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辽金元时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宋辽金元时期,压胜钱,文物价值,现代意义
辽金元时期论文文献综述
权莎[1](2018)在《宋辽金元时期压胜钱文物价值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钱币史上,压胜钱是独特的品种,它不用于流通但却有着类似货币的状貌和质地。作为文物,它具有不小的珍藏价值,成为专家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压胜钱没有面值,但有林林总总精美的图案,其主要价值不仅在于它的观赏性,更在于其图案所反映的社会文化。人们对钱币的追求,是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紧密相系的。压胜钱以流通货币的状貌,将民众的社会生活场景与思想以精美的图案铸于其表,其对美好向往的追求同样是不言而喻的。这些图案包括了人物故事、吉祥文字和动、植物纹饰等等,它们生动活泼、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在中国压胜钱的历史源远流长。考其发展历程,宋辽金元时期占有重要地位;而宋辽金元各代的压胜钱又各具其时代特征,且在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与科学价值诸方面有全方位的呈现。本论文内容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国内外对此选题的相关研究现状梳理,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选题的创新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压胜钱的概念界定。第二部分,介绍宋辽金元时期压胜钱的存世情况,回顾压胜钱的发展史及探究宋辽金元时期压胜钱所处的地位,对各朝代压胜钱特点的归纳。第叁部分,第叁部分,介绍宋辽金元时期压胜钱的艺术价值,揭示其从形式到内涵的时代美学观念。第四部分,探讨宋辽金元时期压胜钱的历史价值,展现其折射的历史事件与时代特征。第五部分,分析宋辽金元时期压胜钱的科学价值,梳理其工艺流程与技术手段。第六部分,将现代社会中的纪念币和压胜钱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宋辽金元时期压胜钱文物价值对现代社会的启发意义。由于受历史上压胜钱产地分散、流传无序、记载不详等因素影响,目前国内外学界对其重视、研究远远不够。研究压胜钱的文物学意义,不仅在于对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的揭示、考察与归结;其成果还有利于对现代社会文化的借鉴,进而使文物“活”起来,并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笔者认为,通过合理开发与利用,古老的压胜钱文化在现代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仍然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8-04-01)
王云山[2](2017)在《谈辽金元时期对印章艺术发展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辽金元是由北方少数民族契丹、女真、蒙古叁族建立的中央集权政权,其时代表着权制的印章,既借助了汉制的形式,又糅合了本民族特征,创造了极具特色的风格,极大地丰富了印章艺术的表现形式。印章,是我国古老而独特的一门传统艺术。其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过程,一部印章艺术史,自战国以来至今,是由"实用艺术"到"欣赏艺术"的历史,也是由"附属艺术"到"独立艺术"的历史。就其演变的过程,可大致分为先秦、秦汉、魏晋、隋唐、宋、辽、金、元、明清这样一个过(本文来源于《大众书法》期刊2017年06期)
陈晓伟[3](2017)在《说“迪烈子”——关于辽金元时期族名后缀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辽金文献中两次出现"迪烈子"一名,指的是迪烈(敌烈)部,但末尾字"子",其义不明。笔者根据汉文文献和多种民族语文资料,指出"子"应该属于固定词缀,具有明确的语法意义,此乃是辽金元时期部族名称中所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一、辽金文献所见之"迪烈子"2000年2月,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巴林左旗宝力罕吐乡王家沟村清理了一座辽代墓葬,墓中出土一方大安叁年(1087)《萧兴言墓志》(以下简称《言志》)。~1据(本文来源于《辽金历史与考古》期刊2017年01期)
闫兴潘[4](2017)在《《辽金元时期北方汉人上层民族心理研究》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辽金元叁朝四百馀年是中国北方契丹、女真、蒙古族"为主"、而其治下的广大汉人"作客"的历史时期,在这种与"贱夷狄而贵诸夏"的儒家传统政治文化截然有别的现实环境中,政治上处于劣势、而文化上处于优势的汉族官僚士人阶层如何调适自身的外在行为和内心状态,以适应新的政治社会环境,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重要领域。学界与此相关的的研究成果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对相关问题考察的广度和深度也是令人瞩目的。可以説,在传统的辽金元历史研究中,这是一个有着深厚学术积淀、较为成熟的研究领域。在这一领域继(本文来源于《历史文献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王春艳[5](2017)在《鞍马造型艺术与古代游牧民族》一文中研究指出游牧是从驯化草原动物开始,而马的驯化是远程游牧的标志之一,在马的广泛生产生活运用下,鞍马造型艺术成为游牧文化的典型代表,根据近一个世纪的美术考古发现,本文将从美术考古学的角度入手,回顾前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辽金元时期的文化背景,将鞍马造型艺术从绘画、雕塑等门类进行研究梳理,探寻北方游牧民族鞍马造型艺术。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图像分析法,通过对历史遗存和出土文物的图像分析,来研究辽金元时期鞍马造型艺术特点。重点突出饰牌、墓室壁画、卷轴画、陶塑等鞍马题材的艺术品,梳理出鞍马造型艺术特点。(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7-05-01)
徐效慧,张桂凤[6](2017)在《论辽金元时期朝阳地区城市群的形成及其城市经济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辽金元时期,是朝阳历史上建城最多的时期,也是全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主要有霸州(兴中府)、建州、惠州、川州、榆州、利州、富庶、金源等州县。城市的形成,直接促进本地区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朝阳地区城市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手工业的发展与商业的繁荣。(本文来源于《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翟禹[7](2015)在《辽金元时期的草原丝绸之路——兼谈内蒙古在当代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丝绸之路"是指在中国古代把织成的丝织品运往地中海沿岸及周边诸地区的、横跨欧亚的古代贸易之路,后被泛指古代连接东西方两个世界的贸易之路。丝绸之路中的"草原道"始于东亚大陆北方草原地区,经过蒙古高原向西至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一带,再向西进入中亚北部的哈萨克草原,经里海北岸、黑海北岸到达欧洲多瑙河流域及地中海地区,这条路线横贯欧亚草原,大致方位在北纬50度附近。内蒙古地处东亚大陆北方草原地带的南部核心区,在古代草原丝绸之路上始终发挥着黄金通道的作用,尤其是在辽金元时代更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也是草原丝绸之路发展的高峰期,在沟通中西陆路交通、促进民族融合、开展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内蒙古作为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在今天中国和周边国家、地区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占有重要的战略枢纽区地位。(本文来源于《西部发展研究》期刊2015年00期)
胡志佳[8](2016)在《1987年后台湾有关欧亚草原文化交流之研究回顾——以秦汉至辽金元时期为主》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本文主旨在整理、分析1987年后台湾地区利用文献及考古资料进行欧亚草原文化交流之研究成果。台湾有关于欧亚草原文化交流的学术着作,从史料汇编、墓志集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不断有新的着作,也让这条路上丝路文化交流,在海上丝路兴起的500年后,再次活络于学术舞台上。(本文来源于《北方民族考古(第3辑)》期刊2016-09-01)
侯宇[9](2016)在《宋辽金元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启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社会尽管没有使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名称,却一直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出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服从封建帝王统治,并能为封建帝王统治服务的人。宋辽金元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即为了实现培养目标,通过特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依据特定教育思想来完成对官员、民众及社会各个阶层的道德教育。宋辽金元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核心部分,根据不同的受教育对象,采用不同方法,选择不同途径,这是宋辽金元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特点。宋辽金元时期是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理学对政治生活、文化心态、道德观、价值观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宋辽金元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反思、重释和批判性继承,对我国当今社会各个阶层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包括五部分:引言部分,介绍宋辽金元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对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通史类研究、断代史研究、国外学者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研究思路和方法,并介绍了本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一章,宋辽金元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政治伦理和封建纲常教育,经学和孝德教育,礼仪规范和修身教育叁部分。其中政治伦理和封建纲常教育是这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孝德和经学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内核,修身和礼仪规范教育是基础性和辅助性内容。第二章,宋辽金元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本部分把方法总结为谕俗与俗训、认知说理、榜样示范等方法。第叁章,宋辽金元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本部分把官吏、普通民众、未成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分别仔细叙述,在其中探寻了科举制、各类学校、蒙学家训分别起到的作用。介绍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包括王安石、朱熹、许衡教育思想。第四章,宋辽金元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评价和现代价值。(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期刊2016-06-04)
白洁[10](2016)在《内蒙古地区北魏至辽金元时期瓦当纹饰造型艺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瓦当自产生之日起就兼备实用与装饰的功能,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标志性构件。瓦当纹饰造型艺术亦是一笔丰富的艺术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升华。瓦当上的纹样承载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信息,其纹饰造型的演变发展也与当时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思想特征密切相关。瓦当虽小,却在方寸之间显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体现着地域的文化审美情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内蒙古地区地处中国北部边疆,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形成了独有的历史文化,也因此造就出极富特色的浩瀚的文化艺术遗产,瓦当纹饰造型艺术便是这瀚海一粟。内蒙古地区出土的瓦当囊括了战国至明清的各个时代,其中北魏至辽金元时期出土的瓦当数量众多、造型丰富、地区时代特征鲜明,尤以莲花纹瓦当和兽面纹瓦当最具代表性。兽面纹瓦当也造就了内蒙古地区辽金元时代瓦当艺术的辉煌。本文以莲花纹瓦当和兽面纹瓦当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材料法、图像学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对内蒙古地区北魏至辽金元时期的瓦当纹饰造型进行归纳比对,试从美术学角度探究内蒙古地区北魏至辽金元时期瓦当纹样的发展源流、艺术特点及其反映的时代审美意识,以期了解古代先民的审美思想和情感表达。(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6-05-01)
辽金元时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辽金元是由北方少数民族契丹、女真、蒙古叁族建立的中央集权政权,其时代表着权制的印章,既借助了汉制的形式,又糅合了本民族特征,创造了极具特色的风格,极大地丰富了印章艺术的表现形式。印章,是我国古老而独特的一门传统艺术。其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过程,一部印章艺术史,自战国以来至今,是由"实用艺术"到"欣赏艺术"的历史,也是由"附属艺术"到"独立艺术"的历史。就其演变的过程,可大致分为先秦、秦汉、魏晋、隋唐、宋、辽、金、元、明清这样一个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辽金元时期论文参考文献
[1].权莎.宋辽金元时期压胜钱文物价值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8
[2].王云山.谈辽金元时期对印章艺术发展的贡献[J].大众书法.2017
[3].陈晓伟.说“迪烈子”——关于辽金元时期族名后缀问题[J].辽金历史与考古.2017
[4].闫兴潘.《辽金元时期北方汉人上层民族心理研究》评介[J].历史文献研究.2017
[5].王春艳.鞍马造型艺术与古代游牧民族[D].内蒙古大学.2017
[6].徐效慧,张桂凤.论辽金元时期朝阳地区城市群的形成及其城市经济的发展[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7].翟禹.辽金元时期的草原丝绸之路——兼谈内蒙古在当代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地位[J].西部发展研究.2015
[8].胡志佳.1987年后台湾有关欧亚草原文化交流之研究回顾——以秦汉至辽金元时期为主[C].北方民族考古(第3辑).2016
[9].侯宇.宋辽金元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启示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
[10].白洁.内蒙古地区北魏至辽金元时期瓦当纹饰造型艺术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