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论文_杨丽萍,卢岭,刘莉,梁耕田,金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工耳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耳蜗,电极,听觉,植入术,小儿,患者,位置。

人工耳蜗论文文献综述

杨丽萍,卢岭,刘莉,梁耕田,金辉[1](2019)在《人工耳蜗使用者汉语声调感知与音乐感知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讲汉语普通话的人工耳蜗使用者的汉语普通话声调识别及音乐识别表现,并探究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对侧使用助听器(Hearing Aid,以下简称HA)的12名母语为汉语普通话的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ation,以下简称CI)使用者,分别测试其在使用HA、CI、CI+HA(即双模式)叁种助听模式下的声调和音乐识别表现,并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其中声调识别应用自然时长声调和相同时长声调两种,应用音乐音符轮廓识别(Melodic contour identification,以下简称MCI)进行音乐感知能力评估。结果自然时长声调在HA、CI、CI+HA模式下的平均正确识别率分别为62.2%、70.9%、73.1%,且显着优于对应模式下的时长相同声调识别表现。MCI在HA、CI、CI+HA模式下平均正确识别率分别为29.5%、37.5%、34.0%。MCI表现与自然时长声调在CI和CI+HA模式下均显着相关,与相同时程声调在叁种助听模式下均显着相关。结论讲汉语的CI使用者的声调感知及音乐感知均不理想。时长线索对声调音高感知起重要作用。声调与音乐感知可能具有相似感知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魏薇,马秀岚[2](2019)在《人工耳蜗再植入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医学科技的高速发展,目前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 CI)已经成为治疗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式。虽然CI技术日益成熟,人工耳蜗装置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依然存在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需要行人工耳蜗再植入。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人工耳蜗再植入原因分析最新进展予以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罗润芬,查定军,柏亚玲,刘星星,宋勇莉[3](2019)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我院的124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62例,采用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6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出现疼痛、睡眠障碍、便秘、敷料周围肿胀的发生率,术后脱水热、哭闹的发生率,术前、术后平均禁食水时间及术后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出现疼痛、睡眠障碍、便秘、敷料周围肿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6.937、4.644、9.538、7.00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术后脱水热发生率9.68%、哭闹发生率33.87%,明显低于对照组27.42%的脱水热发生率、70.97%的哭闹发生率,χ2值分别为6.459、17.10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平均禁食水时间短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8.55、34.08、33.86、34.6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8.39%,高于照组的83.87%,χ2值为8.0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实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够显着减少术后不适的发生率,降低术后脱水热和哭闹的发生率,缩短术前、术后平均禁食水时间,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殷霞丽,宋芬,栾笑溪[4](2019)在《右美托咪定麻醉在耳聋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麻醉在耳聋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将2016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小儿耳聋拟行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3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在手术结束前30 min泵入右美托咪啶,对照组则泵入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T0)、用药后5 min(T1)、15 min(T2)、30 min(T3)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并观察用药后临床疗效、躁动程度及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睁眼及意识恢复时间、镇静满意率及苏醒后不良反应。结果 T0时,两组HR、MAP、DBP及SBP相比无明显差异(P>0. 05)。T1~T3时,观察组HR均出现下降,与T0相比,差异明显(P<0. 05)。观察组T1~T3的HR均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T1~T3的MAP、DBP及SBP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 05)。用药后,观察组临床疗效、躁动程度、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睁眼及意识恢复时间、镇静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在耳聋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结束前应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可有效降低心率,缓解躁动程度,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黄金聪,陈平[5](2019)在《人工耳蜗电极位置与电极阻抗关系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耳蜗又名电子耳蜗、仿生耳或电子仿生耳,是一种能使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重获听力的人工电子装置,也是目前能让患者理解言语的有效方法,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极大帮助。基于耳蜗的特殊解剖结构,人工耳蜗的性能和设计必须符合耳蜗的形态学特点,通过植入耳蜗内的电极序列,刺激残存的神经节细胞胞体,重建听觉功能。电极设计和电极植入位置是影响植入术后获益的重要因素,测定电极阻抗值是评估人工耳蜗电极状态的有效手段。现结合耳蜗的解剖病理生理学特点对人工耳蜗电极位置与电极阻抗的关系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王在威,孙慧清[6](2019)在《8周岁学龄儿童患儿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术期护理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8周岁儿童患儿实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间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8周岁儿童中,选取9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的术前镇静成功率、术后敷料松脱率等围手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前后的SCAS评分亦均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实施精细化护理,有助于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和预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朱建光,白云冬,马瑞颖,王旭燕,赵辉[7](2019)在《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对学龄前耳聋儿童听觉言语康复的效果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侧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对学龄前耳聋儿童听觉语言康复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CI治疗的学龄前儿童72例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手术患儿的相关资料,对可能影响患儿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因素和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以及言语可懂程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结果进行二分类变量的单因素分析,再进行多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影响康复效果的因素。结果:耳聋患儿CI植入年龄、术前平均残余听力、术前佩戴助听器时间、使用人工耳蜗时间和术后语训时间等因素和CAP增长倍数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还有术前语训时间等因素与治疗后患儿SIR增长倍数存在相关性(P<0.05);CI植入年龄、术前平均残余听力和术前佩戴助听器时间对患儿术后CAP的恢复具有影响(P<0.05);CI植入年龄、术前佩戴助听器时间、术前语训时间等因素对患儿SIR恢复产生影响(P<0.05)。结论:患儿植入人工耳蜗的年龄、术前平均残余听力、术前佩戴助听器时间和术前言语训练时间是影响学龄前耳聋患儿术后听力言语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21期)

吴丽蓉,陈军[8](2019)在《融合教育分班模式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语言能力提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融合教育分班模式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语言能力康复的影响。方法以31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为被试,采用随访观察法和评估调研法,进行融合前、融合6个月后及融合12个月后3个时期的评估,评估内容为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分析听觉年龄组与生理年龄组的效果差异。结果融合6个月后,两组间听觉能力得分无显着差异(P>0.05),语言能力得分有极显着差异(P<0.01)。融合6个月后与融合12个月后,两组间听觉能力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语言能力得分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结论按照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听觉年龄进行分班,可以提高其语言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尹薇,贾欢[9](2019)在《上海九院完成机器人辅助人工耳蜗植入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科团队完成国内首例手术机器人辅助人工耳蜗植入术。手术在上海九院安装了 RobOtol耳科机器人的一体化手术室中进行,由院长吴皓教授主刀。据吴皓教授介绍,患者为一位中年男性,近十年双侧听力逐渐下降,近两年已(本文来源于《健康时报》期刊2019-11-08)

刘军,杨仕明[10](2019)在《人工耳蜗及相关技术的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 CI)是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听觉和言语康复的主要方法,随着人们对听觉系统和中枢可塑性的深入研究,手术技术及辅助工具的开发,以及人工耳蜗植入相关电子科技和材料科学的发展,人工耳蜗及相关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本文分析人工耳蜗植入体,尤其是电极设计和言语处理器的升级、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的拓宽、术前评估手段的完善及精准微创人工耳蜗植入和残余听力保留的开展,并对人工耳蜗植入相关技术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人工耳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医学科技的高速发展,目前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 CI)已经成为治疗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式。虽然CI技术日益成熟,人工耳蜗装置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依然存在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需要行人工耳蜗再植入。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人工耳蜗再植入原因分析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工耳蜗论文参考文献

[1].杨丽萍,卢岭,刘莉,梁耕田,金辉.人工耳蜗使用者汉语声调感知与音乐感知相关性研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

[2].魏薇,马秀岚.人工耳蜗再植入原因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

[3].罗润芬,查定军,柏亚玲,刘星星,宋勇莉.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应用[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

[4].殷霞丽,宋芬,栾笑溪.右美托咪定麻醉在耳聋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5].黄金聪,陈平.人工耳蜗电极位置与电极阻抗关系的研究进展[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

[6].王在威,孙慧清.8周岁学龄儿童患儿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术期护理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9

[7].朱建光,白云冬,马瑞颖,王旭燕,赵辉.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对学龄前耳聋儿童听觉言语康复的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8].吴丽蓉,陈军.融合教育分班模式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语言能力提升的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9

[9].尹薇,贾欢.上海九院完成机器人辅助人工耳蜗植入术[N].健康时报.2019

[10].刘军,杨仕明.人工耳蜗及相关技术的进展[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一1人工耳蜗(A)和深脑电极(B)示意...老年黄斑变性(AMD)和视网膜色素变性...感应式深部脑刺激器的电路原理图术中口在复杂人工耳蜗植人中的应...人工耳蜗实物图13-14:轴位及MPR重建图像显示~...

标签:;  ;  ;  ;  ;  ;  ;  

人工耳蜗论文_杨丽萍,卢岭,刘莉,梁耕田,金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