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音乐文化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互联网+,传统民族音乐,传承模式
音乐文化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康康[1](2019)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校园传承模式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互联网迅猛发展背景下,文章通过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现状分析,探索构建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促成新时期特色专业人才;推动课程建设,开发具有民族音乐文化特色的课程;采用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与手段,包括建立虚拟仿真、混合学习一体化及立体化的教材、资源库,选取运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云课堂等多种信息化的手段教学,以期获得学生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良好效果;关注过程学习效果、在线动态测试及时评价的考核方式等校园传承模式,从而进一步推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10期)
刘芬[2](2019)在《基于鲁艺精神下的中国音乐文化模式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音乐文化模式能够通过结构形式展现出来,而鲁艺精神是此模式的核心内容,以鲁艺精神为核心的中国音乐文化模式结构,既包括了对于传统音乐的集成,同时也能够表现出具有现实意义的生活文化积淀。基于此,本文研究了鲁艺精神下的中国音乐文化模式结构,以此推动我国音乐文化走向全世界。(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15期)
宋延雷[3](2019)在《新型教学模式在高校器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于与地方音乐文化产业互动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音乐文化的发展日新月异,已经逐步从朝阳产业发展为支柱产业。而地方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之一,也应该以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为导向,对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改革,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音乐文化发展提供更充足的人才支持,为学生就业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本文来源于《齐鲁艺苑》期刊2019年02期)
李哲[4](2018)在《鲁艺精神下的中国音乐文化模式结构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音乐文化的模式是通过一定的结构展现出来的。鲁艺精神已经成为这个模式的核心,以此为核心的模式结构中包括了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它是具有现实生活传统意义的文化积淀;也包括对西方先进音乐文化的兼收并蓄,西方先进音乐文化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包括当代中国鲁艺文化的特征,即民族性、人文性、实践性、创新性。它们的融合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文化模式。(本文来源于《华夏文化论坛》期刊2018年02期)
徐熳[5](2018)在《赫哲族与那乃族音乐文化传承模式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赫哲族与那乃族本是同根生,却在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了跨国界民族,位于我国境内的成为赫哲,位于俄罗斯境内的则成为那乃族。这两个一母同胞的兄弟民族在跨国界以后的漫长过程中,逐渐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在音乐文化传承上,由于受到不同国家外在环境的影响,也不再完全相同,跨国界为他们的音乐文化增添了许多新的内涵。本文将从传承现状、传承形式、传承主题等方面对赫哲族与那乃族的音乐文化传承模式进行分析。本文采用了对比研究法,同时结合人类学、社会学知识,以发展的眼光尽力对两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模式作出科学分析。(本文来源于《音乐创作》期刊2018年12期)
王瑞[6](2018)在《“互联网+”时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模式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时代既给我国传统音乐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带来诸多方面的挑战。"互联网+"时代我国传统音乐模式体系大变,传播平台、传播方式、传播特点全新,应以创新观念和方法,构建民族音乐的发展模式。(本文来源于《黑河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张文敏[7](2018)在《民族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化出版范式与商业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音乐是一种文化资源,更是人类的文化遗产,对其保护和传承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当前,民族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出版存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不完善,数字出版与专业人才缺位;民族音乐版权意识不强,内容监管难度较大;传统出版机构的参与热情有限等问题。对此,应注重完善数字出版产业链,加强数字出版与专业人才管理;优化现有的数字音乐出版模式,增强传统出版机构的参与热情;强化对音乐版权的保护,增强监管力度;建设民族音乐数字出版平台。(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崔莹[8](2018)在《以音乐剧场(厅)为核心的音乐文化产业链发展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音乐产业化链条的发展思维看由音乐剧场(厅)的运营模式引起的一系列价值效应和连锁反应。音乐剧场(厅)是音乐创作、表演与音乐接受的重要平台,在音乐文化的传播链上具有重要作用。音乐剧场不仅承载着与音乐受众之间的沟通作用,同时它在音乐文化产业链条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有效的经营模式能够拉动整个文化产业链中的创作、表演、消费、出版以及管理人才的培养等各个环节。同时,以音乐剧场(厅)为核心的音乐文化产业链发展模式的市场化和专业化,能够引起一系列的价值效应,如在音乐消费领域、唱片出版业、音乐会或音乐节衍生物、带动音乐管理和音乐表演学生培养以及就业与产学研一体化等问题。(本文来源于《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赵兴元[9](2018)在《陇东南民间音乐文化旅游路径模式和发展战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借鉴"云南模式"、"西南模式"、"广西模式"、"贵州模式"等成功经验,建立健全陇东南民间音乐文化旅游路径模式。确立以民间音乐资源主导、项目带动、多行业融合、"走出去"等策略形成陇东南民间音乐文化旅游发展战略,这对发展合理开发民间音乐文化遗产和发展陇东南地区经济具有深远意义。(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8年08期)
徐美玲[10](2018)在《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等手段对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多元音乐文化进行研究。经过调查总结了现今我市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多元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模式中的应用可行性策略。(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8年01期)
音乐文化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的音乐文化模式能够通过结构形式展现出来,而鲁艺精神是此模式的核心内容,以鲁艺精神为核心的中国音乐文化模式结构,既包括了对于传统音乐的集成,同时也能够表现出具有现实意义的生活文化积淀。基于此,本文研究了鲁艺精神下的中国音乐文化模式结构,以此推动我国音乐文化走向全世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音乐文化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康康.“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校园传承模式构建[J].北方音乐.2019
[2].刘芬.基于鲁艺精神下的中国音乐文化模式结构研究[J].戏剧之家.2019
[3].宋延雷.新型教学模式在高校器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于与地方音乐文化产业互动视角[J].齐鲁艺苑.2019
[4].李哲.鲁艺精神下的中国音乐文化模式结构初探[J].华夏文化论坛.2018
[5].徐熳.赫哲族与那乃族音乐文化传承模式对比分析[J].音乐创作.2018
[6].王瑞.“互联网+”时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模式重构[J].黑河学院学报.2018
[7].张文敏.民族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化出版范式与商业模式[J].广西社会科学.2018
[8].崔莹.以音乐剧场(厅)为核心的音乐文化产业链发展模式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8
[9].赵兴元.陇东南民间音乐文化旅游路径模式和发展战略研究[J].黄河之声.2018
[10].徐美玲.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分析[J].北方音乐.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