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劳动力市场发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农地,市场,非农,劳动力,劳动力转移,地权。
劳动力市场发育论文文献综述
黄枫,孙世龙[1](2015)在《让市场配置农地资源:劳动力转移与农地使用权市场发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13年"千村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对农地使用权市场发育影响的最新特征。在广延边际上,男性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流转没有显着影响,女性劳动力每年增加1个月的非农就业会使农户农地租入倾向下降6%,租出倾向增加8%。在集约边际上,男性劳动力与女性劳动力无显着差异,非农就业降低了农地需求但未增加农地供给。进一步分析表明,农地使用权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已较完善,但其供求匹配功能有待于通过促进男性与女性劳动力同时转移来进一步开发。(本文来源于《管理世界》期刊2015年07期)
田传浩,李明坤[2](2014)在《土地市场发育对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基于浙、鄂、陕的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2011年浙江、湖北和陕西叁省"中国农村家庭土地经营状况调查"的第一手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土地市场契约稳定性与土地市场交易量两个维度对土地市场的发育程度进行全面衡量,并进一步分析土地市场发育及其质量差异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土地市场在地权稳定性等质量维度和土地市场交易量等数量维度对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决策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成熟的土地市场发育与稳定的市场租赁契约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非农流动。短期的土地租赁契约对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影响不显着,长期的土地租赁契约能够显着地促进劳动力的非农就业。从公共政策的角度而言,只有旨在促进农户签订长期租赁合同的政策才能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的非农流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流动,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本文来源于《农业技术经济》期刊2014年08期)
赵娟霞[3](2013)在《技术进步与近代天津劳动力要素市场的发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人才是科学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将机器与技术完美结合的关键实施者,近代早期的天津,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由于本国人力资源的缺乏,近代企业典型地表现出了对"洋技师"的依赖性。随着先进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的引进,政府开始积极进行人力资本的培育,近代天津企业也通过兴办实业学堂等方式,培育本企业的技术力量,使人力资源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3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Management(EEM 2013) Volume 29》期刊2013-11-15)
康清[4](2013)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育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解决“叁农”问题关键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极大的紧迫性。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不仅受到自身资源禀赋的限制,也依赖于自身的心理需求、城乡预期收入水平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其中土地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束缚作用也很明显,农地流转的顺利实施被认为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强大推力。本研究在分析总结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育概念与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对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分析框架与影响机理,通过对我国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成都市的实证分析,估算了研究区域的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并对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农地流转市场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力大小进行了研究,实证检验理论假说。本文的数据来源是对成都市四市四区六县52个村庄及相关政府部门的问卷调查与部门访谈。在理论与实证研究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1)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育建设主要包括市场运行规模、市场化程度、市场规范性、市场交易环境与市场产权与金融方面,各个部分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既相互牵制又相互促进。(2)通过对成都市实证研究发现,处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转型中期至转型后期发育阶段的村庄占46.15%,处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相对成熟期发育阶段的村庄占36.54%,这从侧面反映出成都市统筹城乡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趋势较好,但流转市场仍主要处于转型期。(3)随着农地土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的提高,劳动力转移的数量越多。(4)不同农地流转市场发育阶段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在转型期阶段,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内在因素对劳动力转移有较大的贡献作用,而在相对成熟期,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外部环境对劳动力转移的贡献作用相对较强。(5)随着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的不同,资源禀赋因素对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减弱。在影响劳动力转移一般影响因素中经济因素始终是对劳动力转移有重要的正向促进作用;表征资源禀赋因素的人均耕地面积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从转型期的正向影响走向相对成熟期的无影响。基于以上结果并结合处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征、当前人地矛盾尖锐的现实,本文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持续高效转移的政策建议: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供给与有偿使用形式,并且根据所处的不同阶段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展,提高流转市场化程度;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优化劳动力转移外部环境。(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陈建伟,杨龙见,王晓倩[5](2013)在《产业发展、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城乡工资性收入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省级面板数据,本文解释了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没有劳动力市场发育的产业发展,或没有产业发展的劳动力市场发育,都会扩大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只有当非农产业和劳动力市场发育到一定程度,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才会缩小。实证结果也表明,当前工资性收入差距已经进入缩小的通道。(本文来源于《劳动经济评论》期刊2013年00期)
赵娟霞[6](2012)在《近代天津劳动力要素市场的发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代天津工业的发展,诞生了北方第一代产业工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成长为现代技术工人。同时,近代科技人才队伍也逐步形成,职业化的经理阶层也开始初现端倪,筑成了天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快速通道。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近代天津企业也非常重视对员工的人力资本训练,以此来提升企业员工的技术和能力,保持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了天津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通。(本文来源于《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期刊2012-12-25)
王亚柯,罗楚亮[7](2012)在《经济转轨背景下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进程,中国劳动力市场开始形成并逐渐发育。总体而言,我国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渐增强,但同时,劳动力市场机制仍不够完善,日趋固化的市场分割严重损害了市场效率。近年来,政府日益重视劳动力市场规制,加强立法规范,以提高劳动保护的程度。(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金兵[8](2012)在《民国时期职业介绍事业与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一文中研究指出职业介绍组织所容纳的中介和交换活动,反映了劳动力市场所体现的基本特征。民国时期是近代中国职业介绍事业发展较快的时期,各种职业介绍组织的出现,推动了中国多层次多类型的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发育。而当时职业介绍事业的法制化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化进程。(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2年02期)
于挺[9](2011)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与构成要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劳动力市场是劳动要素交易的主要场所,也是生产要素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要素由计划配置开始向市场配置转变,劳动力市场也因此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表现为交易对象、需求主体、供给主体和市场经营主体等主要构成要素渐次出现并不断发育。劳动力市场中介作为市场的经营主体的形态与功能也不断完善,这是我国劳动力市场日渐成熟的重要标志。(本文来源于《商业时代》期刊2011年36期)
许恒周[10](2011)在《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分析——基于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模型估算结果表明:在表征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的四个变量中,工资自主决定程度对农地转出率影响最大,回归系数达到了0.528,即该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将会使农地转出率增长52.8%。就业流动自由度对农地转出率的影响也比较大,回归系数为0.423。就业市场服务体系完善程度对农地转出率的影响相对较小,回归系数为0.126。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管理》期刊2011年09期)
劳动力市场发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利用2011年浙江、湖北和陕西叁省"中国农村家庭土地经营状况调查"的第一手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土地市场契约稳定性与土地市场交易量两个维度对土地市场的发育程度进行全面衡量,并进一步分析土地市场发育及其质量差异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土地市场在地权稳定性等质量维度和土地市场交易量等数量维度对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决策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成熟的土地市场发育与稳定的市场租赁契约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非农流动。短期的土地租赁契约对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影响不显着,长期的土地租赁契约能够显着地促进劳动力的非农就业。从公共政策的角度而言,只有旨在促进农户签订长期租赁合同的政策才能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的非农流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流动,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劳动力市场发育论文参考文献
[1].黄枫,孙世龙.让市场配置农地资源:劳动力转移与农地使用权市场发育[J].管理世界.2015
[2].田传浩,李明坤.土地市场发育对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基于浙、鄂、陕的经验[J].农业技术经济.2014
[3].赵娟霞.技术进步与近代天津劳动力要素市场的发育[C].Proceedingsof2013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ducationandEducationManagement(EEM2013)Volume29.2013
[4].康清.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育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
[5].陈建伟,杨龙见,王晓倩.产业发展、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城乡工资性收入差异[J].劳动经济评论.2013
[6].赵娟霞.近代天津劳动力要素市场的发育[C].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2012
[7].王亚柯,罗楚亮.经济转轨背景下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
[8].金兵.民国时期职业介绍事业与劳动力市场的发育[J].广西社会科学.2012
[9].于挺.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与构成要素研究[J].商业时代.2011
[10].许恒周.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分析——基于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