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过士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向度的人,过士行,闲人形象
过士行论文文献综述
赵黛霖[1](2019)在《单向度的人——浅析过士行《闲人叁部曲》中的闲人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理论出发,从"单向度"的产生、表征和结局叁个方面入手,分析过士行戏剧《闲人叁部曲》中经典的闲人形象,探究这位剧作家笔下人物的深刻内涵和对当代社会人物生存困境的象征寓言。(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张媛媛[2](2018)在《过士行“闲人叁部曲”戏剧美学境界》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来拈花笑,金刚眼睁圆。妙法听鱼跃,参禅凭钓竿。"我认为过士行在戏剧美学上的追求,尽在"如来拈花笑"这五个字中。过士行的作品很有剧场效果,观看过程中常常充满欢笑。正如童道明所说,"倒也不见得有多深奥或深刻,但总觉得还有点什么不能为我们的直觉、直感一下子捕捉到的意义存在。"[1]这种似是而非、把握不到的存在意义正是过士行戏剧创作的追求所在——禅宗里所谓"拈花微笑"那种只可意会(本文来源于《剧影月报》期刊2018年05期)
程铭[3](2017)在《过士行剧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拟主要解决以下问题。第一部分通过文学创作活动的发生探讨过士行个人的生命轨迹、人生体验对其剧本创作的影响,内容涉及叁个方面:从围棋世家的耳濡目染到花鸟鱼虫的精通,从戏剧爱好者到戏剧从业者的身份转变,到对老庄与禅精神层面的体悟与剧作内容层面的贯穿。过士行层层迭迭的人生积淀转化为剧作内容的无限可能。通过探寻剧作家的生命轨迹,以求更为深入理解过士行的戏剧观念及其剧作内容。第二部分至第五部分以过士行的剧本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剧作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分别分析过士行剧作的语言特色、人物形象与主题内容,并在与其他京派剧作家的比较中定位过士行的戏剧创作,寻找其独特的文化特征与写作品性。第二部分笔者对过士行剧作的语言特色进行探讨,并对其中“闲语”的使用予以关注。过士行剧作中的语言创新显而易见,语言特色“亦俗亦雅,亦庄亦谐”。其熟练运用古诗文言、绕口令、寓言、俗话俚语、专业术语及歇后语等语言形式,言说内容具有地方性、趣味性、隐喻性、象征性四个方面的特性。第叁部分是对过士行剧作人物的分析,过士行笔下的人物是异化的边缘人物,根据异化程度不同又分为人为他异、人为物异、人为己异叁类。此外,本文对过士行剧作中人物设置层面符号化的人物形象与不相关的人物身份并置两个方面予以关注并进行讨论。第四部分是对过士行剧作的复调主题进行探讨,笔者将过士行剧作主题归纳为叁个层面,分别是日常的荒诞人生、非正式的仪式性生命主题、及“以悖论的眼光看待人的生存困境”。第五部分是对过士行剧作与京味儿话剧的比较研究,本文将过士行置于京味儿话剧作家群中于共性中发现个性,探寻过士行独特的写作品性与艺术风格。过士行的部分剧作具有京味且超脱地域性的束缚,由外部“环境”深入至内部“处境”的关注。不同于京味儿话剧中群像的展览,过士行重在挖掘个人事件阐发个体感悟,且在与京味所共有的幽默中填充了冷峻地观察与审视,关切人类的共同处境,探讨人类的共通问题。(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期刊2017-06-30)
张守志[4](2017)在《人之尊严的缺乏与挺立——论过士行的“尊严叁部曲”》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士行的"尊严叁部曲"以饱满的喜剧精神和强烈的悲剧意识,对人的尊严问题进行介入式书写。通过形塑缺乏尊严的人物形象,借助幽默的语言、怪诞的情节等喜剧手法撕裂人物的尊严,实现剧作与观众的精神对话,并在悲剧意识中召唤尊严的挺立。(本文来源于《戏剧文学》期刊2017年01期)
何明敏[5](2016)在《抵抗、异化与失落:现代化进程中的北京闲人文化——论过士行的“闲人叁部曲”》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物质需求凌驾于精神文化的现代社会,老北京的闲人文化显然不合时宜。过士行的"闲人叁部曲"则为观众展示了当代北京身处城市边缘的闲人世界。不同于现代都市的实用理性法则,闲人们以一种审美的人生姿态彰显了对于都市生活的抵抗和拒绝,而他们悲剧的人生命运也寓示了传统文化在当代城市的变异与困境。在当代北京,过士行笔下这种臻于极致的闲人文化,已然丢失了老北京的神髓。传统的闲人文化正在无可挽回地退出这座城市。过士行的"闲人叁部曲"不失为一出传统文化遭遇都市现代性的寓言,引人进一步反思何以传统的生活方式不能与现代社会有机地相融。(本文来源于《都市文化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何明敏[6](2016)在《抵抗、异化与失落:现代化进程中的北京闲人文化——论过士行的“闲人叁部曲”》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物质需求凌驾于精神文化的现代社会,老北京的闲人文化显然不合时宜。过士行的"闲人叁部曲"则为观众展示了当代北京身处城市边缘的闲人世界。不同于现代都市的实用理性法则,闲人们以一种审美的人生姿态彰显了对于都市生活的抵抗和拒绝,而他们悲剧的人生命运也寓示了传统文化在当代城市的变异与困境。在当代北京,过士行笔下这种臻于极致的闲人文化,已然丢失了老北京的神髓。传统的闲人文化正在无可挽回地退出这座城市。过士行的"闲人叁部曲"不失为一出传统文化遭遇都市现代性的寓言,引人进一步反思何以传统的生活方式不能与现代社会有机地相融。(本文来源于《都市文化研究(第14辑)——城市精神:一种生态世界观》期刊2016-08-01)
谷海慧[7](2016)在《过士行:剧场暗处微笑的隐身人》一文中研究指出很多次,过士行的戏开场前,我在剧场远远地看着他,猜度他的心情。总见他春风满面、与己无关的事外状,仿佛只是来赴一位朋友的邀约。这时,他在明处,我在暗处。可是,每当舞台亮起,他便悄然隐身,我们和我们生存的困境便都昭然在明处。我总觉得,那时,他正以洞察一切的智慧在暗处微笑。他笑看一本正经的荒诞世相,笑谈殊途同归的悖论人生,从聚焦"闲人"到扫视整体社会,从嬉笑怒骂到哲学反思,亦庄亦谐中,将现实的阴差阳错、个体的尴尬遭遇、人类的普遍(本文来源于《剧本》期刊2016年07期)
张郢格[8](2015)在《风雪夜,归人还是过客 观过士行《暴风雪》》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士行曾说过:"不能进入灵魂深处的作品就不应称之‘戏剧'。"初识过士行作品,是老师在观摩与阅读课上分析《鸟人》"叁堂会审"场面,很是痛快;后来又观读了闲人叁部曲的光盘和剧本,深深折服;再后来自己做了老师,当代戏剧精品课讲的戏剧家里除了一位编剧,其他全是导演,这一位,便是过士行。新世纪前十年,作为尊严叁部曲之首的《厕所》,一如既往地展(本文来源于《上海戏剧》期刊2015年12期)
童薇菁[9](2015)在《从狭窄视野所见,“现实”似乎远远不够》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场罕见的暴风雪拦住了公路上回家的人们。一个名叫“骡子”的矿工带领车上的乘客挖雪开路,被赶来报道的电视台当成了“英雄”。但是,一队特警正蛰伏其后,整件事似乎另有玄机。 话剧《暴风雪》11月3日起在上海连“下”了两夜。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5-11-06)
莫愁,段超,李春光[10](2015)在《过士行:求变的戏剧人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皇城根下长起来的编剧过士行,如今家住通州。那天微凉,他就站在路边等我们,背着手,身上穿了件苍绿的大衣。远远望去,并不高大魁梧的他,身后是一片崛地而起的高厦。上了车,小车一溜烟儿开往天津,他给我们指路,一口京腔,地道圆润。"您怎么住这么远呢?"我忍不住问。"城里没房,我2001年就搬过来了。"他咧嘴笑说。后来,听他在国家话剧院的同事说,院里曾给他分过房,但都被他"发扬风格给发扬掉了"。(本文来源于《海内与海外》期刊2015年05期)
过士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如来拈花笑,金刚眼睁圆。妙法听鱼跃,参禅凭钓竿。"我认为过士行在戏剧美学上的追求,尽在"如来拈花笑"这五个字中。过士行的作品很有剧场效果,观看过程中常常充满欢笑。正如童道明所说,"倒也不见得有多深奥或深刻,但总觉得还有点什么不能为我们的直觉、直感一下子捕捉到的意义存在。"[1]这种似是而非、把握不到的存在意义正是过士行戏剧创作的追求所在——禅宗里所谓"拈花微笑"那种只可意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过士行论文参考文献
[1].赵黛霖.单向度的人——浅析过士行《闲人叁部曲》中的闲人形象[J].文化学刊.2019
[2].张媛媛.过士行“闲人叁部曲”戏剧美学境界[J].剧影月报.2018
[3].程铭.过士行剧作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7
[4].张守志.人之尊严的缺乏与挺立——论过士行的“尊严叁部曲”[J].戏剧文学.2017
[5].何明敏.抵抗、异化与失落:现代化进程中的北京闲人文化——论过士行的“闲人叁部曲”[J].都市文化研究.2016
[6].何明敏.抵抗、异化与失落:现代化进程中的北京闲人文化——论过士行的“闲人叁部曲”[C].都市文化研究(第14辑)——城市精神:一种生态世界观.2016
[7].谷海慧.过士行:剧场暗处微笑的隐身人[J].剧本.2016
[8].张郢格.风雪夜,归人还是过客观过士行《暴风雪》[J].上海戏剧.2015
[9].童薇菁.从狭窄视野所见,“现实”似乎远远不够[N].文汇报.2015
[10].莫愁,段超,李春光.过士行:求变的戏剧人生[J].海内与海外.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