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信用传导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机制,货币政策,信用,信用风险,互联网,中央银行,融资。
信用传导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韩俞侃[1](2019)在《“宽货币+宽信用”新形势下我国货币传导机制效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上半年,我国推出了“去杠杆、防风险”的金融政策,虽使金融风险收敛,但也引得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下滑和信用违约频繁爆发。为稳定金融,下半年国内政策开始向“宽货币+宽信用”进行调整,使货币市场和无风险债券市场利率下行,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但同时也出现了信用债利率和银行贷款利率一路走高的“利率双轨”现象,说明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并未改善,依然存在融资困难、成本昂贵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货币政策传递过程受阻,导致政策传递失效。基于此,有必要对我国货币传导机制在“宽货币+宽信用”新形势下的传递效率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双宽”形势下我国货币政策传递效率的现状,提出“双宽”虽给市场释放了流动性,但“利率双轨”的存在,终端实体经济融资的困难,都说明政策在传递途中存在不顺畅的状况,传递效率偏低。接着为提高政策传递效率,有效疏导受阻环节,梳理总结了我国多年来货币政策传递途径发展的演变,并基于国内外相关货币传递理论的研究基础,设计了我国当前“价格调控”阶段的货币政策传递路径图。然后通过选取传递过程中各途径代表变量的数据指标,运用SPSS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和回归性检验分析,研究政策利率指标的变化是否会导致其他渠道(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信贷市场、实体经济等)指标产生相应的显着变化,即通过检验各指标间相关性和回归性是否显着,或指标间变动的方向与理论研究是否保持一致,来检验政策传递过程中的效率高低,据此判断传递途径是否畅通,如两者相关性和回归性检验结果都不显着,或两者变动方向与理论不一致,则说明传递在该环节中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导致传递效率低下。最后通过检验的结果,寻找传递过程中受阻的节点,并有针对性提出改善政策传递效率的建议,首先是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加快市场统一建设,推进利率并轨;其次是拓展企业筹资途径,鼓励金融创新,如加大推进科创板力度,引流资金动向;然后是化解债务风险,消除银行惜贷顾虑,鼓励银行落实“宽信用”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力度;最后是增强企业实力,创新增长动力,健全激励制度,加强产权保护,提高投资报酬。多管齐下,进一步有效疏导受阻节点,共同提高货币政策的传递效率。(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9-07)
王芙蓉,甘小军[2](2019)在《企业银行信贷与商业信用融资对货币传导机制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研究了紧缩性货币政策环境下银行信贷与商业信用互动关系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时期,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信贷量都有减少,且民营企业的信贷减少量要明显快于国有企业信贷减少量。同时,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时期,企业商业信贷出现上升,企业利用商业信用替代银行信贷融资的趋势非常明显,不仅如此,企业还会充分利用商业信用的期限变化来弥补短期资金不足,货币信贷传导机制作用由于企业的替代融资受到一定影响。但总体而言,企业总的融资额还是出现了下降,说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存在,以上结论还为货币当局制定货币政策目标提供了更多微观层面企业的对应策略信息。(本文来源于《萍乡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广俊[3](2019)在《疏通货币传导机制 实现宽货币到宽信用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宏观调控体系当中,货币政策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央行干预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对于货币政策而言,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稳定物价是央行开展货币调控的目标,然而宏观经济波动和货币政策二者之间是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主要取决于货币政策是否能够顺畅传导到实体经济。本文从我国目前货币政策基调、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建议四个方面讨论如何实现从宽货币到宽信用的转变。(本文来源于《市场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温湖炜,曾裕峰,汤伟[4](2018)在《货币政策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传导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新常态下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的演变特征,采用TVP-SVAR模型分析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的传导效应及机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调控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调节具有显着的时变特征,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货币基准利率对债券市场的传导效率高于公开市场直接投放货币,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企业信用利差的调节效应更为显着,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满足央行"预微预调"的目的,在债券市场的传导效果并不理想;无论是信贷渠道还是利率渠道,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中国企业债券的信用风险传导作用在日益提升,但是利率工具的短期作用效果不如中、长期,对实体经济的调节作用相对缓慢。刚性兑付是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屏障,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效果。综合利用结构性和定向性货币工具组合,适度地向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倾斜,优化定向调控的货币政策的效果,才能达到降低实体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统计与信息论坛》期刊2018年11期)
宫建华,陈亮[5](2017)在《汽车经销商融资业务信用风险传导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因故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汽车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与汽车供应链的运作紧密相关,一旦供应链条上的某一个节点出现问题,由此引起的风险会沿着产业链条向上下游相关企业传导和扩散,从而影响银行贷款资金的安全。以汽车经销商融资业务为例,建立汽车经销商融资业务信用风险传导模型,探讨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价格变动可能引发的信用风险。(本文来源于《征信》期刊2017年05期)
王飞,郑霄鹏,翁伟斌[6](2017)在《利率政策、资本监管与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基于银行业异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国内1999—2014年134家银行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在叁种不同的利率水平下,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的运行以及监管政策在不同的利率水平下是否对银行的信贷产生挤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利率条件下,我国银行的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存在。(2)对大型银行来说,不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何变化,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不会对银行信贷规模产生限制;对城商银行来说,当货币政策较为宽松时,监管政策趋严不会对信贷产生影响,但当货币政策趋紧时,此时若监管政策也趋紧对银行的信贷时会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3)不管存款利率水平如何变化,监管政策不会对银行信贷产生限制。(4)对大型银行来说,在同一贷款利率水平下,监管趋严会降低信贷规模,对城商银行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启示政策当局应协调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注重银行微观特征,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措施。(本文来源于《金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7年04期)
陈新岗,李梓旗[7](2017)在《基于互联网金融视角的网络信用风险传导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兴起,网络信用风险亦逐渐受到重视。文章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视角,对网络信用风险进行了定义与分类,并建立了互联网金融用户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委托—代理模型、博弈模型等对网络信用风险传导机制进行了分析;对中国人民银行下属公司建立网络金融征信系统、阿里巴巴支付宝的信用评级体系、阿里小贷与京东白条的网络信用风险进行了案例分析;针对互联网金融网络信用风险的防范机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人民银行网络征信系统、网络信用评级系统的升级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并践行、信用担保建设、网络技术保障等相关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创新》期刊2017年01期)
杨洋[8](2016)在《供应链融资视角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传导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汽车供应链融资业务为例,建立基于汽车经销商融资业务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传导模型,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价格变动可能引发的信用风险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提供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西部金融》期刊2016年12期)
滕磊[9](2016)在《担保机制下网络贷款信用风险传导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之一,网络贷款的本质是基于大数据的金融资产和风险的高效配置。网络贷款的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担保机制在网络贷款中的运用,但同时贷款信用风险也迅速在担保机构和网络贷款人之间互相传导。本文从网络贷款的资金供给和需求匹配角度入手,系统性地建立了担保机制下担保机构和网络贷款人之间的信用风险传导模型,并深入讨论了其内在机理,即双方存在信用风险传导效应和阻滞效应,最终将导致信用风险在建立的微分动力系统方程演进过程中达到均衡配置。明确网络贷款作为信息中介的边界和义务,构建多元化征信体系,建立网络贷款的信用风险评价和预警体系,加快培育成熟的网络贷款市场有助于网络贷款信用风险的有效管控。(本文来源于《浙江金融》期刊2016年09期)
徐丹[10](2016)在《商业信用对货币紧缩政策的传导机制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商业信用融资,是指企业在经过商品交易时因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延期交货)而形成的借贷关系。本文是基于中国新兴市场经济背景下,研究在货币紧缩时期,商业信用对货币政策传导作用的存在性及其作用原理,来推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研究,为央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6年27期)
信用传导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研究了紧缩性货币政策环境下银行信贷与商业信用互动关系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时期,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信贷量都有减少,且民营企业的信贷减少量要明显快于国有企业信贷减少量。同时,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时期,企业商业信贷出现上升,企业利用商业信用替代银行信贷融资的趋势非常明显,不仅如此,企业还会充分利用商业信用的期限变化来弥补短期资金不足,货币信贷传导机制作用由于企业的替代融资受到一定影响。但总体而言,企业总的融资额还是出现了下降,说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存在,以上结论还为货币当局制定货币政策目标提供了更多微观层面企业的对应策略信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用传导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韩俞侃.“宽货币+宽信用”新形势下我国货币传导机制效率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9
[2].王芙蓉,甘小军.企业银行信贷与商业信用融资对货币传导机制影响分析[J].萍乡学院学报.2019
[3].刘广俊.疏通货币传导机制实现宽货币到宽信用转变[J].市场研究.2019
[4].温湖炜,曾裕峰,汤伟.货币政策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传导机制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8
[5].宫建华,陈亮.汽车经销商融资业务信用风险传导机制研究[J].征信.2017
[6].王飞,郑霄鹏,翁伟斌.利率政策、资本监管与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基于银行业异质性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7
[7].陈新岗,李梓旗.基于互联网金融视角的网络信用风险传导机制研究[J].创新.2017
[8].杨洋.供应链融资视角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传导机制研究[J].西部金融.2016
[9].滕磊.担保机制下网络贷款信用风险传导机理研究[J].浙江金融.2016
[10].徐丹.商业信用对货币紧缩政策的传导机制研究综述[J].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