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噻肟酸论文_姜桥,李冰冰

导读:本文包含了氨噻肟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乙酸乙酯,噻唑,乙酯,乙酰,母液,结晶,头孢菌素。

氨噻肟酸论文文献综述

姜桥,李冰冰[1](2019)在《氨噻肟酸乙酯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采用乙酰乙酸乙酯法制备氨噻肟酸乙酯路线中的卤代反应进行优化,以1,3-二氯-5,5-二甲基海因和1,3-二溴-5,5-二甲基海因作卤代试剂,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备得到相应的4-氯/溴-2-甲氧亚胺基乙酰乙酸乙酯卤代产物。该卤代产物进一步与硫脲进行环合反应得到目标产物(Z)-2-(2-氨基-4-噻唑)-2-甲氧基亚胺基乙酸乙酯(即氨噻肟酸乙酯)。该合成路线具有成本低、绿色环保和易于工业化的优点。(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3期)

宋道淮,谷建华[2](2014)在《氨噻肟酸乙酯环合母液蒸馏釜残处理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氨噻肟酸乙酯环合母液经蒸馏分离,收集环合甲醇回收套用;蒸馏釜残与氢氧化钠作用进行碱性水解,水解液随后进行絮凝沉降、吸附处理,得到澄清稳定的溴离子水溶液。(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4年01期)

陈远超[3](2012)在《纳滤技术处理氨噻肟酸水解母液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氨噻肟酸(ATMAA)是一种常用的医药中间体,有近十几种药物的合成直接依赖于高质量氨噻肟酸的生产。目前,国内氨噻肟酸的生产已经进入成熟期,制药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状态,同时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环境成本对制药行业来说成为不容忽视的难题。只有不断改进工艺技术,完善设备,提高自身竞争力,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本文从氨噻肟酸生产工艺出发,在充分研究各种技术路线的基础上,考虑到不论采用何种合成工艺,生产过程中都存在固液分离的过程,则必然有部分产品残留在母液中。针对母液中氨噻肟酸的浪费,提出采用纳滤技术对母液进行浓缩分离,并结晶得到目标产品。同时,纳滤处理能够有效减少母液中的污染成分,降低后续水处理工艺的难度。研究分别以氨噻肟酸制备液和实际生产母液为原料液,测定了DK1812纳滤膜运行的稳定性。考察不同操作条件对纳滤过程的影响,得到纳滤膜的透过通量随着压力升高而变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综合考虑膜稳定性、渗透通量以及能耗问题,选择合适的操作条件为常温下0.6MPa。实际生产母液经过6倍浓缩后,降温结晶可回收约60%的产品,同时渗透液中COD去除率可达60%。选择不同清洗液和清洗时间,对使用后被污染的膜进行清洗。得到pH2-3的柠檬酸水溶液和pH9-10的NaOH溶液清洗能够有效恢复膜通量。在实验的基础上,对纳滤技术在氨噻肟酸实际生产中应用进行经济评估,并建立了该过程的特征参数模型,并计算得到膜的结构参数。在实际情况和合理的预计下,纳滤工艺的初始投入可在一年内收回,年收益增加约165万元。模型的建立能对生产过程及效果进行有效的估计和预测,对纳滤技术的工业化提供指导和依据。在本研究的基础上,今后对氨噻肟酸生产母液纳滤浓缩技术的研究可以从新型膜的研发、纳滤过程的稳定性以及生产自动化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对膜过程进行开发。(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2-06-12)

孙梦轲,毕彩丰,赵宇,张震,陈安成[4](2012)在《氨噻肟酸乙酯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经肟化、甲基化、卤化及环合合成了(Z)-2-(2-氨基-4-噻唑)-2-甲氧基亚胺基乙酸乙酯。其中,肟化、甲基化无需分离提纯,简化了操作步骤,卤化过程用磺酰氯代替了传统的卤化试剂溴素,降低了反应的成本,并考察卤化反应中各因素对收率的影响。采用红外、核磁及液质连用色谱等确定其结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该工艺制得的氨噻肟酸乙酯的纯度可达到98%以上。产品的总收率达到46%(以乙酰乙酸乙酯计)。(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中间体》期刊2012年02期)

孙健,彭学伟[5](2011)在《氨噻肟酸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酰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合成氨噻肟酸,对合成路线及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目标产物总收率达到45%。(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11年12期)

周志茂[6](2011)在《氨噻肟酸结晶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头孢菌素巨大市场的刺激和推动,国内药物中间体产量得到迅速发展,我国已逐渐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头孢菌素医药中间体供应国。目前国内产量比较大的抗生素侧链中间体主要有氨噻肟酸、叁嗪环、D-对羟基苯甘氨酸及其邓钾盐等。氨噻肟酸作为多个第叁、四代头孢菌素的7位氨基侧链中间体,普遍采用以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经过肟化、醚化、溴化、蒸馏、环合、水解、结晶生成含水氨噻肟酸,再经过脱水、过滤、干燥得到无水氨噻肟酸,才可用于合成AE-活性酯或直接用于头孢类药物的合成。GMP规范认为药物合成过程中中间体的质量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中间体的质量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国内氨噻肟酸的生产能力增加十分迅速,但在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从实验及理论的角度对氨噻肟酸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艺步骤进行研究,对于进一步提高氨噻肟酸的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虽然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已经对于氨噻肟酸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但是对其反应结晶过程和脱水重结晶过程还没有见到相关的文献报道。而结晶工艺水平直接影响了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收率,在整个氨噻肟酸的生产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使氨噻肟酸在生产过程中质量和收率保持稳定并减低成本,本文针对氨噻肟酸的反应结晶和脱水重结晶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获得了较好的结果。首先,对氨噻肟酸的水解反应结晶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通过对氨噻肟酸的脱水重结晶过程分析,提出了一种共沸脱水新工艺并进行了实验研究。新脱水工艺得到的氨噻肟酸为立方晶体,平均粒径比原工艺的大,分布也更好。新脱水工艺获得的氨噻肟酸可直接用于下一步的合成,省去原工艺的过滤和烘干工序。这不但减少了过滤和烘干过程造成的氨噻肟酸的损失,提高了产品收率,而且节省设备投资,简化生产过程。氨噻肟酸通常以含水晶型(晶型-Ⅰ)和无水晶型的方式存在。实验发现,新脱水工艺获得的氨噻肟酸晶型(晶型-Ⅲ)与原工艺获得的氨噻肟酸晶型(晶型-Ⅱ)明显不同。通过使用SEM、TG、DSC、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等分析测试方法对氨噻肟酸的晶体结构情况进行表征,确定了叁个不同晶型的晶体结构和晶胞参数。晶型Ⅰ(含水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晶胞参数为a=11.14,b:15.63,c=11.80,α=γ=90.00°,β=96.59°。晶型Ⅱ(原工艺获得的无水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n,晶胞参数为a=10.86,b=22.29,c=6.54,α=γ=β=90.00°。晶型Ⅲ(新工艺获得的无水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n,晶胞参数为a=6.65,b=9.89,c:19.03,α=γ=β=90.00°。结果表明氨噻肟酸晶体Ⅲ是一种新晶型,在以往的文献中未见报道。结晶过程中溶液体系对于产品的晶体晶型和收率具有很大的影响,固液相平衡数据是结晶过程设计与工艺优化的重要依据。为了探索对氨噻肟酸结晶溶液体系进行改进的可能性,本文采用激光法对氨噻肟酸在不同的纯溶剂和混合溶剂(水与甲醇、乙醇、乙二醇)中的结晶固液平衡数据进行了测定。为将氨噻肟酸的溶解度和温度及混合溶剂的初始浓度同时进行关联,本文基于改进的Apelblat方程和Jouyban-Acree模型提出一个新的混合溶剂中溶解度模型。新的混合溶剂模型只是温度和混合溶液的组成的函数,可以不用纯溶剂里的溶解度,直接对药物在不同温度下任意组成的混合溶液中的溶解度进行关联和预测。研究表明,新的混合溶剂模型不仅适用于氨噻肟酸,也可以用于叁嗪环、D-对羟基苯甘氨酸及其邓钾盐等药物中间体溶解度数据的关联。结晶动力学是结晶操作和结晶器设计的基础,本文在间歇的MSMPR结晶器中对氨噻肟酸的反应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依据体积无关模型,采用矩量变换法对结晶过程的粒数衡算方程进行了求解,得到了氨噻肟酸成核速率方程和生长速率方程。结果表明,随着过饱和度的增加,晶体生长速率大于成核速率。在一定的范围内,较大的过饱和度和搅拌强度有利于氨噻肟酸晶体的生长。在氨噻肟酸结晶热力学及结晶动力学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氨噻肟酸反应结晶过程的数学模型。以结晶热力学和结晶动力学实验数据为依据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随着反应结晶温度的升高,氨噻肟酸的初始收率迅速增加,在达到一定时间后,收率趋于稳定,因此继续增加停留时间对于收率没有明显的影响。另外,随着反应结晶温度的升高,氨噻肟酸的晶体粒径增大,但收率降低。在一定的温度和搅拌转速下,盐酸的滴加速率对于氨噻肟酸晶体的粒度和粒度分布几乎没有影响。该模型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可以用于优化氨噻肟酸反应结晶过程的参数,对工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1-05-16)

丁颖[7](2010)在《氨噻肟酸生产废水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氨噻肟酸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盐量很高、COD高达50000mg/L。废水成分复杂,毒性大,处理难度也非常大。文章介绍了氨噻肟酸生产废水的源头控制减排技术、回收利用减排控制技术、治理技术,提高产品收率、回收有用物质同时使生产废水达标排放。(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期刊2010年34期)

程清蓉,刘志雄,周红,潘志权[8](2009)在《氨噻肟酸乙酯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去甲氨噻肟酸乙酯(DMAT)为原料,对影响反应收率的反应温度、物料配比、相转移催化剂及其用量、甲基化试剂、反应时间等因素进行了研究。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0℃,NaOH为碱性试剂,DMAT∶NaOH∶(CH3O)2SO3为1∶1.2∶1.2,四丁基碘化铵作相转移催化剂,用量为底物摩尔数的7%,硫酸二甲酯为甲基化试剂,乙醇和四氢呋喃为溶剂,反应时间约为4 h,总收率为79%。(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09年05期)

肖海焕,黎振球,宋玉叶,李敬华,黄彩霞[9](2008)在《氨噻肟酸与AE-活性酯合成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生产氨噻肟酸的几种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部分步骤采用超临界CO2作为反应体系。总结了工业上用氨噻肟酸和二硫化二苯并噻唑生产AE-活性酯的方法,提出用氨噻肟酸直接与硫醇基苯并噻唑合成AE-活性酯的方法,并从理论上研究其可行性,阐述了用氨噻肟酸直接与硫醇基苯并噻唑合成AE-活性酯的指导性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化工》期刊2008年07期)

王丽君,王玉环,崔海波,寇寅客[10](2007)在《去甲氨噻肟酸乙酯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经肟化、溴化、环合反应制得(Z)-2(2-氨基-4噻唑)-2羟亚胺基乙酸乙酯(去甲氨噻肟酸乙酯).经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5℃以下肟化、40℃溴化、25℃以下环合,各步中间体经萃取分液,收率可达54%.(本文来源于《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氨噻肟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氨噻肟酸乙酯环合母液经蒸馏分离,收集环合甲醇回收套用;蒸馏釜残与氢氧化钠作用进行碱性水解,水解液随后进行絮凝沉降、吸附处理,得到澄清稳定的溴离子水溶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氨噻肟酸论文参考文献

[1].姜桥,李冰冰.氨噻肟酸乙酯的合成[J].广东化工.2019

[2].宋道淮,谷建华.氨噻肟酸乙酯环合母液蒸馏釜残处理的实验研究[J].山东化工.2014

[3].陈远超.纳滤技术处理氨噻肟酸水解母液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

[4].孙梦轲,毕彩丰,赵宇,张震,陈安成.氨噻肟酸乙酯的合成研究[J].精细化工中间体.2012

[5].孙健,彭学伟.氨噻肟酸的合成[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

[6].周志茂.氨噻肟酸结晶过程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

[7].丁颖.氨噻肟酸生产废水控制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

[8].程清蓉,刘志雄,周红,潘志权.氨噻肟酸乙酯的合成研究[J].应用化工.2009

[9].肖海焕,黎振球,宋玉叶,李敬华,黄彩霞.氨噻肟酸与AE-活性酯合成的研究进展[J].河南化工.2008

[10].王丽君,王玉环,崔海波,寇寅客.去甲氨噻肟酸乙酯的合成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论文知识图

氨噻肟酸样品红外谱图头孢他美钠、顺式氨噻肟酸、反式...氨噻肟酸红外光谱谱图氨噻肟酸介稳区测定实验装置氨噻肟酸乙酯标准(a)及样品(b)...水杨醛缩氨噻肟酸Schiff碱稀土...

标签:;  ;  ;  ;  ;  ;  ;  

氨噻肟酸论文_姜桥,李冰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