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氟逸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氟化物,逸出,尿素,硫酸,砖坯,连铸,磷矿。
氟逸出论文文献综述
吴志颖,吴文远,孙树臣,边雪,涂赣峰[1](2010)在《抑制混合型稀土精矿焙烧过程中氟逸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气相色谱技术研究含混合稀土精矿焙烧过程中氟逸出的问题,分别对混合稀土精矿和加入一定量CaO-NaCl-CaCl2助剂的混合稀土精矿在400~750℃下焙烧30~120min的各个条件进行实验,测出不同条件下焙烧气体中的氟总量、逸出率、分解率以及焙烧产物的物相组成。结果表明:70%的环境湿度下,焙烧混合稀土精矿过程中氟的逸出率随焙烧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其中焙烧温度的影响较大,750℃下焙烧2h时可达29.952%;添加CaO-NaCl-CaCl2助剂不仅降低了混合稀土精矿的分解温度,使混合稀土精矿在700℃下焙烧2h的分解率在90%以上,更重要的是抑制了焙烧过程中氟的逸出,使氟的逸出率由19.296%下降为0.315%,相对抑制作用为98.37%。(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期刊2010年02期)
吴志颖,孙树臣,吴文远,边雪,涂赣峰[2](2008)在《氟碳铈矿焙烧过程中空气湿度对氟逸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氟碳铈矿在焙烧过程中空气湿度对氟逸出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不同条件下焙烧过程中气相中的氟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空气湿度的增加和焙烧温度的提高,气相中的氟含量大幅度提高,并证明了氟碳铈矿在焙烧过程中氟逸出的基本条件是水蒸气的存在,其脱氟机理是水蒸气与氟碳铈矿中的氟反应生成HF逸出。通过控制一定的条件,可以将氟碳铈矿中的氟完全脱出,并可以采用NaOH完全吸收利用。氟碳铈矿在焙烧过程中主要发生氟碳铈矿的分解反应、水蒸气与氟的反应和铈的氧化反应。(本文来源于《稀土》期刊2008年05期)
王谦,何生平,王平,黄青云,李玉刚[3](2007)在《连铸结晶器保护渣中氟逸出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验室感应炉上熔化连铸保护渣并抽取气体样,测试了气氛中的氟含量。在使用不同氟含景的保护渣条件下,在连铸机不同工位点提取冷却水样,测试了水中氟浓度。研究表明,含氟保护渣在熔化过程中有大量含氟的气体和粉尘放出。调查的 A2#铸机(渣含氟6.08%wt)足辊处二冷水含氟达到48.4 mg·L~1, B1#铸机(渣含氟8.45%wt)水样含氟达到79.7 mg·L~(-1),且水样呈酸性,二冷水中 F 浓度增幅为24.7~ 57.9 mg·L~(-1);而使用低氟保护渣的 A1#铸机足辊处二冷段落水中 F~-含量增幅较小,为1.2 mg·L~1,PH 值 =6.8~7.2,水样为中性。A 厂全部使用保护渣中 F≤3%wt 的低氟渣时,二冷水中 F~-浓度增幅小,排污水中 F 浓度约1.7~8.92 mg·L~(-1),符合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连铸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7-03-01)
王平[4](2006)在《连铸保护渣中氟逸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氟化物对于连铸保护渣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但连铸保护渣中氟的存在会导致环境污染,引起相关设备的腐蚀,氟化物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为了降低氟化物对环境的严重危害及影响,本课题特别地针对连铸二冷水的污染情况,对连铸车间现场的循环水以及铸机工作时的冷却水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取样分析,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了连铸现场用水的氟离子含量,并测试和了各水样的pH值。课题模拟连铸结晶器保护渣高温下被水冷却的情形,采用工业用渣和分析纯化学原料配制的实验渣,用单纯形法设计试验,初步研究连铸保护渣中氟的浸出规律,利用水淬溶液中氟离子浓度的等值线,分析保护渣中F、Li_2O、B_2O_3含量对保护渣水淬液中氟离子含量的影响趋势。并进一步用6因素5水平的正交回归设计实验,研究水样中氟离子浸出及各个组分对保护渣中氟化物在水中淬出的影响,为确定环保型保护渣配方及确定保护渣最佳氟含量奠定基础。试验还用含氟和无氟水样,对金属样片进行了浸泡腐蚀实验,通过腐蚀结果样的外观和失重对比,发现含氟水溶液对金属的腐蚀要比不含氟离子的水样严重。对连铸冷却水调查表明,连铸车间循环水中氟离子含量均超出国家规定工业外排水标准(≦10mg/L),且连铸车间使用的循环水没有降氟处理环节;使用低氟保护渣,二冷水中F-浓度增幅为1.2 mg/L,水样呈中性;使用高氟保护渣,二冷水中F-浓度增幅为24.3~57.9 mg/L,水样呈酸性。保护渣中氟含量越高,保护渣在水中的浸泡时间越长,渣中氟向水中的转移量就越多,水淬液中的氟离子含量与渣浸泡时间呈正比。通过实验室研究得知:Li_2O、B_2O_3、TiO_2、MnO、Na_2O对保护渣的粘度、熔化温度和水淬液中氟离子含量有一定影响;现场调查和实验室研究表明,控制保护渣中氟不超过3%wt,会减少保护渣氟在二冷水中的浸出,使排污水氟含量满足国家环境排放标准。论文的研究结果对环保型连铸保护渣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6-04-25)
侯翠红,张宝林,王光龙,蒋登高[5](2004)在《脲硫酸分解磷矿过程氟逸出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脲硫酸分解磷矿过程中酸解剂配比 (即尿素加入量 )、反应温度、磷矿粉细度、搅拌强度等对磷矿转化率和气相氟逸出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 ,酸解剂配比是影响氟逸出率的最主要因素 ,由于尿素的加入 ,可使氟逸出率降低 75 %以上(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04年01期)
侯翠红,王光龙,张宝林,蒋登高[6](2003)在《脲硫酸复肥新工艺减少氟逸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脲硫酸代替硫酸分解磷矿生产复合肥 ,研究了反应温度、磷矿粉细度、搅拌强度、酸解剂配比 (尿素与硫酸、水的摩尔比 )对磷矿转化率和气相氟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酸解剂配比是影响氟逸出率的最主要因素 ,由于尿素的加入使氟逸出率较传统酸解磷矿减少 75 %以上。在酸解剂配比 3.6∶1∶1、反应温度 85℃、搅拌强度 4 0 0r/min、磷矿粉细度 12 0~ 15 0目条件下 ,磷矿初期分解率可达 90 %以上 ,气相氟逸出率可降至 3%左右 ,固相氟含量未增加(本文来源于《化工环保》期刊2003年05期)
杨林军,张允湘,金一中[7](2002)在《砖坯烧制过程中氟逸出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杭嘉湖地区的2种典型制砖粘土及富石灰的紫红壤为原料,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和砖瓦厂现场测定研究了制砖中氟的逸出特性。结果表明:氟在粘土矿物发生脱羟基作用时开始逸出,温度约为600℃,主要逸出发生在约800℃至砖坯发生明显烧结时的范围内,砖瓦窑内存在可使氟逸出量减少的氟循环现象;制砖粘土性质及工艺对氟逸出存在较大影响,CaO含量高的粘土氟逸出量明显较少;添加适量钙基物料、烧结料及改进制砖工艺可抑制氟的逸出。(本文来源于《上海环境科学》期刊2002年02期)
唐盛伟,刘代俊,应建康,梁斌[8](2001)在《酸性磷铵料浆浓缩过程中氟逸出率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了酸性磷铵料浆在浓缩过程中氟的逸出率与中和度、含水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氟的逸出率随含水率和中和度的减小而增大。中和度低于 0 .4时 ,氟的逸出率较大 ,受中和度的影响较明显 ,而当中和度超过0 .6之后 ,受中和度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化肥工业》期刊2001年06期)
氟逸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氟碳铈矿在焙烧过程中空气湿度对氟逸出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不同条件下焙烧过程中气相中的氟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空气湿度的增加和焙烧温度的提高,气相中的氟含量大幅度提高,并证明了氟碳铈矿在焙烧过程中氟逸出的基本条件是水蒸气的存在,其脱氟机理是水蒸气与氟碳铈矿中的氟反应生成HF逸出。通过控制一定的条件,可以将氟碳铈矿中的氟完全脱出,并可以采用NaOH完全吸收利用。氟碳铈矿在焙烧过程中主要发生氟碳铈矿的分解反应、水蒸气与氟的反应和铈的氧化反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氟逸出论文参考文献
[1].吴志颖,吴文远,孙树臣,边雪,涂赣峰.抑制混合型稀土精矿焙烧过程中氟逸出的研究[J].稀有金属.2010
[2].吴志颖,孙树臣,吴文远,边雪,涂赣峰.氟碳铈矿焙烧过程中空气湿度对氟逸出的影响[J].稀土.2008
[3].王谦,何生平,王平,黄青云,李玉刚.连铸结晶器保护渣中氟逸出的调查[C].第八届全国连铸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
[4].王平.连铸保护渣中氟逸出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6
[5].侯翠红,张宝林,王光龙,蒋登高.脲硫酸分解磷矿过程氟逸出规律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
[6].侯翠红,王光龙,张宝林,蒋登高.脲硫酸复肥新工艺减少氟逸出的研究[J].化工环保.2003
[7].杨林军,张允湘,金一中.砖坯烧制过程中氟逸出特性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2
[8].唐盛伟,刘代俊,应建康,梁斌.酸性磷铵料浆浓缩过程中氟逸出率的测定[J].化肥工业.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