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动力学论文_邹玉静,庞峰,樊智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摩擦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学,摩擦,日方,节点,坐标,机器人,渐开线。

摩擦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邹玉静,庞峰,樊智敏[1](2019)在《渐开线斜齿轮传动摩擦动力学耦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考虑时变啮合刚度、轴承刚度以及摩擦力等对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基于载荷分担理论和动力学、弹流润滑理论,建立12自由度斜齿轮摩擦动力学模型。采用解耦方法求解该摩擦动力学模型,将动力学求解获得的动态轮齿作用力用于润滑分析中,而润滑分析获得的摩擦因数再次用于动力学分析计算中。通过实例研究了齿面摩擦学特性和动力学行为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考虑耦合效应后的斜齿轮动态响应与定摩擦因数下的动态响应相比有较大不同,且时变摩擦力对垂直于啮合线方向的动态响应影响尤为显着;动态载荷等对斜齿轮润滑特性影响较大,转速接近共振转速时,动态载荷作用下的油膜厚度、油膜承载比例、油膜温升和摩擦因数分布规律与幅值与稳态载荷相比差异明显。动态载荷对斜齿轮润滑特性以及时变滑动摩擦力对动态响应的影响不可忽略。(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朱焱,柳在鑫,廖鸿辉,张翠[2](2018)在《考虑摩擦动力学特性的TI环面蜗杆传动弹流润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考虑时变啮合刚度、传递误差和粗糙峰摩擦因数的影响,基于载荷分担理论和动力学理论建立了TI环面蜗杆传动副简易动力学模型,将摩擦动力学特性考虑到线接触弹流润滑理论(EHL)中,求解获得啮合周期内轮齿的啮合力与摩擦力变化趋势,绘制了不同参数下油膜压力和油膜厚度的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低速时,啮入端的轮齿啮合力和摩擦力均大于高速时的啮合力和摩擦力;螺旋角增大,啮入端和啮出端的轮齿啮合力都明显增大;轮齿摩擦力随转速变化较小。最大摩擦力值降低,可提高蜗轮副传动寿命;轮齿啮合刚度对油膜压力和油膜厚度的影响最大,轮齿啮合力和粗糙峰摩擦因数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8年09期)

谢方涛,崔璨,马辉,闻邦椿[3](2017)在《一种求解扭形带冠叶片干摩擦动力学响应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相邻叶冠之间的接触摩擦作用,并将旋转扭形带冠叶片简化为自由端带有集中质量点的悬臂梁,冠间接触采用带有迟滞弹簧的宏观滑移模型模拟,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和库伦摩擦定理,提出了一种求解考虑冠间摩擦接触的旋转扭形带冠叶片干摩擦动力学响应的方法,并采用有限元方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采用本文所提方法和有限元理论,分析了叶片安装角和扭角对带冠叶片干摩擦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安装角和扭角的增加,会削弱冠间接触表面的减振效果,但并不会对最优法向载荷产生影响;并且,相比于有限元方法,本文所提方法在保证求解精度的情况,具有较高的求解效率。本文研究结果能够为旋转扭形叶片冠间阻尼结构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10-20)

宋力喆,江志农[4](2017)在《基于摩擦动力学的柴油机拉缸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柴油发动机活塞、活塞环与缸套润滑油膜破坏会发生剧烈的干摩擦而使柴油机发生拉缸故障,进而引起严重后果。为此,研究了干摩擦状态下柴油机活塞轴向加速度信号的振荡特性,建立了柴油机拉缸故障下活塞与缸套间的摩擦力模型,根据摩擦力的动态特性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活塞经过上、下止点时其加速度振动信号会发生剧烈波动,产生冲击信号;导致故障产生的原因为自激振动和摩擦力换向。研究结果为利用振动信号诊断拉缸故障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石油机械》期刊2017年05期)

赵磊,范梦然,赵新华,周海波,栾倩倩[5](2017)在《柔性并联机器人非线性摩擦动力学建模与速度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柔性并联机器人的高速、高精度控制,基于Hensens&Kostic理论,计入关节非线性摩擦力建立了Lagrange动力学误差模型,测试了补偿前后机器人的单点定位误差。基于机构最大速度和加速度约束条件,分析了S型和常用T型2种速度规划算法下机器人的位置误差和速度性能。仿真结果表明:T型速度规划位置和速度跟踪最大误差为78.1μm和11.4 mm/s,而S型速度规划分别是37.8μm和3.72 mm/s,且2个终止点定位误差仅为8.1μm和8.9μm;速度性能方面,S型速度峰值误差变化最大仅为1.74 mm/s,远小于T型速度规划的6.88 mm/s。可见,在高速下S型速度规划算法保证了较高的位置跟踪精度尤其是定位精度,速度尖峰突变小且整体曲线相对平缓,大幅提高了速度跟踪精度和运动平稳性,更易于实现机器人高速、高精度平稳控制。实验测试了机器人连续运动下定点位置误差,仿真所得位置误差小于实测数据,存在100μm左右的误差,但所得结论一致,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孙德巍,朱挺,刘铖,胡海岩[6](2016)在《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方法描述的薄膜空间结构接触与摩擦动力学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薄膜结构展开运动过程中的接触与摩擦动力学算法问题。薄膜结构具有重量轻、折迭体积小等优点,是构建大型可展开空间结构的最佳选择。空间结构发射前处于折迭状态,入轨后展开过程中将经历大范围转动与大弹性变形的耦合运动,并且薄膜间还会发生接触与摩擦现象。预测该类薄膜结构的动力学展开特性十分困难,因为其仿真建模其过程中中涉及到复杂的接触与摩擦问题,包括接触方法的选择、接触检测、摩擦状态判断、接触力计算以及守恒时间积分策略的选择等。利用非线性有限元的绝对节点坐标方法(Absolute Nodal Coordinate Formulation),对薄膜空间结构柔性多体系统进行建模,可以精确描述其大变形与大转动的耦合特性。接触检测(Contact Detection)包括全局检测和局部检测,在全局检测中,基于单元建立包围盒层次结构,通过层次包围盒算法排除不可能发生接触的单元,在局部检测中,通过牛顿迭代得到单元间精确的碰撞信息。基于大滑移条件下的库仑摩擦定律(Coulomb Friction),利用回映算法(Return Mapping Algorithms)判断当前时间步长下的摩擦状态,基于增广拉格朗日方法(Augmented Lagrangian Methods)确定法向与切向接触力,并推导其对广义坐标的偏导数矩阵(Jacobi矩阵)。利用中点近似法则对系统动力学方程进行时间离散,采用Uzawa方法(乘子法)对系统动力学方程进行迭代求解,建立系统能量守恒的数值积分算法。最后,给出了几个数值算例以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分析了薄膜空间结构展开的动力学特性。(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可展开空间结构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10-23)

孙德巍,朱挺,刘铖,胡海岩[7](2016)在《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方法描述的软体机器人接触与摩擦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软体机器人运动过程中的接触与摩擦问题。软体机器人由于其特有的柔性结构,可在一定范围内大幅度改变自身形状和尺寸,在工业生产、勘探勘测、抢险救灾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软体机器人的运动过程中,其柔性结构将经历大弹性变形与大范围转动的耦合运动,并且还会涉及到复杂的接触与摩擦问题,包括接触检测、摩擦状态判断、接触力计算以及守恒时间积分策略的选择等。利用非线性有限元的绝对节点坐标方法(Absolute Nodal Coordinate Formulation),对软体机器人柔性多体系统进行建模,可以精确描述其大变形与大转动的耦合特性。接触检测(Contact Detection)包括全局检测和局部检测,在全局检测中,基于单元建立包围盒层次结构,通过层次包围盒算法排除不可能发生接触的单元,在局部检测中,通过牛顿迭代得到单元间精确的碰撞信息。基于大滑移条件下的库仑摩擦定律(Coulomb Friction),利用试验状态/返回映射算法(Trial State/Return Map Algorithms)判断当前时间步长下的摩擦状态,基于增广拉格朗日方法(Augmented Lagrangian Methods)确定法向与切向接触力,并推导其对广义坐标的偏导数矩阵(Jacobi矩阵)。利用中点近似法则对系统动力学方程进行时间离散,采用Uzawa方法(乘子法)对系统动力学方程进行迭代求解,建立系统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的数值积分算法。最后,给出了几个数值算例以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分析了软体机器人爬行的动力学特性。(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05-06)

许路,魏超,荆崇波,林硕[8](2016)在《车用球塞泵球塞副摩擦动力学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球塞泵由于体积小、功率密度高,且易于增大排量,故有较好的发展潜力。本文考虑了球活塞的油膜润滑和结构变形等作用,通过耦合摩擦润滑模型、动力学模型建立了球活塞摩擦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球活塞-外圈接触副、球活塞-缸体接触副两对点接触副的油膜压力和膜厚变化规律,获得了球活塞摩擦力和摩擦转矩,最后搭建试验台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球活塞-缸体副润滑状态呈现弹流润滑、流体动压润滑相互转变的规律。相同工作压力下,球塞泵摩擦转矩随转速增加呈线性上升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6年04期)

赵振,刘才山,鲁建东,王琪[9](2015)在《多体系统界面接触、碰撞和摩擦动力学的若干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体系统中物体界面间会出现接触、碰撞和摩擦等现象,伴随着系统约束数目的增加或减少。这些现象引起系统状态的不连续和非光滑,导致在寻找系统后续运动时遇到困难。物体间接触与碰撞问题作为动力学的分支,其研究不断获得深入,如含摩擦的多点碰撞与协调碰撞等复杂碰撞问题,点接触或纯滚动时约束方程与相应的接触动力学的一般性表述。另外,物体间摩擦性质在现代摩擦(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多体系统动力学暨第四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16)

毕琳[10](2015)在《基于摩擦动力学的圆柱滚子轴承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动力学仿真技术及有限元仿真技术等一系列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摩擦学研究的发展正在从传统的实验研究向虚拟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发展。轴承的摩擦磨损机理主要研究轴承内部两个相对运动零件表面之间的一系列变化,进而更好的研究导致轴承材料表面的摩擦磨损的原因,并探究在摩擦过程中轴承接触表面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希望最大程度地避免轴承内部零件之间不必要的磨损。本文以圆柱滚子轴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摩擦动力学仿真、有限元静力学分析以及温度场分析。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1、应用叁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建立圆柱滚子轴承的叁维几何模型,进行装配并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为后续的研究做好准备。2、运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对圆柱滚子轴承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得到滚子在公转一周时间内保持架角速度曲线图、滚动体与内圈摩擦力曲线图。并研究轴承在不同转速下,滚子与内圈摩擦力的变化趋势。3、采用软件ANSYS Workbench对简化的圆柱滚子轴承模型进行静力学仿真,得到滚子处于不同位置时滚子与内圈的接触应力云图,并解释该云图变化规律。将ADAMS中得到的内圈与滚子间的摩擦力、正压力导入到轴承的有限元模型中,得到基于动力学的滚子在不同位置的接触应力云图,并比较两种方法得到的滚子与内圈的接触应力。4、基于热网络法的分析方法建立圆柱滚子轴承热网络模型,计算得出轴承微观稳态分布时的各关键节点的最高温度值。用ANSYS Workbench软件热分析,对轴承整体温度场作模拟仿真,得出基于静力学的轴承宏观的稳态温度场分布情况以及基于动力学的轴承温度场宏观分布情况,并比较两种方法得到的温度场。(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期刊2015-06-13)

摩擦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综合考虑时变啮合刚度、传递误差和粗糙峰摩擦因数的影响,基于载荷分担理论和动力学理论建立了TI环面蜗杆传动副简易动力学模型,将摩擦动力学特性考虑到线接触弹流润滑理论(EHL)中,求解获得啮合周期内轮齿的啮合力与摩擦力变化趋势,绘制了不同参数下油膜压力和油膜厚度的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低速时,啮入端的轮齿啮合力和摩擦力均大于高速时的啮合力和摩擦力;螺旋角增大,啮入端和啮出端的轮齿啮合力都明显增大;轮齿摩擦力随转速变化较小。最大摩擦力值降低,可提高蜗轮副传动寿命;轮齿啮合刚度对油膜压力和油膜厚度的影响最大,轮齿啮合力和粗糙峰摩擦因数影响较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摩擦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邹玉静,庞峰,樊智敏.渐开线斜齿轮传动摩擦动力学耦合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9

[2].朱焱,柳在鑫,廖鸿辉,张翠.考虑摩擦动力学特性的TI环面蜗杆传动弹流润滑分析[J].机械传动.2018

[3].谢方涛,崔璨,马辉,闻邦椿.一种求解扭形带冠叶片干摩擦动力学响应方法[C].第十二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7

[4].宋力喆,江志农.基于摩擦动力学的柴油机拉缸仿真研究[J].石油机械.2017

[5].赵磊,范梦然,赵新华,周海波,栾倩倩.柔性并联机器人非线性摩擦动力学建模与速度规划[J].农业机械学报.2017

[6].孙德巍,朱挺,刘铖,胡海岩.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方法描述的薄膜空间结构接触与摩擦动力学算法研究[C].第二届可展开空间结构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

[7].孙德巍,朱挺,刘铖,胡海岩.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方法描述的软体机器人接触与摩擦动力学研究[C].第十届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

[8].许路,魏超,荆崇波,林硕.车用球塞泵球塞副摩擦动力学模型的研究[J].汽车工程.2016

[9].赵振,刘才山,鲁建东,王琪.多体系统界面接触、碰撞和摩擦动力学的若干问题研究?[C].第九届全国多体系统动力学暨第四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5

[10].毕琳.基于摩擦动力学的圆柱滚子轴承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基于滤波驱动机构模糊RBF神经网络摩擦...仿真模型结构图欠约束缸体摩擦动力学模型框图不同型线方案下启动期间的摩擦动车辆-轨道耦合摩擦动力学模型5 摩擦动力学仿真结果

标签:;  ;  ;  ;  ;  ;  ;  

摩擦动力学论文_邹玉静,庞峰,樊智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