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标度不变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标度,趋势,分形,不变性,长程,水文学,河南省。
标度不变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强,孙业君[1](2018)在《大震前地震活动标度不变性的特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大震前地震活动标度不变性的特征变化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然而,由于不同地区的地震活动特点不同,要获得这种特征变化并不容易。本文首先介绍了这方面研究的重要进展,这些进展对地震预报和地震活动性的研究者来说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其次,讨论了几种标度不变性方法(局域标度特性、多重分形谱、Hurst指数分析和分形维数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有关该研究的建设性建议:当人们试图通过标度不变性方法获取大震前的前兆信息或地震活动分形特征时,需要考虑方法的优缺点以提高地震预报效能,否则地震预报效能会大大降低。(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8年03期)
王纪军,胡彩虹,潘攀,竹磊磊,李凤秀[2](2015)在《河南省旬降水量的标度不变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河南省10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2年逐旬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河南省旬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探讨了河南省旬降水量的标度不变性。结果表明:(1)河南省逐旬平均降水量及其站间均方差52 a平均为20.6 mm和15.4 mm,其概率分布均不服从正态分布,为正偏态分布。(2)河南省逐旬降水量及其站间均方差的累积离差均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在阶段内均具有极为显着的线性变化趋势,能够通过信度为0.001极显着水平的检验。(3)河南省逐站旬降水量的标度指数均在0.5以下,表明时间序列具有非持久性。河南省旬降水量标度指数空间变异性较小,具有正态分布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15年05期)
王纪军,潘攀,胡彩虹,李凤秀[3](2015)在《河南省旬日照时数的标度不变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河南省10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2年逐旬日照时数资料,分析河南省旬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探讨了河南省旬日照时数的标度不变性.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河南省逐旬日照时数及其站间均方差的平均值分别为57.90和9.18h,其概率分布均不服从正态分布.河南省逐旬日照时数累积离差具有显着上升趋势,而逐旬日照时数站间均方差的累积离差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在阶段内均具有显着的线性变化趋势.河南省逐站旬日照时数的标度指数均在0.5以上,表明时间序列具有持久性.河南省旬日照时数标度指数空间变异性较小,具有正态分布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李志强[4](2012)在《基于R/S分析的碎波带波面标度不变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波浪经破碎、折射、绕射等过程后进入到碎波带,波面已经不再满足经典波浪理论的正态分布假设。利用R/S分析方法对碎波带波面的进行分析,揭示碎波带波面具有标度不变性特征,波面序列具有"记忆性"和持久性,其Hurst指数为0.76,这对建立和解释碎波带波面及波高概率分布有指示意义。进一步分析后指出Hurst指数H和谱尖度参量Qp及波群参数Ka呈显着的负相关,Hurst指数有可能作为反映碎波带状态的一个参数。(本文来源于《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王华,朴云松[5](2011)在《原初扰动谱的标度不变性和早期宇宙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可行的早期宇宙模型必须给出近标度不变的原初扰动.我们讨论了由主导背景演化的场导致标度不变的原初扰动的各种可能性及相应早期宇宙模型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11年12期)
成克强,王俊[6](2010)在《早搏心电信号的标度不变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多重分形消除趋势波动分析(MF-DFA)方法,研究心脏房性、室性早搏信号及正常心电信号的多重分形特征。通过分析赫斯特指数、Renyi指数和多重分形谱得出:叁种信号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长程相关性和多重分形特性;正常心电信号的分形程度最强,室性早搏信号次之,房性早搏信号最弱;在波动函数的阶数为正值时,叁种信号的长程相关特性区别明显;对比叁种信号的多重分形谱,发现正常信号的多重分形强度最强,室性早搏信号次之,房性早搏信号最弱。此研究对临床医学诊断区分房、室性早搏信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0年04期)
于凤军[7](2010)在《锥形海螺的标度不变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验观察与理论研究证明一种海洋甲壳动物——圆锥形海螺的外壳具有标度不变性.(本文来源于《大学物理》期刊2010年02期)
杨小军,刘冠男,康宗欣,高亚楠,徐小丽[8](2008)在《分形空间中力学规律的适应性原理与标度不变性原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重整化群的参数空间变换和标度空间变换的方法证明了分形空间的力学规律的适应性原理和标度不变性原理。从空间变换的角度讲,从分形空间的物理规律到欧式空间的物理规律变换就是标度不变性的变换,从欧氏空间的物理规律到分形空间的物理规律变换就是一个适应性变换。其推论是分形空间的能量守恒定律、力的合成及其位移的合成在分形空间上保持形式不变。同时,Carpinteri的分形空间的空间维数关系利用重整化方法获得证明,即分形空间的体积的维数溢出量等于分形空间的截线和截面的维数溢出量之和。(本文来源于《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期刊2008年06期)
佟春生,黄强,刘涵,薛小杰,李梅[9](2007)在《黄河径流序列标度不变性分析及趋势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影响黄河干流梯级电站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除了关键技术因素、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还有对未来径流趋势的认知不足。可见研究黄河干流径流变化趋势,对于黄河干流梯级电站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利用非趋势的波动分析法,对黄河干流贵德、头道拐和花园口3个水文站径流的标度不变性和未来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3个水文站的径流量将会减少,这将对黄河干流梯级电站可持续发展不利。(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何越磊,姚令侃,苏凤环[10](2005)在《强沙尘暴时序的标度不变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强沙尘暴规模的时间序列具有复杂的波动性.运用多重分形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分析我国北方近49年来的强沙尘暴序列.发现序列具有长程相关性;并确认强沙尘暴是多重分形过程,进而得出序列的多重分形谱.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序列长程相关性和多重分形特征与强风、沙源和热力不稳定等我国北方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因素之间的联系.(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2005年07期)
标度不变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河南省10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2年逐旬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河南省旬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探讨了河南省旬降水量的标度不变性。结果表明:(1)河南省逐旬平均降水量及其站间均方差52 a平均为20.6 mm和15.4 mm,其概率分布均不服从正态分布,为正偏态分布。(2)河南省逐旬降水量及其站间均方差的累积离差均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在阶段内均具有极为显着的线性变化趋势,能够通过信度为0.001极显着水平的检验。(3)河南省逐站旬降水量的标度指数均在0.5以下,表明时间序列具有非持久性。河南省旬降水量标度指数空间变异性较小,具有正态分布的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标度不变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强,孙业君.大震前地震活动标度不变性的特征变化[J].国际地震动态.2018
[2].王纪军,胡彩虹,潘攀,竹磊磊,李凤秀.河南省旬降水量的标度不变性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5
[3].王纪军,潘攀,胡彩虹,李凤秀.河南省旬日照时数的标度不变性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15
[4].李志强.基于R/S分析的碎波带波面标度不变性研究[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2
[5].王华,朴云松.原初扰动谱的标度不变性和早期宇宙模型[J].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1
[6].成克强,王俊.早搏心电信号的标度不变性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0
[7].于凤军.锥形海螺的标度不变性[J].大学物理.2010
[8].杨小军,刘冠男,康宗欣,高亚楠,徐小丽.分形空间中力学规律的适应性原理与标度不变性原理[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8
[9].佟春生,黄强,刘涵,薛小杰,李梅.黄河径流序列标度不变性分析及趋势预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7
[10].何越磊,姚令侃,苏凤环.强沙尘暴时序的标度不变性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