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四角钢连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装配式,防屈曲支撑,螺栓,设计方法
四角钢连接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安,郭彦林[1](2014)在《一种四角钢组合约束型防屈曲支撑外围连接的设计方法研究: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外围整体式防屈曲支撑不同的是,装配式组合防屈曲支撑的外围构件由多个组件通过连接件拼装而成,故外围连接的设计方法是此类防屈曲支撑构件设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一种四角钢组合约束型防屈曲支撑,已有适用于单向弯曲状态的外围连接螺栓内力的简化计算方法。但上述方法的适用性尚需经过精细有限元数值分析加以验证,并需进行适当修正,使其具有足够的计算精度,这是该文进行的研究工作之一。另外,由于内核构件与外围构件之间间隙的存在,防屈曲支撑构件更为常见的变形模式表现为双向弯曲变形,所以该文还将在单向弯曲状态所得到的螺栓内力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组合,得到双向弯曲状态下的螺栓内力计算公式。该文最终给出了适用于四角钢组合约束型防屈曲支撑的外围螺栓连接的完整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4年02期)
郭彦林,王小安[2](2014)在《一种四角钢组合约束型防屈曲支撑外围连接的设计方法研究:理论推导》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四角钢组合约束型防屈曲支撑中,螺栓是连系外围各个约束角钢的关键元件,在支撑发生侧向弯曲变形时承受拉力、剪力的共同作用。该文对单向弯曲变形状态下的外围螺栓内力计算方法展开了研究。首先介绍了内核构件与外围构件之间侧向挤压力的计算方法。然后,将该侧向挤压力分解为对称受力状态与反对称受力状态,螺栓在这两种受力状态中分别起到防止外围约束角钢发生分离的作用以及保持各角钢变形协调、共同抗弯的作用。基于这两种受力状态,考虑螺栓连接附近角钢板件局部变形所产生的撬力作用,经理论推导分别给出了螺栓内力的简化计算公式。再考虑螺栓内力的生成机制,对这两种受力状态分别计算得到的螺栓内力进行组合,得到了实际受力状态中螺栓内力的计算公式。最后,还介绍螺栓间距对螺栓内力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4年01期)
郭宏超,郝际平,潘秀珍,刘建军[3](2013)在《四角钢连接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半刚接框架-钢板剪力墙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其滞回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循环荷载作用下试件的滞回性能及承载能力,考察其应力、变形发展历程、耗能机理和破坏模式。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均表明:内填板的设置缓解了节点区自身的延性要求,框架和钢板墙协同工作良好,结构体系耗能优异,安全储备高,是一种理想的抗侧力结构体系。有限元模拟结构应力和变形发展历程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由于初始偏心、焊接残余应力等原因,弹性工作阶段,有限元分析的峰值荷载与试验值比较接近;进入塑性阶段,有限元分析的峰值荷载比试验值大,滞回环更饱满。(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虎奇,郝际平,郭宏超,周琦,李岩[4](2011)在《四角钢连接框架-十字加劲钢板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一榀单跨双层的四角钢连接框架内嵌十字加劲钢板墙模型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系统分析结构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研究其滞回性能、破坏模式、延性及耗能性能等抗震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整个结构具有较大的初始刚度以及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结构丧失承载力是因为柱脚处焊缝全部撕裂。(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1年05期)
虎奇,郝际平,解琦,郭宏超,于金光[5](2011)在《四角钢连接框架—薄钢板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一榀1∶3比例单跨双层的四角钢框架内嵌薄钢板墙模型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模型的破坏特征,滞回特性,延性及耗能性能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四角钢框架内设置薄钢板墙能较大程度提高结构的极限承载力与侧向刚度,整个结构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结构丧失承载力是由于柱发生弯扭屈曲,研究可为该结构的工程应用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1年03期)
孙国华,何若全,顾强,申林,方有珍[6](2010)在《梁柱四角钢连接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滞回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通过6榀1/3缩尺的两层单跨梁柱四角钢连接钢框架内填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简称PSRCW)试件模型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PSRCW结构的传力机理及破坏模式,分析了PSRCW结构的滞回性能、刚度退化、变形及延性性能、耗能能力以及内力分配关系等。研究结果表明:PSRCW结构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较大的抗侧移刚度,耗能能力一般。设计荷载水平,与钢梁相连抗剪连接件分担约80%的水平剪力,钢框架分担约70%倾覆力矩。抗剪连接件在拉剪耦合受力状态下易发生低周疲劳破坏,改善抗剪连接件的性能是提高PSRCW结构延性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0年09期)
付求,顾强[7](2010)在《弯矩与轴拉力共同作用下梁柱四角钢连接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内填RC剪力墙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梁端受弯矩、轴拉力共同作用,对梁柱连接性能有较大影响。对梁柱半刚性四角钢连接受弯矩、轴拉力共同作用的研究尚未见诸文献,对此连接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在有限元模拟结果及现有纯弯四角钢连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弯矩、轴拉力共同作用下梁柱四角钢连接的初始刚度、极限弯矩、M-θ关系的简单计算公式,并与有限元模拟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期刊2010年03期)
付求[8](2010)在《弯矩、轴拉力共同作用下钢框架梁柱四角钢连接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半刚性连接的钢框架内填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是一种新型结构形式,融合了钢框架和剪力墙两种结构的优点,小震下结构有很大侧向刚度,大震下梁柱连接有较大的转动能力,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抗震结构的理想选择。该结构体系在水平力作用下,由于混凝土剪力墙的作用,钢梁内会产生很大的拉力,对连接性能有较大影响。对弯矩、轴拉力共同作用下四角钢半刚性连接性能的研究尚未见诸文献,对其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的认识还远不够,本文对弯矩、轴力共同作用下梁柱四角钢连接性能进行研究,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采用叁维非线性(材料、几何和状态的非线性)有限元法对梁柱四角钢连接进行了单向加载分析,所有组件的接触面都设了反映边界状态的接触单元。在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后,系统地分析了65个有限元试件,把得到的纯弯连接初始刚度、抗弯承载力和弯矩-转角关系曲线与现有简化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现有简化公式的适用性。基于本文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了弯矩、轴拉力共同作用下连接的初始刚度、抗弯承载力和弯矩-转角关系曲线简化计算方法。最后,在总结全文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学院》期刊2010-05-01)
王晓龙,贠航[9](2009)在《基于ANSYS的钢框架梁柱四角钢连接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ANSYS对梁、柱四角钢的半刚性连接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到了此类连接在单调加载下的应力、应力分布以及破坏形式。在分析中考虑了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和状态非线性的影响。有限元分析考虑了柱翼缘厚度、柱腹板厚度、顶底角钢厚度、腹板角钢厚度、梁高度和螺栓直径的影响,并进行了循环荷载分析,得出了此种连接的弯矩-转角曲线及相应的刚度退化曲线。(本文来源于《陕西建筑》期刊2009年10期)
王晓龙[10](2009)在《钢框架梁柱四角钢连接节点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简化分析和设计过程,传统的钢框架结构设计都假定梁柱连接完全刚性,或理想铰接的。但是通过大量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工程验证,梁柱连接的状态是介于刚性与柔性之间的半刚性连接。对于半刚性节点,到目前为止,学者还没有提出专门的设计方法来指导实际工程,仅在《钢结构设计规范》中对于梁柱的半刚性节点给出了一般规本文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四角钢连接节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分析中考虑了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和状态非线性的影响,使用8节点实体单元SOLID45、接触单元CONTA174和TARGE170对模型进行了叁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有限元分析考虑了柱翼缘厚度、柱腹板厚度、顶底角钢厚度、腹板角钢厚度、梁高度和螺栓直径的影响,并进行了循环荷载分析,得出了此种连接的弯矩-转角曲线及相应的刚度退化曲线。研究表明:梁柱四角钢连接节点为典型的半刚性连接,滞回曲线饱满,有着良好的耗能能力和延性;增加顶底角钢厚度、柱翼缘厚度、梁高度可使节点的极限承载力有着显着增大,同时节点的初始刚度也增大;增加腹板角钢厚度、螺栓直径对节点极限承载力有一定影响;柱腹板厚度变化对节点极限承载力影响不大;节点的几何参数变化和加载方式的变化仅仅对其承载力及初始刚度有影响,并不会改变它的非线性。本文对于梁柱四角钢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为该种节点的深入研究和推广使用提供了参考模型和理论分析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9-04-01)
四角钢连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四角钢组合约束型防屈曲支撑中,螺栓是连系外围各个约束角钢的关键元件,在支撑发生侧向弯曲变形时承受拉力、剪力的共同作用。该文对单向弯曲变形状态下的外围螺栓内力计算方法展开了研究。首先介绍了内核构件与外围构件之间侧向挤压力的计算方法。然后,将该侧向挤压力分解为对称受力状态与反对称受力状态,螺栓在这两种受力状态中分别起到防止外围约束角钢发生分离的作用以及保持各角钢变形协调、共同抗弯的作用。基于这两种受力状态,考虑螺栓连接附近角钢板件局部变形所产生的撬力作用,经理论推导分别给出了螺栓内力的简化计算公式。再考虑螺栓内力的生成机制,对这两种受力状态分别计算得到的螺栓内力进行组合,得到了实际受力状态中螺栓内力的计算公式。最后,还介绍螺栓间距对螺栓内力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四角钢连接论文参考文献
[1].王小安,郭彦林.一种四角钢组合约束型防屈曲支撑外围连接的设计方法研究:数值分析[J].工程力学.2014
[2].郭彦林,王小安.一种四角钢组合约束型防屈曲支撑外围连接的设计方法研究:理论推导[J].工程力学.2014
[3].郭宏超,郝际平,潘秀珍,刘建军.四角钢连接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3
[4].虎奇,郝际平,郭宏超,周琦,李岩.四角钢连接框架-十字加劲钢板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1
[5].虎奇,郝际平,解琦,郭宏超,于金光.四角钢连接框架—薄钢板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11
[6].孙国华,何若全,顾强,申林,方有珍.梁柱四角钢连接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滞回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0
[7].付求,顾强.弯矩与轴拉力共同作用下梁柱四角钢连接性能[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10
[8].付求.弯矩、轴拉力共同作用下钢框架梁柱四角钢连接性能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
[9].王晓龙,贠航.基于ANSYS的钢框架梁柱四角钢连接有限元分析[J].陕西建筑.2009
[10].王晓龙.钢框架梁柱四角钢连接节点有限元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