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财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行为财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姬海华[1]2009年在《行为财务理论及其在公司投资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现代财务理论是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基础之上的。但它只能利用最优决策模型解释什么是最优决策,尚不能很好地通过描述性决策模型探讨投资者的实际决策过程。行为财务理论是在对有效市场假说的质疑和挑战中提出来的,它以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为基础,把人的行为模式建立在更加现实的基础上,研究人们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认知、感情、态度等心理特征,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市场非有效性。我国关于行为财务的研究起步较晚,已有的研究还大部分集中在关于行为财务理论的综述以及利用行为财务解释证券市场上的各种异象,缺乏把行为财务理论应用于公司投资决策的系统研究。本文在借鉴国内外行为财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行为财务理论体系,分析了行为财务理论与传统财务理论的区别。然后结合心理学、行为学等内容,着重分析了行为财务理论在公司投资中的应用,从而为我国公司投资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本文通过对行为财务理论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设计出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安排。首先介绍了传统财务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面临的问题,然后引出行为财务理论对有效市场假说的质疑,进而阐述了行为财务理论的心理学和期望理论两大理论基础和行为资产定价理论、行为投资组合理论等基本内容。最后,从过度自信、沉没成本和后悔等方面论述了行为财务理论在公司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在分析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理论解释、对企业投资作用的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相关对策建议;通过分析沉没成本的影响因素及其理性作用,给出了沉没成本效应的规避对策;在分析后悔心理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后悔对决策的影响,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后悔情绪的调节策略。

青福春[2]2008年在《行为财务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财务理论是过去也将是未来经济理论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马科维茨1952年发表的《证券组合选择》一文标志着现代财务理论的开端。此后,财务理论和财务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说,现代财务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的基础之上的。这些经典财务理论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技术,研究的模型与范式局限在“理性”的分析框架中,忽视了对人们实际决策行为的分析。随着证券市场上各种异常现象的出现,理论模型和实际的背离使得现代财务理论的理性分析范式陷入了尴尬境地。在此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行为财务研究悄然兴起,并开始动摇了CAPM和EMH的权威地位。行为财务的研究最初起源于西方国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传入我国。在这以后我国学者们所做的主要工作还停留在学习和引进西方已有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引进的系统性上、引进后吸收消化上还做的不够。如何更好地将国外已有的的研究理论与我国的实际情形结合起来,将行为财务理论应用于我国证券市场和公司财务实践活动中,是目前研究的薄弱环节,也是众多行为财务理论与实务研究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本文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系统梳理行为财务相关重要概念或范畴,明确界定行为财务的涵义及其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行为财务在我国证券市场和公司财务实践活动中的应用。本文以“文献回顾——理论基础——理论应用”为研究思路,采用规范研究为主、多学科融合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文章分为六个部分。具体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与内容结构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行为财务研究动态综述。主要对行为财务理论及应用研究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评述,为后面的分析奠定基础。第叁部分,行为财务基础理论。本部分探讨了行为财务基础理论问题,包括行为财务的涵义及其概念界定、行为财务与相关范畴的辨析以及行为财务的理论基础等问题。其中,关于行为财务的涵义及其概念界定,国内外财务理论界有不同的见解。本部分通过比较研究,对行为财务内涵及概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此外,对行为财务理论基础的探究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行为财务的理论基础界定为行为经济学和现代财务理论两个方面。第四部分,行为财务在证券市场中的应用。随着证券市场上各种异常现象的出现,传统财务理论已经体现出明显的局限性,如何将行为财务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证券市场异象解释,如何为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提供理论指导,这些已成为目前行为财务研究的当务之急。本部分重点探讨叁个问题:一是研究行为财务对若干异常现象的解释,二是研究基于行为财务理论的证券投资策略,叁是从行为财务角度看待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第五部分,行为财务在公司财务中的应用。近年来少数学者结合国外已有研究成果,创造性地将行为财务运用于我国公司财务实践活动中,提出了若干具有前瞻性的理论观点。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公司财务实践活动,对这些既有的理论观点进行系统梳理已是刻不容缓。本部分主要研究行为财务在公司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中的应用。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本部分对文章的研究结论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对未来行为财务研究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展望。本文的主要贡献和不足:(一)主要贡献:本文选题角度较新颖,研究内容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目前,行为财务理论研究尚不完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研究都有待深入。而且,我国证券市场也存在尚不能用传统财务理论解释的诸多异常现象,怎样用行为财务理论指导实践,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探讨行为财务基础理论,并将行为财务理论运用于我国证券市场和公司财务实践活动若干问题研究,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现实性。(二)不足之处:限于文献的检索能力,在行为财务理论研究的国际比较分析中,还不够全面,难免存在偏误;对行为财务基础理论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行为财务理论还不能解决证券市场和公司财务实践活动中存在的所有问题。行为财务理论及应用研究是一项复杂、内容丰富的工程,尽管笔者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研究中,但由于才疏学浅,加之时间有限,对行为财务基础理论及其在相关方面的应用只进行比较浅显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和加强。

储小东[3]2007年在《行为财务学及其在公司理财中的应用》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行为财务学的产生和发展对现代财务理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行为财务学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现代财务学以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然而,随着对资本市场运行和投资者行为认识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这两个基本假设一方面在现实中很难满足,一方面市场中也出现了一些现代财务理论所不能解释的市场异象。于是,行为财务学应运而生。本文以行为财务学及其在公司理财中应用作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外行为财务学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行为财务学在公司理财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为行为财务学的理论部分,阐述了行为财务学的产生、发展、理论基础、研究主题和主要的理论模型。通过本部分的介绍,建立了一个应用行为财务学分析问题的基本框架。第叁部分为行为财务理论在公司融资政策中的应用。主要是分析了现代财务学的融资政策概述,引出行为财务学的融资政策,并分析了我国融资政策中的权益融资偏好。第四部分为行为财务学在公司投资政策中的应用。主要阐述了公司内外部一些对公司投资政策的影响因素及一些相应措施建议和基于行为财务学的投资政策。第五部行为财务学在公司股利政策中的应用,本部分主要介绍和研究了行为财务学的相关股利政策,以及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非理性现状的特点及成因。最后概括了本文研究的结论及行为财务学的启示。

黄永波[4]2004年在《行为财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行为财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财务理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行为财务理论成为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传统财务理论以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然而,随着对资本市场运行和投资者行为认识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这两个基本假设一方面在现实中很难满足,一方面市场中也出现了标准财务理论所不能解释的市场异象。于是,行为财务理论应运而生。 本文把行为财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作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外行为财务理论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行为财务理论在证券市场、公司理财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为行为财务理论的综述,阐述了行为财务理论的起源、发展、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并对其研究特点和不足进行了评价,由此引申出其对我们的启示。通过本部分的介绍,建立了一个应用行为财务理论分析问题的基本框架。第叁部分为行为财务理论在证券市场中的应用研究。行为财务理论起源于对证券市场异象的解释,因此本部分首先应用其解释了市场中常见的异象,接下来指出了在行为财务理论的指导下投资者的行为、策略和理念,最后论述了行为财务理论对证券市场监管的借鉴意义。第四部分为行为财务理论在公司理财中的应用研究。公司财务活动主要是融资、投资和股利分配叁大政策,因此本部分主要介绍和研究了行为财务理论在公司这叁项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同时还专门针对公司的一些特殊的资本配置行为,研究了管理者非理性的影响。最后概括了行为财务理论应用于公司理财的几个基本结论。

黄嫦月[5]2014年在《基于行为财务的EVA估测方法研究》文中认为EVA是评价一定时期公司业绩的重要指标。传统的EVA估测方法着重于生产经营活动EVA的计量(即经营EVA),以“企业融资获得的资金全部投入到内部生产经营活动”和“资本市场有效且相对完善”为前提;然而,企业投融资环境的多样化、2007年企业新会计准则对利润表的调整及行为财务研究表明“管理者在EVA估测过程中存在非理性行为、资本市场并非有效”,使得经营EVA不能反映出公司整体业绩。因此,本文运用行为财务的最新理论成果研究EVA估测方法,放松假设条件的过程中考虑了非理性行为和资本市场并非有效且不完善的现实,扩展EVA的计量范围,提出更加符合现实和复杂投融资环境的EVA估测方法,对公司业绩评价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首先结合EVA的基本目的从计量模型和现实操作步骤两方面剖析了传统EVA估测方法的内含假设,运用行为财务的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分析了传统EVA估测方法的现实适用性;然后,扩展了EVA的计量范围,重点研究了EVA估测方法研究中的两大关键问题——EVA估测过程中资本成本的估测方法和融资EVA的计量方法;最后,整合各参数的估测方法提炼基于行为财务估测EVA的逻辑步骤,并进行案例应用。针对EVA估测过程中资本成本的估测方法,明确将资本成本划分为投资资本成本和融资资本成本并指出利用WACC估测投资资本成本的方法失效,基于BAPM提炼出“选择可比上市公司—构建修正的动量组合—剔除噪声交易者风险估测β权益—卸载财务杠杆,估测资产贝塔”的逻辑步骤;按照无风险资产的特性筛选并确定央行票据可作为我国现阶段的无风险资产,我国无风险报酬率为三个月期央行票据的到期收益率3.60%;运用历史性方法选取上证综指替代证券市场组合,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1993-2013年间市场组合的平均报酬率为9.69%,确定现阶段我国的市场风险溢价为6.09%。针对融资EVA的计量方法,揭示出融资EVA与融资NPV都属于融资效应,在资本市场并非有效的现实情况下应当选择与APV思想一致的分解综合路径计量融资EVA,给出了各种融资EVA的计量方法。整合形成了新的“基于行为财务的EVA估测方法”,进一步对分析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应用过程与结果认为,新方法不仅保留了传统方法对于经营业绩评价的功能,而且可以直观地了解各类经济活动对公司EVA的贡献,更加切合现实。

唐明[6]2007年在《基于行为财务学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股份制企业的快速成长,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股利政策作为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筹资决策、投资决策的逻辑延续,也是公司利润在再投资与回报投资者之间的一种权衡。在西方,早在1961年,Miller和Modigliani提出了着名的MM理论。在MM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一鸟在手”理论、税差理论、追随者效应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这些理论都是建立在理性、风险回避、效用函数最大化以及根据情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等假设之上的,是针对西方成熟资本市场所作研究得出的理论。由于中国上市公司在公司制度、市场环境、股利实务等方面较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存在较大差异,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相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是具有自身显着的特点,并且表现出更多的非理性特征。因此,主流财务理论用于解释现阶段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非理性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特点决定了行为财务学用于研究中国的股利政策大有用武之地。本文在对国内外现金股利政策研究进行回顾、梳理的基础上,运用行为财务理论对股利政策的研究成果以及主流财务学原理,以股利分配政策的非理性为线索,分析研究了市场中各决策主体行为非理性的产生、特征及其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相关监管制度设计、规范市场利益主体的行为、提高市场效率等政策建议。在研究角度上本文主要关注的是股利分配政策非理性产生的根源及其生成机理,同时还研究了股利政策非理性的规范与矫正。因此,本文既采用了具有微观基础的宏观方法,如对股利分配宏观政策和政府行为的研究;也采用了微观方法,如对股利分配过程中微观个体如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本文发现,无论是对信号传递效应的研究还是对代理成本的研究,在研究样本的选取上,大部分研究都是选取某一年的截面数据,很少有选取几年的截面数据,在中国这种非理性因素更浓重的股市条件下,简单用某一年的数据来验证现金股利的信号传递效应或代理成本理论显然缺乏说服力。因此,本文采用了1997年至2005年九年的截面数据,分年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从而找出上市公司在制定现金股利政策时的真正的影响因素。本文实证部分的作用首先在于验证主流财务理论关于现金股利影响因素的研究;其次,在于通过分年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检验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影响因素是否具有连续性、稳定性,从而得出现金股利政策的稳定的影响因素和不稳定的影响因素,进而检验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是否是理性的。本文认为投资者特点决定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不关心,并且由于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以及政府非理性行为的“隐性担保”叁者相互作用,导致上市公司在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时缺乏有效的外部制约,加上上市公司内部治理不够完善,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产生中国上市公司股利非理性现象。并根据所得的结论,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希望能对化解股利分配政策的非理性、规范市场参与主体行为、提高股票市场效率提供帮助。最后,本文认为从长远来看,“看不见的手”不断修正资本市场这个巨大的博弈场的游戏规则,从而完善制度上的缺陷,并淘汰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游戏者,也通过资本市场影响到经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市场参与者),并逐步改善资本市场的外部环境。随着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日益重视,随着政府监管的加强、资本市场的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也必将经历非理性向理性的转变,不合理向合理的发展。关于这一点,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或许可以为正在匆匆前行的中国资本市场提供一个历史的参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的美国市场应该就是我国资本市场的未来,今天美国学者对股利的研究对研究我国股利政策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今天的美国上市公司成熟的股利政策制定也应该是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制定的方向。

向锐[7]2006年在《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主要运用现代行为财务理论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在对“投资者行为”的认识有所突破和创新的基础上,探讨投资者心理因素、行为偏差以及投资者理性程度方面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并结合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实际行为,进行了富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旨在对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所存在的“有限理性”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规范投资者行为,并提高其投资绩效,从而促进中国证券市场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夯实中国资本市场和投资者行为的理论基础。全文共分七部分,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导论。首先从投资者行为与证券市场互动的角度提出了需要研究的问题,即投资者心理因素是否对投资者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并指出经典财务理论将投资者视为理性投资决策者的原因在于其忽视了心理因素对投资者决策行为的影响。其次,指出了本文的选题目的是结合心理学研究成果和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以拓展现有行为财务基础研究为出发点,把行为财务的研究成果运用于中国证券市场,重点探讨投资者的实际决策过程与市场运行过程,并为投资者决策实践过程提供理论支持。第叁,对目前的研究现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评述,指出他们在研究前提、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的差异性。第四,围绕心理因素与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的关系来说明论文的逻辑结构与内容安排。最后指出了本文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点。第二部分,投资者行为概述。该部分是全文分析的理论基础,首先对投资行为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从主体、信息、心理和行为等方面明确了投资行为特征。其次,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投资者的实际决策过程,提出了投资者行为的一般模式是投资者在受信息和当前事件的刺激下,经过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和行为过程来做出具体的决策行为与选择行为。第叁,指出了投资者在不确定性环境下投资决策风险偏好的非一致性,即投资者在面对获利时是风险规避的,

刘凤娟[8]2006年在《行为财务理论在公司理财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现代财务理论体系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基础上的,但随着实证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财务决策者的实践往往与现代财务理论模拟出的公司价值行为产生偏差,其前提假设也受到了质疑和挑战。可以说现代财务理论并非尽善尽美,它只能利用最优决策模型解释什么是最优决策,但尚不能很好地通过描述性决策模型探讨投资者的实际决策过程。为了更好地解释实践中的财务行为,行为财务随着实验经济学、经济心理学以及在这两者的基础上产生的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应运而生,它研究人们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认知、感情、态度等心理特征,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市场非有效性。 我国关于行为财务的研究起步较晚,已有的研究还大部分集中在关于行为财务理论的综述以及利用行为财务解释证券市场上的各种异象,缺乏把行为财务理论应用于公司理财中的研究。本文就是在借鉴国内外行为财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行为财务理论体系,并对其与传统财务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然后分别对比行为财务理论与传统财务理论关于公司融资政策、投资政策、股利分配政策这些公司理财内容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行为财务理论在公司理财中的应用,从而为我国公司提供一种针对公司决策者非完全理性和非有效市场的理财策略。 本文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第二部分是关于行为财务理论的系统介绍,包括传统财务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面临的问题、行为财务理论对有效市场假说的质疑、行为财务理论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其中其理论基础包括心理学基础和期望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行为资产定价理论、行为投资组合理论以及各种行为财务理论模型;第叁部分论述了行为财务理论在公司理财融资政策中的应用,包括传统财务理论关于融资政策理论体系的评述、行为财务理论关于融资政策的理论分析以及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权益融资偏好的行为分析;第四部分探讨了行为财务理论在公司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其内容也是首先分析了传统财务理论关于投资决策的理论及其局限性,然后利用行为财务理论对企业失误的投资决策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论述了行为财务理论在公司股利政策中的应用,包括对传统股利理论的评述、行为财务理论关于股利政策的理论,以及对我国上市公司股票股利偏好进行了行为分析;文章的第六部分是总结,包括本文的研究结论、创新之处、理论研究的启示以及未来的研究展望。

徐姚[9]2013年在《基于行为财务理论非理性行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企业价值作为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领域,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以“理性人”假设为前提,很少学者研究非理性因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对于我国的创业板市场来说,成立时间短、企业规模小、市场不成熟、法制不规范,不但存在非有效性,而且各个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对其上市企业价值的影响更为严重。运用行为财务理论知识以及传统财务理论原理探讨影响创业板上市企业价值的非理性因素,对促进我国创业板市场从投机市向长期市过渡,保持创业板市场健康、持续、有效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系统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非理性影响企业价值的研究问题,首先提出研究假设,并进一步设计了非理性因素的替代变量,然后以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2011年和2012年的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本文的主要结论:我国创业板市场上非理性现象普遍存在,创业板上市企业受到管理者和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因素影响,其企业价值存在被错误估计的现象;企业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与企业价值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会通过对企业的投资、融资、股利分配及并购等的错误决策损害企业价值;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与企业价值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我国的创业板市场是一个充满了噪声交易的市场,由于投资者专业知识水平和个体认知水平的有限,容易形成羊群效应,投资者关注短期获利多过长期的因素,等等,投资者的这些非理性因素引起股票价格的异常变动,导致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股价严重偏离企业价值。本文通过将行为财务理论融入到企业价值中来探讨非理性因素对创业板上市企业价值的影响,实现了传统财务理论与行为财务理论的有效结合,拓宽了企业价值的研究视角,为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价值的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最后,针对非理性因素对创业板上市企业价值的影响从投资者、管理者、第叁方等几个角度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以维持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卢太平, 宋根苗[10]2009年在《行为财务理论及其在公司股利政策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制定以及实施股利政策是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首先介绍行为财务理论的理论基础,然后基于行为财务理论视角诠释个体心理决策程序对股利政策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心理学和财务原理来优化企业决策行为,并提出规范我国公司股利政策的具体建议。

参考文献:

[1]. 行为财务理论及其在公司投资中的应用研究[D]. 姬海华. 湖南大学. 2009

[2]. 行为财务及应用研究[D]. 青福春. 西南财经大学. 2008

[3]. 行为财务学及其在公司理财中的应用[D]. 储小东. 南京理工大学. 2007

[4]. 行为财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 黄永波. 武汉大学. 2004

[5]. 基于行为财务的EVA估测方法研究[D]. 黄嫦月. 华南理工大学. 2014

[6]. 基于行为财务学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研究[D]. 唐明.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7].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研究[D]. 向锐. 西南财经大学. 2006

[8]. 行为财务理论在公司理财中的应用[D]. 刘凤娟. 山东大学. 2006

[9]. 基于行为财务理论非理性行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D]. 徐姚. 昆明理工大学. 2013

[10]. 行为财务理论及其在公司股利政策中的应用[J]. 卢太平, 宋根苗. 财会通讯. 2009

标签:;  ;  ;  ;  ;  ;  ;  ;  ;  ;  ;  

行为财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