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酶抑制蛋白论文_叶凯,李小强,周金虎,方尚玲,陈茂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淀粉酶抑制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淀粉酶,蛋白,抑制,小麦,大麦,山羊,因子。

淀粉酶抑制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叶凯,李小强,周金虎,方尚玲,陈茂彬[1](2019)在《响应面法酶解藜麦蛋白制备α-淀粉酶抑制肽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蛋白进行酶解制备多肽液,以α-淀粉酶活性抑制率和藜麦多肽得率为考察指标,比较风味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的酶解效果,筛选出最佳酶解蛋白酶——胰蛋白酶。通过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制备α-淀粉酶抑制肽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2h、pH 9、温度60℃、加酶量0.5×104 U/g,在此条件下酶解,α-淀粉酶抑制肽得率为63.54%,实验实测抑制率为45.54%,与理论抑制率47.82%复合良好。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藜麦多肽具有α-淀粉酶抑制特性,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的药用添加剂,在食品安全及健康饮食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调味品》期刊2019年12期)

朱旭亚,金昭,陆健[2](2011)在《用Z蛋白、大麦二聚α-淀粉酶抑制因子-1(BDAI-1)和酵母硫氧还蛋白预测啤酒泡沫稳定性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泡沫稳定性是啤酒的重要特征。之前用双向电泳(2-DE)对啤酒蛋白质进行分析,结果揭示了大麦二聚α-淀粉酶抑制因子-1(BDAI-1)和NIBEM-T分析仪分析的啤酒泡沫稳定性之间存在关系。为建立基于不同大麦品种和不同麦芽溶解情况下啤酒泡沫稳定性测定的新方法,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定量测定了啤酒的主要蛋白质在2-DE凝胶上斑点的亮度,并将其作为解释变量。本研究所用的25个自酿啤酒样品,是用不同溶解度的麦芽(共3个品种,A、B和C)酿造的,用显着水平为5%时BADI-1斑点的亮度预测每个啤酒样品的泡沫稳定性(r=0.421)。另外,在泡沫稳定性不同的日本商品啤酒的2-DE凝胶上,观察到了另两种主要的蛋白质斑点(b0和b5)。用这叁种斑点亮度作为解释变量,对泡沫稳定性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本实验酿造的25种啤酒样品中,泡沫稳定性的72.1%可用一个新多元回归方程来计算,其中,b0和BDAI-1的斑点作为正解释变量,而将b5的斑点作为负解释变量。为验证多元回归方程和解释变量的有效性,实际分析了啤酒样品的泡沫稳定性。结果发现,10种日本商品啤酒样品中泡沫稳定性的85.1%可用b0和BDAI-1的斑点作为正解释变量,以b5的斑点作为负解释变量。经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可知,b0和b5的斑点分别被鉴定为大麦Z蛋白和酵母硫氧还蛋白。这些结果确证了BADI-1和Z蛋白是泡沫稳定的积极因子,而酵母硫氧还蛋白可能是泡沫稳定的消极因子。(本文来源于《啤酒科技》期刊2011年03期)

王际睿,颜泽洪,魏育明,郑有良[3](2005)在《小麦抗虫α-淀粉酶抑制因子成熟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7份小麦和山羊草材料的小麦抗虫24kDα淀粉酶抑制因子成熟蛋白编码基因进行了分离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在二倍体材料中α淀粉酶抑制因子由单个基因编码,而在普通小麦中是以多拷贝的形式存在。从中得到17个24kDα淀粉酶抑制因子基因,其中2个来自普通小麦与1个来自粗山羊草的基因编码的抑制因子与WDAI0.19的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为同一蛋白。在普通小麦中得到1个编码蛋白质与WDAI0.53十分相似的基因。序列分析表明,24kDα淀粉酶抑制因子成熟蛋白编码基因在序列大小与核酸组成上都十分相似,一致性达到91.2%。这说明小麦和山羊草中24kDα淀粉酶抑制因子基因可能起源于相同原始基因。(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原亚萍,陈孝,肖世和,张伟[4](2005)在《大麦α-淀粉酶抑制蛋白的提取及其功能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取大麦α-淀粉酶抑制蛋白(BASI)并对其功能进行检测,利用硫酸胺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及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等方法获得了α-淀粉酶抑制蛋白特征带。过强阴离子交换柱时,在第叁个洗脱峰收集的分馏液中提取出BASI。抑制试验结果表明,BASI可与小麦α-淀粉酶形成复合物,降低α-淀粉酶活性。激光扫描结果更加直观地显示加入BASI后α-淀粉酶-1和α-淀粉酶-2的峰面积都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34.51%和35.96%。(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张新生,胡汉桥,杨德光[5](2003)在《春小麦α-淀粉酶及抑制蛋白与穗发芽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降落值法和SDS-PAGE薄层扫描法分别测定31个春小麦品种的降落值和α-淀粉酶抑制蛋白的浓度。结果表明:小麦的降落值与穗发芽率呈极显着的负相关,小麦α-淀粉酶活性的高低是造成穗发芽的主要原因。小麦α-淀粉酶抑制蛋白的浓度与α-淀粉酶及穗发芽率无相关性,它不能抑制小麦的α-淀粉酶活性,不能影响小麦的穗发芽抗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胡汉桥[6](2001)在《一、α-淀粉酶抑制蛋白与穗发芽的关系及其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二、鸭跖草叶点霉的RAPD分析及其致病性与dsRNA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抗小麦α-淀粉酶抑制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建立测定小麦α-淀粉酶抑制蛋白的ELISA方法;用籽粒发芽法和整穗发芽法鉴定小麦花后不同时期的穗发芽抗性,用凝胶扩散法测定小麦花后不同时期的α-淀粉酶活性和α-淀粉酶抑制蛋白活性;用建立的夹心ELISA法和SDS-PAGE法测定小麦花后不同时期α-淀粉酶抑制蛋白的浓度。结果表明:小麦品种间穗发芽抗性、α-淀粉酶和α-淀粉酶抑制蛋白浓度存在极显着的差异。红粒品种的穗发芽抗性比白粒品种高。人王降雨整穗发芽法是测定小麦穗发芽抗性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α-淀粉酶活性在开花25d后逐渐下降,α-淀粉酶活性与穗发率呈显着的正相关,降落值的大小与穗发芽率呈极显着的负相关。种子发育后期的α-淀粉酶活性高低可以作为鉴定小麦穗发芽抗性的指标。用凝胶扩散法发现小麦种子中的α-淀粉酶抑制蛋白不能抑制标样α-淀粉酶活性。α-淀粉酶抑制蛋白的浓度与穗发芽率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着,α-淀粉酶抑制蛋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穗发芽。α-淀粉酶抑制蛋白的浓度在开花后35d和40d时保持稳定。筛选出一些α-淀粉酶活性低、α-淀粉酶抑制蛋白含量高的抗穗发芽品种,可用来提高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提出了小麦穗发芽机制的一种模型:随着种子中脱落酸的积累,α-淀粉酶抑制蛋白逐渐升高,并抑制种子α-淀粉酶活性,使种子中α-淀粉酶活性下降,种子中剩余的α-淀粉酶活性是造成穗发芽的一个主要原因。测定来自东北地区鸭跖草叶点霉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生长速率和产孢特性,初步将供试的12个菌株分为6种培养类型。菌株间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现象,致病力强弱从南到北逐渐减弱。根据致病力的强弱可将供试菌株分为3种类型。研究供试菌株dsRNA与致病力的关系,在所测定的菌株中有10个含有dsRNA,2个不含dsRNA,菌株致病力强弱与dsRNA无相关性。CTAB法是提取真菌基因组的一种有效方法。运用RAPD技术对东北叁省不同地区的鸭跖草叶点霉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分析。用18个随机引物对12个菌株进行扩增,所有的引物均出现扩增条带,大小在3.0-0.1kb之间,共扩增出104条带,其中43条具有多态性。系统分析的结果表明,在类间距离15以下可将12个鸭跖草叶点霉分为5个类群。来自辽宁和吉林地区的菌株类间距离较小,其亲缘关系较近;来自黑龙江的4个菌株有3个属于第1群,另外1个单独为第5群,它们与辽宁和吉林的菌株亲缘关系较远。(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01-07-01)

原亚萍[7](2001)在《大麦2H染色体上的α-淀粉酶抑制蛋白基因Isa-H1向普通小麦的导入、鉴定及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成熟期穗发芽(Pre-harvest Sprouting,PHS)是世界性小麦自然灾害,指小麦在收获前遇到阴雨或潮湿环境下的穗上发芽。在整个穗发芽的进程中,多种水解酶的活性得到提高,特别是α-淀粉酶活性的提高,对胚乳中淀粉的分解能力增强,严重限制了面粉的加工利用。大麦2H染色体长臂上携带有α-淀粉酶抑制蛋白基因Isa-H1,将这一基因导入小麦并研究其表达抑制情况,结果如下: 1.通过基因组原位杂交,解析了CSph1b×BetzesCS+2H杂种组培SC_2代15份材料的遗传组成,其中X99-1、X99-3为二体缺体2H叁体,X99-2、X99-9为单体异代换系,X99-4、X99-5、X99-7、X99-11、X99-12、X99-14为二体异代换系,X99-13为代换易位系。 2.经中国春重双端体DDT2A、DDT2B及DDT2D测交及RFLP分析,鉴定出一套小麦-大麦2H二体异代换系,其中X99-4、X99-5为A代换即2H(A),X99-11、X99-12、X99-14为B代换即2H(B),X99-7为D代换即2H(D);同时明确了代换易位系中代换所涉及的染色体为2H/2B;小麦第二部分同源群短臂探针psr131可作为追踪大麦2H染色体的RFLP标记。 3.代换系2H(A)、2H(B)和2H(D)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PMCsMI)具21Ⅱ的频率分别为92.56%、94.12%和95.41%,表明3个代换系染色体基本构型为21Ⅱ,在细胞学上是稳定的。 4.代换系2H(B)、2H(D)的穗长、每株穗数、每穗粒数及籽粒大小等农艺性状均好于CS。2H(A)、2H(B)和2H(D)的不育率分别为40.44%、20.30%和21.82%。大麦2H染色体对小麦第二同源群B、D染色体的缺失有较好的补偿能力。 5.CSph1b×CS+Betzes2H杂种组培当代以高达12.5%的频率获得了小麦-大麦2H单体异代换系,对其继续进行选择,在SC_3代获得了2H二体异代换系2H(B)。利用大麦2H染色体上的STS长臂引物aABC252及短臂引物aABC454对2H(B)×CS杂种组培后代SC_1及SC_2进行筛选,2H染色体在各代的传递率分别为90%和50%。从74株SC_2代中筛选出2株小麦染色体与大麦2HL的重组材料19-1-1、19-1-5。19-1-1 PMCs MI染色体构型为 Zn=20II十I+t+。 6.通过硫酸胺沉淀、离子交换及等电聚焦电泳等方法,提纯了大麦a· 淀粉酶抑制蛋白(BASI)。蛋白功能检测结果表明BASI可与小麦a·淀粉 酶-l结合成复合物,从而达到降低小麦a·淀粉酶活性的目的。同时发现BASI 对小麦a-淀粉酶-2也有抑制作用。 7.采用等电聚焦电泳,分析了各材料抑制蛋白(ASI)的动态变化,结 果表明抑制蛋白在花后15天已开始合成,随着发育天数的增加,蛋白含量 逐渐增加,30.35天含量较高。激光扫描结果表明附加系CS+B6TZeSZH及代 换系的ASI含量高于小麦品种中国春,说明大麦a-淀粉酶抑制蛋白基因Isa- HI在小麦背景下表达正常。 8.大麦ZH染色体导人小麦背景后存在协调、表达和基因互作问题,从 植株长势和淀粉品质看,整倍体代换系好于附加系。代换系ZH()穗发芽率 较低,ZH田)的高峰粘度较高,淀粉品质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01-06-01)

淀粉酶抑制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泡沫稳定性是啤酒的重要特征。之前用双向电泳(2-DE)对啤酒蛋白质进行分析,结果揭示了大麦二聚α-淀粉酶抑制因子-1(BDAI-1)和NIBEM-T分析仪分析的啤酒泡沫稳定性之间存在关系。为建立基于不同大麦品种和不同麦芽溶解情况下啤酒泡沫稳定性测定的新方法,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定量测定了啤酒的主要蛋白质在2-DE凝胶上斑点的亮度,并将其作为解释变量。本研究所用的25个自酿啤酒样品,是用不同溶解度的麦芽(共3个品种,A、B和C)酿造的,用显着水平为5%时BADI-1斑点的亮度预测每个啤酒样品的泡沫稳定性(r=0.421)。另外,在泡沫稳定性不同的日本商品啤酒的2-DE凝胶上,观察到了另两种主要的蛋白质斑点(b0和b5)。用这叁种斑点亮度作为解释变量,对泡沫稳定性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本实验酿造的25种啤酒样品中,泡沫稳定性的72.1%可用一个新多元回归方程来计算,其中,b0和BDAI-1的斑点作为正解释变量,而将b5的斑点作为负解释变量。为验证多元回归方程和解释变量的有效性,实际分析了啤酒样品的泡沫稳定性。结果发现,10种日本商品啤酒样品中泡沫稳定性的85.1%可用b0和BDAI-1的斑点作为正解释变量,以b5的斑点作为负解释变量。经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可知,b0和b5的斑点分别被鉴定为大麦Z蛋白和酵母硫氧还蛋白。这些结果确证了BADI-1和Z蛋白是泡沫稳定的积极因子,而酵母硫氧还蛋白可能是泡沫稳定的消极因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淀粉酶抑制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叶凯,李小强,周金虎,方尚玲,陈茂彬.响应面法酶解藜麦蛋白制备α-淀粉酶抑制肽的工艺研究[J].中国调味品.2019

[2].朱旭亚,金昭,陆健.用Z蛋白、大麦二聚α-淀粉酶抑制因子-1(BDAI-1)和酵母硫氧还蛋白预测啤酒泡沫稳定性的新方法[J].啤酒科技.2011

[3].王际睿,颜泽洪,魏育明,郑有良.小麦抗虫α-淀粉酶抑制因子成熟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分析[J].生物工程学报.2005

[4].原亚萍,陈孝,肖世和,张伟.大麦α-淀粉酶抑制蛋白的提取及其功能检测[J].麦类作物学报.2005

[5].张新生,胡汉桥,杨德光.春小麦α-淀粉酶及抑制蛋白与穗发芽的关系[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3

[6].胡汉桥.一、α-淀粉酶抑制蛋白与穗发芽的关系及其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二、鸭跖草叶点霉的RAPD分析及其致病性与dsRNA的关系[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

[7].原亚萍.大麦2H染色体上的α-淀粉酶抑制蛋白基因Isa-H1向普通小麦的导入、鉴定及表达[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

论文知识图

5 ̄4组分II糖蛋白对a-葡萄糖苷酶的...同源性分析Fig1.9Alignmentofaminoac...5-3组分II糖蛋白对a-淀粉酶的抑制...测序结果比对Fig1.6Thenucleotideaci...螺旋藻蛋白/多肽抑制α-淀粉酶的能力...不同蛋白含量的反应体系中唑哒嗪对α...

标签:;  ;  ;  ;  ;  ;  ;  

淀粉酶抑制蛋白论文_叶凯,李小强,周金虎,方尚玲,陈茂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