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实践论文-马志明

佛教实践论文-马志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佛教实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佛教界,大理州,崇圣论坛,“一带一路”建设

佛教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马志明[1](2019)在《大理佛教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大理是佛教叁大部派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交汇点。大理与东南亚南亚周边国家具有共同的佛教信仰基础,这种天然的纽带联系使得双方的佛教文化交往源远流长。当前,在"一带一路"建设大背景下,云南省提出搭建澜沧江湄公河命运共同体,大理州加快推进"美丽幸福大理建设",大理佛教界充分发挥优势,主动担当、主动作为,提出践行人间佛数、追求人间乐土、响应国家"一带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宗教》期刊2019年10期)

吕方芳,徐文静,王丰硕,赖学辉,庞仕影[2](2019)在《佛教中国化与“两个责任”的实践探索 以上海玉佛禅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郑钢淼提出,宗教工作的政治引领要抓住两个责任:宗教界有责任对本教教义教规做出符合时代特征的阐释,有责任正确引导信教群众,发挥好党和政府团结联合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面对新时期宗教工作任务的重点,"两个责任"为上海市佛教工作(本文来源于《中国宗教》期刊2019年09期)

陈玮,鄂崇荣[3](2019)在《新中国70年来我党治理藏传佛教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党在藏传佛教治理过程中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创新,形成了一套符合国情和藏传佛教信仰特点的理论政策、成功经验。回顾实践探索和成功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对进一步做好新时代藏传佛教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青海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褚建芳[4](2019)在《今生与来世——对芒市傣族生活佛教与财富实践的人类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理论是基于单一的生命世界——今生而展开的。此外,韦伯及其追随者的研究大多把宗教视为哲学意义上的宗教,而对这种宗教在民间被信仰和实践的情况却关注不多。基于云南芒市傣族地区的田野工作,对普通信众的佛教信仰与实践展开讨论,重点关注这种佛教与普通信众日常生活的关系。研究表明,对于佛教社会尤其是上座部佛教社会的广大普通信众来说,人的生命世界并非仅由今生构成,而是一个包括前世-今生-来世这样的前后相继往复连续——轮回的前进序列。其中,今生只是这个前进序列的一部分。这个前进序列是由众生的业力所造成和推动的。因此,他们往往把辛勤劳动和努力积攒下来的财富大量用到佛教仪式中。若仅从今生的角度看,这种"慷慨"的财富实践确实是一种浪费和非理性"花费",但是,若从前世-今生-来世这样的前进序列的角度来看,则其不但不是浪费和非理性"花费",而且是一种储积和理性投资。因此,对于上座部佛教社会普通信众财富实践的理解必须从前世-今生-来世这样的前进序列中进行。韦伯及其追随者们对上座部佛教社会的误解实际上出于两个偏见:欧洲中心论和唯精英论。(本文来源于《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圣凯[5](2019)在《新加坡汉传佛教的现代化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传佛教在新加坡的早期传入,是作为"文明象征"与"权力象征",与移民社会、帮权结构紧密相关;二战前后,随着"人间佛教"在新加坡的传播,其菁英色彩与超越性特点获得主流社会的"文化认同"。随着中国大陆佛教输入的停止,汉传佛教作为"地方性宗教"完全"被嵌挂"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上,"人间佛教"的现代性与资本主义获得场域上的暗合。60年代后,汉传佛教在教育、文化、慈善、社团组织等领域有更大的作为,呈现出"人间佛教"背景下性别意识、菁英色彩与社会行动的结合。百余年的新加坡汉传佛教实践脉络,是汉传佛教逐渐放弃农耕文明的"地方性"向现代文明的"世界性"回归;其实践经验亦充分表明汉传佛教现代转型的困境与内在动力。(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文化》期刊2019年03期)

和淇[6](2019)在《藏传佛教在推进云南藏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以香格里拉承恩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云南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藏传佛教在云南藏区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充分挖掘藏传佛教中的生态伦理观念,并给予符合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的阐释对藏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香格里拉承恩寺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是对藏传佛教生态观现代化转换的有益尝试,对藏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任丽娟[7](2019)在《《蒙古佛教的政治角色》(第8-9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一篇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原文选自美国蒙古史学家拉里·威廉·莫塞斯(Larry William Moses)所着的《蒙古佛教的政治角色》(The Political Role of Mongol Buddhism,1977)。全文共十一章,翻译实践所选章节为第八章“最初的冲击”(The Initial Onslaught)和第九章“法律运动”(The Legal Campaign)。该文本主要讲述了蒙古人民革命党与蒙古喇嘛教之间的历史事件和关系更迭过程。选取章节主要介绍了1928年至1936年间蒙古人民革命党和喇嘛教的紧张局面,其中包括始于1928年的革命党对喇嘛教的早期冲击,1932至1936年间的法律运动。所谓法律运动即革命党承诺不再对宗教采取非法迫害,而是改为依照法律对非法行为采取行动。在翻译的过程中,蒙古宗教文化和佛教语言造成了不少翻译难点,其中包括词汇难点、句法难点和篇章难点。词汇难点包括喇嘛教术语的翻译和蒙古单位名词的翻译;句法难点包括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在语义理解层面和逻辑关系层面存在难度的长句。最后是篇章难点,包括国家主权、民族关系和个人主观臆断等叁方面的翻译难点。该实践报告详细阐述并分析了这些翻译难点。针对词汇难点,译者主要采用注释法和音译法;针对句法难点,译者主要采用顺句法,拆分法和重构法;针对篇章难点,译者分别采取了改译、缩译和省略的方法。最后,一方面该文本内容新颖,文本有一定难度,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提升自身英译汉能力,强化自身英文理解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此作品的翻译可以增进目的语读者对蒙古喇嘛教历史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6-04)

吕春晓[8](2019)在《《蒙古佛教的政治角色》(第2-3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一篇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践原文选自美国蒙古学家莱里·威廉·莫塞斯(Larry William Moses,1935-2006)所着的《蒙古佛教的政治角色》(The Political Role of Mongol Buddhism)的第二章和第叁章。第二章“帝国时期的蒙古佛教”主要讲述了蒙古族的起源、各宗教间的论战和“政教并行”原则兴起的过程。第叁章“黑暗时代”主要讲述了北元时期蒙古佛教的曲折发展和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蒙古传播的历史。本翻译实践报告首先对项目背景、项目意义、项目结构和译前准备进行简述,深入分析了所选文本的内容和特点,简要介绍了翻译辅助工具和翻译过程。原文本是一部史学专着,语言风格严肃谨慎,因此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翻译过程中的难点主要体现在词汇、句法和语篇叁个层面。词汇层面的翻译难点包括宗教教徒人名、宗教文化专有词和词类;句法层面的翻译难点主要有句式复杂的长句;语篇层面的翻译难点主要包括蒙古历史事件和有关宗教方面的引语。针对上述翻译难点,该实践报告灵活采用以下方法加以解决:(1)注释法、词义的选择和词类转移法;(2)词序调整法、分译法和语态变换法;(3)重译法和省译法。该实践报告总结了翻译过程的主要成果、存在的局限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蒙古佛教的政治角色》(2-3章)的翻译为研究蒙古学史料提供了参考,也有助于中国读者更好地了解蒙古佛教,促进蒙古佛教文化的交流。(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5-28)

马东波[9](2019)在《《蒙古佛教的政治角色》(4-6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宗教史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蒙古佛教的政治角色》(1977)一书是美国蒙古学家Larry William Moses(莱里·威廉·莫塞斯,1935-2006)撰写的一部宗教历史学着作。该着作写作内容详实,研究资料丰富,系统地介绍了佛教从4世纪-20世纪在蒙古的发展,其中包括佛教在蒙古的早期传入、在蒙古帝国时期佛教的发展和传播中遇到的困难等内容。该着作在海外影响力很广,受到学术界的一致好评。本文的论文形式为翻译实践报告,选取了原着中叁章(第四章至第六章)进行英译汉翻译实践。所选部分内容主要为喇嘛教在蒙古的传入和喇嘛教的寺庙制度。由于源文本为宗教历史学着作,所以文本中出现了大量的宗教术语和注释。着作语言使用客观,并且在理解作者所着的内容中存在一定的语法难度。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翻译难点突显为叁个方面:宗教专业术语的汉译、源文中定语从句与被动语态的准确理解和翻译、宗教史学着作汉译文体风格的展现。本文使用源文本的多个实例来向读者展示翻译难点并逐一解决。具体而言,本翻译报告采用以下叁类方法来解决相关翻译难点:(1)采取音译、省译、注释翻译以及转换法的翻译方法;(2)通过参阅平行文本的方法来客观、完整、准确地理解和翻译原文中的大量注释;(3)通过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的遣词和造句,使译文基本可体现出客观、严谨的史学文本风格。(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5-28)

吴艳[10](2019)在《中国佛教界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实践的统一》一文中研究指出护国守土,佛教界“最清越的晨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东方哲学研究室研究员成建华:南岳佛道救难协会救亡图存的活动,堪称南岳佛教丛林一大骄傲。它所发出的声音,如同佛门“狮子吼”,振奋着国内外的爱国志士。广大佛道弟子的光荣事迹将永远载入(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9-05-14)

佛教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郑钢淼提出,宗教工作的政治引领要抓住两个责任:宗教界有责任对本教教义教规做出符合时代特征的阐释,有责任正确引导信教群众,发挥好党和政府团结联合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面对新时期宗教工作任务的重点,"两个责任"为上海市佛教工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佛教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1].马志明.大理佛教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宗教.2019

[2].吕方芳,徐文静,王丰硕,赖学辉,庞仕影.佛教中国化与“两个责任”的实践探索以上海玉佛禅寺为例[J].中国宗教.2019

[3].陈玮,鄂崇荣.新中国70年来我党治理藏传佛教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J].青海社会科学.2019

[4].褚建芳.今生与来世——对芒市傣族生活佛教与财富实践的人类学考察[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9

[5].圣凯.新加坡汉传佛教的现代化实践[J].世界宗教文化.2019

[6].和淇.藏传佛教在推进云南藏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以香格里拉承恩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为例[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

[7].任丽娟.《蒙古佛教的政治角色》(第8-9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内蒙古大学.2019

[8].吕春晓.《蒙古佛教的政治角色》(第2-3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内蒙古大学.2019

[9].马东波.《蒙古佛教的政治角色》(4-6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内蒙古大学.2019

[10].吴艳.中国佛教界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实践的统一[N].中国民族报.2019

标签:;  ;  ;  ;  

佛教实践论文-马志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