mm/h。降水中心位于鹤壁市西北部。1.2天气形势2017年8月2日08时受东移低槽和减弱的台风低压共同影响,鹤壁市出现大范围降水。在8月1日20时500 h Pa高空图上,减弱的台风低压位于湖北黄石附近,副高位于东部海陆交界处呈南北走向,在山东境内向西突出,700 h Pa风场风向开始转为西南风,850 h Pa风场风向转为东南风,有利于水分向北输送,为吉林省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分。2日08时台风低压继续北上移至安徽霍山附近,偏南风急流转为东南风急流,郑州站风向转为东北风,切变线仍维持,受太行山脉的影响,东南风急流在山前抬升有利于西部山区降水加大。2卫星云图分析云图中台风"海棠"减弱低压云系呈空心的不对称结构,整个台风云系强度已有所减弱。此时鹤壁市位于台风北侧的外围云带中,虽然受地面摩擦影响台风低压不断减弱,但在副高边缘西进的大尺度运动配合下和太行山地形抬升作用,还是造成了该地区大范围的台风外围云系降雨。3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通过对此次台风外围雨带降水地面雨量的分析可将此次大范围降水过程大致分为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强降水阶段和减弱东北移动四个阶段。3.1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特征分析8月2日0时1.5仰角的反射率因子图上,在雷达站正西方向有西南-东北向回波带,为层积混合降水回波,中心强度达45dB z,已经开始影响鹤壁市,正南方95~220 km范围内出现了大面积层积降水回波,强度一般在30-45d Bz之间。回波向西北方向移动的同时西南端减弱,东北端缓慢发展增强,至5:10分200 km范围内已出现大面积降水回波,回波主要分布在测站西侧、南侧和东侧,此时回波强度弱而均匀,其中强度≤30d Bz的回波占到整个回波面积的95%,具有连续降水回波的特征。到8:30大面积回波继续向西北方向逆时针缓慢移动,强度有所加强,最强回波达45dB z。9-12时降水较大,雷达探测范围内布满了回波,其中强度在15~30dB z的回波占到整个回波面积的近80%,我市出现较大降水。13时之后,随着降水回波的逆时针旋转,西南端减弱消散,东北端加强对我市的降水逐渐结束。3.2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特征分析纵观整个降水过程的多普勒径向速度图,发现在降水的不同阶段速度图上中低层从东风-东北风-偏北风的转变,东北风汇聚时降水加强,东北风发散时降水减弱。考虑到此次降水过程为台风外围雨带降水,东风和偏北风两种风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使合成风成为强劲的东北风。所以在降水发展的几个阶段,东北西南向均出现了较强的风速。在近地层由于摩擦的存在,因此低层风速较小,风向受台风中α尺度系统的影响以偏东风为主;而中高层在中α系统和中β雨团两种尺度的共同作用下,两者风速的叠加造成中高层风速的增加,而风向的迭加,使得整个降水云体在西进的同时有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符合台风外围雨带的风场特点。4结论4.1卫星云图上此次降水区位于减弱台风"海棠"的外围雨带内,通过配合雷达回波强度图分析发现,此次台风外围雨带降水过程雷达回波为层积混合降水回波,强度在20~45dB z之间,且以层状云降水为主。4.2此次降水的多普勒雷达回波总面积以及强回波面积的变化均与降水强度的变化相一致,对降水的发生发展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4.3多普勒径向速度图上,在降水的不同阶段中低层从东风-东北风-偏北风的转变,东北风汇聚时降水加强,东北风发散时降水减弱。通过对降水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有助于准确及时地实施人工增雨作业。4.4利用多雷达资料监测台风外围云系降水的强度变化具有清晰、准确的特点,结合卫星云图,将多普勒径向速度资料与回波强度资料结合起来考虑能更清楚、准确地确定台风外围雨带的回波结构及风场结构,有利于做好台风外围降水的准确预报。(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期刊2018-10-24)

张建云,张持岸,葛元,朱君鉴[9](2018)在《1522号台风外围强龙卷CINRAD/SA气象产品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雷达系统的探测资料和气象产品,分析了2015年10月4日发生在广东佛山台风外围强龙卷的特征。龙卷发生在距离台风中心约350 km雨带中的小型超级单体中,风暴单体的回波顶发展到12 km左右。龙卷发生前,大于50 d BZ的强反射率因子核发展到5.5 km;龙卷发生后,强中心高度下降,强反射率因子核的高度降低到3.5 km。风暴单体的低层后方出现钩状回波,钩状回波的末端出现高达65 d BZ的强反射率因子。风暴单体的中气旋发展高度低,延伸厚度浅薄,切变强烈。无辐合辐散的纯气旋性环流层的高度在1.2 km左右,其下方是辐合气旋性流场,上方是辐散气旋性流场。与经典超级单体中的中气旋相比,就如垂直方向上压缩了的中气旋。中气旋下方,低层辐合的强弱,与龙卷的强弱变化密切相关,在龙卷发展到最强之前,低层辐合很强,随着低层辐合的减弱,龙卷也随之减弱。中气旋适配参数的阈值用雷达系统的缺省值时,第一次算出中气旋的时间比龙卷出现的时间提前16 min,而适当降低阈值后,算出第一个中气旋的时间比龙卷出现的时间提前了58 min。雷达系统输出第一个龙卷涡旋特征(TVS)产品比实际龙卷发生的时间提前了4 min。因为距离雷达很近,在1536(北京时,HHMM,下同)和1542时次,雷达探测到了表征龙卷碎片特征(TDS)的高反射率因子。(本文来源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董佩军,胡舟峰[10](2018)在《我市全力迎战台风“玛莉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昨天上午登陆福建的今年第8号台风“玛莉亚”,其外围环流给我市带来了一定影响,舟山沿海海面出现大到巨浪。市防指负责人介绍,我市采取有力措施严阵以待,全力迎战“玛莉亚”造成的风浪影响。昨天上午9时10分左右,“玛莉亚”在福建连江黄岐半岛沿海登(本文来源于《舟山日报》期刊2018-07-12)

台风外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8年6月8日在距台风"艾云尼"中心80 km、160 km的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两地罕见地先后出现了龙卷天气。利用X波段双偏振雷达组网、广州S波段双偏振雷达、风廓线雷达和区域加密自动站等观测资料对两次近距离台风龙卷过程的环境条件和雷达特征进行了分析。环境条件分析表明,两次龙卷发生地位于低层西南急流和东南急流辐合区,所处环境为弱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和强的低层垂直风切变环境中,0~1 km垂直风切变值超过15×10-3s-1。中小尺度雷达特征分析表明:(1)两地龙卷由台风外围微型超级单体引起,超级单体在发展强盛阶段有钩状回波、入流缺口、中层回波悬垂等典型特征,最强反射率因子55~60 dBz,强度≥50 dBz强回波发展高度在4 km以下,微型超级单体有水平尺度2~3 km的中气旋,由于速度模糊影响,仅在南海龙卷发生前9 min广州S波段雷达能自动识别中气旋。(2)与南沙龙卷相联系的中气旋核心高度低,强度进一步加强紧缩导致龙卷发生;而与南海龙卷相联系的中气旋从中层发展,中气旋加强紧缩下降到更低导致龙卷发生。(3)两地弱龙卷发生时广州和南海双偏振雷达没能捕捉到龙卷碎片(TDS)特征,南海X波段雷达能提前30 min监测到入流急流,提前27 min探测出钩状回波等特征,并通过分析ZDR弧和KDP弧可判断低层强盛的上升气流和强的垂直风切变利于风暴的发展。(4)佛山四部X波段组网雷达反演的1 km水平风场可分析出小尺度涡旋结构,对应钩状回波尾端有强的风向切变,这对龙卷发生地点的判断和风暴的流场结构有较好指示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台风外围论文参考文献

[1].周渊.超强台风“玲玲”外围影响上海[N].文汇报.2019

[2].李彩玲,吴乃庚,王硕甫,蔡康龙,李兆明.台风“艾云尼”(2018)外围两次近距离龙卷的环境条件和雷达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2019

[3].余辉,马中元,赖虹.“艾云尼”台风移动路径和外围降水诊断分析[J].江西科学.2019

[4].涂小萍,徐蓉,姚日升,袁伟民,刘建勇.登陆福建台风外围环流中宁波地区强对流天气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9

[5].赵林,杨绪南,方根深,崔巍,宋丽莉.超强台风山竹近地层外围风速剖面演变特性现场实测[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9

[6].李彩玲,蔡康龙,黄先香,李兆明,雷瑛.1822号台风外围佛山龙卷特征与预警发布[J].广东气象.2018

[7].黄先香,炎利军,蔡康龙,麦雪湖,余乐福.广东一次台风外围龙卷的环境条件和雷达回波特征分析[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2018

[8].芦阿咪.20170802鹤壁市台风外围暴雨雷达回波分析[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2018

[9].张建云,张持岸,葛元,朱君鉴.1522号台风外围强龙卷CINRAD/SA气象产品特征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8

[10].董佩军,胡舟峰.我市全力迎战台风“玛莉亚”[N].舟山日报.2018

标签:;  ;  ;  ;  ;  ;  ;  ;  ;  ;  

台风外围论文-周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