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阅读的教学策略

小学生数学阅读的教学策略

李代军(乐业县逻沙乡中心小学广西乐业533200)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8)10-153-01

现状1:学生对数学阅读不感兴趣。

有时自习课上,学生自己看一会儿书,此时大部分的学生都拿出很多课外读物,很少有孩子会主动看一些数学方面的资料。即使学校一直有定数学小报,可从没见过学生像看其他课外数那样认真,勤快的阅读过。即使有一小部分孩子虽然把数学报放面前,但眼睛看着别的读物,还有的学生也无心读,只是快速地翻阅,至于看懂了什么,他自己也说不上来,或是做做上面的题目,在孩子们的心理数学总觉得数学是枯燥的,无聊的,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

分析:数学读物具有枯燥、抽象、复杂等数学属性,确实没有别的读物来得那么吸引孩子,它缺乏动人的故事情节,鲜艳的色彩,也没有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自然不会积极地投入数学阅读。

现状2:阅读习惯影响成绩。

在批作业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批完作业或试卷后,让学生自己订正时,学生却会完全正确地解答出来。问他当时怎么做错了,其原因是没有仔细阅读题目,没有注意到单位不一样要换算或是抄错了数字了,或排列大小时搞错了等等。

分析:我们常常简单地归结成“粗心”、“不仔细”,其实“根”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题目的习惯,缺乏与数学文本交流的习惯,缺乏阅读分析的能力。

现状3:学生被动地听的多,主动阅读的少。

我们的课堂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教师循循善诱,深入浅出,课上得非常精彩,学生听得投入,但在课上要求学生看教材的时候很少,数学课本用的很少或者当成习题集来用。家里练习也是的,家长都会陪在旁边,只要孩子一有不认识的字,或者孩子多问了几下家长就会觉不耐烦了,索性自己把题目读给孩子听了,甚至还要边读边解释。

分析:忽视了教材的工具作用和示范作用,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阅读数学课本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而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这其实也是导致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弱的一种情况。

以上这些现状说明小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弱,许多学生对老师家长的依赖性过强,学法呆板,导致了数学基础差,害怕学数学的恶性结果。其根源就是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弱,可见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而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前提和保障。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一、让学生阅读教材,树立读书意识。

初入学的一年级的小朋友认识10以内各数的时候,我给他们展示了数学书上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分别找出数量1、2、3、4……的东西,再找出自己教室中可以用数字表示的物体,说给小朋友听一听。又让学生找一找,书中小朋的家里中哪些东西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数字来表示?学生能在图中读懂了许多数学信息:游乐场有1个滑滑梯、2个秋千、3个旋转木马、4架小飞机等等。

又如:认识“0”时,启发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0”,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涨说:车牌上有“0”、电话机上有“0”、在体育比赛的记分牌上有“0”……联系身边的事物后再来读数学书,发现在直尺上有“0”、温度表上有“0”、都很遗憾自己刚怎么没有想到呢?数学书真的很“聪明”啊!学生才通过读数学书体会到“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还可以在温度计上表示分界点;直尺上表示起点。使学生明白数学书和语文书一样,也要读,在阅读中慢慢理解并获取知识。

学生通过阅读数学书上的这些知识初步建立了数感,而且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书产生亲切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数学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在阅读中了解、记忆的能力

数学课中有许多的概念、法则、公式等,这需要我们有声有色读一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读中去理解去记忆。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思考的习惯,一般采取如下措施:标注引思。先让学生自己读,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意思,再圈画出重点词和关键句,然后读后交流——自己是怎么理解的?哪些词句还存在疑惑?可以同学之间帮忙,也可以请教师解答。对于一些数学名言、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话等读物,学生通过阅读,能见到自己未闻的事物,了解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别是在低年级,儿童由具体事物一下子过渡到书本,作好这个衔接,就要结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将体验和语言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抽象逻辑思维。对于简单的图形,要让学生多看、多动手、多动嘴,眼、手、耳同时并进,对于数要多读多写,比如认识“3”字这个数时,让学生拿三根小棒,边动手边念,先摆三条线段———,再摆一个三角形,使学生对数的认识不再是孤立的、单一的。小学中许多基本的数学概念象多、少、一样多、比---多、比---少、长短、圆的、平的、直的等离不开体验,语言这个重要环节,教学中万万不能忽视。

三、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的能力

阅读、语言能力的训练要渗透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通常的数学教学中,阅读所占的地位是很少的。低年级老师要求学生读题、读课本。高年级老师很少要求学生读课文。低年级老师常常说:“看谁读得好,声音响亮。”高年级老师不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思路。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只是机械阅读,去完成任务。如果一个学生在阅读中不能感知一些事情,就不是真正的阅读。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掌握数学知识,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会流畅的、有理解的阅读,没有学会在阅读中思考,进行举一反三。尤其在高年级,学生虽然读了很多书,但不知如何去读数学课本,只流于表面,看不清实质,许多问题的答案就在书本上,学生却看不出来,这些都是因为学生没有学会阅读,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审题的能力

数学的阅读要读出细微之处,数学语言有简洁、洗练、精确的特点,多一字,少一字,换一字,意思就有天壤之别。决定了数学阅读不同于其他的阅读,它不能像语文阅读那样可以一目十行,需要认真细致,需要读思结合。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倍?”就大不相同。再如:“9与4相加的和是多少?”和“9个4相加的和是多少?”也是两个区别很大的问题。学生在解答这类题时,往往是一晃而过,没有认真审题,最容易出错。因此,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咬文嚼字,要通过圈、点、勾、画找出关键词,这就要求孩子读题要读出细微之处,分析数量关系,提取数学信息,体会数学语言的精确性,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只有通过阅读,才能突破数学语言世界里的神秘色彩,阅读成了数学教学中一个极好的突破口。

标签:;  ;  ;  

小学生数学阅读的教学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