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合作型学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学校,合作学习,团队,理论,教师,上海市,队伍建设。
合作型学校论文文献综述
赵燕[1](2013)在《Z理论对建立合作型学校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社会充满竞争,对于一个组织而言,竞争和合作都很重要,但竞争的归宿归根到底是合作与发展。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创建合作型学校已经势在必行。Z理论对创建合作型学校有一定的借鉴之处,比如,要以人为本,建立彼此信任、相互平等的信赖文化,建设鼓励合作的团队文化等。(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3年08期)
金惠[2](2013)在《过度竞争与合作型学校的领导》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资源与社会机会的稀缺引发的社会竞争已蔓延至教育领域,使得学校中的成员由于过度竞争产生了一连串的不良后果,这无疑将对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合作氛围是急需建设的校园文化氛围,合作型学校是对传统学校组织、教学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彻底挑战,展现的是以团队为基础的高绩效组织。要将合作型学校的理念付诸实践,教育领导者必须肩负起多重领导角色才能顺利完成构建合作型学校的五步曲。(本文来源于《教育导刊》期刊2013年01期)
王洪花[3](2012)在《走向合作型学校——天津市第四中学创建高中特色学校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越来越要求以合作的方式谋求发展。合作作为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作为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其重要性日益显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含其中》的报告中,将"会共同生活"作为新世纪人的四大支柱之一。而"会共同生活"显示了对新时期人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强烈要求。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必须洞晓社会发展的趋势,自觉把时代的需要作为教育的主题。(本文来源于《人民教育》期刊2012年11期)
刘福泉[4](2010)在《“合作型学校”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合作型学校是合作学习向纵深发展的必然结果。合作型学校的基本性质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其组织机构是一个多层级的系统,其办学理念是一套富于创新精神的领导策略。合作型学校的创建过程大体应该经过从小组讨论到合作学习,从合作学习到学习合作,从合作型个体到合作型组织这样叁个阶段。(本文来源于《天津市教科院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张功超[5](2008)在《创建合作型学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点的一致能够保证每一位教师的个人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合作的目的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本文提出创建合作型学校,正是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学校积极构建合作型学校文化的组织管理体系;探索学校发展与团队合作精神的关系;建设一支合作型的教师队伍;培养学校师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探索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领导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途径、形式、内容、方法与手段;形成团队合作的良好氛围,并使我校成为合作型学校。本文探讨了合作型学校的内涵和其创建的理论基础,并结合光福中学内部合作情况的调查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出光福中学创建合作型学校的实验成果,希望能为其他学校的发展与变革提供参考。本文共分为引言和五章:引言,简要论述了课题研究的意义、课题研究的角度和课题研究的方法;第一章,“创建合作型学校的理论基础”,论述了什么是合作型学校及理论基础研究;第二章,“光福中学创建合作型学校的调查分析”,笔者分析了光福中学内部合作性的调查和总结;第叁章,“光福中学创建合作型学校的方案”,详细制定了学校实施方案;第四章,“创建合作型学校的实践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对部分师生的访谈,笔者加深了对学生、教师和管理者等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合作情况的认识。调查的结果也为总结创建合作型学校的经验分析奠定了现实基础;第五章,“创建合作型学校的实践成果”,笔者从实际出发,结合第叁章与第四章的研究成果,从文化、教育、团队、制度等角度总结了创建合作型学校的有关经验。(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8-09-01)
[6](2008)在《合作型学校——上海市育人中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市育人中学是一所公办初级中学,位于浦东新区西南重镇叁林镇。学校占地面积22868平方米,建筑面积10586平方米,现有36个教学班,学生数1506人,教职员工91名。我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本文来源于《新课程(综合版)》期刊2008年06期)
王晓燕,汪明[7](2007)在《关于“公、私合作型学校”治理模式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公、私合作型学校”较之于纯粹的公办学校和纯粹的民办学校,呈现出自身的一些基本特征。通过对学校产权结构与管理架构的分析,有助于在法律与制度框架下,对学校的收益回报、资产管理和经费使用等进行合理的规范与调控,这也是当前保障“公、私合作型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来源于《教育发展研究》期刊2007年06期)
刘国艳[8](2006)在《学校变革中的若干问题与合作型学校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校变革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现实中的学校在选择变革与发展的路径时,常存在着各种认识上的模糊问题。构建合作型学校的设想,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2期)
陈燕[9](2003)在《创建合作型学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联教育学家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儿童是一个整体的个性,因此我们吸引儿童参与的教学过程,应当不仅触及他的个别属性,而且要把儿童本身作为一个整体发动起来……儿童仅靠动脑,只能理解和领悟知识;如果加上动手,他会明白知识的实际意义;如果再加上心灵的力量,那么认识的所有大门都将在他面前敞开,知识将成为他改造事物和进行创造的工具。” 本文提出创建合作型学校,正是希望通过在学校教学层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管理层面开展团队管理,吸引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发动起来。学校师生员工相互协作,营造融洽的学校氛围,形成一股心灵的力量,激励着学生更好地成长。 本文探讨了合作型学校的内涵和其创建的理论基础,并结合我国中小学内部合作情况的调查结果,提出了在我国创建合作型学校的策略,希望能为我国中小学的发展与变革提供参考。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问题的提出”,简要论述了研究目的、角度和方法;第二章,“对合作型学校的基本认识”,论述了合作型学校的缘起、内涵、要素和特征;第叁章,“创建合作型学校的理论基础研究”,笔者从社会、教育和管理的角度,探讨了对创建合作型学校起支持与拓展作用的思想与理论;第四章,“关于我国学校内部合作性的调查与分析”,通过对某市六所中学的问卷调查和对部分校长的访谈,笔者加深了对学生、教师和管理者等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合作情况的认识。调查的结果也为创建合作型学校的策略分析奠定了现实基础;第五章,“创建合作型学校的策略分析”,笔者从实际出发,结合第叁章与第四章的研究成果,从文化、教育、组织、管理等角度提出创建合作型学校的有关策略。(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3-05-01)
唐宗清[10](2003)在《解读合作型学校》一文中研究指出合作型学校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大卫·约翰逊和罗杰·约翰逊经过近40年的研究提出的一种新办学理念,在西方,尤其在美国的中小学有着广泛的实践基础。这对我国中小学在教学与管理中倡导合作精神、深化教育改革不无启迪。本文仅就合作型学校的由来、基本特点和领导步骤作一简要的介绍、评析。(本文来源于《外国中小学教育》期刊2003年04期)
合作型学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态资源与社会机会的稀缺引发的社会竞争已蔓延至教育领域,使得学校中的成员由于过度竞争产生了一连串的不良后果,这无疑将对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合作氛围是急需建设的校园文化氛围,合作型学校是对传统学校组织、教学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彻底挑战,展现的是以团队为基础的高绩效组织。要将合作型学校的理念付诸实践,教育领导者必须肩负起多重领导角色才能顺利完成构建合作型学校的五步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合作型学校论文参考文献
[1].赵燕.Z理论对建立合作型学校的启示[J].河南农业.2013
[2].金惠.过度竞争与合作型学校的领导[J].教育导刊.2013
[3].王洪花.走向合作型学校——天津市第四中学创建高中特色学校的探索[J].人民教育.2012
[4].刘福泉.“合作型学校”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
[5].张功超.创建合作型学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8
[6]..合作型学校——上海市育人中学[J].新课程(综合版).2008
[7].王晓燕,汪明.关于“公、私合作型学校”治理模式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7
[8].刘国艳.学校变革中的若干问题与合作型学校的构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9].陈燕.创建合作型学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10].唐宗清.解读合作型学校[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