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外汇干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汇率,外汇,外汇储备,模型,中央银行,风险,马来西亚。
外汇干预论文文献综述
吕晓龙[1](2019)在《外汇干预、汇率预期与股价联动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外汇市场与股票市场在一国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5年81 1汇改,2016年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SDR货币篮子,2018年3月中美贸易战的出现,伴随着不断进行的汇率改革以及破朔迷离的国际宏观形势,政府的外汇干预一直充斥在外汇市场的运行中。过去很多学者对于外汇市场以及股市市场的研究都是以发达国家为背景,然而以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为基准所得到的策略研究并不一定适合与我国的外汇市场以及股票市场,考虑到我国外汇市场的实际情况,即我国央行长期进行常态化政府外汇干预行为,其会对经济发展汇率预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因此将外汇干预纳入到整个理论体系中来能够使得研究更加贴合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国家之间的贸易流动更加的复杂,且国际市场上热钱众多,汇率预期正是导致国际热钱流动的主要原因,预期发生了相应的变动导致汇率变动进而影响到投资者行为从而对股市造成了影响,从外汇预期角度分析外汇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关系更具有现实意义。于此同时,我国股票市场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与沪港通、深港通的创立,科创板块的推行,正是我国股票市场不断发展的体现。因此研究外汇干预、汇率预期与股价叁者之间的联动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传导途径对于稳定我国的资本市场,维护经济的平稳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理论方面采用了外汇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叁种经典理论并结合我国的外汇干预的历程,外汇预期以及股市的走势进行分析。然后建立VAR-GEARCH-BEKK模型,将整个数据区间分为叁个阶段,分别为汇改前、81 1汇改至中美贸易战以及中美贸易战后,对不同经济环境之下的叁者之间的均值溢出效应以及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证明在均值溢出效应方面外汇干预指标与股价之间一直存在着正向均值溢出效应,在811汇改之前以及中美贸易战后汇率预期对股市存在均值溢出效应,汇率预期与外汇干预行为之间会根据不同的宏观经济环境产生不同的均值溢出效应。在波动溢出效应方面,在中美贸易战之前汇率预期变动传导至外汇干预,外汇干预传导至股价的波动溢出效应一直都存在。贸易战之后叁者之间不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之后本文通过构建外汇干预、汇率预期、股价、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利率、货币供应量以及贸易顺差七个变量的VECM模型对叁者之间的传导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外汇干预、汇率预期与股市分别对自身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叁者的变动都会对自身将来几期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同时在长期内外汇干预分别对汇率预期以及股市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即央行在外汇市场上投入基础货币,购买外汇的行为会导致利好的汇率预期以及股价的上涨,反之导致下跌。而汇率预期在长期内对股市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利好的汇率预期将会导致股价的下跌。在短期内汇率预期、股价以及短期国际资本流动都会对外汇干预产生负相关关系,货币供应量对外汇干预产生正相关关系。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与贸易顺差对汇率预期产生负相关关系,同时货币供应量对股市产生正相关关系。通过方差分解可知受外汇干预行为影响较大的有汇率预期以及短期国际流动资本,汇率预期对外汇干预行为以及国际贸易顺差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外汇干预、汇率预期与货币供应量很大程度上受到股市的影响。最后根据上述的实证结果提出了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资本市场开放改革的有序进行同时引导投资者形成合理的心理预期同时加强对与汇率预期的管理,国家需要加强对于短期国际流动资本的监控,建立更加完善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外汇干预,完善股票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监管的同时进行适度干预等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5-01)
吴成颂,陆雨晴,王超[2](2019)在《汇率波动加剧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吗?——基于央行外汇干预的调节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急跌急涨的轮回,金融体系脆弱性问题层出不穷。运用2007—2017年间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季度数据,借助CoVaR法测算出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实证检验汇率波动是否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汇率波动与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正相关关系,即意味着汇率波动能够加剧我国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其中这一规律在国有银行样本组中尤为显着。进一步研究显示:央行实际干预和汇率沟通均能抑制汇率波动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正向作用,相对于非国有银行,央行外汇干预在国有银行样本组中削弱效果更佳;另外,无论是在全样本还是在分样本组中,汇率沟通的效果明显优于实际干预手段。表明央行在执行实际干预的同时,更应注重与市场的双向沟通,恰当运用汇率沟通工具,以维持银行体系的稳定。(本文来源于《投资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刘兴华,付瑞华,胡芳[3](2018)在《马来西亚的管理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外汇干预与改革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2005年,马来西亚实行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汇改",摒弃因应危机特殊举措的钉住汇率制,转而实施小型经济体"偏好"的管理浮动汇率制,此次"汇改",旨在增强林吉特的汇率弹性,强化货币当局对林吉特的动态管理,提高马来西亚的货币政策独立性。作为开放经济的一个重要变量,汇率受到经济、政治、市场预期及美联储调息、国际油价变化等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近年来,林吉特呈现出"升值—贬值—震荡—再升值"的周期波动特征,东南亚的"美元本位"使马来西亚汇率安排中美元仍贵为货币篮子的第一大权重货币。对于目标区间的汇率变化,马来西亚货币当局持"善意的忽视"态度,让林吉特汇价体现市场需求变化。对于突破干预边界的汇率走势,货币当局则相机抉择,采用外汇储备、资本限制、利率调整等直接或间接方式进行干预。在未来,马来西亚将渐进放松资本限制,资本防火墙的消除迫使马来西亚汇率制度面临重新选择,调整货币篮子、扩大波动区间、完善救援机制、深化储备库建设或将是马来西亚汇率制度改革的新方向。(本文来源于《南亚东南亚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司登奎,李小林,江春[4](2018)在《央行外汇干预、投资者情绪与汇率变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开放经济框架构建了包含央行外汇干预、投资者情绪与汇率变动的内生动态系统,从理论层面阐述了叁者传导的微观机制。理论分析表明,央行外汇干预、投资者情绪与汇率变动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内生联动效应。为刻画这一效应,本文选取TVP-SV-BVAR模型分别从全局性及多重情景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央行外汇干预能够在短期内起到稳定人民币汇率的作用,但在长期会加剧汇率波动。同时,央行外汇干预短期内会加剧投资者情绪波动而使得干预效果减弱,但在长期投资者情绪对汇率的影响不明显。鉴于央行外汇干预对汇率稳定的有效性逐渐下降,且投资者情绪对汇率的冲击易受非预期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如何在审慎、适当的外汇干预中保持投资者情绪稳定,进而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区间内波动应成为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来源于《统计研究》期刊2018年11期)
盖静[5](2018)在《货币政策冲击、外汇干预与汇率波动动态关系——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施加短期约束的结构VAR方法分析了货币政策冲击、央行外汇干预与汇率波动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冲击对外汇干预的解释能力较强,有必要将二者置入同一框架下考虑;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和央行外汇干预对人民币汇率波动解释能力最强;国内货币政策对汇率影响不大,货币政策可以更加关注国内目标。(本文来源于《上海金融》期刊2018年11期)
黄晖雅[6](2018)在《抵补利率平价视角下“8·11”汇改后中国央行外汇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报价方式改革后,市场传言中国人民银行干预了人民币汇率。为了对这一情况进行验证,本文对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中美之间的利率与汇率数据进行处理后发现: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中国CNY市场的利差和汇差组合与中国资本流动的实际方向不符,表明中国政府在这一段时间进行了直接干预。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外汇市场数量信号与价格信号一致,说明该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对中国外汇市场的干预在不断减少。(本文来源于《财富生活》期刊2018年16期)
谢非,刘婷婷[7](2018)在《我国央行外汇干预行为特征研究——基于ADL-ARCH/GARCH模型的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增加了我国对外贸易活动以及外汇储备和汇率异常波动的不确定性。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相对均衡,央行对外汇储备和汇率进行了适时的干预。基于外汇操作中的冲销干预与非冲销干预理论,选取我国1996年1月至2017年7月外汇干预数据,结合运用ADL模型和ARCH及GARCH模型对我国央行外汇干预行为特征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央行外汇干预的目标是"逆风向性干预"和"熨平汇率波动",其干预行为具有长期性、持续性和非对称性的特点。最后,根据长期持续性的特点,提出了外汇干预与长期货币政策相配合等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张伊丽[8](2018)在《日本官方外汇干预效益的实证研究——基于长期外汇储备的变化及收益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尼克松冲击"后,为抑制日元升值,日本官方长期进行外汇干预。"特别会计账户"中的外汇资金是较为合理的外汇干预资金的代理变量,根据该代理变量估算得出日本1971年8月至1991年3月的外汇干预月度数据,进而分析1971年8月至2017年3月日本的外汇干预行为及其效益与风险。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日本的外汇干预行为在稳定汇率的同时,也产生了较好的投资收益,尤其是外汇干预的账面收益和外汇储备的投资运营收益非常显着,这证明日本官方的外汇干预是成功的。为更好地规避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日本今后应适当减少对美国国债的投资,提高对标准普尔500指数等其他金融商品的投资比例。(本文来源于《现代日本经济》期刊2018年02期)
刘妍[9](2017)在《汇率预期、外汇干预对股票价格的非线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之间形成了愈发紧密的联系。而股票市场作为一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外汇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自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之后,人民币开始进入升值通道,除金融危机期间出现阶段性贬值预期外,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持续的升值预期中,直至2014年3月份这种升值预期才出现了反方向的扭转。同时,我国的股票市场也经历了轮番的升降波动。在2007年我国股票市场达到了历史以来的牛市,除了国内因素外也少不了外汇市场到资本市场价格的自我强化。而2015年6月份的股价暴跌,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汇率贬值以及贬值预期的下跌助力。但由于我国资本账户并没有完全对外开放,所以汇率变化通过QFII及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对股票价格产生的影响程度有限。同时,考虑到我国外汇市场长期存在的外汇干预行为,在分析中反而更应该注意的是为维持汇率稳定引导汇率预期变化的外汇干预行为对国内股票价格产生的影响。虽然央行表示未来将逐步退出外汇市场的常态化干预,但外汇干预作为维持汇率水平稳定,平衡内外经济的重要手段,无论是过去所带来的影响还是将来所发挥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本文的研究重点是从外汇干预角度出发,理清汇率预期、外汇干预与股票价格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不同程度,不同方向下汇率预期以及外汇干预对股票价格所产生影响的特征区别。而通对汇率预期、外汇干预以及股票价格的动态研究,不仅可以深入理解汇率与股价之间的传导机制,也为人民币汇率在不同状态下的汇率预期管理,外汇干预操作配合提供指导意见。对进一步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以及维持国内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汇率、外汇干预与股票价格作用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其次借鉴之前学者在研究中提出的投资者异质模型以及相关理论基础构建出理论分析框架。然后考虑到汇率预期以及外汇干预对股票价格的动态影响关系,利用STR平滑转移回归模型对2011年6月到2017年4月汇率预期、外汇干预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在确定STR模型线性以及非线性部分的基础上,对STR模型进行无附加非线性以及参数稳定性等检验。在通过相关检验后对估计结果做出分析。同时,本文还提出了采用在岸汇率偏离情况作为衡量外汇干预变化的指标,可以更贴近实际情况反映央行外汇干预的程度和方向的变化。最终本文的得到的研究结果为:当人民币汇率处于贬值预期中时,汇率预期对股票价格影响为负,其中大幅度的贬值预期反而要比小幅度的贬值预期对股票的影响程度小。当人民币处于升值预期时影响方向为正,且大幅度的升值预期要比小幅度的升值预期对股票的影响程度小。而外汇干预行为在剧烈的升值和贬值预期中会比在温和预期中对股票价格产生更强烈的影响,则说明一定程度的外汇干预行为会助推股市变动。同时,由于汇率预期变化的方向不同,导致央行采取不同方向的外汇干预行为,此时汇率预期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也会呈现不同特征,负向的外汇干预行为下汇率预期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程度要高于正向外汇干预时汇率预期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程度。由此总结出汇率预期及外汇干预在不同的经济金融背景下,会对股票价格产生不同影响。在我国资本账户不断开放以及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更需要结合多变的实际情况,强化汇率预期的管理,同时保持适度合理的外汇市场干预操作,以减少外汇市场的变化给国内资本市场带来的异常波动,这将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7-11-01)
邓黎桥,董亮[10](2017)在《中央银行外汇干预的国际经验——基于面板工具变量法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外汇干预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工具被各国央行广泛采用,在当前中国外汇干预存在争议的背景下,总结中央银行外汇干预国际经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哥伦比亚和新西兰两个代表性国家总结其外汇干预经验,然后基于面板工具变量法,对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干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央银行正向外汇干预对名义双边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均有减缓波动的作用,达到了稳定汇率的效果。从现阶段来看,当前外汇干预作为维护汇率稳定、调节内外平衡的政策权限,应该予以保留。我国中央银行要实现合理的干预行为,需要有恰当的干预时机、灵活的干预方式、与之协调的干预目标,以及配套的宏观经济政策和逐步完善的市场环境。(本文来源于《国际金融研究》期刊2017年07期)
外汇干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急跌急涨的轮回,金融体系脆弱性问题层出不穷。运用2007—2017年间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季度数据,借助CoVaR法测算出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实证检验汇率波动是否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汇率波动与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正相关关系,即意味着汇率波动能够加剧我国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其中这一规律在国有银行样本组中尤为显着。进一步研究显示:央行实际干预和汇率沟通均能抑制汇率波动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正向作用,相对于非国有银行,央行外汇干预在国有银行样本组中削弱效果更佳;另外,无论是在全样本还是在分样本组中,汇率沟通的效果明显优于实际干预手段。表明央行在执行实际干预的同时,更应注重与市场的双向沟通,恰当运用汇率沟通工具,以维持银行体系的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汇干预论文参考文献
[1].吕晓龙.外汇干预、汇率预期与股价联动关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9
[2].吴成颂,陆雨晴,王超.汇率波动加剧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吗?——基于央行外汇干预的调节效应分析[J].投资研究.2019
[3].刘兴华,付瑞华,胡芳.马来西亚的管理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外汇干预与改革模式[J].南亚东南亚研究.2018
[4].司登奎,李小林,江春.央行外汇干预、投资者情绪与汇率变动[J].统计研究.2018
[5].盖静.货币政策冲击、外汇干预与汇率波动动态关系——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检验[J].上海金融.2018
[6].黄晖雅.抵补利率平价视角下“8·11”汇改后中国央行外汇干预研究[J].财富生活.2018
[7].谢非,刘婷婷.我国央行外汇干预行为特征研究——基于ADL-ARCH/GARCH模型的实证检验[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
[8].张伊丽.日本官方外汇干预效益的实证研究——基于长期外汇储备的变化及收益角度[J].现代日本经济.2018
[9].刘妍.汇率预期、外汇干预对股票价格的非线性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7
[10].邓黎桥,董亮.中央银行外汇干预的国际经验——基于面板工具变量法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