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潴留论文-苏维维,范丽,夏艺,刘士远,肖湘生

空气潴留论文-苏维维,范丽,夏艺,刘士远,肖湘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空气潴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吸烟,气道,肺气肿

空气潴留论文文献综述

苏维维,范丽,夏艺,刘士远,肖湘生[1](2018)在《吸烟者双呼吸相MDCT扫描气道径线与肺气肿及空气潴留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定量分析无症状吸烟人群在MDCT扫描下的肺部气道径线、肺气肿指数(EI)及空气潴留(AT)指标,探讨气道径线与EI及AT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32例无症状吸烟者作为吸烟组,10例不吸烟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MDCT吸气末及呼气末双气相扫描。测量并计算第1~3级气道管腔面积的呼吸比值(LA-E/I)、EI、平均肺密度呼吸比值(E/IMLD)及呼吸相对容积改变(RVC)。比较左肺、右肺及全肺各参数值在吸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分析各级气道LA-E/I值与EI、AT指标相关性。结果左肺、右肺及全肺的LA-E/I、EI、E/IMLD及RVC值在吸烟组和对照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吸烟组1~3级气道LAE/I以及RVC值减小,E/IMLD值增大。吸烟组1~3级气道LA-E/I值与E/IMLD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26,0.669,0.540;与RVC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60,0.557,0.542。正常对照组仅有2级气道的LAE/I值与E/I MLD、RVC呈正相关(r=0.708,0.741)。两组人群气道LA值与EI值均不存在相关性。结论MDCT呼吸双相扫描能有效评价吸烟者气道及肺实质的改变,且吸烟者肺部AT指标较肺气肿指标对气道变化更敏感。(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S.M.Lee,J.B.Seo,H.J.Hwang,N.Kim,S.Y.Oh[2](2017)在《双能CT评估COPD病人局限性肺气肿、空气潴留与氙气通气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比较氙气吸入(WI)与呼出(WO)的CT吸气与呼气相之间动态通气变化时肺实质CT值变化。方法前瞻性纳入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行WI与WO(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S.M.Lee,J.B.Seo,S.M.Lee,N.Kim,S.Y.Oh[3](2016)在《应用配准CT定量分析COPD病人空气潴留最佳的减影阈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配准CT定量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空气潴留的最佳阈值及与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05年6月—2010年10月共174例病例。行吸气和呼气CT扫描,然后采用自带软件行非刚性配准。采用可变阈值计算呼吸气CT之间每个体素减影值、空气潴留(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赵飞,高峰,王铭梁,张晓锦[4](2015)在《无症状受试者呼气相空气潴留与年龄及吸烟的相关性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无症状受试者呼气相空气潴留(air trapping,AT)分布情况,初步分析AT与年龄及吸烟的关系。方法对64例无肺部疾病、呼吸道病史且无呼吸道症状的受试者行肺部呼气相CT扫描,对CT图像上的AT进行定量,分析AT与年龄及吸烟的关系。结果 64例中AT的总发生率为46.88%(30/64),在不同年龄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发生率要高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烟龄>30年者与≤30年者相比,AT的发生率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受试者AT发生率为46.88%,且与年龄关系不大,但与吸烟密切相关,烟龄>30年者更容易出现AT。(本文来源于《空军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O.M.Mets,M.J.Willemink,F.P.L.de,Kort,C.P.Mol,T.Leiner[5](2012)在《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迭代重建对肺气肿、空气潴留、气道大小进行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与滤波反投影(FBP)相比较,确定CT的迭代重建(IR)对肺气肿、空气潴留、气道管腔大小测量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FBP和IR对75例病人[男37例,女38例,平均年龄(64.0±5.7)岁]吸气相和呼气相的胸部CT进行重建。应用几种常用的量化方法对CT影像中肺气肿、空气潴留及段支气管的大小进行定量分析。用一致性相关系数(Pc)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两种算法对以上分析进行比较。结果当IR与FBP进行比较时,只有参数E/I-ratioMLD作为衡量标准时,CT影像中的空气潴留及气道大小的测量没有表现出显着差异,而其余所有CT影像中肺气肿及其他CT影像中的空气潴留的测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IR算法显着影响定量CT对肺气肿和空气潴留的测量。然而,参数E/IratioMLD作为衡量CT影像中空气潴留以及气道测量的标准时,不受此重建方法的影响。肺部的定量CT需要注意CT检查序列的选择,特别是使用迭代重建时。(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2年06期)

M.Loeve,M.de,Bruijne,I.C.J.Hartmann,M.van,Straten,W.C.J.Hop[6](2012)在《3层呼气相CT:不足以评估囊性纤维化病人的空气潴留?》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现有的评分系统和一个新的量化评分系统评估CT层数对囊性纤维化(CF)病人空气潴留(TA)的评价作用,并通过横向和纵向研究,比较CT和肺功能测试(PFT)对TA的评估作用。材料与方法本次初步研究获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20例受试病人,年龄6~20岁(女12例,男(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2年03期)

张岩,张伟,尚云晓,张楠楠[7](2010)在《儿童哮喘肺HRCT空气潴留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儿童哮喘患者呼气末HRCT空气潴留的表现;明确空气潴留的面积与肺功能阻塞性指标如FEV1、FEF25%~75%等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1名哮喘儿童行呼气末HRCT扫描,并于同一天或第2天做肺功能检查。在HRCT上分别于上、中、下肺野选取2个可清晰显示空气潴留的层面。用一张规格为2mm×2mm的透明方格纸对空气潴留的面积进行评估。根据空气潴留面积占全肺面积的比例,将其分为3级:Ⅰ级<5%,Ⅱ级5%~25%,Ⅲ级>25%。然后将空气潴留的级别与肺功能的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哮喘儿童肺呼气末HRCT空气潴留出现率为90.5%(19/21);②下叶是空气潴留最好发的部位,占100%(19/19);③空气潴留级别与肺功能阻塞性指标FEV1、FEF25%~75%、FEF50%显着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65,P<0.01;r=-0.499,P<0.05;r=-0.521,P<0.05)。④肺功能正常的哮喘儿童肺HRCT空气潴留出现率为87.5%(14/16)。肺功能正常的哮喘儿童在肺HRCT可观察到明显的空气潴留征,其空气潴留级别可达到Ⅱ、Ⅲ级。结论:肺呼气末HRCT空气潴留可直观显示气道病变的不均匀分布及病变的严重程度;空气潴留征比肺功能异常改变出现早,其敏感性明显高于肺功能检查,可用于评价肺功能正常的哮喘儿童的小气道病变。(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0年03期)

耿昶,赵宝英,白波,李沁彤,康鹏[8](2008)在《呼气相肺CT扫描空气潴留的价值与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呼气相CT扫描作为肺功能成像的一种手段和吸气相CT扫描的补充,不仅提供了肺组织的病理解剖学信息,也提供了肺组织局部病理生理学信息。国内外许多学者利用呼气相扫描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探讨呼气相扫描时肺部的形(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08年09期)

张岩[9](2008)在《儿童哮喘肺HRCT空气潴留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儿童哮喘患者呼气末HRCT空气潴留的表现;并进一步明确空气潴留的面积与肺功能阻塞性指标如FEV1、FEF_(25-75%)等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哮喘儿童共21名行呼气末HRCT扫描,并于同一天或第二天做肺功能检查。在HRCT上分别于上、中、下肺野(以隆突和右膈顶为界)选取二个可清晰显示空气潴留的层面。用一张规格为2mm×2mm的透明方格纸对空气潴留的面积进行评估。根据空气潴留面积占全肺面积的比例,将其分为3级:Ⅰ级<5%,Ⅱ级5%~25%,Ⅲ级>25%。然后将空气潴留的级别与肺功能的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1、哮喘儿童肺呼气末HRCT空气潴留出现率为90.5%(19/21);2、下叶是空气潴留最好发的部位,占100%(19/19):3、空气潴留的分级与肺功能指标FEV1、FEF_(25-75%)、FEF_(50%)显着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65,P<0.01;r=-0.499,P<0.05;r=-0.521,P<0.05)。4、本资料还显示,大部分研究对象的肺功能正常,即FEV1>80%且FEF_(25-75%)>70%,肺功能正常者的比例为76%(16/21)。肺功能正常的哮喘儿童肺HRCT空气潴留出现率为87.5%(14/16)。肺功能正常的哮喘儿童肺HRCT上可观察到明显的空气潴留征,即使空气潴留级别达到Ⅱ、Ⅲ级者,肺功能也可显示正常。结论肺呼气末HRCT空气潴留可直观显示气道病变的不均匀分布及病变的严重程度;空气潴留征比肺功能异常改变出现早,其敏感性明显高于肺功能检查,可用于评价肺功能正常的哮喘儿童的气道病变。肺呼气末HRCT空气潴留可用于评价哮喘儿童的小气道功能,是诊断和评估哮喘的有用工具。(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08-03-01)

金利芳,缪竞陶,李征宇,解学乾,戴晓敏[10](2007)在《多层螺旋CT体素指数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空气潴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肺部多层螺旋CT(MSCT)体素指数(VI)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空气潴留定性、定量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43例拟行胸部HRCT受检者行MSCT-DPVI,检查后1周内行肺功能测试。图像经后处理,分别设定呼吸双相的阈值,得到相应VI。各VI与PFT指标FEV1(%)、FEV1/FVC作统计学相关性分析,并通过ROC曲线找出界值。结果所有VI与FEV1/FVC和FEV1(%)均具显着相关性(P<0.01)。与FEV1/FVC相关性最大的是呼气相VI-810(r=-0.606,P<0.01),其诊断界值是40%。与FEV1(%)相关性最大的是呼气相VI-790(r=-0.661,P<0.01)。结论MSCT呼气相VI-810和呼气相VI-790可分别作为评估COPD空气潴留的定性指标和半定量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07年07期)

空气潴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摘要目的比较氙气吸入(WI)与呼出(WO)的CT吸气与呼气相之间动态通气变化时肺实质CT值变化。方法前瞻性纳入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行WI与WO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气潴留论文参考文献

[1].苏维维,范丽,夏艺,刘士远,肖湘生.吸烟者双呼吸相MDCT扫描气道径线与肺气肿及空气潴留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8

[2].S.M.Lee,J.B.Seo,H.J.Hwang,N.Kim,S.Y.Oh.双能CT评估COPD病人局限性肺气肿、空气潴留与氙气通气情况[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7

[3].S.M.Lee,J.B.Seo,S.M.Lee,N.Kim,S.Y.Oh.应用配准CT定量分析COPD病人空气潴留最佳的减影阈值[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6

[4].赵飞,高峰,王铭梁,张晓锦.无症状受试者呼气相空气潴留与年龄及吸烟的相关性调查[J].空军医学杂志.2015

[5].O.M.Mets,M.J.Willemink,F.P.L.de,Kort,C.P.Mol,T.Leiner.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迭代重建对肺气肿、空气潴留、气道大小进行评估[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2

[6].M.Loeve,M.de,Bruijne,I.C.J.Hartmann,M.van,Straten,W.C.J.Hop.3层呼气相CT:不足以评估囊性纤维化病人的空气潴留?[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2

[7].张岩,张伟,尚云晓,张楠楠.儿童哮喘肺HRCT空气潴留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

[8].耿昶,赵宝英,白波,李沁彤,康鹏.呼气相肺CT扫描空气潴留的价值与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8

[9].张岩.儿童哮喘肺HRCT空气潴留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

[10].金利芳,缪竞陶,李征宇,解学乾,戴晓敏.多层螺旋CT体素指数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空气潴留的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

标签:;  ;  ;  ;  

空气潴留论文-苏维维,范丽,夏艺,刘士远,肖湘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