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军[1]2004年在《猪LPL基因和A-FABP基因遗传变异研究》文中指出猪的胴体瘦肉率和肉质品质是两项重要的经济性状,提高胴体瘦肉率的育种目标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肉质不断下降。我国地方猪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优良的肉质品质,故今后的育种目标发展为以保持和合理利用我国地方猪种肉质优良的优势为前提,提高瘦肉率。而传统的育种手段很难使瘦肉率和肉质这两个呈负相关的性状同时提高,因此,随着现代分子育种技术脱颖而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成为一种可行的育种手段。候选基因法是研究动物数量性状遗传机制的主要方法之一,LPL基因和A-FABP基因分别被确定为影响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的主要候选基因。本研究选用3个国外猪种、4个中国地方猪种、1个培育品种和野猪共368头猪作为实验动物,利用PCR-RFLP技术和微卫星方法分别对脂蛋白脂酶(LPL)的第6、第8内含子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第1内含子的微卫星序列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目的是发现新的多态性位点,为确定影响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的主效基因或有效的连锁标记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LPL基因第6内含子的SmaⅠ-RFLP位点上,大白猪、汉中白猪及野猪以BB型为主;长白、杜洛克和内江猪以AA和AB型为主;而荣昌猪和汉江黑猪以AB和BB型为主;基因型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品种特征。2在LPL基因第6内含子的PvuⅡ-RFLP位点上,国外猪种均为DD纯合型,而国内猪种和野猪均存在变异;中国脂肪型猪种(除汉中白猪外)与国外瘦肉型猪种有明显的基因型差异,C等位基因可能与我国猪种高背膘厚相关。3在LPL基因第8内含子的EcoRⅠ-RFLP位点上,国外猪种和中国地方猪种均以EF基因型为主,F等位基因频率较高,没有明显的品种特征。4在LPL基因第8内含子的Hind Ⅲ-RFLP位点上,国外猪种和荣昌猪存在遗传变异,其余国内猪种和野猪均为FF纯合型。5在A-FABP基因第1内含子的微卫星位点上,共发现了16个等位基因,9种基因型。除汉中白猪没有EM基因型外,EM和GN基因型在各猪种中均有分布,且在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荣昌猪和内江猪中占有优势。
张保军, 杨公社, 孙超, 龙火生, 庞卫军[2]2005年在《猪LPL基因PCR-RFLP遗传变异的研究》文中提出利用PCR-RFLP技术,对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荣昌猪、内江猪、八眉猪、汉中白猪、汉江黑猪8个家猪品种和1个野猪种共368头猪LPL基因的第6和第8内含子进行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1)在第6内含子的Sma -RFLP位点上,各猪种均存在多态性,长白、杜洛克、内江猪和八眉猪以AA和AB基因型为主,大白、荣昌猪、汉中白猪、汉江黑猪及野猪以AB和BB基因型为主;在Pvu -RFLP位点上,国外猪种均为DD纯合子,而国内猪种和野猪在此位点上均存在变异;(2)在第8内含子的Hind -RFLP位点上,国外猪种和荣昌猪表现出多态性,而国内其他猪种和野猪均为FF纯合子;在EcoR -RFLP位点上,各猪种均表现多态性,且以GH杂合子为主,没有表现出差异。
王刚[3]2006年在《猪LPL和HSL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表达的发育性变化与肌内脂肪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莱芜猪是我国的优良地方品种之一,具有肌内脂肪含量丰富、肉质优良,肉味浓郁香鲜等宝贵特性,但是目前对莱芜猪独特肉品品质的形成机理还不清楚。本课题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LPL和HSL基因的表达和基因多态性两方面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揭示肌内脂肪沉积的遗传机制奠定基础。本研究共分为两部分,试验一是以40-90kg的6个体重组莱芜猪和鲁莱黑猪为试验对象,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研究莱芜猪和鲁莱黑猪肌肉组织LPL和HSL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规律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关系。试验二是以莱芜猪、鲁莱黑猪、烟台黑猪和大白猪为试验对象采用PCR-RFLP方法对LPL基因第五内含子进行多态性分析,寻找与肉质性状有关的分子标记。研究结果如下:莱芜猪与鲁莱黑猪肌肉组织中LPL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即随体重的增长,莱芜猪在50-70kg阶段LPL mRNA表达急剧下降(P<0.05),80kg阶段迅速回升出现一个峰值后再次下降;鲁莱黑猪LPL基因的mRNA表达丰度随体重的增加呈缓慢下降趋势,70kg以后变化不大并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上;总体上来看,莱芜猪肌肉组织LPL基因表达量略高于鲁莱黑猪(P>0.05);相关分析表明:在两猪种中LPL基因的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与肌内脂肪含量之间均不显着(P>0.05),但与肌内脂肪的相对含量(肌内脂肪/体脂量)分别呈显着(P<0.05)和极显着(P<0.01)正相关。两个猪种肌肉组织的HSL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相似,随着体重增加,HSL 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莱芜猪在60kg以后HSL基因的mRNA含量急剧下降,然后又有所回升,鲁莱黑猪在60kg以后HSL mRNA表达呈缓慢下降趋势,两个猪种相比较,在60-80kg阶段鲁莱黑猪HSL基因的表达量显着高于莱芜猪(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莱芜猪和鲁莱黑猪HSL 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与肌内脂肪含量均呈显着负相关(P<0.05)。结果提示:(1)LPL mRNA丰度对于正向调节肌内脂肪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2)HSL作为脂肪分解的关键酶在向下调节肌内脂肪含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PCR-RFLP的研究结果发现,LPL基因第五内含子所扩增片段内有一个G→C的突变。在本试验所检测的四个品种猪中都含有A、B两种等位
参考文献:
[1]. 猪LPL基因和A-FABP基因遗传变异研究[D]. 张保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2]. 猪LPL基因PCR-RFLP遗传变异的研究[J]. 张保军, 杨公社, 孙超, 龙火生, 庞卫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3]. 猪LPL和HSL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表达的发育性变化与肌内脂肪关系的研究[D]. 王刚. 山东农业大学. 2006
标签:畜牧与动物医学论文; lpl论文; 基因型论文; 内含子论文; 遗传变异论文; 黑猪论文; 基因变异论文; 基因位点论文; 科学论文; 杜洛克论文; 科普论文;