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快非线性干涉仪论文_李达,张新亮,黄德修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快非线性干涉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干涉仪,放大器,半导体,相位,增益,窗口,波长。

超快非线性干涉仪论文文献综述

李达,张新亮,黄德修[1](2007)在《基于折迭式超快非线性干涉仪的全光码型转换理论和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码型转换是实现非归零(NRZ)信号全光时钟恢复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折迭式超快非线性干涉仪的全光NRZ到伪归零(PRZ)信号转换的新型方案.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分段模型和超快非线性干涉仪的传输函数,建立了该方案的理论分析模型,数值模拟了不同速率下的码型转换过程.实验实现了稳定的10,20和40Gbit/s的NRZ到PRZ信号的码型转换,分析了影响码型转换输出特性的因素,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符合.(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张孝俊,刘铁根,周波,于晋龙,王磊[2](2006)在《超快非线性干涉仪开关窗口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快非线性干涉仪(UNI)是一种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超高速全光开关器件。UNI的开关窗口特性的好坏是评价UNI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文章对单臂结构的UNI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描述,并用Optisystem3.0对UNI开关窗口特性进行了仿真模拟,详细分析了延时τ、SOA的偏置电流、控制光功率以及连续光功率等因素对UNI开关窗口的影响,从而为实现最佳的开关窗口提供了一个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光电工程》期刊2006年05期)

张孝俊,李晋申,刘铁根,张弛[3](2005)在《不同条件对超快非线性干涉仪开关窗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单臂结构的UNI的工作原理以及开关窗口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描述,并用Optisystem3.0对UNI开关窗口进行了模拟,分析延时、SOA的偏置电流、控制光功率以及连续光功率等条件对UNI开关窗口的影响,从而实现最佳的开关窗口。(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05年10期)

王卓然,于晋龙,王新兵,杨恩泽[4](2005)在《40Gb/s超快非线性干涉仪的实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光非线性开关是全光3R再生的关键技术。在对一种全光开关[超快非线性干涉仪(UNI)]的传输函数进行分析后,得到了超快非线性干涉仪窗口的数学描述。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到了40Gb/s的全光开关。并结合实验条件,具体分析了影响超快非线性干涉仪开关窗口的几个因素:增加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注入电流,增大控制脉冲的平均功率和调节连续光功率到最佳值,都能有效地改善输出窗口的形状和消光比,并对这种现象在理论上进行了初步分析。可以利用上述结论指导超快非线性干涉仪实验,从而使超快非线性干涉仪系统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05年07期)

王卓然,于晋龙,袁国慧,王新兵,杨恩泽[5](2005)在《输入光特性对超快非线性干涉仪开关窗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就超快非线性干涉仪(UNI)的输入光特性对其开关窗口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输入光包括控制光脉冲和探测光脉冲。在数值模拟中,调节控制光脉冲和探测光脉冲的功率及脉宽,功率越高和脉宽越窄,窗口的形状越好。在调节过程中发现控制光脉冲和探测光脉冲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功率点使窗口的形状达到最优。如果继续增大控制光脉冲功率,会使窗口的顶部倾斜,窗口形状恶化;而继续增大探测光脉冲功率,窗口的消光比开始下降。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进行了10 Gb/s的超快非线性干涉仪全光开关实验,在实验中用连续光代替探测光脉冲以观察窗口形状。通过改变控制光脉冲和连续光功率来验证它们对超快非线性干涉仪开关窗口的影响。实验表明,应选用短而强的控制光脉冲和最优功率点的连续光,这与模拟结果吻合。(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张驰[6](2005)在《超快非线性干涉仪(UNI)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光网络的高速发展对信号的长距离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信号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各种不利因素会导致信号质量变差,从而限制了系统的传输速率和距离。全光3R(Re-amplifying,Re-shaping,Re-timing)再生技术是解决此问题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全光处理技术。而光判决门即超快全光光开关是全光3R再生的核心部分。本论文主要围绕一种光开关技术——超快非线性干涉仪(UNI)展开以下几方面工作:1.对超快非线性干涉仪(UNI)中的关键器件半导体光放大器(SOA)进行理论分析,讨论了光脉冲在SOA内传输的数学模型,用Optisystem2.2软件仿真SOA的动态增益响应特性。2.为研究SOA的交叉增益调制(XGM)和交叉相位调制(XPM),在模拟仿真的基础上进行了基于SOA的XGM效应的40Gbps波长变换实验,分析了不同条件对波长变换输出的影响,为UNI中利用XPM实现光开关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3.对UNI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描述,通过琼斯矩阵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介绍了UNI开关窗口的形成,并对UNI的传输函数进行了分析。运用软件Optisystem3.0对UNI开关窗口进行了模拟,并模拟分析了不同SOA偏置电流及内部参数,不同控制光功率以及连续光功率条件对UNI开关窗口的影响,为实现得到最佳的开关窗口提供了理论依据。4.进行了40Gbps的UNI全光开关的实验,与上一章的理论模拟相对照,通过改变SOA偏置电流、控制脉冲功率以及连续光功率观察UNI开关窗口的变化情况,讨论了得到上述结论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5-01-01)

王新兵[7](2005)在《超快非线性干涉仪(UNI)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光网络的高速发展对信号的长距离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信号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各种不利因素将导致信号质量变差,限制了系统的传输速率和距离。全光3R(Re-amplifying,Re-shaping,Re-timing)再生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而光判决是全光3R再生的核心部分。本论文就光判决所采用的超快非线性干涉仪(UNI)方案主要展开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分析和比较了几种现有的光判决方案的基本原理,对各自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并比较了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和发展前景。2、对半导体光放大器(SOA)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理论分析,并用数值模拟方法求解了它的增益传输方程,研究了它的增益响应及其恢复特性,讨论了SOA在各参数改变时它的增益变化情况,进行了40Gbit/s的基于SOA波长变换实验,讨论了各参数变化时输出波形的变化,重点讨论了在输出端加一个窄带光学滤波器对改善输出波形的作用,实验和理论都表明在输出端加一个窄带光学滤波器是一种改善输出波形、减少码型效应的有效方案。3、从理论上分析了UNI的基本原理,通过数值模拟分别讨论了SOA增益响应、XPM效应以及控制脉冲对UNI窗口的影响,对其开关特性有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为实验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基础。4、进行了40Gbit/s的UNI全光判决实验,表明实验结果和理论是相符合的。(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5-01-01)

王卓然[8](2004)在《超快非线性干涉仪(UNI)的理论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光纤通信和宽带业务的飞速发展,OTDM系统逐渐成为世界范围的研究热点。与此同时光交换逐渐成为制约光网络速率的瓶颈,全光3R再生技术是解决此问题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全光处理技术。光判决门即超快全光开关是这两种技术的核心部分。本论文主要围绕一种全光开关超快非线性干涉仪(UNI)展开下述几方面的工作:1、对方案中的核心器件光半导体放大器(SOA)的特性进行了论述,讨论了光脉冲在SOA内传输的数学模型,并用软件optisystem2.2对SOA的动态增益特性进行了模拟仿真。2、为研究SOA的交叉增益调制(XGM)和交叉相位调制(XPM),在模拟仿真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了基于XGM的波长变换实验,并讨论了不同条件对波长变换输出的影响,为UNI中利用XPM实现光开关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3、对UNI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描述,通过琼斯矩阵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UNI开关窗口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了窗口的数学描述。运用软件matlab6.5对SOA增益响应、XPM效应、UNI开关窗口进行了模拟,并模拟分析了当实验条件改变时对UNI开关窗口的影响,为实现得到最佳的开关窗口提供了理论依据。4、进行了10Gbps和20Gbps的UNI全光开关的实验,与上一章的理论模拟相对照,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来观察对开关窗口的影响。分析了实验中偏振控制器的作用,并通过实验数据初步得出了窗口消光比的变化情况,讨论了得到上述结论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4-01-01)

韩金婷[9](2003)在《超快非线性干涉仪的分析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社会要求大容量的信息传输,光通信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手段。为了解决光信号在传输中的中继再生问题,必须采用全光中继器。本论文就全光中继的关键技术之一的光判决进行分析和研究。本论文采用的是超快非线性干涉仪(UNI)的光判决方案,就此方案进行了如下工作:分析和比较了几种现有的光判决方案的基本原理,对各自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并比较了各方案的优劣和发展现状。对半导体光放大器SOA进行说明和理论分析,采用10Gbit/s波长变换就控制光,连续光功率,SOA电流的影响进行模拟和实验验证,得到一致的结论。就现有UNI方案的几种结构进行比较,阐述了各自的特点,进行了理论分析,模拟了10Gbit/s下的UNI光判决门在控制光,连续光和SOA电流变化时的输出变化情况,最后模拟了开关效率。结合控制光、连续光、SOA电流变化的实验对UNI的性能进一步验证。将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对照比较,得到一致的结论。并采用单臂干涉结构完成了20GHz的光判决门。TOAD的理论分析结果与UNI一致,其实验结果也与UNI一致,验证可知TOAD与UNI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可以互相借鉴。(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3-12-01)

陈兴忠,姚敏玉,高以智[10](1999)在《超快非线性干涉仪及其在高速全光信号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单臂干涉仪—超快非线性干涉仪的基本原理,并首次利用Jones矩阵对超快非线性干涉仪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将研究半导体光放大器的理论引入分析超快非线性干涉仪。研究了其在高速全光信号处理中的各种应用(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1999年05期)

超快非线性干涉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超快非线性干涉仪(UNI)是一种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超高速全光开关器件。UNI的开关窗口特性的好坏是评价UNI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文章对单臂结构的UNI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描述,并用Optisystem3.0对UNI开关窗口特性进行了仿真模拟,详细分析了延时τ、SOA的偏置电流、控制光功率以及连续光功率等因素对UNI开关窗口的影响,从而为实现最佳的开关窗口提供了一个理论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快非线性干涉仪论文参考文献

[1].李达,张新亮,黄德修.基于折迭式超快非线性干涉仪的全光码型转换理论和实验研究[J].物理学报.2007

[2].张孝俊,刘铁根,周波,于晋龙,王磊.超快非线性干涉仪开关窗口的特性研究[J].光电工程.2006

[3].张孝俊,李晋申,刘铁根,张弛.不同条件对超快非线性干涉仪开关窗口的影响[J].光通信技术.2005

[4].王卓然,于晋龙,王新兵,杨恩泽.40Gb/s超快非线性干涉仪的实验分析[J].中国激光.2005

[5].王卓然,于晋龙,袁国慧,王新兵,杨恩泽.输入光特性对超快非线性干涉仪开关窗口的影响[J].光学学报.2005

[6].张驰.超快非线性干涉仪(UNI)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

[7].王新兵.超快非线性干涉仪(UNI)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5

[8].王卓然.超快非线性干涉仪(UNI)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4

[9].韩金婷.超快非线性干涉仪的分析和研究[D].天津大学.2003

[10].陈兴忠,姚敏玉,高以智.超快非线性干涉仪及其在高速全光信号处理中的应用[J].光电子·激光.1999

论文知识图

超快非线性干涉仪光开关的实验装...控制脉冲宽度变化时的超快非线性干涉变化时超快非线性干涉仪开关窗口...控制脉冲峰值功率变化时的超快非线性连续光功率变化时超快非线性干涉仪探测光脉冲峰值功率变化时的超快非线

标签:;  ;  ;  ;  ;  ;  ;  

超快非线性干涉仪论文_李达,张新亮,黄德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