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拉槽论文_冯娟萍,欧阳征健,周义军,包洪平,严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拗拉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峨眉,元古界,大巴山,玄武岩,碎屑岩,鄂尔多斯,扬子。

拗拉槽论文文献综述

冯娟萍,欧阳征健,周义军,包洪平,严婷[1](2018)在《鄂尔多斯地区中元古界“拗拉槽”的重新厘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非地震、地震、钻井和地层展布等资料,对鄂尔多斯地区中元古界"拗拉槽"重新进行厘定。研究表明,鄂尔多斯地区中元古界发育一系列北东向的"拗拉槽",自北西向南东依次为:宁蒙"拗拉槽"、甘陕"拗拉槽"、秦晋"拗拉槽"、秦豫"拗拉槽"。研究认为,鄂尔多斯地区中元古界处于拉张构造环境,发育一系列"拗拉槽"。(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徐克定[2](2017)在《下扬子的钱塘拗拉槽和加里东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下扬子南部,浙皖赣交界,南华纪至下古生代是一个由华南洋插入下扬子块的拗拉槽,江绍拼合带A型俯冲成前陆盆地。主要特征是新洋盆形成后的沉积层序类似冒地槽演化规律,同沉积断裂分块控制沉积构造演化,拗拉槽分初成、成熟两期,台包槽格局分台地、台缘、槽叁区,形成浅水、过渡、深水叁种沉积类型。槽区沉积厚度是台区近5倍。中晚奥陶世之交发生A型俯冲,形成同造山期前陆盆地层序,分复理石、磨拉石两期,形成平行俯冲带沉积格局,最后成典型的前陆分带,前陆凹陷沉积厚度达前陆楔的数百倍。拗拉槽到前陆盆地演化概括为二个阶段六期,(1)前造山拗拉槽阶段:①南华纪新海盆形成,陆源碎屑岩奠基;②震旦纪碳酸盐台地裂解,华南洋插入,形成初始拗拉槽;③寒武纪至中奥陶世,海平面快速上升,形成成熟拗拉槽;(2)同造山前陆盆地阶段:①晚奥陶世华夏块向下扬子块俯冲,形成复理石沉积;②早中志留世华夏下扬子靠接碰撞,形成磨拉石;③志留、泥盆纪之交发生加里东运动全区抬升,华南、扬子拼合成华南板块。(本文来源于《防治地灾 除险安居——浙江省地质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1-26)

姚军辉,罗志立,孙玮,王睿婧[3](2011)在《峨眉地幔柱与广旺—开江—梁平等拗拉槽形成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盆地普光大气田发现后,许多学者对其所在的沉积-构造位置有不同的称谓。从板块构造学和峨眉地裂运动的观点,建议统一称其为拗拉槽。在此认识的基础上,预测川西存在绵竹—中江拗拉槽,近期在川中发现的"蓬溪—武胜台凹"得到证实。扬子板块西北缘发育的鄂西、广旺—开江—梁平拗拉槽和绵竹—蓬溪—武胜拗拉槽群,系3种地质构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主控因素是峨眉地幔柱产生的地球动力学作用,在这些地区有优越的天然气勘探远景。(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11年01期)

丁道桂,邓模,朱文利[4](2010)在《大南盘江地区晚古生代拗拉槽盆地的改造变形》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体在广西,包括滇、黔、粤部分地带的大南盘江———右江地区晚古生代拗拉槽(D—P1)和后期台向斜坳陷(P2—T2)盆地,在印支—早燕山运动期间受到哀牢山-红河古特提斯洋碰撞关闭的影响,而发生改造变形。在马关-河江、雪峰山、云开大山3个基底拆离体推覆作用下,以六盘水-紫云-都安走滑断裂带作为构造变形转换带,分别在不同区域形成了由强及弱的逆冲-褶皱递进(衰减)的构造变形域,控制了海相油气的形成、聚集与分布。(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10年04期)

许强,陈洪德,赵俊兴,陈安清,苏中堂[5](2010)在《贺兰拗拉槽胡基台地区中奥陶统樱桃沟组深海重力流沉积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国际上深海沉积研究最新动态,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西侧胡基台地区中奥陶统樱桃沟组野外剖面。认为该地层块状内部无层理砂岩为砂质碎屑流沉积而不是前人认为的浊流沉积。研究区发育有垮塌沉积、颗粒流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浊流沉积等重力流沉积。该区樱桃沟组重力流沉积类型的总体分布特征是:下部发育钙屑浊流与大规模灰岩垮塌沉积,见砂质碎屑流沉积;中部主要发育陆源碎屑浊流沉积,但在其下部有较为发育的颗粒流沉积;上部发育陆源碎屑浊流沉积。其中垮塌沉积和颗粒流沉积作为对古构造的沉积响应,反映了樱桃沟期该地区的古构造地形为陡坡。(本文来源于《海相油气地质》期刊2010年02期)

李文厚,陈强,贾德生,张慧元[6](2008)在《贺兰拗拉槽早古生代盆地充填类型及充填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贺兰拗拉槽从中元古代末期抬升隆起,经过新元古代漫长的抬升剥蚀后于震口纪又开始沉降。早古生代大体经历了寒武纪—早奥陶世的板块裂解与地台及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形成和中晚奥陶世—志留纪洋壳俯冲与陆陆碰撞及地台隆起两大构造发展阶段。早寒武世时研究区发生了第二次海侵,但沉积厚度较小,在贺兰山下部苏峪口组含磷碎屑岩沉积,上部五道淌组的白云岩沉积,属于潮坪相。早寒武世苏峪口期,海水从西、南两个方向侵入本区,并沉积了含磷碎屑岩,以后逐渐过渡为碳酸盐岩。辛集期研究区为开阔海,并与秦祁海槽相连。早寒武世五道淌期随海侵的深入,海水进一步向东、向北扩展,沉积东界达定边-宁探1井一带,向北仍未超过石嘴山陶思沟一带,东、北仍为古陆剥蚀区。相对苏峪口期,西缘沉降幅度增大,沉积厚度增加,陆源物质减少。早中寒武统陶思沟期,海侵范围有所扩大,贺兰拗拉槽海域面积进一步扩大。研究区逐渐过渡为开阔海,并与秦祁海槽相通。中寒武统胡鲁斯台期,主要沉积了一套浅水-深水的碳酸盐,物源分别来自鄂尔多斯和研究区北部,河西走廊主要为一套香山群的深水碎屑岩建造,其物源来自北部的阿拉善古陆。中寒武世张夏期,海侵达到高潮,此时伊盟陆和吕梁陆的范围进一步缩小。海水由浑水沉积为主转为清水沉积为主,水体能量较高,发育大量的滩和准滩,成为张夏期所独有的特征。晚寒武世阿不切亥划开始海退,陆地面积增大。但贺兰拗拉槽的深水区仍深入在桌子山地区。中奥陶世马家沟划研究区的桌子山-青龙山为碳酸盐陆棚-斜坡相,是一套由灰色厚层泥质灰岩、含燧石结核及条带白云质灰岩到轻变质浅灰—灰绿色砂岩与板岩组成的韵律性互层的深水浊积岩。反应了水体变深。马家沟期贺兰拗拉槽进入了强烈的断裂沉陷,形成了巨厚的深水沉积。拗拉槽两侧沉积体系的发育具不对称性,东侧只有碳酸盐岩斜坡扇群发育,西侧和中部发育硅质碎屑浊积岩。晚奥陶世克里摩里期,岩性和生物群面貌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岩石颜色因水体加深循环不畅而呈灰黑色,纹层发育,黑色页岩开始出现,出现较深水的放射虫和笔石。晚奥陶世乌拉力克期由一套黑色页岩和纹层状灰岩组成,说明裂陷海盆是在封闭、静海盆地背景上形成的,其上才出现了多层砾屑灰岩。乌拉力克组的黑色页岩在垂向上自下而上逐渐减薄,并在中上部逐渐被砾屑灰岩、砂屑灰岩取代,说明拉张断陷的频度和强度逐渐加强。拉什伸组沉积阶段是晚奥陶世重力流沉积最发育的时期,浊积岩特征明显。拉什伸组之上是公乌素组,水体逐渐变浅。至晚奥陶世末期海水退出。贺兰拗拉槽自晚奥陶世进入强烈的沉陷以后,逐渐形成一个北北东向的长条形的深海槽,其内沉积了巨厚的深水沉积。从盆地的充填特征看,该拗拉槽的南段在中奥陶世已扩展成一个相当宽而深的海槽,北段仅仅是一个比较局限的半深海海域。(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8-09-22)

邸领军,谢广成[7](2008)在《对贺兰拗拉槽的质疑》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世纪70年代板块构造理论引入中国后,一些学者把拗拉槽(Aulacogen)一词赋予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贺兰山地区,并认为贺兰山、秦岭、北祁连中新元古代至早中寒武世为裂谷发育阶段,秦岭、北祁连、贺兰山构成了叁叉裂谷系。该论点很快被国内众多学者认同并引用。在一些文献和论着中,一些学者将拗拉槽的概念进一步引伸、发挥。由此,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关注。通过对国内外大量关于拗拉槽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对秦祁贺地区的构造形迹、地层及沉积特征的研究观察,以及对盆地中几条横穿所谓中、下元古界拗拉槽的地震和重、磁、电剖面的仔细核实,深感其证据不足,在沉积、构造上都与国内外定义的拗拉槽存在较大的差别。对此,就关系到大陆动力学、盆地动力学以及鄂尔多斯盆地发展、演化的这一重大地质问题提出了质疑。(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08年02期)

秦德余,吉让寿,高长林,周克刚[8](1987)在《秦岭-大巴拗拉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秦岭-大巴山沉积建造、构造变动及其演化特征的研究,认为它是一个在中国古地台解体的基础上,从震旦纪开始发育,直到叁迭纪消亡,具有明显的多旋回性和强烈的横向分带性的近东西向延伸的不对称的垒堑式拗拉槽。并较详细地叙述该拗拉槽的发育阶段及其演化特征,分析作用力的方向及其所形成的逆冲断裂系及花式构造。(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1987年02期)

拗拉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下扬子南部,浙皖赣交界,南华纪至下古生代是一个由华南洋插入下扬子块的拗拉槽,江绍拼合带A型俯冲成前陆盆地。主要特征是新洋盆形成后的沉积层序类似冒地槽演化规律,同沉积断裂分块控制沉积构造演化,拗拉槽分初成、成熟两期,台包槽格局分台地、台缘、槽叁区,形成浅水、过渡、深水叁种沉积类型。槽区沉积厚度是台区近5倍。中晚奥陶世之交发生A型俯冲,形成同造山期前陆盆地层序,分复理石、磨拉石两期,形成平行俯冲带沉积格局,最后成典型的前陆分带,前陆凹陷沉积厚度达前陆楔的数百倍。拗拉槽到前陆盆地演化概括为二个阶段六期,(1)前造山拗拉槽阶段:①南华纪新海盆形成,陆源碎屑岩奠基;②震旦纪碳酸盐台地裂解,华南洋插入,形成初始拗拉槽;③寒武纪至中奥陶世,海平面快速上升,形成成熟拗拉槽;(2)同造山前陆盆地阶段:①晚奥陶世华夏块向下扬子块俯冲,形成复理石沉积;②早中志留世华夏下扬子靠接碰撞,形成磨拉石;③志留、泥盆纪之交发生加里东运动全区抬升,华南、扬子拼合成华南板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拗拉槽论文参考文献

[1].冯娟萍,欧阳征健,周义军,包洪平,严婷.鄂尔多斯地区中元古界“拗拉槽”的重新厘定[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徐克定.下扬子的钱塘拗拉槽和加里东运动[C].防治地灾除险安居——浙江省地质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3].姚军辉,罗志立,孙玮,王睿婧.峨眉地幔柱与广旺—开江—梁平等拗拉槽形成关系[J].新疆石油地质.2011

[4].丁道桂,邓模,朱文利.大南盘江地区晚古生代拗拉槽盆地的改造变形[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

[5].许强,陈洪德,赵俊兴,陈安清,苏中堂.贺兰拗拉槽胡基台地区中奥陶统樱桃沟组深海重力流沉积特征[J].海相油气地质.2010

[6].李文厚,陈强,贾德生,张慧元.贺兰拗拉槽早古生代盆地充填类型及充填演化[C].第十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8

[7].邸领军,谢广成.对贺兰拗拉槽的质疑[J].岩性油气藏.2008

[8].秦德余,吉让寿,高长林,周克刚.秦岭-大巴拗拉槽[J].石油实验地质.1987

论文知识图

晚泥盆世桂西成锰沉积盆地构造位置图...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岩墙群和拗拉槽会理-东川拗拉槽重磁异常图会理-东川拗拉槽重磁异常图华北克拉通中部中元古代岩墙群和燕辽...川中地区预测长兴组礁滩分布

标签:;  ;  ;  ;  ;  ;  ;  

拗拉槽论文_冯娟萍,欧阳征健,周义军,包洪平,严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