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循环与动载耦合作用下煤矿砂岩损伤演化及本构模型研究

干湿循环与动载耦合作用下煤矿砂岩损伤演化及本构模型研究

论文摘要

干湿循环和动载耦合作用会导致煤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劣化,引起地下岩体工程结构的破坏,诱发煤矿地下工程地质灾害和工程事故。基于纵波波速变化和Weibull分布统计损伤理论,推导了干湿循环与动载耦合作用下煤矿砂岩的损伤演化方程,探讨了动弹性模量取值方法对损伤演化的影响,发现以动态应力-应变曲线30%与70%峰值应力连线的斜率作为动弹性模量更能反映出本次试验砂岩的损伤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干湿循环次数对总损伤变量和总损伤率演化的影响,得出干湿循环与动载耦合作用后砂岩的总损伤变量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总损伤率随应变增长先增加后减小;建立了干湿循环和动载耦合作用下砂岩的动态本构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验证,以期为深部地下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提供依据。

论文目录

  • 1 研究背景
  • 2 干湿循环与动载耦合作用下岩石的损伤演化方程
  •   2.1 损伤演化方程的推导
  •   2.2 动弹模取值方法对煤矿砂岩损伤演化的影响
  •   2.3 干湿循环次数对损伤演化的影响
  • 3 干湿循环和动载耦合作用下岩石动态本构模型的推导及验证
  •   3.1 动态本构模型的推导
  •   3.2 动态本构模型的验证
  • 4 结 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袁璞,马冬冬

    关键词: 煤矿砂岩,干湿循环,动载作用,动弹性模量,损伤演化,本构模型

    来源: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9年08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Ⅱ辑,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矿业工程

    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安徽理工大学矿山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8M642504),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08085QE148),安徽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资助(KJ2017A097),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17YF-08),安徽理工大学青年教师科学研究资助项目(QN201607),安徽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11674),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810361029)

    分类号: TD82

    页码: 119-124

    总页数: 6

    文件大小: 2247K

    下载量: 240

    相关论文文献

    • [1].干湿循环过程中红黏土改良土路基填料试验研究[J]. 铁道建筑 2020(06)
    • [2].干湿循环作用下尾矿砂的强度特性试验研究[J].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3].多次干湿循环对红土裂隙性和力学特性影响[J].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2018(03)
    • [4].干湿循环作用下废弃泡沫轻量土水稳定性试验研究[J]. 公路 2017(02)
    • [5].膨胀土干湿循环试验研究[J]. 铁道工程学报 2017(08)
    • [6].高速公路粉黏土干湿循环效应试验研究[J]. 工程与建设 2015(06)
    • [7].干湿循环对云南红土渗透性的影响[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27)
    • [8].干湿循环次数对粉质黏土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与预测[J].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 [9].干湿循环作用下红土抗剪强度与微结构关系研究[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8(03)
    • [10].干湿循环下花岗岩残积土强度衰减试验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 2017(03)
    • [11].干湿循环条件下重塑膨胀土的裂隙发育特征及量化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 2016(05)
    • [12].硫酸盐干湿循环条件下混凝土强度及断裂性能实验研究[J]. 科技风 2015(11)
    • [13].砂岩力学特性对干湿循环效应响应规律的试验研究[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3(10)
    • [14].硫酸盐干湿循环作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 混凝土 2018(04)
    • [15].海水干湿循环下玄武岩纤维增强珊瑚混凝土耐久性[J]. 合成纤维 2020(03)
    • [16].干湿循环作用下压实黄土强度劣化模型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8(12)
    • [17].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弱胶结砂岩干湿循环损伤特性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9(04)
    • [18].干湿循环对有无上覆荷载作用镇江下蜀土抗剪强度的影响[J]. 工业建筑 2019(04)
    • [19].干湿循环作用下弱胶结岩石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9(04)
    • [20].干湿循环下红黏土边坡裂隙演变规律[J].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9(05)
    • [21].干湿循环对掺粉煤灰高水材料力学特性影响[J]. 粉煤灰综合利用 2018(03)
    • [22].膨胀土干湿循环效应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J]. 工程地质学报 2012(06)
    • [23].反复干湿循环对非饱和土的力学特性影响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0(01)
    • [24].水分迁移过程中干湿循环对红土含水率的影响[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20(02)
    • [25].干湿循环作用对非饱和锂渣混凝土氯离子扩散性能的影响[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26].基于海水干湿循环的天然橡胶支座剪应变相关性试验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18(S1)
    • [27].干湿循环条件下水泥改良泥质板岩粗粒土的静力特性试验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28].干湿循环对云南饱和重塑红土固结不排水剪切特性的影响[J]. 工业建筑 2019(07)
    • [29].干湿循环下红粘土力学特性衰减规律研究[J]. 工程勘察 2018(02)
    • [30].干湿循环对深部粉砂岩蠕变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8(03)

    标签:;  ;  ;  ;  ;  ;  

    干湿循环与动载耦合作用下煤矿砂岩损伤演化及本构模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