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个体人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生,个体,海明威,胡适,阶层,历史主义,蒙太奇。
个体人生论文文献综述
张司佳[1](2019)在《英国大型纪录片《人生七年》:从社会到个体的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生七年》是一部跨越56年甚至更久的纪录片,是一部浓缩着二十世纪以来英国政治社会文化风情的编年史,继麦克·艾普特的《人生七年》后,美国、日本、南非等国都开始翻拍,本文从创作理念、创作手法两方面出发探寻《人生七年》系列纪录片折射社会意义的具体方法。(本文来源于《传媒论坛》期刊2019年21期)
郭杰[2](2019)在《“四高一转”:白居易人生道路的个体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隋唐科举制建立的历史条件下"士"阶层的社会职责,揭示了白居易人生道路的显着个体特征,即"四高一转"。所谓"四高",指其年寿高、官位高、人品高、心境高。所谓"一转",指贬谪江州这一政治挫折,给其人生道路所带来的极为显着的转折变化,并深入分析了形成白居易人生道路之个体特征的主要原因。进而指出,白居易是通过科举考试而出仕为官、经受过宦海浮沉而始终保持志节情操、从不因碌碌政务而丝毫放松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的"士"阶层的典型代表,是一位年高德劭、望尊性达、并取得了杰出艺术成就的伟大诗人。白居易的人生道路,突破了"但是诗人多薄命"的预言,但其后期时有重复庸常之作,难免耽酒享乐之俗,也是他为其寿高位隆而不得不付出的艺术代价。(本文来源于《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学森[3](2019)在《人生若只如初见——跨专业教师在法律高职院校中的个体养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法律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运用社会学、哲学等相关知识,借助多年统计调研数据分析,研究探索法律高职院校中跨专业教师的个体养成情况,以此为法律类高职院校选用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读书文摘》期刊2019年10期)
赵妍杰[4](2019)在《为了人生幸福:五四时期家庭革命的个体诉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西文野互异的语境下,清末民初的读书人有意无意中构建了西方一夫一妻小家庭的正面形象。到五四前后,新青年理想的家庭从过去同居共财的大家庭变成一夫一妻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小家庭。前者象征着束缚、专制和依赖,而后者象征着自由、平等和独立。在新青年眼中,小家庭是快乐的源泉,是增进人生幸福、社会进步和国家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作为情感,快乐拥有一种理智没有的魔力,它激发了新青年的情志。于是他们纷纷提倡恋爱结婚、父子析居、成立小家庭等家庭革命方案。从家庭革命的言行可以看出,当政治革命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社会秩序时,青年们期待通过家庭革命来重建一个美好社会。(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毕光明[5](2019)在《以个体人生质疑历史主义——改革开放四十年小说里的历史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近现代中国史,几乎是一部革命史。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革命,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贯穿了二十世纪的大半个世纪。革命是对"叁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反应,是一批又一批的有识之士对中华民族在巨大的危机面前自救和自强的勇敢担当。自救和自强都是以十九世纪末期强行闯入弱国子民视界的西方国家作为参照的。民族的振兴使命催生了不同的政治力量走上中国近代史的舞台,他们无不以改造中(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期刊2019年01期)
蔡珍珍,冯勇全[6](2018)在《论马克思主义对个体人生发展的指导》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实现人类解放的科学学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宏大的社会理论阐释,而且有入微的个体发展指导。它在现实的科学批判基础上,形成了系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具有丰富的人生哲理,科学阐释了人的本质内涵,从真理、实践哲学、社会批判叁个层面指明了个体人生实现的叁个价值尺度,为人类最终实现本质的回归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启示,也为个体人生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价值指引。(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10期)
陈凌[7](2018)在《纪录片《少年小赵》《音乐人生》“声音”中的“个体”呈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少年小赵》(2015)是导演杜海滨以"小赵"(赵昶通)的个人生活轨迹为主要线索结构的纪录片。张经纬导演的香港纪录片《音乐人生》(2009)当年获得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两部片子记录的主角分别是小赵和黄家正,都是"90后"。小赵出生在山西平遥的小城里,黄家正生活在国际大都会香港。小赵努力"向外"生长,将爱国作为自己的"追求",黄家正则执念于音乐,"向内"逼问自己"何为人的意义"。"向外"生长的小赵,在与社会价(本文来源于《当代电视》期刊2018年09期)
吴若瑶[8](2018)在《个体偶在命运长存——《永别了,武器》中对人生虚无的体认》一文中研究指出《永别了,武器》自1929年出版以来便受到一致好评,时至今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蔚然大观,囊括作品的人物、思想、艺术特色等各个方面。本文无意于重蹈前人之功,笔者拟用印象式的体验之刃开凿未露的冰山,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发现个体偶在(胜利、爱情)与长存的命运(死亡、孤独)的张力,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亨利从履行职责到远离战争,从佳人相伴到雨中独行,最终完成了对人生虚无的体认。(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09期)
陈娜[9](2017)在《个体记忆与学术人生——当代中国新闻学者口述实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口述历史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学者的学术人生发展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对当代中国30位新闻学者展开的个案研究,提出了中国新闻学者在学术边界、学术轨迹、学术路径、学术视野、学术代际、学术情怀、学术争论、学术身份8个方面的整体特征,并继而对记忆研究为新闻史学发展可能带来的启示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发挥社会科学作用 促进天津改革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期刊2017-01-15)
刘海娟[10](2016)在《论《红字》中人的处境之恶及个体对人生主题的追寻》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的一生可能都会有一些让自己觉得罪恶的事情,一种罪恶的行为永远摆脱不了主体赋予的命定的性格。《红字》中的海斯特、狄梅斯迪尔和齐灵沃斯都处在畸形、压抑的内外环境中,过去像一个不死的诅咒,紧紧扼住他们的喉咙,行走在罪与罚的边缘,他们最终用纯净和死亡卸下了过去的阴影投射在生命中的重负。(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个体人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结合隋唐科举制建立的历史条件下"士"阶层的社会职责,揭示了白居易人生道路的显着个体特征,即"四高一转"。所谓"四高",指其年寿高、官位高、人品高、心境高。所谓"一转",指贬谪江州这一政治挫折,给其人生道路所带来的极为显着的转折变化,并深入分析了形成白居易人生道路之个体特征的主要原因。进而指出,白居易是通过科举考试而出仕为官、经受过宦海浮沉而始终保持志节情操、从不因碌碌政务而丝毫放松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的"士"阶层的典型代表,是一位年高德劭、望尊性达、并取得了杰出艺术成就的伟大诗人。白居易的人生道路,突破了"但是诗人多薄命"的预言,但其后期时有重复庸常之作,难免耽酒享乐之俗,也是他为其寿高位隆而不得不付出的艺术代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个体人生论文参考文献
[1].张司佳.英国大型纪录片《人生七年》:从社会到个体的记录[J].传媒论坛.2019
[2].郭杰.“四高一转”:白居易人生道路的个体特征[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王学森.人生若只如初见——跨专业教师在法律高职院校中的个体养成研究[J].读书文摘.2019
[4].赵妍杰.为了人生幸福:五四时期家庭革命的个体诉求[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5].毕光明.以个体人生质疑历史主义——改革开放四十年小说里的历史反思[J].安徽文学.2019
[6].蔡珍珍,冯勇全.论马克思主义对个体人生发展的指导[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7].陈凌.纪录片《少年小赵》《音乐人生》“声音”中的“个体”呈现[J].当代电视.2018
[8].吴若瑶.个体偶在命运长存——《永别了,武器》中对人生虚无的体认[J].青年文学家.2018
[9].陈娜.个体记忆与学术人生——当代中国新闻学者口述实录研究[C].发挥社会科学作用促进天津改革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2017
[10].刘海娟.论《红字》中人的处境之恶及个体对人生主题的追寻[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